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伴我行讀書征文
書香伴我行讀書征文作品就在下面哦,歡迎大家閱讀!
讀書的意義就是幸福
畢業十年,身為當年學生會主席的我,主辦了以“匆匆那年,十年相聚”為題青春不散場的聚會。
聚會后李老師說:今天老師就再給你們上一堂課:你們不論在哪里,在從事什么樣工作,教育最大的成功就是教會學生思考。
其實回頭看,教育讀書的意義,就是讓你的人生有更多的選擇,讓自己的人生過得精彩,過得幸福。
幾年前回老家,見到兒時小伙伴,身后跟著他面容憔悴的妻子,頭上裹著頭巾,臉上滿是滄桑,小伙伴也是一臉的愁容,滿身的疲倦。
看著他,我就想了這樣一個命題,如果我沒有讀書上大學,我會不會就和玩伴一樣,此時風塵仆仆,憔悴蹣跚?
之前有人討論什么叫文化,其實我也不贊同讀書越多的的人就越有文化。
我有個同學是兒科博士,嫁給了一位神經外科的博士,可不到半年,倆人就分割財產離婚了。
原來,他們離婚的原因竟然是“婆婆連個隴西有沒有出過,竟然對我指手畫腳?丈夫居然愚蠢之極,全聽他媽媽的!”這是典型的“有知識沒文化”啊。
說到這里,我特別的想說我的婆婆。
我婆婆不識字,最初和公公來寶雞的時候,沒有工作,沒有戶口,一輩子就是給別人帶孩子,在工廠里當臨時工,在環衛站當了十幾年的清潔工人,直到公公車禍去世,一輩子受了很多苦。
可他們待人很實誠。
我坐月子時,同學們來看我,一直把婆婆當成我媽,把我媽認成婆婆。
我休產假的時候,熱衷于淘寶購物,每次快遞來,都是婆婆去取,有時候中午剛端上碗,快遞電話一來,她二話不說就去取快遞。
不讓我去的理由是我“還沒有恢復好”。
有一次我隨口問婆婆:“媽,你不識字咋取快遞呢?”婆婆靦腆地說:“我認得你的名字”。
我說,“那你咋簽字?”婆婆很害羞的說:“我會寫你的名字。
”剎那間,我鼻子酸了——誰說婆婆沒文化?!正因為如此,婆婆在家說什么,我們都很服從。
我們家孩子選奶粉,我和老公爭的不可開交。
老公說美贊臣銷量第一,咱醫院好多娃都有吃。
我則說海外代購奶源放心,對娃好。
這時候婆婆發話了:“首先,別的娃吃啥,咱娃吃啥,不吃那種沒聽過的;其次,買奶粉不要省錢!”事情很快解決了,我讓步老公,選擇吃美贊臣,誰想兒子對這奶粉過敏,我婆婆說“我聽人家說惠氏不錯呢!”直到今天,我娃都在吃惠氏。
慢慢的,我覺得嫁對了人,生活就是順利的,平靜的,幸福的。
如同我最愛的一首詩里寫的:“我愛你不光因為你的樣子,還因為和你在一起我的樣子,不光因為你能為我做的事,也因為我能為你做的事。”
讀書讀出的夢想
我相信每個人都明白開卷有益的道理,也都聽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樣的話。
我讀到過一本不錯的書——臺灣作家劉墉的《再試一次就成功》。
它是劉庸先生 “成功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我認為最經典的一部。
這本愛的百科書,大到談成長、談處世,小到談美、談考試。
書名其實包含了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人在成長過程中總是會遇到失敗,但失敗了不要氣餒,只要有“再試一次”的勇氣和信心,就能獲得成功;另一層意思是,在取得成功之后,人們總是容易安于現狀,只有抱著“再試一次”的信念,才能不斷超越自己,攀上新的高峰。
“再試一次的”的信念,幫我度過了這個最艱難的時期。
記得實習剛開始時,“陌生”又“熟悉”的操作是我最恐懼的。
“熟悉”是因為在學校已經練習過無數遍,“陌生”的是這些操作在我實習前都沒有真正意義用到治病救人上。
記得有一次為病人進行靜脈穿刺,因為緊張我失敗了,病人對我的表現十分不滿,這讓我很受挫,不敢再為病人進行這項操作,但“再試一次”讓我鼓足勇氣,并且圓滿完成了實習工作,也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精神,我的護理操作水平不斷提高,為患者減輕痛苦的同時也得到了許多認可。
書里面有段話我至今記憶猶新:每個人到這世上來,都要展現自己,展現自己的美麗,展現自己的能力,展現自己的特質---你有決定是否去執行的權力,但別忘了這也是你與生俱來、無可推卸的義務。
直到今天,每每談到這本書我都很高興,高興的是我可以在我年輕的時候,便給自己正在試圖萌發、噴薄并雕塑成型的個性里,烙上了“堅持”和“責任”的品性,并讓自己受益無窮。
