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論文
企業管理的內容包括了人力資源、項目、資金、技術、市場、信息、設備與工藝、作業與流程、文化制度與機制、經營環境等。下面就一起來看看企業管理論文是什么樣的吧。企業管理論文
一、內部審計在集團公司中的地位
(一)內部審計是集團公司管理體制的有機組成部分
集團公司是企業集團的核心公司,它透過控股、投資、參股等出資形式,肩負起企業的管理功能。
然而因為外部經濟的發展和企業自身的實際發展需要,企業集團的規模正在不斷擴充,進而導致管理權不夠集中,
增大了企業的管控跨度和難度,使集團公司的一部分高層干部無法有效制定策略并執行策略,降低了企業的管理質量。
在這樣的背景下,集團公司的高層為了提高決策質量,必須建立一套獨立健全的控制體系。
內部審計能對企業各職能機構進行卓有成效的監管,通過內部審計的建設和健全實現企業內部的監管與自我限制,同時可以為領導層提供決策參考依據。
所以,內部審計是集團公司得以實現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的重要工作,是集團公司管理體制的有機組成部分。
(二)獨立性和權威性
獨立性是審計的特點,是審計的“活的靈魂”,也是內部審計權威性的最好佐證。
當前,大多數企業都成立了內部審計部門,對集團公司來說,審計委員會直接隸屬于董事會。
而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工作體現了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它要求工作人員應客觀、真實、公平、深入地開展內部審計工作。
這樣,集團公司內部的工作就能夠較好落實,體現其獨立性和權威性。
盡管內部審計隸屬董事會有著先天的優勢,但這并不是集團公司的唯一選擇,它還能隸屬監事會、審計委員會等,集團公司應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協調。
二、內部審計在集團公司中的作用
(一)集團公司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
集團公司內部審計的首要作用就是監督作用。
集團公司內部審計有別于一般的企業,它不但要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監督,還要對下轄的緊密層、半緊密層進行監管,
而更關鍵的是對所屬企業的監管模式也與普通的行政機構或行政公司的內部審計不太一樣。
然而,因為集團公司內各關聯企業的狀況不同,企業的大小、組織結構也體現出差異化,所以在監管內容和監管程度上也不盡相同,它通常是視企業的實際狀況而定。
集團公司內部審計的作用可以分成三個:
1.規范財會人員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2.查漏補缺、清除隱患,預防錯誤和作弊情況的出現,保障資產的安全、完整。
3.依照國家相關法律規章進行內部審計工作。
高效的內部審計監督可以為集團公司的治理目標的實現提供實質性的幫助。
所以,集團公司應重視內部審計的作用,充分發揮其監督職能。
(二)集團公司內部審計的評價作用
內部審計的評價作用是指將企業的運營活動、管理項目以及運營管理的效率依照特定的權衡標準來進行解析和評價,并對其解析和評價的對象給出一些論斷性建議。
內部審計的評價職能是其最重要的職能。
對于獨資控股公司和緊密層的公司是評價其投資策略是否得當、能否獲得經濟利益、資產質量是否穩定以及是否實現了資產的保值增值。
對于參股公司和半緊密層公司則主要評價其投資者權益是否符合法律規范、利潤的調配是否在約定的范疇內,以及對其經濟活動的可靠性進行評價。
而對公司法人代表而言,應審計評價其經濟職責,要評定其是否依照管理層的指令進行各方面的經濟活動,要將保護投資人的任務放在首要位置。
讓每一位股東都參與到經濟管理活動中明顯是不現實的。
企業必須依據實際的運營狀況,并將股東利益告知股東。
如此,內部審計的評價作用才能顯現。
(三)集團公司內部審計的控制作用
內部審計的控制職能是其重要職能,而控制職能和內部審計的實質相關。
內部審計是作為一類控制方法存在的,它對企業內部的運營管理活動進行監管和評價,并向有關人員反映該類情況,幫助公司直接或間接地對內控的誤差進行糾錯,并能幫助企業健全內控制度。
所以,內部審計既是集團公司領導層對下轄企業進行管控的重要手段,也是集團公司組織機構中實現全面控制的重要環節。
在集團公司的整體管理中,內部審計的控制作用比其他機構更為獨立和有效,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甚至可以說它是對內控的再次控制。
這是因為,對集團公司的內部審計來講,管理控制與會計控制是其重要組成部分。
對于獨立控股公司來講,管理控制牽涉到企業運營的各個層面,例如:運營管理中策略的訂立、管理流程的明確等。
而對參股公司來講,更傾向于會計控制,監管會計活動,對財務報表的可靠性、完整性進行控制。
同時,還要通過會計控制的評審來明確對財務報表進行審計的范疇和程序,以此決定是否向有關公司和機構提出強化該類控制的建議。
(四)集團公司內部審計的服務作用
內部審計工作的初衷就是為公司服務。
服務與監管職能是內部審計中相互影響的兩個職能,缺少任意一個職能都是行不通的。
