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心理護理在婦產科中的應用論文
1婦產科正常分娩孕產婦常見的心理反應
分娩前,由于缺乏對分娩的正確認識,使得孕婦容易產生恐懼、緊張等消極情緒,這樣不僅會對孕婦的正常心理活動造成消極影響,也會影響產婦的產后恢復;容易導致失眠、食欲下降、體力下降等情況的出現,甚至會造成宮縮乏力,使孕婦在分娩過程中出現難產情況。分娩后,產婦的主要心理反應是煩躁和焦慮,這主要是因為她們擔心自己沒有充足的奶水喂養(yǎng)嬰兒,或者擔心產后無法迅速恢復身材,或者因為產后的傷口疼痛等,這些不良的心理反應不僅會影響產婦產后的心理狀態(tài),也會容易導致產后并發(fā)癥,影響產后產婦的恢復效果。因此,護理人員要對孕產婦的心理狀態(tài)加以重視,及時了解孕產婦的心理狀態(tài),對于存在不良心理反應的孕產婦,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心理護理,以確保孕產婦可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以促進分娩的順利進行和產后恢復。
2心理護理措施
2.1對妊娠期孕婦的心理護理措施
孕婦住院后,護理人員要用飽滿的熱情、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去接待每一位孕婦。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耐心地向孕婦介紹住院環(huán)境、主管醫(yī)師和護理人員的情況,幫助孕婦盡快熟悉周圍的環(huán)境。對于未婚先孕的孕婦,護理人員要對其表示尊重,不能表現出輕蔑的態(tài)度,要對她們的情緒、表情等加以注意,不要對她們說一些敏感的話。要給予她們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幫助她們穩(wěn)定情緒,使她們形成平和的心理狀態(tài),以應對正常分娩,確保其順利進行。此外,護理人員要耐心地解答她們提出的任何問題,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各項檢查、注意事項等內容向她們詳細解釋清楚,告知她們分娩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只要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操作,就可以順利分娩,消除孕婦的焦慮、恐懼心理。同時,護理人員多抽出時間和她們進行溝通交流,對她們的思想動態(tài)進行及時的了解,針對其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對她們進行情感撫慰,獲得孕婦的信任,對其進行心理暗示療法,幫助孕婦形成順利分娩的信念。
2.2對分娩期產婦的心理護理措施
護理人員要耐心地引導產婦調整呼吸,囑咐產婦要保持松弛的精神狀態(tài),采用鼓勵性、正能量的語言對產婦進行激勵,引導產婦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分娩上,轉移其在分娩疼痛上的注意力。如果產婦的耐受性不夠理想,護理人員要給其更多的鼓勵、安慰和信任,增強產婦分娩的信心。同時,提醒產婦要將自己的不適及時地反映出來,將產婦分娩的積極信息及時告知產婦,增強產婦繼續(xù)分娩的信心。有需要的時候,護理人員要采用適當的肢體語言,幫助產婦穩(wěn)定情緒,使其形成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促進產程的順利進行。
2.3對產褥期產婦的心理護理措施
護理人員要幫助產婦完成心理轉變,幫其適應生理性變化;要用真誠的態(tài)度向產婦表示祝賀,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產婦進行產后指導,告知產婦如何進行喂養(yǎng)、如何進行產后鍛煉、如何對自己的健康進行自檢等,使產婦可以盡快適應母親這個角色。同時,要及時了解產婦的心理狀態(tài),對其進行心理疏導,讓產后恢復效果好的產婦向其傳授經驗,幫助產婦形成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消除產婦不良的心理情緒,使她們可以盡快融進新生活,適應新身份,以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應對接下來的生活和工作。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是孕產婦護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人員應當堅持以孕產婦為中心,開展心理護理服務,采用積極的情緒、友好的話語、真誠的態(tài)度、科學的護理知識等給予孕產婦積極的影響,針對孕產婦不同階段的心理狀態(tài),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幫孕產婦改善心理狀態(tài),使其心理需求得以滿足,促使孕產婦積極配合分娩和產后恢復,促進孕產婦的心理健康和身體恢復,使孕產婦早日適應新身份,盡快回歸生活和社會。
【心理護理在婦產科中的應用論文】相關文章:
婦產科中無縫隙護理管理的應用論文10-08
護理服務在急診護理中應用論文10-10
婦產科護理應用相關論文09-30
護理干預在艾灸中的應用論文10-08
婦產科人性化護理的應用論文10-08
婦產科急腹癥綜合護理干預的應用的論文10-08
在護理安全教育中的應用論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