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風家訓征文精品【14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征文的身影吧,征文一般是某個活動、征文比賽等需要,作者將稿件遞給征文活動主辦者后,作者的作品就可以參與比賽,但是著作權的一部分也相應給了征文活動主辦方。還是對征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的家風家訓征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 篇1
有人說家風是家庭子孫代代恪守的家庭文化,是一個家庭最珍貴的財產,是每個家庭成員自豪感的源泉;家風是融化在我們血液中的氣質,是沉淀在我們骨髓里的品行,是我們立世做人的風范。這句話道盡了家風家風的價值和意義。我們家的家風就是“勤儉持家〞。
這還要從我的爺爺奶奶說起,那時候他們還生活在農村,農村的生活是艱苦的。我們家所在的地方是丘陵地帶,自然條件很差,從事農業生產要消耗大量的體力。可是我的爺爺奶奶不但不埋怨,反而更加勤苦。他們不僅能把土地種好,生產出比別人家更多的糧食,還進展養殖業,先是養牛,后來養羊。盡管這樣,他們還不滿足,他們還揀村里有人進城后拋荒的土地耕種。他們辛勤勞動的收入,從來沒有過大肆的揮霍,在子女生日的時候僅僅是煮兩個雞蛋。奶奶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過日子比樹葉還稠〞。就這樣他們養活了十三口的家人,也把我的爸爸和其他四位叔叔培育成有文化的人。
如今,我們一家在城里生活。爸爸在煤礦工作,工作很辛苦。他常常加班,很少回家。我們很少見到爸爸,雙休日是這樣,甚至在年節里也是這樣?吹絼e的孩子在節假日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很快樂的時候,我好羨慕。媽媽總是說爸爸辛苦是為了咱們這個家,漸漸的我就理解了爸爸。爸爸的辛勤工作得到了回報,不斷的加職加薪。媽媽操持家務,把我們這個家整理的井井有條,家里有了麻煩事,她從來不去牽絆爸爸,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解決。一次我和弟弟都生病住院,想喝梨湯,她不顧一身的疲乏回家為我們熬梨湯。弟弟上了幼兒園,雖然媽媽每天還要接送他,周末還要照看好我們的生活,她還是在小區超市找了一份工作。旁邊一家地產公司的經理見媽媽工作那樣勤勞利落,動員她去房產公司做保潔呢。在許多人埋怨工作難找的時候,媽媽竟然遭搶,我為媽媽感到自豪。
爸爸媽媽的勤儉也深深影響了我。我把勤用在了學習上,早起晚睡,學習成果在學校名列前茅。我把勤用在了生活上,幫媽媽做家務:掃地、拖地、洗衣、做飯、雙休日照管弟弟,做得有模有樣,鄰居都夸獎我是個懂事的孩子。我從不奢望什么饕餮盛宴,我覺得媽媽煮的飯是最好的;我也不奢望名牌的服裝,衣服得體就行;在過生日的時候,我甚至不需要一份蛋糕,父母的陪伴才是最溫馨的.。上幼兒園的弟弟好像也懂得了勤儉的道理,自己能做的事情不再麻煩媽媽,不再吵著媽媽要玩具,不再鬧著吃零食。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讀的書越來越廣泛,慢慢明白了勤儉持家的道理。勤儉持家,不僅能夠讓一個家庭順利度過困難時期,甚至能造就勝利的家業;在物質豐富,經濟繁華的今日,能夠讓我們遠離浮躁的世俗,做好自己的事情,成就美妙的品行,體驗到人生美好的真正內涵。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 篇2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其中既有共性,更有個性。在個性方面,有的突出學習之風,有的彰顯勤勞之風,有的信奉孝敬之風,有的倡導節儉之風。所謂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指的是一個家庭的所有成員共有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及價值追求的總和。從文化學的角度評說,又可理解為一種家庭文化或家庭精神。
