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每逢冬天人民群眾都要受霧霾侵擾,特別是地處關中的城市,更是霧霾的重災區。而2017兩會上,委員們再次提出了發放霧霾津貼的提案。下面是小編給你帶來的關于霧霾津貼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霧霾天氣下,戶外勞動者工作情況如何?
由于在霧霾天里人們的出行量整體下降,外賣數量和快遞數量隨之上升,環衛工人的工作壓力也隨之上升。
不少建筑行業、服務行業的戶外勞動者非但沒有因為霧霾天氣而停止作業,工作量反而增加。
據數據顯示,在2016年12月16日京霾“紅警”啟動首日,平臺訂單量比14日(空氣優)時高出27%,晚餐高峰期高出14日同時段訂單量39%。
霧霾天里,小編曾采訪過部分建筑業、快遞業等戶外作業人員,發現盡管長時間露天作業,但大多企業對這些勞動者卻沒有相應的保護措施。
即使有企業為勞動者發放了口罩,許多勞動者由于缺乏保護意識或認為不便于工作,仍舊棄之不用,“直面”灰霾。
霧霾天氣下,對戶外勞動者的勞動保護情況如何?
全國政協委員、新疆律師協會副會長潘曉燕
霧霾對身體的危害肯定是有的,一到重度污染天氣,醫院呼吸內科病人明顯增多就是一個例證。
但在對勞動者防護方面,措施顯然不足,法規上也存在空白。
霧霾對人體的損害存在一定的潛伏期,不像高溫、低溫,有毒、有害物質的危害那么明顯,并且在發病時也難以論斷疾病與霧霾的直接關聯,導致人們難以將霧霾同職業病聯系起來。
目前我國對戶外工作缺乏行業標準,在戶外工作,當霧霾達到何種濃度時,應配備何種護具,在達到何種濃度應停止戶外作業,這些都缺乏相應的標準規范。
而且,我國職業損害達到職業病或者工傷的認定需要考慮危害因素和導致疾病兩個方面。
而PM2.5既未列入職業病危害因素,由PM2.5導致的呼吸道疾病也沒有進入職業病目錄,因此對勞動者的保護缺乏法律保障。
如何填補法律空白,發放霧霾津貼?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總工會原副主席羅茂鄉
對于長期露天作業人群,因尾氣、霧霾等空氣污染導致的呼吸系統疾病應納入職業病考慮范疇。
對于新型職業病的界定必須嚴格按照一定標準進行,需要長期的、明確的臨床數據積累。
但即便如此也應引起重視,做好研究識別和評價等工作。
全國政協委員,保利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徐念沙
對長期暴露在霧霾下作業的勞動者給予勞動保護很有必要,但是在霧霾津貼發放上,由于涉及面廣,霧霾持續時間較長,要考慮企業承受力,建議由政府和企業共同分擔。
全國政協委員、全總書記處原書記李濱生
可以參照高溫勞動保護方法,比如,當空氣污染達到橙色預警時,適當延遲或調整工作時間,盡量在污染較輕時完成工作。
同時,將專業面罩等用具,列為戶外工作人員的勞保用品。
可以參照高溫津貼、低溫津貼、有毒有害津貼的發放方式,通過發放霧霾津貼,給勞動者一定的經濟補償。
要定期對勞動者進行職業健康檢查。
發展要以人為本。
要解決霧霾危害問題,根源在于通過源頭治理,讓霧霾無影無蹤。
但在此之前,要高度重視勞動者權益,與時俱進地完善對勞動者身體健康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