對于集團公司的管理者來講,內部審計通過對經濟活動和管理活動的監管和評價,對于審計的結果應上報管理層,管理層可以將上報的信息作為策略制定的依據。
而對于被審計企業來講,審計工作人員可以利用自身的地域和人脈的優勢,最大限度地為被審計企業提供實質性的幫助,并促使其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將服務項目分化到被審計企業的具體工作中去。
(五)集團公司內部審計的鑒證職能
鑒證職能是內部審計部門優于外部審計單位的職能。
內部審計機構及工作人員對集團公司的生產運營狀況可謂了然于胸,能鑒證下轄企業所訂立的運營計劃以及任務完成的進度。
通過鑒證,內部審計工作人員可以找到企業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提出整改意見,幫組企業糾正錯誤,提升經營效益。
集團公司內部審計能鑒證企業管理和控制體制是否完善和高效,并找出問題,分析問題,提出改進的舉措。
同時,內部審計還能鑒證企業的財務收支狀況和運營效益是否符合要求,可協助企業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
三、結束語
伴隨經濟和社會的高速發展,集團公司的內部審計工作正逐漸向信息化過渡,它利用目前普及的網絡技術,為企業提供世界領先的技術材料和經營信息,進而客觀、公平地為管理者提供決策依據。
相信在不遠的未來,內部審計在集團公司管理中的地位會得以提升,作用也會不斷凸顯。
企業管理論文
1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
1.2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問題存在的原因
1.2.1中小企業自身實力不夠強大。
一個企業的實力分為企業財務反映的硬實力和企業文化反映的軟實力兩個方面,
而中小企業在這兩個方面均不夠強大,對于人才沒有特別大的吸引力,其中更不乏將中小企業當作自己事業的跳板的人,使得大部分中小企業成了人來人往的市場。
因此,中小企業管理者為了留住人才不得不拿出金錢來“收買”,導致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以及薪酬管理上無法實現有效化,常常出現人手短缺和薪酬支出較高的情況。
同時由于人才流失的周期較短,導致中小企業管理者無心也無力著手企業的核心文化建設,致使企業的軟實力始終不能得到增強。
1.2.2中小企業用人機制不科學,觀念落后。
我國中小企業的管理大多是經營權和所有權都集中于企業主,形成“家族式管理”的格局。
這種方式在保障企業所有權,保護企業機密方面起到較大作用,但是從長遠來看,該模式下的企業員工難以產生對企業的歸屬感和安全感。
同時容易造成企業在人員任用上“舉親避賢”和感情用事的局面,難以在企業內部形成長期的信任機制和科學有效的人才培養機制,常常造成中小企業內部員工對企業主“離心離德”現象。
1.3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的解決措施
1.3.1構筑企業文化,確立遠景目標。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同對手競爭時最有力也是最核心的武器,它體現了一個企業的理念和態度,對于凝結企業內部力量,獲取外部幫助有莫大作用。
企業文化的構筑需要企業管理者從小事做,長期做,耐心做。
在確立正確的、適合企業本身的核心文化的基礎上向每位員工傳達企業文化的精神,做到以人為本,將“做企業就是做人”的理念牢記在心,力行到實際。
同時,一個有理想的中小企業還必須具有明確的遠景目標。
合適的、正確的遠景目標是處于奮斗期的中小企業的燈塔,有了目標,員工就有了對未來的希望,進而有了為企業奉獻的動力。
1.3.2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
一個有著科學激勵機制的企業,它的員工會更加積極工作,為企業創造更多的財富。
而激勵的措施多種多樣,對于中小企業應做到對員工的物質激勵、情感激勵和精神激勵。
物質激勵指滿足員工對于物質的基本需求,包括獎金激勵、財務激勵等,而這些措施需以公平為前提才能起到作用,做到賞罰明確,人人平等。
情感激勵是對于管理者與管理者、管理者與員工、員工與員工之間關系的催化劑,它能夠確立以及加強管理者的權威和領導地位,
有利于管理者進行管理,能融洽員工之間的氛圍,對于激發管理者和員工的積極性有很大幫助。
精神激勵則主要體現為對員工所要實現的個人價值的激勵,它以滿足員工在企業想獲得的最高需求為目標,在激勵員工追求自身最高需求和自身價值最大化的過程中實現企業效益的最大化。
因此,中小企業需要建立物質激勵、情感激勵和精神激勵這樣“三位一體”激勵機制,做到對員工的全方位考慮,進而實現企業和員工之間的雙贏化。
1.3.3建立職業經理人管理機制。
職業經理人作為時代發展的產物,在管理思想迅速發展的同時逐漸成熟。
作為具有完備的管理知識體系和崇高的敬業態度的專業精英,職業經理人在世界舞臺上頗受歡迎。
中小企業在管理方面應該建立職業經理人管理機制,以實現企業經營權和所有權的分離。
如此既可以減輕企業所有者的負擔,又可以利用職業經理人具備的職業素養和專業知識來實現企業管理的科學化和有效化,避免許多不必要的問題的出現。