良好的家風是一本既多彩又鮮活的教科書,伴隨著孩子健康地成長。它雖沒有文本要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梢哉f,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戀愛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家風建設的關鍵在家長。家長首先要成為家風建設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識地創立自己的好家風、延續自己的好家風,使整個家庭與子女受益。各級領導干部尤其要帶頭搞好家風建設,帶頭教育好子女。人們習慣于上行下效,領導干部的好家風會對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家庭建設影響著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 篇3
央視開展的“家風”大爭論,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熱鬧反響。在我看來,家風是指家長的言傳身教而養成的家庭良好作風,家風總體上是與社會大環境相關的,家風在受社會風氣影響的同時,又反作用于社會風氣。家風屬于社會文明的范疇,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中,家風與家訓、家規、家教一樣,是中華文明的優良傳承。
在上世紀相當一段時間里,是特別注意家訓、家規、家教和家風的,而這四者之中,家教使用的頻率最高。比方評價某一個人的品德,多以這個人“有家教”或“沒家教”來形容,現如今被用爛的“素養”一詞,在當時根本不流行。家教之下,家風和家規也是常常使用的,比方贊揚某個人家,總是說“這個人家的家規重、家風好”等等,至于家訓,尋常人家是比擬少見的,究竟寫得《朱子家訓》之類傳世佳作的,多為學富五車之人。
話又說回來,寫不了家訓的`尋常人家,也不乏各種各樣的治家格言。象我家里,父親是行行伍出身、母親是一般工人,但“清清白白做人,老狡猾實做事”是他們三天兩頭用來敲打我們兄妹三人的。在小時候,記得我家的家規特殊多,什么“笑不露齒、食不出聲”,“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積善積德,尊老愛幼”云云,記得大妹妹一次吃飯時咀嚼出聲,臉頰上馬上挨了老爸的一筷子,立刻就熱淚盈眶,我們更是抿緊了嘴咀嚼。
家規有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作用,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習慣。記得那時還沒有空調,連電扇都是希奇之物,夏天炎熱難耐之時,我們都習慣在門前空地邊乘涼邊吃晚飯,我和兩個妹妹負責搬桌椅、端飯菜,然后坐在小椅子上等大人們下樓,只有等外婆端起飯碗或老爸端起酒杯后,我們兄妹三人才端碗開吃。那時候很多鄰居也在空地上吃晚飯,孩子多的家庭有時哄搶得厲害,就無形中有了比照,時常聽到鄰居們夸獎我家小孩法規好、有家教。每次聽到鄰居夸獎,我們發覺父母親都是暗自欣喜。
走上社會后,從實踐的一些反面事例中,更感覺到家教匱乏對人生的妨害。記得八十年月中期,我們公司召開職代會,在代表上食堂就餐時,時任公司行政(后勤)科長的Z君,仗倚自己分管食堂而闖進分餐間,給自己選擇看得中的(抑或是大一點的)份菜,眾目睽睽之下的伸手,氣得公司總經理臉色鐵青,加上此君吃相不佳,咀嚼時青筋直露,聲音巨響,遂成同事間一段笑談;九十年月中期的一個晚上,公司黨政班子商討提任后備干部事宜,年近升職極限的他,或許是可怕趕不上最終一班車,竟躲在會場門外學埋伏。因女書記突然開門上洗手間而躲避不及,連人帶畚箕一起跌倒(在假裝掃地),弄出巨響震動全場,淪為笑柄的同時,更是斷了前程,很多同事得知后搖頭,連稱“家門不幸啊”!
