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論文
婦產科是臨床醫學四大主要學科之一,婦產科又有哪些論文呢?一起來看看吧。
婦產科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婦產科手術室中麻醉藥品的管理方法。
方法選取該院2016年婦產科手術室麻醉藥品使用管理的所有資料,前半年該院使用常規麻醉藥物管理方法進行管理,后半年使用新型麻醉藥物管理模式,將兩組資料進行對比。
結果新型麻醉藥物管理模式的各項指標均優于常規管理,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使用新型麻醉藥物管理模式能夠有效的對麻醉藥品進行管理,提高麻醉醫生的滿意程度,減少麻醉所需時間,具有非常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婦產科。
手術室。
麻醉藥品。
管理
作為一種作用在精神上的特殊藥品,麻醉藥非常容易在使用后產生強烈的依賴性,而婦產科手術室的麻醉藥品管理不當,更容易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1-2]。
為保證手術室中大量的麻醉藥物得到妥善的管理,防止出現因使用麻醉藥品導致嚴重問題,避免藥品濫用,
應制定出符合《麻醉藥品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且更加有效的管理體制,并將這種管理措施落實到位。
該次新型管理制度的實施結果將與常規管理實施結果進行對比,對比材料為該院2016年所有使用麻醉藥品的婦產科手術資料,現對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16年所有的婦產科手術室麻醉藥品使用管理資料,2016年上半年使用常規麻醉藥品管理制度,下半年使用新型麻醉藥品管理制度。
所有資料均符合《麻醉藥品管理辦法》等相關制度的規定,兩組資料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016年1—6月,采用常規麻醉藥品管理方法,2016年7—12月,采用新型麻醉藥品管理方法,主要包括藥品信息管理、藥品存儲管理與藥品使用管理3部分。
在進行藥品信息管理時,派遣專門的管理人員進行管理。
專職管理的人員必須接受衛生局特殊藥品使用管理專項培訓,對相關藥品的領取、登記、分配、調劑、管理等方面熟練掌握,
具有初級藥師以上的專業證明與麻醉藥品調劑與管理的資格,并能使用計算機系統對特殊藥 品進行管理。
專職管理人員應配置相關的辦公室,禁止閑雜人等進入。
專職管理人員辦公使用的電腦應禁止使用其他功能,并將管理系統連接到醫院本身的計算機系統。
對麻醉藥品進行保存時,需將麻醉藥品分類保存,麻醉藥品的放置地點需禁止不相關的人員進入,
保存地點的附近應做好相關的防護措施,并嚴格按照麻醉藥品的保存方法與保質時間進行分類存儲工作,以保證在使用麻醉藥品時不會出現因藥品變質或過期而導致醫療事故的發生。
對藥品數量進行管理時,專職管理人員需對所有的藥品進行分類計數,在對照無誤后將數據導入藥品管理系統中,便于之后的藥品管理工作。
使用麻醉藥物進行婦產科手術時,藥品的發放管理與藥品使用方法應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
麻醉師領取相關藥品時,專職管理人員需按照主治醫生的處方開藥,并在相關的領取藥品記錄本上簽署開藥人、發藥人與取藥人的姓名,保證在需要之時快速準確地找到相關人員。
在領取完成后,專職管理人員須將哪位麻醉師拿走何種麻醉藥,取走多少麻醉藥錄入系統中,并按照麻醉藥的總量、麻醉藥使用量與剩余藥品量進行核對,確保數據的正確性。
在結算該月麻醉藥使用情況時,麻醉師應上交該月使用的麻醉藥品包裝袋,
專職管理人員可按照空包裝的數量與批號進行審核工作,并將使用后浪費的相關藥品進行登記,以保證下月在進行藥物領取時減少出現浪費的可能性。
在所有檢查完成后,專職管理人員應上傳相關的數據,保證所有過程的透明性與公正性,便于其他人進行查看。
1.3療效判定
將該院2016年婦產科手術室麻醉藥品使用管理資料進行分類比較,分別為麻醉時間比較、麻醉醫生滿意度對比與麻醉藥品消耗率對比3方面。
麻醉時間對比可分為全身麻醉、椎管內麻醉、神經阻滯與靜脈麻醉,麻醉時間選擇各項1年中的平均時間進行對比。
麻醉醫生滿意度使用醫院自制的滿意度表,包括非常滿意度、滿意度、不滿意度、非常不滿意度與總滿意度五項。
總滿意度=非常滿意度+滿意度。
藥品消耗率則是按照利多卡因、丙泊酚、阿托品、琥珀膽堿、異氟醚5項藥品為分類標準,消耗率則是選擇一年的平均消耗率數據為基準進行比較。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麻醉時間比較
常規管理麻醉時間與新型管理麻醉時間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兩組麻醉醫生滿意度比較
常規管理總滿意度95.00%,新型管理無不滿意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2.3兩組麻醉藥品使用率比較
將常規管理與新型管理的藥品消耗率進行比較,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3。
3討論
隨著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婦產科手術室麻醉藥品的管理要求也越來越嚴格,但目前的麻醉藥品管理沒有一個完整的制度體系[3-4]。
但這一現象自2004年《醫療技工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管理規定(暫行)》與2007年《處方管理辦法》頒布以后便有了一定的改善,
