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職稱論文格式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職稱論文格式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要怎么寫好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職稱論文格式,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標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副標題除外)。
2.作者姓名,單位,按“作者姓名(單位全稱,所在省,城市,郵政編碼)”格式。
3.摘要:學術論文應提供摘要,用第三人稱寫法(不以“本文”、“作者”等為主語,可用“文章”),不超過200字。
4.關鍵詞:3-6個,中間用分號“;”相隔。
5.基金項目:獲得基金贊助的論文應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項目編號。
6.作者簡介: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別、供職單位全稱及職稱、詳細地址、郵編、電話。
7.正文:4000字以內為宜,結構要嚴謹,表達要簡明,語義要確切,論點要鮮明,論據要充分,引用要規(guī)范,數據要準確。
8.文內標題:要簡潔、明確,層次不宜過多,層次序號為:一、(一)、1、三級標題。
9.數字用法:凡是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記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夏歷和清代以前的歷史紀年用漢字,并以圓括號加注公元紀年;鄰近的兩個數字并列連用以表示的概數,采用漢字。
10.表格:采用三線表,表內序號一律為阿拉伯數字,表序與表題居中置于表格上方。
11.參考文獻:對引文作者、出處、版本等詳細情況的注明。
格式與示例:
(1)專著格式:主要責任者.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示例:[1]陳朝陽,王克忠.組織行為學[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2)論文集格式:作者.題名[文獻類型標識].編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示例:[2]劉守勝.中國歷史分期之研究[A].關鴻,魏憑.人生問題發(fā)端——斯年學術散論[C].北京:中國發(fā)展出版社,2001.
(3)期刊文章格式:主要責任者.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刊名,年,卷(期).
示例:[3]呂文良.產業(yè)結構變動與產業(yè)政策選擇[J].社科縱橫,2003,(5).
(4)報紙文章格式:主要責任者.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示例:[4]丁士修.建筑工程管理[N].建設日報,2005-12-24(11).
同一專著、論文集、期刊、報紙文章,都一律只用一個序號,而且要把頁碼統一標注在文章中相應序號之后。
參考文獻的不同類型用不同的大寫字母標注,如專著:[M];論文集:[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刊:[P]。
12.注釋:用于對文內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說明,其序號為:①②③……注釋置于頁腳。
職稱論文模板范文
【摘要】職稱評審工作改革一直在各種爭議中被部分地區(qū)和單位做著一些嘗試與探索,時至今日,改評為聘仍然存在著較大的爭議,其中的利和弊怎樣看待?如何權衡?本文著重對取消職稱評審工作存在的種種弊端進行分析和研究,使職稱評審改革向著能夠繼續(xù)發(fā)揮激勵人才、培養(yǎng)人才、科學評價人才的方向發(fā)展。
【關鍵詞】職稱評審;改革;弊端
自改革開放后專業(yè)技術人員實行專業(yè)技術職務評審、聘任制度以來,已有整整二十余年的時間。
回顧這二十年職稱改革工作的實施情況,不僅增強了專業(yè)技術人員在科學技術和經濟建設中的責任感,也提高了專業(yè)技術人員的社會地位,穩(wěn)定了專業(yè)技術隊伍。
通過對學術、技術、專業(yè)水平及成就的考核和評價,調動了廣大專業(yè)技術人員的積極性,促進了人才的成長和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項事業(yè)的繁榮和發(fā)展,并為全社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提供了積極的意義。
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原有的政策,特別是職稱評審制度所暴露出的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論資排輩、降低標準、擴大評審范圍和片面強調學歷、論文等問題在評審過程中日益突出。
在這個過程中,人事部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部分職稱系列由評審改為參加統一的資格考試,一部分職稱系列過渡為考評結合,但大部分職稱系列仍采取評審方式。
2000年,中科院率先取消職稱評審,改評為聘,按需設崗,按崗聘任,崗位與職稱掛鉤。
距中科院實行改評為聘已整整九年,九年前當中科院首先舉起這面職稱改革的大旗時,許多學校在深受職稱評審所引進的諸多矛盾和問題的困擾的同時也爭相效仿,改評為聘一時方興未艾。
作為國內一流大學的代表北大也對職稱評審工作做了大膽的改革與探索,一些管理機制靈活的民辦高校的職稱管理模式幾乎都由聘任取代了評審,但時至今日,改評為聘仍然存在著較大的爭議,其中的利和弊怎樣看待?如何權衡?始終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職稱評審與聘任相結合仍然是各單位專業(yè)技術職務管理的主要方式。
