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會計信息失真與治理對策論文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企業經濟業務在逐漸增多,而且經濟業務的復雜性在逐漸增強,這也導致了企業財務會計存在有造假,舞弊的現象出現,這些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會導致會計信息的披露沒有任何效用,不會對企業的發展帶來任何的有利因素,會計信息失真輕則會影響相關投資者的利益,重則會影響國家的整體利益。所以,本文就針對會引起會計失真的原因做出相應分析,表明除了在利益驅動或會計準則落后的情況下會出現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分析還有哪些方面會引起會計失真的現象,并針對這些會影響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會計信息;信息失真;治理對策
在我國經濟突飛猛進的當今社會,信息披露成為了事物變化最新,最客觀的表達方式。而其中的會計信息就是會計人員通過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等信息形成財務報告和附注,并通過報告和附注給投資者或其他相關利益人展示該公司近段時間內的財務和經營狀況。然而,會計信息失真就會讓這種相關利益人了解公司的財務的方式失去原有的價值,會計信息失真包括有意失真和無意失真兩種,其中后者是指在財務會計人員提供的審計資料出現錯誤或審計人員的自身素養不足導致的報告及附注信息的錯誤,無意失真總體來說是人員的素養不足導致的會計信息錯誤,所以無意失真又被稱之為會計信息錯誤,而前者是指財務會計人員通過一定時間謀劃,進行有針對性的,有一定目的的行為,該行為又被稱之為會計信息舞弊。所以會計信息舞弊比會計信息錯誤的嚴重性要高得多,所以作為高素質會計人員,一定要杜絕這樣的事情發生。找到會引起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從源頭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抑制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持續發生。
一、出現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會計人員整體素質較差
在新時代社會形勢下,最不缺的就是人,然而最為缺乏的是人才,人才對于每一個公司來說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若一個公司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就會使得企業的整體工作效率不足,企業沒有發展動力,整個企業環境就如同死水一般。尤其是財務部門的人員若缺乏相應的財務管理相關的專業財會素質,不知道什么是會計電算化,不了解會計人員應遵守什么樣的法律法規,業務能力差等輕則會嚴重影響會計部門的整體工作效率,嚴重就會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出現。尤其是在我國現如今的財會人員的就業標準極其低下的條件下,在我國,不管是否有以前的工作經驗或是否學習過相關的財務內容,只要能夠考過會計初級職稱考試,就能夠去企業財務部門進行應聘,這樣的現象就會導致企業財務人員大都是一些只大概了解過什么是會計,什么是會計信息披露,而不知道如何進行會計信息披露,如何給企業的相關利益人提供確實可靠的會計信息。
(二)企業內外部監管不夠嚴格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隨之可以看到,我國會計準則和會計規則的制定速度相對落后,不能夠建立起能夠緊跟時代發展的完善的會計準則和會計規則是導致我國會計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經濟在前方不斷發展,而相關的制度和會計準則卻在后面拖后腿,這樣的現象就會使企業會計工作人員依舊按照原來的工作方法來進行賬務處理,尤其是在有的新準則建立以后會使整個會計部門陷入一種執行標準不同或出現執行時間不同的現象。所以企業會計監督部門也就沒法對會計人員所做的賬務處理進行相應的監督,沒有有效的監督,就會出現潛在的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其次就是有關企業內部的監管力度極其不足,設立的內部控制部門和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會計人員對經濟業務的批準和會計財務報告的報出沒有任何的阻攔和審核,這也就嚴重導致了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出現。最后就是社會會計信息監管主體—會計師事務所的責任,我國現在許多會計師事務所都沒有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還有些事務所受到利益驅使,沒有拿出相應的業務水準,在審計過程中只注重到人情,而不以自身的職業道德作為指引,最終就會導致審計不嚴格,沒有做到起碼的審計流程,甚至做了違反會計職業道德的事,出具了假的審計報告和附注,這樣的現象必然會出現會計信息失真現象。
(三)對出現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懲罰不嚴格
我國會計制度的法制建設不夠完善,沒有健全的法律就使人們在出現會計信息失真后受不到應有的懲罰,這是會計信息失真不斷的重要原因,我國會計準則的落后性導致了會計人員在處理交易事項時存在著較高的彈性,使審計員在進行審計時有“人情報告及附注”出現,其最主要原因就是會計法制的不健全,對造假的處罰力度太輕,使會計人員無法在心理形成依法辦事的觀念,造成法律意識淡薄的現象。另外,我國目前的許多部門也不將會計規定放在心上,使整個社會法制方面都處于無法可依,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狀態,最終結果也是放縱了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發生,使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比較嚴重而且普遍發生。
(四)利益驅使下的會計信息失真
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其中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利益的驅使,在現如今的社會,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也表明了在利益面前有許多人都無法保持自己的本心,做出違反法制的現象。而企業這么做的原因就是想要企業的賬面看起來比較好,能夠拉來投資,或者是讓財務會計人員做虛假賬目,這也就從企業財務層面開始就有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例如,經濟業務虛報,亂擠亂列成本費用等,其次就是有的企業會提供真實的賬目供審計部門進行審核,但是他們審核的過程中受到了企業的恩惠,要求美化企業賬目報告,就會出現所謂的“人情報告及附注”,這就是從審計層面出現會計信息失真。例如美化報告賬目,隱藏企業需披露的項目等。當然,不管是從財務部門開始還是從審計部門開始出現會計信息失真都會影響最后的財務報告,無法讓投資者看到企業真正的經營狀況和財務情況,從而影響投資者做出合理的投資選擇。
二、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對策