最重要的是不會稀釋企業所有者對于企業的控制權,避免了企業所有者的后顧之憂。
同時為以后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扎實的管理基礎,有利于企業做大做強。
2中小企業財務管理
2.1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1淡化財務控制力度。
前面說到我國中小企業沉醉于以往生產到銷售再到獲取利潤的模式,經營方式和觀念落后。
不可避免地造成企業管理者放松了對財務的控制,誤以為只要銷售好,有了市場份額就是成功。
忽視甚至忽略了資金運作對于企業發展的有益之處,導致企業現金儲備過多或不足、成本控制松懈、庫存管理混亂、
資金周轉困難等一系列財務問題,而一旦上述問題不能得到及時的、良好的解決,任其進一步惡化,則會將企業推向瀕臨破產的危險境地。
2.1.2籌措資金困難。
中小企業在事業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的資金和周全的資金鏈作為前提保障,而目前由于我國大的經濟管理體系、觀念落后以及中小企業信用欠佳等原因,中小企業難以從銀行獲取發展需要的資金。
有時即便有機會能夠得到貸款,但其高昂的融資成本也使諸多中小企業望而卻步,不得已而放棄企業發展的機會,甚至面臨破產。
2.1.3“冒進”的負債經營。
對中等規模的中小企業來講,在資金運作過程中出現負債的情況可謂正常。
中小企業在運作、發展過程中會常遇到負債陷阱,對于大部分企業而言,迫于發展的壓力自己甘愿身陷其中,不得不舉債經營。
然而,長期的負債經營將最終導致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過高,現金流量不充分,面臨破產的威脅。
2.2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問題存在的原因
2.2.1政府干預的過度化(外部)。
政府作為經濟運行的監管者,在中小企業發展方面應該而且只需要起到引導監管作用。
但是在實際的經濟體系中我國的政府化干預在某種程度上卻可以決定企業行為,這種不合理的現象往往致使中小企業內部人事化和行政化加劇,嚴重影響了企業決策,降低了企業效率。
同時,相關金融政策和法律法規也制約束縛著中小企業的手腳,使得中小企業融資難以及用資成本高昂,不利于中小企業開展長期的資本運作。
2.2.2中小企業財務管理觀念淡薄(內部)。
中小企業本身的規模和資金實力容易將企業引入只注重生產銷售的不良循環當中去,忽視或者無力進行財務的科學管理。
因此會常常出現中小企業財會等專業人員不受重視,財會部門編制不合理,企業的財務報表出于臨時制作以及財務報表造假的情況。
2.3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的解決方法
2.3.1政府做好外部工作。
政府首先應該建立適合我國中小企業信用等級的信貸機制,合理確定不同信用等級的企業的貸款額度,進而保障中小企業的資金周轉。
其次應簡化中小企業行政審批流程,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節省中小企業寶貴時間,以提高效率。
2.3.2中小企業內部建立健全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
作為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本”,內部財務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其科學化勢在必行。
而中小企業做好財務管理的首要任務是嚴格控制資產負債率,避免過度負債帶來的風險,以保證企業的穩定和長久發展。
同時,優化資產結構,合理利用現金和應收賬款,保障資金周轉的暢通,避免出現資金閑置和周轉不靈的情況。
最后,由于中小企業的主要業務在生產和銷售上,因此企業應在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目標的基礎上建立“集約化”的成本控制管理體制,
從戰略發展的角度做好企業的成本分配和成本控制,嚴把成本關,做到從源頭為企業節省資金,進而保障企業資金周轉的安全性。
3結語
目前乃至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的經濟發展都需要中小企業的經濟貢獻來保障經濟運行的平穩性和安全性,同時起到優化我國資產結構的作用。
通過本論文的闡述,我們看到了當前我國中小企業在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而本文也從對應的方面提出了應對的方法,希望本論文對我國中小企業管理問題的研究有所貢獻。
【企業管理論文】相關文章:
企業管理的論文09-30
淺談企業管理的論文10-08
航空企業管理的論文09-30
關于企業管理的論文11-03
企業管理稅務風險的論文10-08
茶葉企業管理探析論文10-11
企業管理模式論文10-08
魏征現代企業管理的論文10-08
關于現代企業管理的論文10-26
跨文化企業管理精選論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