中國禮儀之邦的美譽,是以很多家庭的優良家風為根底的,在注意素養的當代,家訓、家規、家教、家風又重新被喚醒,這是件好事情。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 篇4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們家,也有家風,它就是“孝順、老實”。
我家的老實之風。從小爸爸就教育我要老實守信,因為它是做人的道德標準。記得有一次,我把媽媽的發夾拿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發夾一不小心被我們弄壞了,回到家我并沒有立即向媽媽成認錯誤。過了兩天,媽媽說她的發夾不見了,怎么也找不著。這時我顯得特別緊張,站在那不敢動,爸爸看出了端倪,拉著我說:“閨女一定知道媽媽的發夾去哪了,是不是?我低下了頭,說出了事情的經過。可是爸爸并沒有批評我,還表揚我是老實的好孩子。爸爸說:”發夾壞了還可以再買,而老實是用金錢也買不到的。我看著爸爸,用力的'點了點頭,并把他的話深深的埋藏在心底。
我家的孝順之風。百孝順為先。從我記事那天起,爸爸媽媽對爺爺奶奶的孝順就刻在我腦海里。他們從不和爺爺奶奶頂嘴,家里的大小事情,爸爸媽媽都會聽取爺爺奶奶的意見。有時奶奶發脾氣,爸爸總是陪著笑臉,不停的說著好話。事后還不忘教育我:“奶奶年紀大了,有時事情做得多,就會有脾氣,我們要讓著她。”媽媽曾經對爸爸說過“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沒有底線的!本驮谶@一刻,我暗暗下定決心,以后也一定會像爸爸媽媽一樣,做一個孝順的女兒。
樹立和繼承端正的家風,是”正能量“的傳遞。有了這些優良的品質,我們的家,我們的社會一定會更加和諧,更加幸福。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讓我從中養成了許多好品質,大家也一起來曬一曬你們的家風吧。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 篇5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對后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尊敬老師、長輩、同學和任何有殘疾的人;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遠親不如近鄰,好好對待鄰居;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些家訓,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它們定為家訓,是為了讓下一代牢記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璀璨,我會努力做到,同時也會影響周圍人,讓他們也做到。
我家的家規是:主動向長輩問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撿到錢包等貴重物品必須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業做完了才有娛樂時間;當天的事情當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運動(至少一種)。這些家規有幾項是爺爺奶奶定的,有幾項是爸爸媽媽定的,這越來越完善的家規更是讓我了解到了中國文化的進步。從小,爸爸媽媽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規矩,成就了我現在的成績。我家的家風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家風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
古人有云:有家規的家庭,屬于書香門第之家。
有家規、有家訓的家庭,屬于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規、有家訓、有家風的家庭,屬于王侯將相之家。
我希望我家的家訓、家規、家風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有朝一日,實現幸福的四大目標:和諧、文明、健康、富有。
記得還是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的家里,多了一本奇怪的書,里面的句子都是三個字的,這讓我很好奇。后來我知道了它的名字叫《弟子規》。它是我姐姐在學校發的,因為她有一門課程是學習弟子規。一次她帶回家的時候,被我看到了這本書。
直到現在,我還依稀記得里面的內容: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在我年幼時,就常被父母教導。
有一個故事很多人耳熟能詳,很多父母曾經都講過:小時候,我吃飯老是把飯粒剩在桌子上,媽媽就嚇唬我說:“老是把飯吃到外面,浪費糧食的小孩子,打雷的時候,雷公會劈你的!彼裕液芎ε。那時候,我家的院子里養了幾只雞,我靈機一動,抱了一只雞過去啄了幾下,立馬就干凈了。這樣我就算沒有浪費糧食了吧,我自我安慰道。在上了憫農之后,我就明白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此我就不再浪費糧食了,而且,每次吃飯的時候,也都會很自覺地把飯粒撿干凈,甚至飯碗里的飯粒也都吃得干干凈凈,F在,看著別的小孩吃飯時臟兮兮的樣子,我真的要感激我的父母!小時候的我,對父母的話深信不疑,雖然我現在明白了,有些話都是嚇唬我的,但是我也明白了,他們所有的話,都是為了我有一個美滿的人生!
