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親子共成長主題征文
親子共成長主題征文1
好的習慣是人一生的資本,這個資本會隨著時間不斷地增長,而人在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壞的習慣是人一生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舉失敗,甚至引到破產的地步。
近代英國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話》中也說過:"兒童不是用規則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規則總是被他們忘掉。
你覺得他們有什么必須做的事,你便應該利用一切時機,給他們一種不可缺少的練習,使它們在他們身上固定下來。
這就使他們養成了一種習慣,而且這種習慣一旦養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記憶,會很容易地、很自然地發生作用。"可以說,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是幫助孩子走向成功的基礎和關鍵。
所以如何幫助孩子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就成了家長們的一個熱點話題,也是當前教育應當積極關注和努力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習慣是在他們的生活、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但是,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一定要先從家庭教育入手,盡可能在家庭中樹立起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意識。
首先,培養孩子的習慣應該從小抓起,持之以恒。
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長期的訓練才能養成。
養成習慣就是不斷地強化一種行為,直到它從陌生變成一種定式,變成生活中的下意識行為。
小孩子習慣的培養越早著手越好,要從嬰幼兒抓起,并堅持不懈。
在培養孩子好習慣的過程中,家長要以身示范,發揮好榜樣作用;要多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灌輸正確的行為規范,讓孩子明白什么是好的習慣;要及時糾正孩子不良行為,將不好的習慣扼殺在萌芽之中。
其次,培養孩子的習慣應該從小處入手,以小見大。
孩子習慣的養成往往是從小處著手的。
良好的飲食習慣往往是從不吃零食、不挑食等開始形成的;良好的衛生習慣往往是從飯前洗手,不亂扔垃圾等小事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當然也是在課堂上形成的,當日事當日畢等等……因此,我們在培養孩子的習慣的時候不是好高騖遠地制定什么大目標,而是從小處入手,從小事抓起,從具體日常小事抓起。
最后,培養孩子的習慣應該多方面著手,注重全面,不應偏頗。
好的習慣應該是多方面的,一是良好的生活習慣。
包括作息習慣:按時起床,按時睡眠;飲食習慣:定時,定量,定點,不挑食,吃健康食品;衛生習慣:勤洗澡勤換衣,勤洗手勤洗臉,堅持刷牙漱口;勞動習慣:讓孩子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鍛煉習慣:鼓勵孩子參加運動,堅持鍛煉。
二是良好的學習習慣。
包括主動學習習慣:養成自覺學習,精益求精,虛心向上的習慣;積極閱讀習慣:除課堂知識外,積極閱讀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拓寬知識面;制定計劃習慣:制定計劃并認真執行,長期堅持,養成良好的習慣;勤于思考習慣: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創造欲望,探求新知識;時間習慣:懂得惜時,合理分配時間,并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三是良好的行為習慣。
包括關愛他人:讓孩子成為善良,懂得回報的人;樂觀的生活態度:讓孩子多看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養成樂觀向上的健康心態,培養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溝通習慣:讓孩子多交朋友,與人多溝通,養成寬容豁達的個性;自我管理:孩子最終會離開大人自己獨立生活,理財,整理物品,自我安排這些都是孩子需要的能力,所以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親子共成長主題征文2
從小到大,兒子一直是我們的驕傲:學習成績好,性格活撥開朗,懂事乖巧。
中考時,他的成績名列前茅;參加華師一專線生招生考試,他以優異成績順利入學。
高一上學期,他的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在我們的心中,仿佛看到了他的一只腳已經跨入了理想的高等學府,我們的心里沾沾自喜,對他的要求有所下降。
受我們的影響,他對自己的要求也有所下降,導致高一下學期成績下滑,卻沒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高二文理分科后,他來到了以管理嚴格著稱的24班。
比較陌生的環境、更加嚴格的紀律、更為激烈的競爭,導致他一下適應不了,產生了厭學的情緒;而他前后幾個月學習、生活、情緒上的巨大反差,更讓我們接受不了,不知道孩子怎么一下子變化這么大,我們心里的擔心、焦躁反映在我們對他的言談舉止上不再是慈祥和藹,而是責備、批評更多于關心、理解。
他強烈的逆反心理,使我們雙方根本沒辦法心平氣和地談話與溝通,那段時間,他的成績一退再退,人也變得沉悶,而我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此時此刻,細心的熊老師發現了雷宇杰思想、學習上的波動,她一方面找孩子談心,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與孩子一起分析問題找原因,鼓勵他盡快融入新的集體,找出更好的學習方法;另一方面與我們家長聯系,一起商討如何幫扶孩子,熊老師的一句話對我們觸動很大,她說:"孩子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產品,我們應該熱愛我們這唯一的產品,理解他,包容他,信任他,鼓勵他。
"慢慢地孩子的情緒開始有了好轉,
回家后能和我們說學校與班級的事情,也能與我們談學習的事情。
我們也很少因為學習成績去批評他,更多的是在學習上鼓勵他。
孩子的性格非常單純但有點懶散,他對班級每天的晨跑開始時有點抵觸情緒,總是說跑不動。
但在老師的鼓勵下,他還是堅持下來。
我們也常對他說將來不管做什么都要有強健的身體,他自己也慢慢有所體會。
高二一年的晨跑他一次都沒缺席過,這在以前我們是想都不敢想的。
孩子從小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大家庭,使他凡事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在學校開展的《弟子規》學習和24班母親節家長會以后,我們發現孩子在慢慢地成長:能夠更心平氣和地聽進家長的意見,哪怕他覺得意見
和他的看法想法相悖,他也能夠先傾聽后表達自己的看法想法。
回顧兒子來24班的這一年,我們和兒子一起成長,相互之間減少了摩擦,增加了理解。
我們希望兒子健康幸?鞓返爻砷L,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兒子也甩掉了包袱,輕裝上陣,朝著他心目中的理想奮進。
加油,兒子!
【親子共成長主題征文】相關文章:
親子共讀征文02-28
成長主題征文04-21
戰疫我與愛衛共成長主題征文12-27
親子共讀征文(精選24篇)11-15
親子共讀家長征文11-15
親子共讀征文(通用45篇)03-01
我與公司共成長征文08-17
我與孩子共成長征文11-23
我與銀行共成長征文07-02
我及公司共成長征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