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企業融資準則下如何加強企業融資管理論文
摘 要:本文依據融資在企業正常運營發展中的重要擔保作用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展開了對新企業融資準則下如何加強融資管理的科學策略探討,對規避企業融資風險、開辟企業融資的新渠道、新境界有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企業融資;融資管理;準則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117(2011)06-0083-01
一、融資對企業資本構成的深刻影響
融資是企業日常經營管理工作的基礎操作環節,其運行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企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方向與快速提升進程。從經濟發展的宏觀角度開看,企業的健康融資發展則反映出其對社會豐富資源的最優化配置與合理利用效能。由此可見企業融資活動擔負著企業經濟宏觀調控、微觀指導的重要職能,我們只有適應企業發展環境,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并遵循宏觀與微觀的社會經濟環境與金融市場的變化特點,才能使企業適當規避融資經營風險,追逐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實現,并達到高效、持續、穩定的綜合發展。
二、企業融資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企業經營種類的不同、投資項目的不同、建設規模的不同導致其融資渠道的建設資源千差萬別,雖然有的企業融資規模較大,但卻從來沒有與銀行之間發生過真正的融資業務行為,企業管理者甚至不清楚他們的貸款主要辦理銀行實際上就是其融資渠道的首選對象。目前企業融資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雖然重視對銀行類融資渠道行為的儲備,卻忽視了對商業融資渠道的拓展及儲備;對外部融資的渠道方式儲備較重視,卻忽略了對內部融資渠道的合理儲備;只片面的重視眼前短淺的融資渠道儲備卻忽略了長遠、全方位的融資渠道儲備;僅在資金短缺時才想起儲備,在資金較充裕富足時卻忽略融資渠道儲備;對融資渠道的儲備僅停留在口頭說教或憑空想象層面,卻始終沒有付出實際行動、制定具體的融資計劃,切實的開展融資資源投入建設,沒有建立具體的融資拓展部門并配備相應的專業人員,實施一定的財務安排;在資源的儲備進程中不能重點強化、突出優勢或依據企業的實際運營情況作出正確的融資決策等。
三、強化融資管理,促進企業適應新融資準則實現健康、持續的發展
(一)依托商業銀行及擔保機構,豐富開展服務中小企業的貸款業務
依據中小企業的運營特點筆者認為,依托商業銀行及擔保機構豐富開展中小企業的貸款業務能充分體現服務原則下的強化融資管理優勢。在實踐管理中我們應充分遵循市場經濟及合理調控風險的原則,主力從資金與技術管理入手,強化對中小商業銀行面向中小企業開展人性化融資服務的創新變革,將貸款風險具體劃分給參貸銀行。同時進出口銀行應根據中小企業的發展實際,充分支持那些經營業績良好、財務管理透明、企業發展逐步壯大的民營企業及建設成熟的集體企業。另外我們還應綜合中小企業的經營業務特點,促進其積極深入的改造與創新,并建立體現其業務特色的借貸信用評估等級及科學的業務流程、風險運營控制,相應的人力資源管理及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等,從而建立完善的約束與激勵機制,使中小企業在健康、持續的發展中構建自成一脈的獨特信貸文化。
(二)強化監管,注重對上市公司再融資制度的細化明確
相關融資監管部門應針對企業的融資管理、上市公司的再融資管理做制度層面的細化規定,從而有力的規范其再融資行為。排除在融資的比例上給予一定的限制外,我們還應對上市公司的再融資應用目標、具體用途、間隔時間等指標給予明確規定。例如在產生首次融資之后,上市公司相隔多長時間后開展第二次融資,這一時間間隔應至少在三年以上;倘若沒有發生重大的收購行為,則上市公司的再融資額度應高于首次公開發行的現實規模等。只有通過以上細化制度的制定,我們才能切實引導上市公司規范的開展融資行為,并合理滿足其融資需求,以實現對投資者利益的最大化保護,并最終達到融資方與投資者共贏的良性發展效果。在這種良性的激勵之下,股市才會呈現勃勃生機,給更多的上市公司與投資方營造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三)開辟融資新渠道,推進企業直接融資的整體發展
綜觀我國各大企業的融資環境及發展特點我們不難看出,目前我國經營市場中以直接融資形式存在的比例不足10%,在整個金融體系之中,開展間接的銀行融資成為我國企業融資的主體方式。這種現象雖然規范了融資行為,而一旦市場風險全面集中于銀行,那么這種一頭偏重、間接融資的不合理金融結構便會進一步擴大市場風險,并給企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可以說缺乏有效的直接融資是導致我國債券市場相對滯后發展的主要原因。在融資渠道發展較成熟的一些經濟發達國家,其債券的融資比例要遠遠高于股票的融資比例,而我國投入發行的債權企業卻僅僅為同期發行股票籌資額度的40%。由此不難看出加快發展我國的債券市場,促進直接融資的整體發展策略勢在必行。負債率低、質地優良的公司不在少數,因此我們只有切實促進這部分公司發行屬于自己的債券,全面開辟其創新的、直接的籌資渠道,深化改革企業的資產負債結構,調整其融資發展策略,促進公司、企業財務成本的降低,才能使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強化核心競爭力并最終實現更高、更快、更強的可持續發展。
結束語:總之,在新企業融資標準下,我們只有夯實基礎建設,加快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強化監管,規范融資市場秩序,細化上市公司再融資的制度規范,開辟企業直接融資,發行公司債券的全新境界,才能最終為各類民族企業營造規范、健康、良好、持續的融資環境,促進他們規避市場風險,實現又好、又快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元海華.企業融資管理及風險防范[J].商業融資.2008.
【新企業融資準則下如何加強企業融資管理論文】相關文章:
企業資金管理與融資能力探析論文10-09
談聯網金融下的中小企業融資模式論文10-09
新常態下企業資金管理的思路論文10-11
如何管理企業的論文11-28
后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論文10-11
企業融資計劃書03-14
it企業融資計劃書02-13
企業融資合同03-17
企業融資合同11-18
企業融資工作總結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