弟子規,圣人訓,開篇就點明了弟子規的地位。所以我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能多多想起父母在我小時候的教誨。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在做好人的前提下,有余力,則學文。我父母在我年少時很少教我作業,也很少叫我讀書。我放學回家自己就會寫作業,他們從來不會來催我做作業。可能他們覺得我要是不做作業老師會罵我,所以不怎么來管我。
我父親曾經對我說過:“兒子啊,該說的,該講的,該教你的,早在你十歲之前,我就都說過了,講過了,教過了。十歲之后,我只是不斷地重復著在你十歲之前我對你說過的話!”現在想想還真的是這樣,所以有時候我才會覺得他們煩,因為他們老是這么幾句話。可有誰知道,即使這樣,我有時候都會犯錯。所以希望我真的能時刻想起父母在我年幼時對我的教誨!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 篇6
央視開展的“家風”大討論,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熱烈反響。在我看來,家風是指家長的言傳身教而養成的家庭良好作風,家風總體上是與社會大環境相關的,家風在受社會風氣影響的同時,又反作用于社會風氣。家風屬于社會文明的范疇,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中,家風與家訓、家規、家教一樣,是中華文明的優良傳承。
在上世紀相當一段時間里,是非常注重家訓、家規、家教和家風的,而這四者之中,家教使用的頻率最高。比如評價某一個人的品行,多以這個人“有家教”或“沒家教”來形容,現如今被用爛的“素質”一詞,在當時根本不流行。家教之下,家風和家規也是經常使用的,比如稱贊某個人家,總是說“這個人家的家規重、家風好 ”等等,至于家訓,尋常人家是比較少見的,畢竟寫得《朱子家訓》之類傳世佳作的,多為學富五車之人。
話又說回來,寫不了家訓的尋常人家,也不乏各種各樣的治家格言。象我家里,父親是行行伍出身、母親是普通工人,但“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實實做事”是他們三天兩頭用來敲打我們兄妹三人的。在小時候,記得我家的家規特別多,什么“笑不露齒、食不出聲”,“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積善積德,尊老愛幼”云云,記得大妹妹一次吃飯時咀嚼出聲,臉頰上立即挨了老爸的一筷子,馬上就熱淚盈眶,我們更是抿緊了嘴咀嚼。
家規有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作用,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習慣。記得那時還沒有空調,連電扇都是稀罕之物,夏天酷熱難耐之時,我們都習慣在門前空地邊乘涼邊吃晚飯,我和兩個妹妹負責搬桌椅、端飯菜,然后坐在小椅子上等大人們下樓,只有等外婆端起飯碗或老爸端起酒杯后,我們兄妹三人才端碗開吃。那時候許多鄰居也在空地上吃晚飯,孩子多的家庭有時哄搶得厲害,就無形中有了對比,時常聽到鄰居們夸獎我家小孩規矩好、有家教。每次聽到鄰居夸獎,我們發現父母親都是暗自欣喜。
走上社會后,從實踐的一些反面事例中,更感覺到家教匱乏對人生的妨害。記得八十年代中期,我們公司召開職代會,在代表上食堂就餐時,時任公司行政(后勤)科長的.Z君,仗倚自己分管食堂而闖進分餐間,給自己挑選看得中的(抑或是大一點的)份菜,眾目睽睽之下的伸手,氣得公司總經理臉色鐵青,加上此君吃相不佳,咀嚼時青筋直露,聲音巨響,遂成同事間一段笑談;九十年代中期的一個晚上,公司黨政班子商討提任后備干部事宜,年近升職極限的他,或許是害怕趕不上最后一班車,竟躲在會場門外學潛伏。因女書記突然開門上洗手間而躲避不及,連人帶畚箕一起跌倒(在假裝掃地),弄出巨響震驚全場,淪為笑柄的同時,更是斷了前程,許多同事得知后搖頭,連稱“家門不幸啊”!
