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加工貿易受金融危機沖擊的影響論文
摘 要:引言 金融危機的到來使我國的眾多貿易企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而加工貿易所受到的影響已經遠超一般貿易的影響,使我國的眾多加工企業受到了巨大的創傷,這對我國現代加工貿易來說是一個挑戰。對此,如何根據金融危機的發展趨勢采取相應的措施降低對我國加工貿易風險。
關鍵詞:加工貿易論文發表,貿易論文投稿
引言
金融危機的到來使我國的眾多貿易企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而加工貿易所受到的影響已經遠超一般貿易的影響,使我國的眾多加工企業受到了巨大的創傷,這對我國現代加工貿易來說是一個挑戰。對此,如何根據金融危機的發展趨勢采取相應的措施降低對我國加工貿易的影響是現代眾多加工貿易企業所關注的話題,本文從多角度分析了金融危機對國內外的影響,并根據影響范圍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1]。
一、金融危機對我國加工貿易的影響分析
(1)金融危機的起源。金融危機的起源是在美國的次貸危機引起的,在二零零一年,那時由于911等眾多事件的影響,美國經濟開始出現影響,新經濟時代變成了泡沫,為了使美國經濟避免走向衰落,美聯儲開始了拯救之路。從二零零一年開始,美聯儲開始將美國的利率標準降至為1.00%,此時下調是美國歷史四十多年來最低的一次,利率標準的降低導致當時的房價出現了持續上漲的現象,使人民都開始進行次級按揭貸款。次級按揭貸款的主要作用在于,能夠讓信用低的用戶像信用高的用戶那樣貸款買上住房,這種貸款方式能夠有效的促進美國房地產的發展,并通過房地產的發展來推動美國的產業發展,以此來提高美國的經濟發展狀況。直到二零零四年時期,美國開始更改了利率,縮小了利率的流動范圍,直到二零零七年時,美國的利率上調至5.25%,當時美國的房地產房價開始出現了下調現象,這一現象導致以往能夠按期還貸的用戶已經難以承受過高的利率,由于房價下跌的原因導致這些用戶已無法將房子按照原價來出售。指導二零零六年年尾時,由于多個債務人出現了破產現象,使得次級按揭貸款無法將應收貸款全部收回,導致連續30多家次級按揭貸款企業出現了破產現象。由此可見,美國出現次貸危機的主要源頭是來自于利率的調整所導致的,由于美國在金融上出現了長期的松懈狀況導致出現了利率長期低下的狀況,金融缺乏嚴格與合理的管理。
(2)金融危機的傳染源。金融危機的傳染源是西歐銀行開始的,在二零零八年九月份后,美國各個國際銀行出現了高度的合作現象,而金融危機的傳染源則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美國出現次貸危機時,其風險的傳染方向主要來自于: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公司和銀行投資方以及保險公司等金融型機構。由此可發現,金融危機的傳染不僅速度快,且傳染方向非常龐大,與美國的金融機構交往越頻繁,其危機風險就越高。根據相關清算銀行曾作出的報告來看,在歐洲地區的銀行其業務的來往比重達到55%,美國地區的銀行業務來往比重達到35%,而這兩個國家的投資則為互相投資的關系,且對于這兩者來說都是重點投資。
(3)金融危機的蔓延趨勢。在進入二零零九年后,東歐地區的國家出現了資本外逃現象,其外逃現象非常劇烈,貨幣也開始出現急劇貶值現象,在經過第二波西歐金融危機后,其整個東歐國家的凈私人資本流入開始逐漸減少,根據國際IFF預測,在二零零八年時,東歐國家的私人資本流入達到了2000多億美元,但在二零零九年時,東歐國家的私人資本流入下降到了200多億美元。由此可以看出,資本的外逃現象導致東歐國家的外匯出現了急劇短缺的現象,且東歐各個國家的貨幣也出現了集體貶值現象。直到二零零八月期間,匈牙利福林特兌歐元已經跌至了歷屆歷史中的最低點。整個東歐地區都出現了危機現象,其金融危機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根據歐盟地區的數據統計顯示,在東歐地區中,目前其所欠外債已經達到了1.5億萬美元,在這外債中,許多借款都屬于短期還款,也就是說,東歐整個地區的銀行將面臨著巨大的還款壓力。其實,東歐的經濟發展到如今這個地區,其與當地的金融管理有著密切關聯。東歐國家從二零零七年開始就已成為了最大的外資市場,取代亞洲成為外資最多的國家,在當年的全球投資中,有3000度億美元的投資都投降了東歐國家,且其中的大部分投資都用于投資金融產業,但是,當隨之金融危機到來后,許多國家都開始將以往對東歐國家所投入的資金紛紛的撤回,使得東歐國家在那段時期出現了外資抽離的現象,從而似的金融危機成為了系統性發展[2]。經過分析可以總結出,金融危機導致東歐國家也受到影響的最大因素在于,東歐國家在經濟管理上缺乏宏觀管理,對未來的風險缺乏評估與考量,使得東歐國家在后來出現了債臺高筑的現象,經濟隨之失去平衡所導致的。美國次貸出現危機所引起的金融危機,其所帶來的影響不僅僅是東歐地區,每個國家都有收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但這影響只是與時間的長短有關,與間接影響也有關。
二、金融危機對我國加工貿易的影響來源