那么,改評為聘的現實弊端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下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和探討一下:
一、目前缺乏取消職稱評審制度的社會環(huán)境和條件
職稱改革作為我國社會體制改革的一部分,要與國家勞動人事制度、工資制度、養(yǎng)老保險制度改革相銜接,取消職稱評審,只能與聘任職稱掛鉤。
對于方式相對靈活、動態(tài)管理的聘任職稱來說,必須建立相應完善的配套政策才能夠更好的應對改評為聘的職稱管理模式。
許多政策和制度的頒布與實施,是依據社會發(fā)展和進步,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取消職稱評審,現在是不是最好的時機?各方面承受能力和相應的保障措施是否完備?在哪一級的單位、部門實施?都是目前需要探索和解決的問題,如果職稱評審在未實行任何過渡政策的前提下取消,勢必會挫傷許多人的積極性。
二、評審獲得的職稱資格較聘任取得的職稱在社會人才評價中的認可度更高
目前,職稱評審已經逐漸規(guī)范到對專業(yè)技術人員相應的等級有較完善、全面的規(guī)定和條件,特別是一些硬指標作為職稱評審的規(guī)則、規(guī)定,客觀上對少部分庸才、南郭先生有一定的防范、過濾作用。
盡管職稱評審仍然存在著各種矛盾,但不容置疑,評審獲得的職稱資格較聘任取得的職稱在人才評價中的認可度更高,人們習慣認為聘任職稱僅僅是對一個人階段性能力的評價和認可,而通過評審獲得的職稱資格才是對一個專業(yè)技術人員學術水平和能力的綜合評價。
因此,即便實施聘任制的單位,一些專業(yè)技術人才仍然希望爭取到相應評審組織的職稱資格認可。
在人才流動頻繁的今天,通過一級評審組織評審的職稱資格在人才市場中的人才評價中普遍能得到學術水平、業(yè)務能力、工作成績的廣泛認可。
職稱評審在長期的實踐中,已經成了衡量知識分子貢獻大小、學識多寡和勤懇程度的一臺心理天平。
三、取消職稱評審更可能被主觀人為因素左右
從大家所熟悉的錢鐘書先生所著的《圍城》中,我們可以看出,早在解放前我國大學的職稱就已經實行了崗位聘任制,由校長根據個人的經歷、才智直接聘任教授、副教授和講師。
從方鴻漸一行應聘三閭大學的過程,我們不難看出崗位聘任制仍然存在著相當大的問題,從資歷、學歷、人情、能力綜合因素的考慮,有可能并不能杜絕庸才得聘,人才落聘的陋癥,優(yōu)秀人才的價值同樣不能得到應有的認定。
社會現狀是在現有的體制下,人情、關系在社會方方面面都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職稱聘任制使人為的作用比重加大,更容易產生暗箱操作和腐朽,任人唯親、任意拔高或降低條件這些人為的因素左右聘任結果都在所難免。
最后還有可能走向兩個極端:一是在規(guī)模有限的高校內,同專業(yè)、相近專業(yè)及學科對同行的評價存在同行是冤家的說法,條件苛刻。
二是本著抬頭不見低頭見,怕得罪人的想法,隨意放寬條件,顯然這兩種做法都有失公正。
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實施至今的職稱評審制度如果一旦被取消,勢必要暴露出其他更大的矛盾,改評為聘的公正性必將受到很大的置疑。
由于缺乏評審條件的制約,監(jiān)督機制差,職稱對于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不僅起不到激勵作用,一定程度上反而還會挫傷專業(yè)技術人員的積極性。
四、聘任制更有可能滋長科學研究的學術短期行為
職稱聘任管理是崗位管理的延伸,因而決定了在聘任制度、辦法和條件的制定上,較職稱評審管理周期相對更短,要求專業(yè)技術人員多出成果快出成果,由此,不可避免地造成科研工作的短期行為。
有一些學科需要做大量的實驗、深入的研究和長時間的思考才有可能形成有價值的科研成果,有一些科學研究不僅需要長時間沉下心來去嘗試去探索去鉆研,而且有可能奉獻了畢生的精力和智慧,最終都沒有得到預期的收獲有些甚至是失敗,但盡管是失敗都為之后的研究和后人留下寶貴的經驗,還有一些科研成果需經歷相當長時間的考驗,才能證明其價值所在。
如果改評為聘,必然會引導專業(yè)技術人員過分關注業(yè)績成果,違背科學研究的客觀規(guī)律性,就其長遠發(fā)展戰(zhàn)略來說,對基礎性科學研究的影響更大,難以做到科學研究的厚積薄發(fā)。
如今的職稱評審已經滋生了大量科研造假、論文拼揍抄襲、相互掛名、槍手寫作等學術腐朽現象,許多論文論著的發(fā)表與出版,不是為了傳播學術觀點,展示研究成果,而僅僅是為了評職稱,改評為聘,只會讓這種情況愈演愈烈。
職稱評審的公正性、客觀性不僅僅依據一種辦法、制度,而是建立在一種機制和環(huán)境下,單純地改革、改良,其作用微乎其微。
職稱評審并非象現在許多業(yè)內人士所說的幾乎起不到激勵作用,而是如何把握、如何操作在評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把職稱待遇由終身制轉變?yōu)橐欢ūO(jiān)督下的與考核相結合的制度。
取消職稱待遇的終身制,而不是取消職稱評審,畢竟在一種新的科學合理的評價制度建立以前,這還不失為一種衡量標準。
參考文獻:
[1]劉萬英。對專業(yè)技術職務評聘工作的思考[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09。
[2]楊詠梅。張東.關于專業(yè)技術職務評聘分開工作的探討[J].管理觀察,2009。
[3]謝村。蘭華榮。夏臥武.淺談高校教師職務評聘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3。
[4]許衡。汪進生.關于職稱改革評聘分開問題的思考[J].新疆石油學院學報,1999。
[5]張開祝。傅志明.專業(yè)技術職務評聘分離制的構建及其功能的理性探討[J].中國煤炭經濟學院學報,1998。
【職稱論文格式】相關文章:
教師職稱論文格式模板08-24
論文格式模板05-18
小論文格式08-29
學年論文格式模板07-22
政治論文格式08-17
論文格式模板目錄11-01
論文格式要求模板06-16
論文格式調整wps11-10
論文格式字體要求08-29
論文格式及字體要求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