中國禮儀之邦的美譽,是以無數家庭的優良家風為基礎的,在注重素質的當代,家訓、家規、家教、家風又重新被喚醒,這是件好事情。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 篇7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其中既有共性,更有獨特。在獨特方面,有的突出學習之風,有的彰顯勤勞之風,有的信奉孝敬之風,有的提倡節儉之風。所謂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指的是一個家庭的全部成員共有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及價值追求的總和。從文化學的角度評說,又可理解為一種家庭文化或家庭精神。
良好的家風是一本既多彩又鮮活的教科書,伴隨著孩子健康地成長。它雖沒有文本要求掛在墻上,沒有條目細則放在床頭,但卻在無形和潛在地發揮著教育功能,對孩子有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家庭成員特殊是家長的言談舉止影響孩子行為,陶冶孩子的情操,是他們成長的風向標。一般說來,學習型家庭的孩子喜愛讀書,勤勞型家庭的孩子喜愛勞動,和諧型家庭的孩子注重禮貌,民主型家庭的孩子懂得敬重。不同的家風都會在孩子的意識中打下深刻的烙印,作用于他們性格、品質、價值觀的形成。孩子生活在良好的家風中,心情舒服、心理安全、情趣高昂、學習奮進;反之,則精神空蕩、心神不寧、看法消極、學習松懈。這便是家風的重要性,便是家風的感染和陶冶作用。
家風是一種家庭文化的積淀、倫理道德的`傳承。在現實生活中,要把握傳統和現代之間內在的承接性關聯,留意反映時代的特征,也要繼承傳統的經典,要重在建設上下功夫。建設和諧的家庭,形成良好的家風,關鍵在于主要成員的學識、修養、氣度和作風。家長之間關系正常,相互敬重、謙讓、理解、寬容,孩子感受到的是溫馨、和睦的真誠親情。家長習慣讀書學習、擅長思索,孩子品味到的是勤奮和不懈的精神追求。家長愛崗敬業、勤儉持家,孩子體驗到的是仔細踏實的作風。也就是說,家長想把孩子塑造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應首先成為什么樣的人。
家風雖是家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教育無痕、潤物無聲。它通過家庭成員尤其是家長的日常生活準則、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常常對孩子進行直接的教育和影響,往往比單純說教、管教的作用大、收效好。它不僅影響孩子的如今,還會作用他們的將來。要形成好的家風,父母應以身作則、為人表率,不斷提高個人的修養,力爭將家庭變為孩子德行修煉和素養增添的課堂。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 篇8
家訓,字典上是這樣解釋: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由此可見家風、家訓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媽媽時常教育我:“做人最基本的品質是誠實。”所以,我認為我家的家訓就如今多少富家子弟、官員子女啃老驕奢;多少人因為不想吃虧,爭名譽地位甚至可能為爭一個公交車座位而“斗智斗勇”;多少人為了利益而制假售假……如果有嚴格質樸的'家風,這樣的事情會不會減少一些?
如今的社會歲月改變了時代的面貌,卻拭不去銘刻至今的家風。我們承載著祖先的基因,流淌著祖先的血液,享有著祖先的姓氏。祖先能成就的美德,我們是否可以將其延續下去?俗話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如果要齊家,就要我們傳承良好的家風。
好家風,我們一直在;好家風,我傳承!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 篇9
小時候,老師在課堂里給我們上有關“孔融讓梨”課文,而家父則在家給我講“莎莎分糖”的故事。作為小女孩的我,最愛的就是五顏六色的水果糖了,然而有的時候糖果突然間出現,帶給我很多驚喜,也會有更多的小伙伴突然出現在你面前,讓我措手不及。正當我呆呆地拿著糖果站在那兒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家父走到我面前,沖我眨了下眼睛,然后就一把拿走了我的糖果,“小朋友們,大家一起來做游戲吧,猜腦經急轉彎贏糖果呦!”剛開始我還有些吃驚,但是后來我們開心的在一起,你一言我一句的回答腦筋急轉彎,一個問題還沒問完,我們就互相爭搶地舉起手,大家都在為自己拼命舉高的手臂而傻樂著,雖然最后我答對的最多,糖果還是拿出來分給其他小伙伴了。這次讓我體會到了分享的快樂,雖然我并沒有吃糖,但是心里卻比糖還要甜。