在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的各個產業以及經濟來源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些影響有直接因素也有間接因素,表1是金融危機爆發時其我國的加工貿易以及一般貿易的進口額與出口額,在這些影響中,加工貿易所受到的影響要比一般貿易所受的影響更大。從1圖中各個貿易的發展趨勢可以發現,在美國出現了次貸款危機時,我國的各個貿易發展狀況還未受到明顯的影響,但是在進入之后的西歐地區的銀行危機后,我國的貿易發展受到了較強的影響,在加工外貿上,其進出口率出現了急劇下滑的現象,而在加工貿易的影響上,其對于一般貿易的影響來說影響力較大,尤其是在2008年期間,加工貿易的進出口率與其它貿易相比出現了大量的減少現象,但是在進入2009年后,我國的加工貿易又開始出現了回暖現象。根據走勢圖來看,國際金融危機對于我國的技工貿易的影響來源主要來自于三個方向:第一個方向是通過我國不同的市場途徑。由于市場是組成我國經濟整體的重要部分,當我國的市場與東歐國家互動頻繁后,其實體經濟會開始受到直接的影響,影響方向主要來自于出口貿易的影響。在美國出現了次貸危機后,美國的整個經濟發展都受到了嚴重的創傷,開始走向了衰退現象,其商品的供應需求也開始逐漸降低,而中國與外國之間又有著密切的聯系,在美國地區,中國貿易在其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首先從美國的需求量來看,當美國的經濟受到影響后,美國在物品的需求量上與以往相比會出現減少現象,當美國的需求量減少后,我國的國際企業必然會受到嚴重的影響,且我國的就業狀況也會隨著受到牽連,通過數據可以看出,在美國經過次貸危機后,我國的各個加工貿易的出口率出現了急劇下滑的現象,這主要的原因是來自于美國的需求量減少了,對消費的信心也因此事件受到了打擊,其次是當美國次貸爆發后,美國開始注重經濟的支出,因此也就會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控制與我國貿易的交易。例如,美國出現次貸危機后,為了轉移次貸危機所帶來的壓力,美國除了會在貿易交易上進行壓價外,還會故意抬高技術的測試標準,這些形式雖然與經濟無關,但其次貸危機所帶來的風險從很大程度上都開始轉移并影響我國的跨國企業,在技術測試標準上,美國所抬高的測試標準已經超越了中國的企業能力范圍之中,使得本符合標準規格的產品變成了不合格產品,導致大部分客戶在接受這些產品時都非常的勉強,當這些產品在日后出現質量問題導致產品出現了退貨現象時,這時的責任不會與美國有關,而是與中國的出口企業有關,這種方式使得我國的加工貿易企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使得我國加工貿易企業在訂單上存在著非常高的風險,從實際狀況來說,我國的加工貿易已收到了直接的影響。除此之外還有我國金融市場的間接性影響。由于我國所持的美國債券不多,其我國在境外衍生品交易上較為嚴格,我國銀行在金融機構上的投資有限,因此美國的次貸危機對我國的金融機構影響不大,但是,次貸危機在金融上對我國的實體經濟有著間接的影響,而這影響經過長期后其所帶來的后果是無法忽視的。在金融危機的間接影響上,通過銀行信用度能夠間接的影響到我國的加工貿易,因為在我國的加工貿易中,許多加工貿易企業都有銀行貸款,而當美國的金融出現危機后,其銀行的注入資金開始變少,這一現象導致我國的眾多加工貿易企業開始出現融資困難的現象,甚至還有部分企業出現了破產。第二個方向是通過經濟途徑。在西歐以及東歐國家出現了金融危機后,其通過經濟因素等途徑會直接對我國的經濟消費產生一定的影響,當我國的各個企業意識到金融危機后,會對此出現一定的預防措施,如裁員、減少外來經濟等,許多企業也開始采取了一定的預防措施,如在加工貿易的整個產業鏈中,加工企業開始減少訂單量,減少貿易的出口量,使得我國的產業鏈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其次是我國的就業率開始出現下滑現象,由于眾多加工貿易企業的生產人員屬于農民,而當企業受到金融危機影響后,企業由于減少訂單量,因此工作內容也開始進行了削減,使得企業不得不面臨裁員,由此可看出,金融危機對于我國企業的影響方向主要來自四個方向,分別是產業工人、技術人員、農民工、大學生,其中對還未有就業經驗的大學生所帶來的影響因素最為嚴重,當這些人員面臨失業時,我國的財政開始出現了負擔,社會也開始出現了不穩定現象。第三個方向是企業途徑。對于跨國企業來說,東歐地區與西歐地區出現了金融危機時,跨國企業受到的影響與國內企業相比最為嚴重,其跨國企業與外來企業互動非常頻繁,其所受到的影響也就越大,企業作為我國的經濟整體的重要部分,其跨國公司所受到的影響直影響著我國的整體經濟,當跨共公司的經濟狀況出現惡化現象時,其波及范圍不僅僅是國外的企業公司,在我國的眾多企業中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由此可見,在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中,跨國企業面臨的是一個非常嚴峻的挑戰。
三、我國加工貿易應對金融危機的有效策略
