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也談機械工程師職稱的知識結構論文
目前,有工程師職稱的大多數人是近幾年晉升的。他們是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期的大專畢業生(或相當于這一水平),年齡在40—50歲,年富力強,有比較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和一定的馬列主義理論知識,積極工作,認真鉆研,是技術和管理工作的骨干。
一、鼎力改良學校教育
主要是高等工業學校教育, 其目的是為機械工程師職稱從事工程設計工作與進一步學習進修打下堅實的根底, 使其學習和控制堅實的、普遍而深化的本專業根底學問和專業學問以及相應的學習和工作才能。但是,據權威調查結果標明, 我國高等學校的學生在校期間固然學了許多學問, 但可用于發明性勞動的學問太少。這會招致一種悲劇,就是學的東西不能很好地與理論接軌,耽擱了發明產品的機遇。所學無異于紙上談兵,這種情況闡明, 我國高等教育對發明創造才能的培育是十分單薄的, 那種在方案經濟體制下構成的單一僵化的、用一個統一的方式“塑造”全體學生的形式, 已不順應我國變革開放的新形勢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請求, 也不順應世界科技開展的新形勢和新特性。特別是機械根底系列課程教學內容和體系存在一系列問題, 主要表如今:
①各門課程學科化傾向嚴重, 過于強調本身的系統性與完好性, 缺乏與相關課程的總體聯絡與配合, 呈現內容反復、孤立和割裂等現象;
②教學思想方面存在嚴重誤區,傳授學問與培育才能相脫離, 形成工程理論環節教學單薄, 使得學生構成了理論學問少與課程理論性強的矛盾;
③課程內容狹窄、陳舊, 現代科技理論與辦法在課程中沒有占到應有的位置;
④教學辦法和手腕落后, 啟示引導較少, 仍然停留在傳統的填鴨式教育上,致使學生取得學問的才能、綜合運用學問的才能和創新才能得不到很好地培育。針對以上問題,自己提出以下幾方面的教學變革措施:
(1) 以機械綜合設計才能、創新才能及工程應用才能培育為主線, 優化課程內容, 肯定教學變革目的。形體信息表達才能的進步是工程制圖教學變革目的; 設計才能的進步是機械設計及課程設計教學變革目的; 機械構造設計才能的進步是機械設計及課程設計、機械制造根底教學變革目的; 機械精度設計才能的進步是互換性與技術丈量、機械制造根底教學變革目的; 機械工藝性設計才能的進步是機械制造根底、機械設計及互換性與技術丈量課程教學變革目的。明白各課程才能培育點及程度界定后, 對系列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辦法、實驗教學和消費實習等環節停止綜合性整體優化變革。
(2) 增強工程理論教育, 培育工程師職稱的根本技藝和創新思想才能, 做到工程教育不時線。請求培育人才在堅持較寬學科根底的前提下, 具有較強的工程理論鍛煉, 具有設計和開發有競爭力產品的集成學問和系統辦法, 并具有開發市場的才能。學生一入校門就從“機械認知與理論”內容開端承受工程理論教育, 并堅持四年不時線。除普通理論環節外,有條件的高校應與一些公司企業樹立協作教育方案。學生經批準后做公司的課題, 停止工程理論, 并以工程理論為根底完成學位論文。
(3) 樹立完善的工程理論教學基地, 開發設計型、綜合型和創新型實驗項目, 鍛煉學生的工程理論才能。機械工程師職稱要控制的技藝應包括機械設計與制造兩方面, 因而學校除金工實習基地外, 還應樹立比擬系統綜合的機械設計理論教學基地, 樹立由機械根底認知實驗室、機構剖析和計劃設計實驗室、機器構造剖析與設計實驗室、機構創新設計實驗室、現代設計實驗室等組成的機械根底工程理論教學基地, 使學生從一年級開端就接觸到工程實踐的內容。依據人才培育的不同階段布置不同層次的消費理論和機械設計內容, 使大學生理論性環節不時線, 貫串于教學全過程,為培育學生工程理論才能奠定堅實的根底。
二、積極推進社會理論
普通說來, 一個機械工程師職稱從大學畢業到生長為一個比擬成熟的設計工程師職稱和技術帶頭人, 大約需求閱歷 7 年~ 8 年時間。在這段時間里, 至少要參與和完成 3 個~ 5 個較大的工程設計課題, 得到設計的鍛煉。設計理論的鍛煉必需貫徹設計系統工程全過程的一直。必需從理解設計任務和內容開端, 經過調查、研討、論證、實驗、設計、審定、制造、組裝、營銷、裝置、運用、維修、反應有關信息, 一向到底。設計工程師職稱在完成這些工作時, 必需親臨現場, 包括銷售現場、運用現場、實驗現場、制造現場、裝置現場等, 最后回到設計現場。美國的大學生社會理論活動是從學校開端的, 每個學生大學期間有一年以上到企業參與課題的研討, 使他們大學畢業后能很快勝任工程師職稱的工作, 這一點是值得我們自創的。
三、鼓舞自我學習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關于機械工程師職稱是同等適用的。機械工程師職稱在學校學到的主要是設計根底學問和特定的專業學問, 而在工作中會遇到一些以前學校里不曾學到的課題。所以, 作為一名設計工程師職稱,必需堅持不時地學習、及時更新學問程度。唯有如此, 才干緊跟時期的潮流, 在劇烈競爭的社會中獨占鰲頭。
四、完畢語
當今社會, 特別是我國參加WTO 以后, 要使我國的機械產品在國際市場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就必需對機械產品停止創新設計, 而不是一味地仿制。這就請求我國的機械工程師職稱, 特別是年輕的機械工程師職稱, 具有良好的創新認識和創新才能。
【也談機械工程師職稱的知識結構論文】相關文章:
工程師職稱論文11-03
機械工程師職稱個人總結12-06
工程師職稱論文15篇11-04
工程師職稱論文(15篇)11-05
機械工程師職稱個人總結7篇06-13
機械工程師職稱個人總結(15篇)12-10
機械工程師職稱個人總結15篇12-06
機械工程師職稱個人總結10篇12-06
機械工程師職稱個人總結11篇12-24
中級工程師職稱論文范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