家鄉潛山是我的根,無論如何漂泊,我都在這里扎下了,并努力向上生長著,立志要為家鄉潛山盡一份力,在家父的鼓勵下,我放棄了外地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工作,成為了潛山網的一名編輯,雖然我是一名默默無聞的背后工作人員,但是我會一直認真對待每一條新聞,細致到每一句話,每一個字,讓新聞真正有態度。同時我非常熱愛潛山文化,希望潛山文化也通過網絡得到更多的.傳承與發揚。
家風家訓匯成河,河水的波光就像是家父的只言片語,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閃耀,家風家訓,生生不息,流動不止,在時間的長河中慢慢沉淀,漸漸散發出幽香,在你我左右縈繞。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 篇10
中華美德,源遠流長,代代相傳,生生不息。你是傳承者,我也是傳承者,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每個人都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的職責。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家風也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風氣,國家就是人民的家,這家風就更為重要了。一個國家、一個朝代的風氣決定了它的衰與勝,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強國。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學生,生活在農村,爺爺奶奶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爸爸媽媽是新時代的農民工,但他們對我的教導使我終生難忘,終生受益。爺爺奶奶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勞作了,打掃雞圈豬圈,爺爺到茶棵地除草采茶,奶奶燒飯洗衣服,等我起床時,就可以吃上熱騰騰的飯菜了。每次上學他們總是不忘囑咐幾句:“在學校里要好好讀書,聽老師的話,不要和同學鬧矛盾,要學會謙讓,大方一些,同學有困難要伸出援助之手盡力而為之。只有你幫助別人,別人才會幫助你!泵看嗡麄冋f,我只是哦哦的回答,但我知道它已經在我心里扎根了。每每看到爺爺奶奶年齡這么大了還要為家操勞,我真想快點長大,讓他們過上清閑幸福的生活。
和爸爸媽媽相處的時間雖然不多,但他們對我的期望和教導是我前進的動力。爸爸經常對我說,在校要尊敬老師,和同學要和睦相處,真心待人,多交朋友,以后也可以互相幫忙;學習不要驕傲,因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好好學習將來才有大作為。爸爸還經常幫助別人,過年回家路上看到同村的人總要帶他們一程。去年我外婆家那邊有個人得了腦膜炎,沒錢治病,就在微信上弄了一個捐款的`東西,我爸媽一看到,就捐了四百塊錢。對他們來說幫助別人就是家常便飯,在我心里也留下好的模范作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愛我,我覺得很幸福,我謹記他們的教導,好好學習,將來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家庭以愛為根,生活以和為貴,勤懇做事,踏實做人,竭力孝道,親情互助,我想這就是我的家風家訓吧!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 篇11
有人說家風是家庭子孫代代恪守的家庭文化,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產,是每個家庭成員自豪感的源泉;家風是融化在我們血液中的氣質,是沉淀在我們骨髓里的品格,是我們立世做人的風范。這句話道盡了家風家風的價值和意義。我們家的家風就是“勤儉持家”。
這還要從我的爺爺奶奶說起,那時候他們還生活在農村,農村的生活是艱苦的。我們家所在的地方是丘陵地帶,自然條件很差,從事農業生產要消耗大量的體力?墒俏业臓敔斈棠滩坏槐г,反而更加勤苦。他們不僅能把土地種好,生產出比別人家更多的糧食,還發展養殖業,先是養牛,后來養羊。盡管這樣,他們還不滿足,他們還揀村里有人進城后拋荒的土地耕種。他們辛勤勞動的收入,從來沒有過大肆的揮霍,在子女生日的時候僅僅是煮兩個雞蛋。奶奶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過日子比樹葉還稠”。就這樣他們養活了十三口的家人,也把我的爸爸和其他四位叔叔培養成有文化的人。
