- 相關推薦
作文寫作培訓講稿
一、文章的分類及其特點
常見的文章,按照文章體裁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四種。 其中,記敘文是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用來介紹或解釋事物的狀態、性質、構造、功能、制作方法、發展過程和事理的成因、功過的一種文體;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方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直接表達作者的觀點和主張的常用文體;應用文是一種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學習的實際需要,具有一定格式、篇幅短小、簡明通俗的實用文體。
二、各類作文的寫作要點:
(一)記事作文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事都是我們親身經歷、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而且大多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小事,如何把這些小事作為材料來寫或作文呢?請注意以下幾點。
1. 如果根據題目的要求選定了某件事,你就要對這件事進行認真的回憶,并仔細琢磨,反復思考,挖掘出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閃光的地方。
2. 要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讓讀者明白文章寫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發生了怎樣的事。
3. 必須把事情發生的環境寫清楚。因為任何事情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發生、發展的。環境寫好了,寫出特點來,還能渲染氣氛,表達感情,使文章更生動。
4. 一般要按事情發展順序,把一件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寫清楚,不能顛三倒四,還應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寫清楚。
5. 記事中要圍繞中心,抓住重點,不要面面俱到。重點部分(一般指事情發展高潮處)要詳寫,寫具體,寫詳盡,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6. 寫事離不開寫人,在記事過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等寫細致,寫逼真,這樣才能表達出人物的思想品質,才能更好地表達這件事所包含的意義,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寫人作文
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主要是通過對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和典型事例的敘述來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質、作風等特點。
要寫好寫人為主的記敘文,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寫好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著、姿態、神情等等。外貌描寫首先必須從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發,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質特征,有選擇、有重點地描寫。人物的語言包括人物的獨白,對話,交談以及語氣。“言為心聲”。人物的語言是人物內心世界的直接表現。因此成功的語言描寫能恰當地表現人物的身份、年齡、思想、品質、作風和個性特點。描寫人物語言時,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間的關系。描寫人物的動作時,不僅要寫出人物“做什么”,還要寫出“怎么做”。心理活動是無聲的語言,是直接表現人物精神面貌,思想活動的手段。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時,要注意把心理活動產生的原因敘述清楚,還要注意與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結合起來。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寫好了,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鮮明了。
2、抓住人物的特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這個特點可以從人物的年齡、外貌、語言、動作、興趣、個性、生活習慣等諸方面去考慮。一個人的特點是多方面的,作文時,我們應根據中心思想有所選擇地寫。
3、選用典型事例。人與事是分不開的。一個人做的事很多,在作文時我們應選擇那些最能表現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
4、運用細節描寫。細節描寫就是對能充分表現文章中心思想的人物外貌,語言、動作、表情等細小環節作具體、細致的描寫
(三)寫景作文
寫景,就是用語言文字把人們看到的、聽到的和接觸到的各種自然景物具體地、生動的描繪出來,以此來烘托環境氣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襯托人物的心情,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寫景記敘文是以描寫自然景物為主的記敘文怎樣寫好寫景的記敘文?
1、用比喻、擬人等手法狀物繪景。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說過:“在描寫時,不能不設喻。”確實這樣,只有通過比喻,才能把簡單的東西具體化,抽象的東西形象化。比如作者把稻穗的顏色比作“黃金般”,就生動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又如作者把耶誕紅比作淑女,也生動形象地寫出耶誕紅的美麗。不過話要說回來,比喻也要創新。如果總把某種景物的比喻固定化,那是不會增添文章的情趣的。有個偉人說過,第一個把姑娘比作鮮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把姑娘比作鮮花的是庸才,第三個則是蠢才。恐怕他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擬人,是把沒有思想感情的生物當作有思想感情的人來寫,它也往往能使語言富有魅力。例如“原野上的青草,換上青翠的衣服”,作者這樣一比擬,就把春去夏來的意思委婉地表達出來。把春天人格化為“春天是個插花的能手”,“春天是個美麗活潑的仙子”,“春天是個慈祥的守護神”,“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這樣狀物寫景,文章就更富有感染力。
2、用動靜結合的手法狀物繪景。
有這樣一則幽默故事:“動”與“靜”是一對冤家。一見面總愛吵個沒完。一次,“靜”對“動”說,:“你怎么老跟著我?讓我獨自呆一會不行嗎?”“動”回答:“那怎么行!沒有我,人家怎么能認出你來?”“靜”不服氣地說:“你舉例說說。”“古人筆下有這么兩句詩:‘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如果不寫‘蟬噪’、‘鳥鳴’的動態,怎么能知道‘林靜’‘山更幽’ 呢?還有……”“得了,得了!這么說,我倆是形影不離呀!”“對,互相依存,共同體現”。這個故事說明:以動寫靜,動靜結合,這是狀物繪景中高妙的一著,它能使文章情趣盎然。
3、運用傳說,狀物繪景。
狀物寫景要富有活力,運用傳說也是一個重要途徑。我們在描寫景物時,插入一些故事逸聞、神話傳說、典故名言、文史資料、民俗諺語,使景和物蒙上一層神奇的色彩,不僅能使文章內容豐富,而且能使文章情趣橫生。
(四)、說明文
說明文就是對事物的狀貌、性質、特征、成因等加以說明和解釋的一種文體,目的是給人以科學的知識和科學地認識事物的方法。依據說明對象和說明目的的不同,說明文可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事物說明文的說明對象是具體事物。通過對具體事物的形狀、構造、性質、特點、用途等作客觀而準確的說明,使讀者了解、認識這個或這類事物。事理說明文的說明對象是某個抽相視理。將抽象事理的成因、關系、原理等說清楚,使讀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這個事理“為什么是這樣”是其主要目的。怎樣才能寫好說明文呢?
