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國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的教學改革論文
1國內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的教學現狀
目前,我國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的教學,大體上可分為兩類模式一類是以環境衛生、勞動衛生、營養衛生等“三大衛生”和統計方法為主要內容。為此,衛生部組織編寫了一本名為《衛生學》的規劃教材,《衛生學》的各章內容見表1!《衛生學〉〉實際上是預防醫學專業課“三大衛生”的壓縮。另一類是以“三大衛生”、統計方法和流行病學為主要內容為此,衛生部組織編寫了一本名為《預防醫學》的規劃教材,《預防醫學》的各章內容見表2同一學科有兩本規劃教材,說明這門學科究竟應該設置哪些內容,還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同時,也有不少的醫學院校自編或協作編寫了《衛生學》或《預防醫學》教材。
表1《衛生學》第四版目錄(1997年,人民衛生出版社)
2我國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學面臨的挑戰
當前醫學科學面臨著日益嚴重的諸多人類社會問題環境污染、生態破環、人口劇增;與人類行為生活方式相關的新傳染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問題;老年人、殘疾人、婦女兒童、流動人口等脆弱人群對衛生服務的需求未能滿足;醫療預防保健工作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大。從歷次世界醫學教育會議的議題來看1953年以前,醫學中的社會問題未引起重視,以后各屆會議逐漸重視醫學中的社會問題,涉及這方面的議題越來越多。到1972年的第四次世界醫學教育會議,涉及的主題是:社區的衛生服務需要,人口和社區的社會經濟因素,醫療保健制度的模式,衛生人員和衛生保健等這一趨勢說明,必須大力發展預防醫學中的社會醫學,把衛生人員培訓同衛生服務需要聯系起來從1982~1983年美國和加拿大146所醫學院社會醫學見習期安排表可見,目前各國不少的醫學院已把預防醫學和社會醫學的社會實踐列入教學計劃(見表3)
表2《預防醫學》第三版目錄(2000年,人民衛生出版社)表4說明美國、加拿大的醫學院校,設置的預防醫學和社會醫學領域的課程門類較多,必修課時數也不少可見,各國對臨床醫學生的預防醫學教學日益重視。
表4美國、加拿大146所醫學院校預防醫學和社會醫學領域課程設置情況(1982~1983年)
對比表1表2表4的內容,大致可以看出我國非預防醫學專業的預防醫學教學內容與美國、加拿大的差別較大
3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改革的思路
3.1課程的設置首先要明確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課程應如何設置,預防醫學課程一般包括衛生學、統計學、流行病學等三門課程的內容,是只設一門課程,其內容包括衛生學、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等三部分,還是分別設置衛生學、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等三門課程。其次是要確定,分別設置三門課程時,對衛生學的內容如何進行精簡、重新組織,并加入社會醫學的內容。最后是確定新教材的結構,即有機的組合衛生學與社會醫學的內容。
通過查閱文獻和專家咨詢,認為:在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發展過程中,流行病學和衛生統計學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今后醫學的發展,將取決于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之間的相互協調與促進。在這個過程中,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起到了橋梁和共同基礎的作用,流行病學和衛生統計學方法在臨床醫學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對于臨床醫學的教學、科研、醫療工作的改進及推動臨床醫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對于臨床醫學等非預防醫學專業,宜單獨設置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不宜將這兩門課程并入預防醫學。
3.2教材內容的組織有關專家認為:對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講授預防醫學,主要是轉變觀念,對于預防的具體方法與技術,不必講太多,因為今后他們主要還是從事臨床醫療工作。因此,我們對衛生學的內容進行了大量精簡,并取消了所有的水質分析、大氣測定等實驗課,僅保留了少數如食譜的編制和職業中毒病例討論等實習課。并順應目前對醫學中社會問題越來越重視的趨勢,引入了社會醫學的內容。在1995年,由華西醫科大學、昆明醫學院、貴陽醫學院等6所院校,根據上述思路,編寫了《預防醫學與社會醫學》教科書在這些院校的臨床醫學等非預防醫學專業試用,此書的目錄見表5表5《預防醫學與社會醫學目錄》(1995年,四川科技出版社)
4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材內容的進一步改革
為了進一步確定衛生學與社會醫學內容作為預防醫學的教學內容,哪些是適宜的,哪些是不必要的。我們將衛生學與社會醫學的基本內容設計成問卷,對臨床醫學專業教師39人、預防醫學專業教師24人、臨床醫生147人,共計210人、三類對象進行了問卷調查,以便確定內容的取舍和兩部分內容的比例調查結果發現,三類對象對各個問題重要性回答的趨勢是一致的,為我們取舍內容提供了依據,例如衛生學部分的土壤衛生、工效學因素、化妝品衛生等,社會醫學中的衛生服務研究、經濟文化因素等內容,有較大比例的人認為意義不大,我們就精簡或取消了這些內容。
衛生學主要是研究環境因素對人群徤康的影響。歷來將環境劃分為生活環境、生產環境、食物三類,但是,一些毒物在生活環境中有,在生產環境中也有。因此,在寫這些內容時,存在著交叉重復的問題。根據原國家教委高教司于1991年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預防醫學》課程基本要求(試行)中關于“影響徤康的主要因素包括食物、生物、社會心理、生活方式等社會因素”的精神,參考國外《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71中,對環境分為化學因素、物理因素、食物等。我們將環境劃分為化學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食物營養等,從而避免了一些交叉重復。
【我國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的教學改革論文】相關文章:
預防醫學專業實驗教學改革體會10-26
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試卷探析論文10-09
臨床預防醫學教學認知論文10-09
預防醫學發展未來論文(精選7篇)08-11
口腔預防醫學教學方式探討論文10-11
彝醫預防醫學探析10-26
基礎醫學專業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論文10-09
醫學模式對臨床醫學教學改革的啟迪論文10-09
臨床醫學超聲教學改革論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