如今,我們一家在城里生活。爸爸在煤礦工作,工作很辛苦。他經常加班,很少回家。我們很少見到爸爸,雙休日是這樣,甚至在年節里也是這樣?吹絼e的孩子在節假日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很開心的時候,我好羨慕。媽媽總是說爸爸辛苦是為了咱們這個家,慢慢的我就理解了爸爸。爸爸的辛勤工作得到了回報,不斷的加職加薪。媽媽操持家務,把我們這個家收拾的井井有條,家里有了麻煩事,她從來不去牽絆爸爸,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解決。一次我和弟弟都生病住院,想喝梨湯,她不顧一身的疲憊回家為我們熬梨湯。弟弟上了幼兒園,雖然媽媽每天還要接送他,周末還要照顧好我們的生活,她還是在小區超市找了一份工作。旁邊一家地產公司的經理見媽媽工作那樣勤勞利落,動員她去房產公司做保潔呢。在很多人抱怨工作難找的時候,媽媽竟然遭搶,我為媽媽感到自豪。
爸爸媽媽的勤儉也深深影響了我。我把勤用在了學習上,早起晚睡,學習成績在學校名列前茅。我把勤用在了生活上,幫媽媽做家務:掃地、拖地、洗衣、做飯、雙休日照管弟弟,做得有模有樣,鄰居都夸獎我是個懂事的孩子。我從不奢望什么饕餮盛宴,我覺得媽媽煮的飯是最好的;我也不奢望名牌的服裝,衣服得體就行;在過生日的時候,我甚至不需要一份蛋糕,父母的陪伴才是最溫馨的。上幼兒園的弟弟似乎也懂得了勤儉的道理,自己能做的事情不再麻煩媽媽,不再吵著媽媽要玩具,不再鬧著吃零食。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讀的書越來越廣泛,漸漸明白了勤儉持家的道理。勤儉持家,不僅能夠讓一個家庭順利度過艱難時期,甚至能造就成功的家業;在物質豐富,經濟繁榮的今天,能夠讓我們遠離浮躁的世俗,做好自己的事情,成就美好的品格,體驗到人生幸福的真正內涵。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 篇12
在我三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我家的家風了。因為爸爸媽媽上班的緣由,我從小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所以我的家風是從爺爺奶奶那里學到的。
爺爺奶奶做人有三個原則,我也學會和遵守著這三個原則:
奶做人從不欺騙別人,占別人的小廉價或拿別人的東西。
記得有一次,奶奶帶我去買東西,在一個小販那買茄子,可當我們剛要走的時候,那個小販叫住我們,說我們忘了拿茄子,可我們已經有了一包茄子了,所以我確定那包茄子不是我們的,可我心里想著再拿一包茄子不是更賺了嗎?可奶奶卻實話實說,那包茄子不是我們的.。我心里很是不解:奶奶為什么不說茄子是我們的?回到家奶奶看出我的不解,就說:“我們假如占了別人的廉價,別人吃虧了,假如這樣循環下去,總有一天我們也會吃大虧的。〞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占過別人的小廉價。
不能不守信,容許別人的事肯定要做到。
星期天,奶奶看到了我的成果單后,說下個星期天我和你爺爺就帶你去買玩具。這是怎么一回事呢?這還要從星期三晚上的談話說起。
那天晚上,我對奶奶說:“我今日考試了,假如我考了95分以上,你和爺爺就帶我去買玩具好不好?〞“行,只要你考了95分以上,我和爺爺就帶你去買玩具。〞
今日發成果了,我考了97分,所以奶奶才說下個星期天帶我去買玩具的。奶奶還說:只要我以后每次考試都在90分以上,到了年底就帶我去北京玩。雖然這只是一個小的容許,卻讓我懂得了容許別人的事肯定要做到的道理。
敬重老人,愛惜小孩是我們的傳統美德。
一次,我放學回家,奶奶來接我時觀察一位比奶奶年紀還大的老人在過公路,這時奶奶立即跑了過來扶他們過公路。從那以后奶奶讓我見到爺爺奶奶或比自己小的小朋友有困難時都要去幫忙。
家風就是每個家庭悟出的人生道理,這些道理讓我這一生都受益匪淺。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 篇13
假如說要問“我的家風〞是什么?
一時半會我還真答不上來。
回到家,我問了一下八十一歲的老母親!拔覀兊募绎L是什么?〞“不知道。〞“那您以前是怎么教我做人做事的?〞“做人要老實,有愛心,做人要講良心呀。〞或許,這一句簡短的話語,就是我的家風吧。她伴隨著我一年又一年,一程又一程。幾十年過去了,依舊那么親切,那么暖和。
那一年,我九歲。剛上小學二年級。一天下午,我趁著四周無人,偷偷地溜進老師房間,拿走了老師一支精致的鋼筆。我一路小跑回到家。因為太興奮,一不當心將鋼筆直接掉在了母親的跟前。母親說“誰的?〞“借的。〞“借誰的?〞“同學的。〞母親彎腰撿起那支鋼筆輕輕地放在我的手上說“拿回去吧,不是自己的東西我們不要,做人要老實,以后有錢了母親給你買一支。〞第二天,我悄悄地將鋼筆放回了原處。事后,我問母親,“你怎么知道那支鋼筆不是借來的?〞母親說“這么寶貴的鋼筆我們全村都沒有,只有老師才有。〞“那你為什么不打我呢?〞“打你干啥,還回去就好了,誰都有犯糊涂的時候。〞四十多年來,母親就是用這種豁達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