1、要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 寫說明文,一定要對說明對象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即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什么是事物的特征呢?特征就是某事物區別于其它事物的象征和標志,即該事物所特有的個性。它往往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外顯性特征,如事物的顏色、質地、空間位置、形狀、溫度等;二是內隱性特征,如事物的成因、原理、變化過程、內部結構、習性、性能、風格等方面。
2、要合理地安排說明順序。
(1)如果是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進程的,就采用“時間”順序,可由古及今或由今溯古。
(2)如果是解說事物的方位、形貌特征的,就采用“空間”順序。可由近及遠,由遠及近,由左往右,由南向北,由低至高等。
(3)如果為了闡明某些操作過程,就以“程序”為序,即按操作行為的先后標明序號逐一加以解說,便于讀者按部就班,準確無誤地進行操作。
(4)若說明的目的是闡釋事理,就要采用“邏輯”順序:一般按照因果、主次關系來安排順序。
3、要采用恰當的說明方法。
采用恰當的說明方法能把事物說得更清楚明白,便于讀者理解。比如要說明沙漠地區的日照時間長,說“那里日照時間長,一年達到3000小時,而長江流域只有1500小時,華北地區也不過2500小時。”通過列數據、作比較,就能形象地突出了沙漠地區日照時間長的特點。再如,要說明水不是白色的,就可以拿水同豆漿比較一下。水同豆漿一比較,白色的是豆漿而不是水。水,什么顏色都沒有。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摹狀貌、畫圖表等。寫作中應根據要求靈活地選用。(后面還會談到)
需要強調的是:不管是事物說明文還是事理說明文都要求作者對說明的對象進行真實的介紹,這其中,我們不乏感受到文中的科學精神。
(五)議論文
平時,我們對某件事情、某個現象或某些問題總會有自己的主張、看法和觀點,把些主張、看法和觀點擺出來,并說明理由,這就叫議論,如果把它寫出來,成為文章,是議論文。常用的議論文有讀后感、雜文、評論、演說、序言、書評、隨筆等。
論點、論據、論證是議論文的三要素。1、論點,就是作者提出的看法和主張。一篇議論文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還有分論點,分論點是從屬于中心論點,為中心論點服務的。確立論點時,一定要做到論點正確:論點鮮明,即態度明朗;論點要有新鮮感,有新的見解,絕不要老生常談。
2、論據,就是用來證明論點的根據。一般是用事實、道理、科學的原理、定律、公式來證明論點的正確性。作為論據的事實,包括確鑿的事實、史實及統計數字等。否則,論點就站不住腳。使用論據證明論點時,論據要充足,還要注意論據要確鑿,也就是要真實可信,才能增強說理的效果。
3、論證,就是運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邏輯關系紐帶。論證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引用論證、歸謬論證、正反論證等。
寫好議論文,還要注意文章的布局結構。布局,亦即文章的思路,一般是開頭提出問題(引論),提出中心論點部分,點明題旨;第二部分分析問題(本論),運用有關論據進行論證,這部分內容較多,還可以分層;第三部分解決問題(結論),總結全文,強調中心論點,深化主旨,或提出希望和要求,發出號召。
(六)應用文
1、工作計劃
工作計劃的內容。一般地講,包括:
(1)情況分析(制定計劃的根據)。制定計劃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現狀,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礎上進行的,是依據什么來制定這個計劃的。
(2)工作任務和要求(做什么)。根據需要與可能,規定出一定時期內所應完成的任務和應達到的工作指標。
(3)工作的方法、步驟和措施(怎樣做)。在明確了工作任務以后,還需要根據主客觀條件,確定工作的方法和步驟,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證工作任務的完成。
2、總結
總結是對本人、本單位的學習、工作的回顧,分析情況,肯定成績,找出差距及原因,從中得出經驗和教訓,以提高認識,發揚成績、克服缺點,以利今后的工作和學習。常用的小結、體會,實際上都是總結。總結可分為全面總結和專題總結兩大類。
總結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精神。總結是對過去學習、工作的回顧、評價、分析的過程,這就要求回顧要嚴肅認真,事實要真實、確鑿。
二是要根據實際情況和總結目的,突出重點,切忌羅列現象或平鋪直敘,要把情況的介紹和分析、總結結合起來,從感情上升為理性,這樣的總結才有深度和高度。
三是遵循總結的一般結構。一篇總結一般可分為概述情況、提煉經驗和前進方向等三個方面。
四是力求語言準確、簡明、生動、嚴謹。
三、怎樣才能寫出好作文呢?
