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親子共成長征文
親子共成長征文1
以前,我對讀書不怎么感興趣,讓我讀一本書,大約一小時就讀完了,因為我不太認真看,只是大致的看看,有時看完一本,我都不知道那本書講的是什么,而且書中人物的的名字也經常讀錯,就像以前我看的《木偶奇遇記》中的主角匹諾曹,我就會給它讀成“區若曹”,一直到等我讀完后,看后序時,才會發現原來不是“區若曹”,而是匹諾曹。
我的媽媽知道了這件事情后,自己給我去書店買了幾本書,一本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本是《福爾摩斯探案集》,媽媽說:“我給你買這兩本書,不是為別的,就是讓你把不認真看書的毛病改過來,而且讀完后,我還會提問你哦!”當時,我心想,啊!我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會完全弄明白啊,這怎么辦呢?沒辦法啊,只好慢慢讀吧……
我在讀書時,才發現,原來讀書是一件這么有樂趣的事,以前都不書中知道講了什么事,現在看那些情節倒是覺著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呢,而且不知不覺的,我就把一本《福爾摩斯探案集》給看完了,而且想起那些情節時,還回味無窮呢。
但隨后,我便不知道怎么了,又越來越不耐煩,媽媽看見了,主動過來陪我一起看,而且時不時的問我幾個書中的問題,我也會認真的回答,媽媽也會一次次的點頭,說:“嗯,回答的不錯!”
從此以后,我就會非常認真的看書了,而且時不時的也給自己出幾個書中的問題,我想,這應該就是親子共成長奇特的地方吧!
這個星期五下午,我們學校又要舉行跳蚤市場了,同學們顯得都很興奮,隨著上課鈴響,我們的跳蚤市場活動也就此開始,讓我們去看看吧!
我們擺開了自己的攤位,開始了買賣。
我們的“市場”設在樓道里,以往安靜的樓道立刻變了樣子,變成了熱鬧,喧嘩的大市場,我們小組找好地方后,就立刻擺放開了東西,東西多種多樣,陀螺、書、扇子、貼畫、玩偶……應有盡有,我也很興奮,我讓幾個女生看著攤位,自己去搶購去了。
我來到了另一個樓道,里面擠滿了人,攤位非常多,好東西也很多,但是,我卻沒淘到什么好寶貝,最后,我來到了一個攤位,看見了一個手指滑板,1元錢,我就立即買了下來,不久,又看到了一把扇子,本來賣3元,但是費盡口舌講價到了2元錢,我又買了下來,最后又用2元錢買下了一根轉轉筆。
時間過得飛快,我還沒淘夠呢,就結束了,最后我回到了攤位,我的東西一樣都沒賣出去,但是我很開心,因為我淘到了許多的好東西,體會到了“淘寶”的樂趣,也知道了做生意的辛苦。
親子共成長征文2
孩子讓我認真思考。
我們要求孩子這樣那樣,按照我們理想的模板不斷修理孩子,甚至逼著孩子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因為孩子仰仗我們吃飯,所以孩子幾乎沒有選擇的余地,稍稍不合我們的心思,我們就會罵孩子:"你怎么這么不爭氣?你看誰誰家的孩子英語學得多么多么好,看看你,笨死了。
"假如孩子可以選擇,那么是不是也可以這樣說:"你看看誰誰的家長,多有魅力、多么能干。""我也要你像誰誰的爸爸一樣是個博士,要你像誰誰的媽媽一樣是個總經理。"
孩子固然需要引導,但不可太過功利,尊重孩子的個性,順其自然而不是拔苗助長。
哪個孩子生來不像天使?哪個孩子生下來不是好苗?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而為枳。
不要總是責怪孩子,首先看看我們自己是"淮南"還是"淮北".
我們為孩子提供衣食,孩子給我們帶來快樂;我們付出了辛苦,孩子豐富了我們的人生。
尊重孩子,就像孩子沒有選擇比我們更好的父母一樣;接受孩子,和孩子一起努力、一起成長,而不是自己原地不動,卻一味地去苛求責備孩子。
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并不是多么昂貴的玩具、多么漂亮的衣服,他們需要的只是家長能夠抽空陪伴他們,并且能夠平等地和他們說說話,耐心而不訓斥地聽他們講述他們自己看到的世界。
教育孩子需要的是愛心,教育的技巧是必需的,但所有的技巧都要以發自內心的愛為基礎。
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和子女共同成長。
我驚喜地發現:和孩子一起成長的路上,原來還可以這樣快樂,這樣幸福,這樣生動有趣。
更讓我欣慰的是兒子從上學至今,一直品學兼優,年年都被評為學習標兵或三好學生,受到了任課老師的一致好評。
更重要的是,兒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上學至今,我從未陪讀過……
在忙碌的日子里, 在繁雜的公務中, 我忙中偷閑倚窗望,關于孩子的那些童言稚語、天真趣事, 總會溫柔地浮現。
【親子共成長征文】相關文章:
親子共讀征文02-28
親子共讀家長征文11-15
親子共讀征文(精選24篇)11-15
親子共讀征文(通用45篇)03-01
我與公司共成長征文08-17
我及公司共成長征文04-22
我與孩子共成長征文11-23
我與銀行共成長征文07-02
我與企業共成長征文09-12
我與公司共成長征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