這兩大法規雖規范了鎮痛類藥物的管理辦法,卻沒有針對婦產科手術室麻醉藥品提出規范的管理措施[5-6]。
婦產科的手術室麻醉藥品管理常常會因麻醉藥品使用量的不穩定性出現某些問題,導致不便對手術室麻醉藥品實施相關的管理措施,
對麻醉藥品清點時出現錯誤,以至于手術室麻醉藥物時常出現浪費或數量不對的情況[7-8]。
在使用麻醉藥品時,常規的管理人員因不了解使用流程,容易出現一些不該出現的錯誤[9-10]。
但在新型婦產科手術室麻醉藥品管理過程中配置了專職人員,并對這些專職人員進行了系統且全面的培訓工作,
加大了對藥品管理所有環節的檢查工作,降低了相應工作的實施難度,使得這項措施有效地避免了上述情況的發生[11]。
因此,相較于常規麻醉藥品管理措施來說,新型麻醉藥品管理措施能夠更加完善地解決常規措施中出現的所有問題。
通過采用新型麻醉藥品管理方法,婦產科手術室麻醉藥品管理效果得到明顯提升,醫生用藥滿意度明顯提高,藥品消耗明顯降低,可見新型麻醉藥品管理方法的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新型婦產科手術室麻醉藥品管理措施能夠更加便捷地對麻醉藥品信息管理、麻醉藥品安置方法管理與手術時麻醉藥品的使用進行管理,且能快速發現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加以解決。
與此同時,新型婦產科手術室麻醉藥品管理措施也需要進行更多的實踐,便于找出新型管理措施的漏洞與問題,防止藥品丟失、用錯等情況發生,使新型管理措施能夠更加安全、有效。
婦產科論文
摘要目的:
探討在婦產科手術室應用護理干預對患者術后感染率的影響。
方法:收治婦產科手術患者140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觀察組采用手術室護理干預,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比較兩組護理效果。
結果:觀察組感染率和滿意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結論:在婦產科手術室應用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術后肺部感染概率,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
婦產科。
手術室護理干預。
術后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多發生于老年人、兒童和重大手術后的患者。
這些群體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自身免疫力低下[1]。
對患者實行手術室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排除導致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從而降低患者的術后肺部發生感染的概率,
有效地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使患者對醫院的滿意度更高,有利于醫患關系的和諧發展[2]。
本文就婦產科手術室護理干預對患者術后肺部感染情況的影響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婦產科患者140例,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觀察組患者年齡20~54歲,平均36.2歲。
其中進行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27例,進行人工流產手術患者25例,進行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23例。
對照組患者年齡21~52歲,平均37.3歲。
其中進行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30例,進行人工流產手術患者24例,進行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21例。
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具有可比性。
方法:對照組患者實行醫院通用的護理措施。
觀察組患者實行手術室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手術前護理:手術前的護理主要有心理輔導和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
患者在進行手術前的心理狀況一般都較為敏感和脆弱,對手術很恐懼,不利于患者手術的進行[3]。
護理人員可以參考患者的年齡和生活階層對患者采用較為親切的稱呼,對患者有耐心,經常向患者講述一些積極的例子,
讓患者對手術的成功充滿信心,讓患者了解手術前需要做的準備[4]。
提醒和監督患者在手術前的兩個星期就遠離煙草,將這些導致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提前隔離,并向患者說明這么做的意圖。
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增強患者自身的抵抗力,建議患者多吃一些高蛋白、高熱量的物質。
手術前還要對患者的心、肺狀況以及肝、腎功能進行檢查,針對患者的身體狀況制定合理的護理措施。
②手術中的護理:手術中的護理主要包括協助主刀醫生完成手術和做好患者的隔離和保暖。