作文,是語文綜合水平的體現。但是,對于好多同學(其實包括原來的我)來說,總覺得作文很深奧,不好寫。其實不然,我覺得,要寫好作文,只要注意下面這幾點,并持之以恒,經常練習寫作,寫出一手好作文也是不難的。
(一)作文要學會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平時靠積累,考場憑發揮”,這是考場學子的共同體會。
1、語言方面要建立“語匯庫”。語匯是文章的細胞。廣義的語匯,不僅指詞、短語的總匯,還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語匯庫”途徑有二:第一是閱讀。平時要廣泛閱讀書籍、報刊,并做好讀書筆記,把一些優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讀書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時要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的語言,并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2、要加強材料方面的積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許多學生由于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去搜腸掛肚,或者胡編或者抄襲。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積累素材。平時有條件的可帶著攝像機、錄音機、深入觀察生活、積極參與生活,并與寫生、、寫日記、寫觀察筆記等形式,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記錄時要抓住細節,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這 樣,寫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3、要加強思想方面的積累。觀點是文章的靈魂。文章中心不明確,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說明作者思想膚淺。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庫”。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獲。”平時要深入思考,遇事多問問“為什么”、“是什么”、“怎么樣”。這樣就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還要隨時把思維的“火花”、思索的結論記錄下來。第二要輯錄,也就是要摘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總之,作文要加強積累,建立好“語匯庫”、“素材庫”、“思想庫”這三大寫作倉庫,并要定期盤點、整理、分門別類,且要不斷充實、擴容。
(二)寫好作文先學會觀察
魯迅先生在回答文學青年“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的問題時強調了兩點:一是多看,二是多練。這里的“多看”即指多觀察。這就說明:要寫好文章,要掌握嫻熟的文章寫作手法,就要多觀察,學會觀察,觀察是寫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礎。
俄國小說家契訶夫就這樣諄諄告誡初學者:“作家務必要把自己鍛煉成一個目光敏銳永不罷休的觀察家!——要把自己鍛煉到觀察簡直成習慣,仿佛變成第二個天性。”把觀察鍛煉成習慣,鍛煉成第二天性,這是一種很需要時間去磨練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景、物,從中獵取你作文時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對一些看似不大實則很有意義的事情產生興趣,注意觀察起因、過程和結果;你要留意校園花壇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變化它的顏色,學會刨根問底,弄清這些變化的來龍去脈;你要走向社會,同更多的人接觸,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東西,隨時將它們匯入自己思想的長河。這就是觀察的過程,觀察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觀察決不要僅僅局限于“用眼看”。廣義的更有實際意義的觀察是指要將人的五官全部調動起來:用耳朵去聆聽,用身體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腦去思索,這樣的觀察才會更加細膩、深刻。
2、觀察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好“爛筆頭”。俗語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們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隨時記下來,這樣就會使觀察到的材料付之東去,許多有價值的東西也會白白浪費掉。
3、觀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別犯“腦熱病”,三分鐘的熱度對與寫好作文是沒有益處的,你要將觀察生活、思索生活貫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這樣你才會寫出妙文佳作來。