我不得不嘆服,一本書、尤其是一本好書,它的力量是蓬勃到無法估量的。
從兒時躺在被窩里讀的童話,到十年寒窗下攻讀的教材,從文豪名家的大眾名言,到一本雜志里夾帶的小家至理讀書,任何一張刻著文字的書卷都“足以怡情,足以長才”,關鍵在于你要有耐心,有恒心,有信心。
讀書更多的是引你健康地成長、成長出有別于他人的獨一無二,成長出自己都不敢想象的光芒萬丈。
于是我心中也一個夢想:夢想里我們每個人都能通過讀書得到屬于自己最大的樂趣,每個人都能在文字的熏陶下升華自己的靈魂、啟迪自己的智慧,每個人都能換位為他人思考,每個人能腳踏實地不再浮躁埋怨、急于求成,甚至每個人都能領悟圣人之言、哲思之道,從此再沒有隔阻、沒有間隙、沒有妒忌和猜疑。
這就是我的夢想,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讀書中讀出的大大的夢想。
“歸零”啟航
無意間看到《學會把自己歸零》一書,反復細讀此文,頗有感觸,受益良多。
相傳在很遠的古代,有一個關于知了的故事。
據說,知了原先是不會飛的。
一天它看見一只大雁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十分羨慕,就請大雁教它。
大雁高興地答應了。
但學飛是一件很辛苦地事。
知了怕吃苦,一會兒東張西望,一會兒跑東竄西,學得很不認真。
大雁給它講怎樣飛,它聽了幾句,就不耐煩地說“知了!知了!”大雁讓它多試多飛,它與自滿地嚷道“知了!知了!”秋天到了,大雁要到南方去了,知了很想跟大雁一起展翅高飛,可是它撲騰著翅膀,怎么也飛不高。
望著大雁在萬里長空飛翔,知了十分懊悔自己當初太過于自滿,只好嘆息道:遲了!遲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非常深刻的道理,做人做事都不能驕傲自滿,要謙虛,否者將一事無成!
其實,在我們日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就有許多這樣的“知了”,而有多少這樣的“知了”,就有多少這樣的“遲了”。
俗話說:“虛心萬事能成,自滿十事九空”。
“自滿”是我們不經意間就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因此“歸零”是讓我們克服這個錯誤的最有效方式。
“自滿”往往使人目光短淺、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懈怠”往往使人固步自封、坐失良機、抱憾終身。
作為一名護士,“歸零”可以讓我們在職業生涯中走的更好,走的更遠!
面對新的挑戰、新的任務、新的目標,我們不能沉迷于過去的業績,一定要學會“歸零”!在知識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今天,科技飛速發展、知識更新加快、社會不斷進步,如果不虛心學習新的知識和方法,即使我們原來的專業知識很扎實、很豐厚、很全面,也同樣會被社會的進步潮流所淘汰。
我們“醫護人”在社會發展的浪潮中扮演著“救死扶傷”的重要角色,怎樣才能真正勝任這一角色,是一個值得廣大醫護人員認真思考的永恒主題。
古人常說:“人生有涯,而知無涯”。
醫護人員要養成善于讀書學習的習慣,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只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知識追求中去,按照“差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要求,“活到老,學到老”,就能保證自己的知識不斷更新、不斷完善,永不落伍。
只要我們經常回頭看看,適時把自己“歸零”,保持“歸零心態”,就會海闊天空,心胸豁達,就會活得清醒明智,瀟灑自在,知足自信,就會用寬廣的胸襟做人、做事,成長的道路才會充滿快樂和希望,勝利到達理想的彼岸!
【書香伴我行讀書征文】相關文章:
書香伴我行征文06-19
書香伴我行的征文11-14
【熱門】書香伴我行征文09-19
書香伴我行征文【熱】09-22
【薦】書香伴我行征文10-03
書香伴我行征文【推薦】10-03
書香伴我行征文【熱門】09-25
書香伴我行征文【精】09-25
【推薦】書香伴我行征文09-25
書香伴我行征文【薦】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