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及時給主刀醫生傳遞醫療器械,適時做好擦汗等服務[5]。
另外,還要注意患者的保暖問題,及時幫患者遮蔽身體,盡量避免患者直接看到手術的進行,以免患者產生緊張情緒。
護理人員可以向患者告知手術的進行情況,但最好不要讓患者親自目睹。
適時地調節實驗室的溫度,一些體溫過低的患者還可以采用保溫毯等保暖工具,有需要進行腹腔沖洗的患者,需要用溫水進行沖洗。
對患者進行麻醉時,幫助麻醉師進行麻醉,幫助患者調整體位,盡量使患者保持一個舒適的體位。
對于一些保留意識的患者,護理人員還可以適時地與患者溝通,使患者的心情保持在一個較為放松的狀態。
對于一些進行剖宮產的產婦,要做好羊水的處理工作,將羊水洗凈后再取出胎兒,以免造成手術臺的污染。
③手術后的護理。
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要做好對患者的清理和保暖工作,將患者身體上的穢物清理干凈后為患者穿好衣物,蓋好棉被。
將患者轉移到普通病房,注意轉移過程中不要觸碰到患者的切口,盡量保持穩定,以免震蕩導致患者切口疼痛。
轉移到病房后,加強對患者心肺功能的監控,密切注意患者的身體狀況。
適時地幫助患者翻身,調整躺臥的姿勢。
幫助患者咳嗽、咳痰,引導患者以不傷害手術切口的方式咳嗽,減輕疼痛,指導患者練習深呼吸,盡量保持呼吸道暢通。
向患者宣傳早下床的益處,鼓勵和協助患者早下床,增加患者的肺活量,使患者遠離肺部感染。
密切監測患者咳嗽的狀況以及咳痰的變化,一旦發現非正常情況,及時上報。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發生肺部感染的概率,測試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將測試結果分為3個梯度,0~60分為不滿意,61~80分為較滿意,81~100分為非常滿意[6]。
統計學方法:數據處理采用SPSS10.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使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的肺部感染情況比較:觀察組感染率6.7%,低于對照組的2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患者滿意度測試:患者的滿意度調查顯示,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總滿意度92.0%,對照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總滿意度73.3%。
由此可見,觀察組患者更滿意手術期間所受到的護理服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近些年來,婦產科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婦產科患者需要進行手術,而由于患者不注意手術前的保養及手術后的愛護,出現肺部感染的情況越來越多。
注意對婦產科手術室患者的護理工作,可以有效地幫助患者放松手術時的心情,調整好身體狀況,以最佳狀態迎接手術,
注意手術后的保養,不僅大大提高了婦產科手術的成功率,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肺部感染率[7]。
總之,對患者實行手術室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排除導致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從而降低患者術后肺部發生感染的概率,有效地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使患者對醫院的滿意度更高。
參考文獻
[1]楊玲.手術室護理干預對術后肺部感染率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3,4(2):124-125.
[2]張學娟.手術室護理干預對術后肺部感染率的影響分析[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2):40.
[3]施芬城.手術室護理干預對婦產科手術術后肺部感染率的影響[J].中國處方藥,2014,7(4):132-133.
[4]周寧.手術室護理干預對術后肺部感染率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4,11(28):346-347.
[5]袁敏.手術室護理干預對術后肺部感染率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學裝備,2014,5(1):152-153.
[6]李娜.手術室護理干預對術后肺部感染率的影響[J].中外醫療,2016,18(27):162-164.
[7]李果.探討手術室護理干預對術后肺部感染率帶來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5(18):200-201.
【婦產科論文】相關文章:
婦產科相關論文09-30
婦產科手術論文09-30
婦產科職稱管理的論文10-08
婦產科護理應用相關論文09-30
優質護理在婦產科護理中的運用論文10-09
婦產科住院患者醫院感染分析論文10-10
婦產科人性化護理的應用論文10-08
婦產科急腹癥綜合護理干預的應用的論文10-08
婦產科人性化護理論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