學會觀察對于寫好作文有著巨大的奠基和推動作用,離開了觀察,你往往會感到難以下筆。愿你學會觀察,不斷培養,提高贊成的觀察能力,在寫作實踐中取得得大的進步。
(三)意高則文勝
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圖。那么文章在立意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1、立意要正確
正確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義,所謂正確就是要保證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觀點正確,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符合我國基本政治原則,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給人以積極的啟發。
2、立意要專一
“作文之事,貴于專一,專則生巧,散乃人愚。”無論多么復雜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說明這個問題,又想闡述那個觀點,東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確。其實,想面面俱到肯定會面面 不到位,況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中心,與其“貪多嚼不爛”,不如集中筆墨表現一個中心,即使是通過數件事來表現中心,也要做到緊帖中心行文,目標始終如一,著墨于材料與中心的結合點,使材料蘊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3、立意要新穎
文章最忌隨人后,人云亦云,新穎的角度是作文創新的核心。立意新穎要求跳出陳舊的框框、不按順向思維、習慣思維或原有的心理定式進行立意構思,而是以獨到的視角去審視題目中所蘊涵的另類內容,避開他人所常寫,寫別人所未寫。即使同一寫作對象,總是可以從許多角度切入,只要我們打破思維的定式,站在時代的高度,避“俗”求“異”,多角度、多側面思考,或聯想、或擴展、或類比、或逆向,發人之所未發,就能在五顏六色的天空里構筑屬于你的最美的彩虹。
4、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確立的主題不是人所共知的膚淺的道理,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挖掘出更深層的意蘊。
5、立意要巧妙
在習作有限的文字內,要表現較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從生活中的一斑一點、一枝一葉去再現生活的全貌,從一個點、一個片段、一個瞬間、一個現象入手,對社會、對人生進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處著眼,小處落筆,角度雖小,卻能小中見大,平中見奇。
(四)寫好開頭和結尾
1、常見的作文開頭: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開頭是很重要的。文章有了好的開頭,不僅能帶動全篇,使文章順利展開,而且能抓住讀者,引人入勝。古人說的文章的“鳳頭、豬肚、豹尾”就含有這個意思。這里,向大家介紹幾種比較好掌握的記敘文的開頭方法:
(1) 點題式。開門見山,不拐彎抹角,開頭第一句就點文章的題目。
初學者最好用這種方法。如《翠鳥》的開頭:“翠鳥喜歡停在水邊的葦稈上。”又如《愛迪生》。
(2) 交代式。開頭就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這“四大要素”,如《視死如歸》的開頭:“一九三一年深秋(時間),王若飛同志(人物)在包頭(地點)不幸被捕(事件)”
(3) 描寫式。或描寫人物外貌,或描寫動物外形,或描寫建筑外觀,或描寫周圍環境。給人一個鮮明的印象。如《燕子》的開頭:“一身烏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對俊俏輕快……”
(4) 設問式。開頭就提出問題,或引起讀者注意,或激發讀者思考,或造成懸念引人入勝。如《海底世界》的開頭:“你可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
(5) 引用式。開頭或引用名言警句,點明中心;或引用人物語言,突出人物性格;或引用詩歌,喚起讀者共鳴;或引用俗語諺語,說明事理等等。如《桂林山水》的開頭:“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6) 抒情式。開頭直抒胸臆,以情感人。如《別了,我愛的中國》的開頭:“別了,我愛的中國,我全心愛著的中國!”愛國深情一下子就出來了。
(7) 總起式。開頭總領全文。如《偉大的友誼》的開頭:“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他們共同研究學問,共同……”
(8) 聯想式。文章的開頭或從遠到近,或由此及彼,從別的事物寫起,再聯想到要寫的事物上來,供以烘托要寫的事物。如《春蠶》,開頭從春天聯想到養蠶,從養蠶聯想到母親,再回憶母親養蠶的情景。
(9) 倒敘式。從事情的結果寫起,引人入勝,再回過頭來敘述事情的原因和經過。如《十六年前的回憶》的開頭:“一九二七年四月十八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親的被難日,離現在已經有十六年了。”
2、常見的作文結尾:
俗話說:“織衣織褲,貴在開頭,編筐編簍,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勝的開頭,還應該有耐人尋味的結尾。那么,怎樣寫好文章的結尾呢?