(一)拓展國內市場。在金融危機的各個影響途徑中,最直接的影響因素是國外市場需求量的減少。當國外市場對產品的需求量減少后,我國的加工貿易企業也會隨之減少,在我國的眾多市場上加工企業的競爭力也會隨之削弱。對此,加工貿易企業可以將出口貿易轉向至國內中,不斷的拓展國內市場,增強國內的競爭力。在2009年時期我國相關海關總署就曾提出相關公告。海關借此機會通過調動我國加工貿易的內銷緩稅利率,減少加工貿易在轉移企業進口產品中出現的經濟壓力,為我國的內在市場打開了發展之路。我國調動內銷緩稅利率的主要目的不僅是為了減少加工貿易的經濟壓力,也是為了提倡和鼓勵加工貿易向國內發展,開拓本國市場,減少外在因素的所帶來的風險。由此可見,在加工貿易轉至國內發展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我國市場要隨之擴大。當加工貿易轉移至國內發展時,我國的市場需求也在隨之增大,這使得我國人民將以往放置于國外的目光直接轉移至國內市場中,使得國外需求轉移成了國內需求,當這一需求出現時,我國的加工貿易也出現了相應的發展市場,使得我國的加工貿易在運營過程中不必承受過大的經濟壓力和承擔過大的風險。改變稅收政策。當加工貿易開始轉移至國內市場時,稅收問題成為了眾多加工貿易企業所關注的問題。在面對內在市場的發展趨勢時,我國應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使加工貿易在轉移市場的過程中能夠盡快的辦理好稅收手續,使我國的加工貿易市場能夠順利的完成內在市場的拓展。
(二)拓展境外加工貿易。在金融危機的不斷蔓延以及影響下,人民幣開始出現升值現象,這一現象為我國的加工貿易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且升值趨勢也無法估量。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國可以考慮開始發展境外加工貿易,將我國的紡織貿易企業、機電企業等開始境外加工貿易,將我國較為密集的產業開始向其它國家發展或轉移,能夠有效的降低我國的投資規模,利用境外加工貿易的外在發展能夠給我國人民幣的升值帶來更多的發展空間。因此,我國可以采取投資的形式來擴大海外市場,建立相應的子公司,使我國的跨國企業能夠將產業鏈轉移至我國的海外企業,使我國在海外能夠擁有雙重保險。其次,我國還可以采用合作的形式來開拓海外加工貿易,通過產業鏈不斷的完善我國的加工貿易整體,使我國的加工貿易在不斷的完善下實現高速發展。
(三)重視信貸管理。在金融危機中,其金融危機的最大源頭是來自于市場。加工貿易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應加強和金融機構的互動,使加工貿易在運營過程中能夠擴大信貸資金,以此來減少加工貿易產業的經濟壓力。對此,金融機構要相應的重視信貸管理,將風險因素納入管理當中,對未來的金融風險做好防范措施,同時,也要加大對我國加工貿易的資金供應需求,并對資金緊張、有市場的企業提供信貸服務。其次,我國的信貸管理要對金融機構所發放的貸款給予一定的支持,使我國的各個企業能夠得到實現可觀的發展,我國的信貸管理在與金融結構進行合作時,需要簽訂相應的合作協議,使得企業能夠實現長期貸款。
(四)完善企業產品。據專業人員調查,我國的加工貿易產業在整個加工產業鏈中一直處于低端狀況,為了使得我國的加工貿易產業實現持續上升,我國的加工貿易產業要開始不斷的完善企業的內部運營,將產品工藝進行升級,利用引進先進技術不斷的完善產品工藝。其次是將產品進行升級,將簡單的生產產品逐漸衍生至設計產品和創新產品,使企業能夠有效的提升產品的銷售量,從而為加工貿易產業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全球的經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些影響并非一朝一夕,其影響力的波及范圍以及持續時間都是無法估量的,因此,我國加工貿易產業在面對這些影響時,應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與應對策略,通過拓展國內市場,使加工貿易產業能夠減少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影響,降低風險因素,使我國國內市場得到有效的發展,我國還可拓展境外加工貿易產業,將我國的加工貿易企業能夠與境外的加工貿易企業形成可靠的產業鏈,以此推動我國加工貿易的發展,除此之外,我國還應加強重視信貸管理,對我國的加工貿易產業提供相應的需求,使我國加工貿易企業實現持續發展,為了讓我國加工貿易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加工貿易產業應不斷的完善產業產品,提高產品的銷售額,以此實現我國加工貿易產業的高速發展。
【加工貿易受金融危機沖擊的影響論文】相關文章:
金融危機對國際貿易的影響10-26
淺談金融危機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分析10-26
電子商務對企業采購模式的沖擊影響論文10-09
我國加工貿易發展論文09-09
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研究10-26
金融危機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環境的影響論文10-12
機械數控加工影響因素及對策論文10-12
數控加工精度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論文10-12
世界經濟金融危機的深度影響10-26
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淺談經濟學論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