后來,我的父親因病去上班時,一腳踩空,掉進了上猶江里。十里八村聞訊趕來的鄉親,擠滿了河的兩岸,足足有好幾百人。那時,正是農忙時節。但大家都自發地放下農活,放棄休息時間前來幫忙。經過大家三天三夜的不停打撈,最終在離落水地五華里的地方拉起了我的父親。但他的腳已斷了一只。事后,我問母親“為啥這么多人來幫助父親?〞母親說,“因為他有愛心。〞后來,我從旁人口中得知,緣由是我的父親在石灰窯下上班時,常常免費提供飯菜、茶水、自己種的瓜果幫助那些挑石灰和砍柴的人。所以,他們知道我的父親受難后,都自發地前來幫忙。
父親走后,瘦弱的母親為了養活我五兄妹,白天忙于掙工分,晚上又忙著蒸酒、磨豆腐、炸米果賣。一家人跌跌撞撞地熬著日子。雖然那時清苦,但只要有母親在,暖和就在;蛟S是因為父親的原因,每當家里有困難時,左鄰右舍、叔叔伯伯們都會伸出救援之手,幫我們一把。
回想過去的日子,我遇到的貴人許多。他們都是在我最無助、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拉上我一把,使我渡過了難關。面對今日的美好生活,我的老母親依舊不忘在我耳邊嘮叨,“做人要講良心,你要常常去看一看以前幫助過你的人。〞是的,假如我們都能常;厝タ纯茨切┰泿椭^我們的人,又能憑自己的良心做事,老實做人,加上又有愛心,我想,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社會肯定會更加暖和、更加美妙。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 篇14
夜幕降臨,微風悄然入夜,細水長流將善良潤物。好的習慣往往是潛移默化中形成,而家風家訓則是好習慣的源泉。
我和我的姐姐弟弟從小就受到母親的教導:姐弟之間互相友愛、互相幫助,姐姐需要體貼弟妹,而弟弟則需要尊重姐姐并保護她們。盡管我們偶爾進行打鬧游戲,但絲毫不會影響我們之間的感情。我一直銘記母親的話,認為家人應該相互愛護——這便是我的家訓——相親相愛。
父親經常不在家,但一到家便會召集我們三兄弟詢問我們的近況,比如學習、是否發生爭執等等,并向我們灌輸他的思想。他說,學習必須認真,雖然學習無法決定一切,但如果你連學習都搞不好,那么,你如何掌控你的'工作,甚至你的生活?我看了一眼姐姐和弟弟,我姐姐聽得非常認真,弟弟則一直注視著父親,而我好像只是感受到了父親說話時的氛圍,真正聽到的話不過是要刻苦學習,這也就是我父親的家訓——勤奮學習。
國家有國家的法律制度,家庭也有家庭的規矩。奶奶每次開始向我們講解家庭規矩的時候,總會說:“我們家有家規,我們都要好好遵守!泵恳淮危覀內叶紩茏匀坏匦Χ徽Z,悄悄地找個地方坐下來,靜靜地聽奶奶給我們講解家規。昨天,我特意在桌上放了幾個硬幣,看看你們這幾個小孩子會不會看到就隨便拿。但還好,我發現你們三個人都看到了桌上的錢,卻沒有人去碰它。這很值得表揚。我們要成為誠實的人,不能做一些偷雞摸狗的事情,就算這個錢是在你家里,也不能拿走。理解嗎?”我們異口同聲地回答:“理解!”然后,奶奶繼續說:“我們做人要有良心,如果連良心都沒有了,那么這個人還有什么用呢?”我們再次異口同聲回答:“知道!”然后,這節課也就結束了,奶奶欣然離開,我們松了一口氣,也結束了。這便是我們家族所堅持不懈的家訓——誠實善良。
家風就像一縷清風,無聲無息地撲面而來,在潛移默化之中讓你牢記這些家風家訓,并真正按照這種方式去行事。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相關文章: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精選]06-05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12-11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12-31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10-05
我的家訓家風優秀征文04-07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范文05-17
我說家風家訓征文01-14
【優秀】我的家風家訓征文06-09
(優)我的家風家訓征文06-11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征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