(1) 自然式。事情結束了,文章也結尾了。如《麻雀》的結尾:“我急忙喚回我的獵狗, 帶著它走開了。”
(2) 照應式。結尾或點題,與文題遙相呼應;或與開頭相照應,收攏全文。如《頤和園》的結尾是:“頤和園的景色可真美啊!”與開頭:“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首尾照應,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3) 引申式。結尾或展開聯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化主題; 或總結提高,使主題得到升華。如《高大的皂莢樹》的結尾:“想著,想著,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顆種子在生根、發芽……”
(4) 抒情式。結尾直接抒發作者的感情,以引起讀者的共鳴,從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如《再見了,親人》的結尾:“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 一起”。
(5) 評價式。結尾對人物或事物進行總結、評價,表達作者的看法,突出文章的中心。如《狼牙山五壯士》的結尾:“這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
(五)怎樣把文章寫具體
內容具體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之一,那么,怎樣才能把文章內容寫具體呢?
1、按一定順序描述清楚。
寫作的順序多種多樣,常見的有按照時間先后(如《高大的皂莢樹》)、地點變換(如《記金華的雙龍洞》)、事情發展(如《中國石》)、不同類別(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總述與分述(如《美麗的小興安嶺》)等,把事物描述清楚。
2、抓住重點特征詳細寫。
把與中心關系密切的內容作為重點,并抓住特征詳細描寫。狀物,可寫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和氣味;事物,可描寫精彩的場面、生動的細節;寫人,可寫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和心理活動;動物,可寫外形特征、生活習性、點明與人的關系。例如《雨中》一文可分為撒蘋果、撿蘋果和蘋果回到車上三個部分,其中“撿蘋果”最能表現中心,是文章的重點。作者點面結合,詳細寫路人主動幫助小姑娘撿蘋果的場面,生動具體地表現了國民助人為樂的好品德、新風尚。又如《景陽岡》一文中,寫老虎在跟武松搏斗時,是前爪“一撲”、腰“一掀”、尾巴“一剪”,這三招就是老虎抓人時的特征。作者用“撲、掀、剪”三個動詞,具體地寫出了老虎的兇猛異常,從而烘托出武松的神威。
3、文章中插進想象聯想。
文中插進合理的想象、聯想,可使文章具體生動,感染力強。如《太陽》一文,通過豐富的想象(“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馬上變成汽”),說明太陽的熱。如《第一場雪》的作者看到美麗的雪景后,聯想到“瑞雪兆豐年”,寫小麥豐收的喜悅心情,點明了文章的中心。
4、用“說明”寫出“怎么樣”。
恰當地用說明方法,可讓人明白事物怎么樣。常見的有舉例、比較、比喻、數字、分類、描述、對話、引用、插圖、表格等,它可把事物寫得有聲有色。說明方法運用時,可根據描述事物的需要,可選擇一種或幾種綜合運用。如《鯨》一文,用①作比較(“比象大得多”);②列數據(“最大的鯨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③舉例子(“它要是張開嘴,人站在它嘴里,舉起手來還摸不到它的上腭;四個人圍著桌子坐在它嘴里看書,還顯得很寬敞”);④分類別(“鯨的種類很多,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須鯨,沒有牙齒;一類是齒鯨,有鋒利的牙齒”);⑤打比方(“從鼻孔噴出的氣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園里的噴泉一樣”)等說明方法,具體、生動、形象地說明鯨的科學知識,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5、用修辭手法寫具體生動。
在描寫事物時用上比喻、擬人、夸張、排比等修辭手法,使句、段寫得具體生動。如《桂林山水》一文中寫道:“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的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里用上排比、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把漓江的水寫得十分具體生動,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6、寫好突出中心的細節。
細小的情節,能小中見大,使文章內容充實,揭示人物的思想境界,增強文章的生動性和真實性。如《倔強的小紅軍》一文中,當陳賡取出青稞面要給小紅軍吃時,小紅軍的“擺”、“挺”、“拉”等細節,有力地刻畫了小紅軍隨機應變的性格和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
總之,把文章內容寫具體的方法多種多樣,運用時,可根據行文的需要采用其中的一種或幾種綜合運用,方可有效地把人、事、物寫得具體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作業設置
從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實踐中挖掘寫作素材,完成一篇文章。體裁不限、內容不限、題目自擬,字數在600字以上。在寫作前,先要列好提綱,提綱的項目如下:
1、 題目
2、 中心思想
3、 寫作順序
4、 段落安排及段落大意
【作文寫作培訓講稿】相關文章:
小說寫作培訓11-17
小學寫作培訓10-26
公文寫作培訓10-26
新聞寫作培訓10-26
閱讀與寫作培訓10-26
英語寫作培訓心得08-30
公文寫作培訓心得10-17
公文寫作培訓通知11-13
公文寫作培訓心得范文06-06
寫作培訓心得體會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