(一)提高會計人員整體素質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我國會計人員所面臨的問題也會逐漸增多,如何在這個變化迅速的市場環境中生存下去,就需要我們會計人員有極高的綜合素質能力,在新形勢下也能夠有新的綜合素質,在企業實現自身價值。所以在新經濟環境下,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企業本身的會計人員素養,增強他們的專業勝任能力,讓他們能夠學習更加先進,更加系統的會計專業理論知識和會計專業法律知識,要求他們能夠熟練的應用計算機程序,學會使用會計電算化。用電腦記賬法代替以前的手工記賬法。這就要求企業提供專門的培訓課程,定期對會計人員進行培訓,更新他們的會計知識,提高他們的會計專業能力,使之能夠有能力繼續勝任會計人員這個崗位。其次要招聘一些有專業素質的會計人才,讓這些新鮮血液來帶動原本的會計人員,提高他們的活力,有更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中,并不斷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不斷更新他們所了解的知識,再然后就是要不斷的開展一些會計知識競賽,并準備一定的獎勵,給那些知識能力強的會計人員給予相應的獎勵,從客觀因素方面提高他們獲取知識的欲望。
(二)完善內外部監控機制
若要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真實可靠,僅靠會計人員自身素質是不夠全面的,還要構建起健全的內外部監督機制。若要建立起健全的內外部監督機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處理:首先,依據相關國家規定,建立切實可行的內部監控制度和內部控制規定,然后建立專門的監控部門,讓內部控制真正落到企業實處,而不是形同虛設一般,沒法起到任何用處,假若真的出現了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要對錯誤的會計處理人員進行恰到好處的處罰,不宜過重,也不易太輕,過重會給會計賬務處理人員過大的壓力,反而適得其反,如若太輕就無法起到處罰的效果。其次,就是要從國家企業大頭開始抓起,增強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力度,保證上市公司能夠有真實的會計信息披露,保證他們對外提供的會計資料都是全面的,對那些出現會計信息失真的企業處以嚴重處罰,包括經濟處罰或退市處罰等一系列措施,嚴格控制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真實有效,沒有任何美化賬目,弄虛作假的信息。再次,就是要對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方式進行嚴格控制,提高注冊會計師的專業素養,在審計師進行企業審計時,要實時監控審計進度,看有沒有出現人情審計情況。并對審計人員的審計結果進行實時公布,盡快將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及附注公布給企業相關利益者和其他想要了解該企業經營狀況的人員,這樣的監控機制能夠合理有效的預防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出現,并能及時發現存在的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對相關的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處以相應的處罰,強化事務所對企業會計信息的監控作用。最后,要強化社會大眾對企業的監管力度,及時發現和披露有關公司的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比如,當有關的企業利益人發現企業提供的會計報告及附注有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時,及時向有關部門進行反映,讓有關部門對該公司的賬目進行再次審核,如若發現有真實的信息披露不真實的現象就對企業處以相應的懲罰,并對發現信息錯誤的人員給予相應的獎勵,這樣就有利于企業更加注意對會計信息的披露。
(三)建立更適度的獎懲制度
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從全國各地出現,這就給審計部門提供了新的挑戰,并隨著資本發展,有許多公司為了在市場上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就會通過美化賬目,弄虛作假的方式提高企業的利潤,讓企業的發展看起來是平穩發展的,通常的做法都是:虛高企業利潤;高估企業資本;調低企業負債等,這些方式都會使會計信息失真。所以要預防這樣的事情出現,就要加強對相關造假企業及人員的懲罰力度,對蓄意造假的企業負責人和參與造假工作的直接責任人處以行政處罰或刑事處罰,嚴格監控蓄意造假事項,雖然企業都要追求利益最大化,但是要真實的利益成果才能反映企業經營狀況,而弄虛作假只能安慰企業自身,就會損人而不利己。之所以他們會想到弄虛作假,進行會計造假,最根本原因就是由于懲罰力度不夠大,沒有觸及他們能夠接受的最低限度,所以加大懲罰力度,使企業不敢出現任何會計造假現象是我國法律建設的一個難關。所以要不斷地改進我國的法制建設,建立起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我國國情的法制制度。
(四)強化人員法制意識
建立健全會計職業道德評價體系,強化會計人員和審計人員的自身素質,讓遵紀守法,公平公正,真實有效等切實的落實到每個人員的行為中,在面臨誘惑時,不做違背本心的事情,保證自己做的賬目,提供的會計資料都是真實的,保證審核資料和出具的審計報告及附注都是根據真實的賬目來的,沒有任何的美化和弄虛作假。從根本上杜絕會計和審計人員的會計信息失真現象。保證企業能夠在真實的賬目下進行公司經營,而不是每天絞盡腦汁地想要美化賬目。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經濟市場的迅速擴大,會計信息的披露工作對于企業發展來說越來越重要,但是投資者若要看到真實的會計報告及附注就要保證會計人員及審計人員沒有任何違法事情,處理的賬務及審計手段都是正常的,所以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加強對會計部門及審計部門的監控,建立健全法制是為投資者提供真實信息的前提。
參考文獻
[1]馮柔倩,方真.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探究[J].經營與管理,2018(10).
[2]于影.論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與對策[J].商業經濟,2017(10).
作者:胡秀清 單位:山西省公路局呂梁分局
【談會計信息失真與治理對策論文】相關文章:
會計信息失真與對策論文10-09
簡析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對策09-30
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對策分析的論文10-10
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對策論文10-06
如何治理會計信息失真論文03-26
關于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及治理對策研究10-05
淺談會計信息失真與應對策略論文10-09
銀行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對策的論文09-26
會計信息失真問題與對策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