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西方悲劇哲學的魅力
西方現代心理悲劇是社會和戲劇內在發展的共同產物,西方現代心理悲劇借鑒與創新并重。下面小編偉大就愛帶來了關于西方悲劇哲學的魅力的論文,歡迎大家借鑒!
摘 要:“悲劇”和“哲學”各代表了兩個不同領域,至于乍聽起來產生后現代風派拼湊起來的錯覺。悲劇哲學的源頭卻可以追溯到西方文化中古希臘的酒神頌,悲劇哲學的魅力也不僅僅局限于學科范疇內的字面釋義,悲劇意識的形成如何通過悲劇精神的凝練從而上升到悲劇哲學的人生價值指導層面同樣也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思辯過程。
關鍵詞:悲劇;哲學;西方文化;戲劇性
提及西方哲學之源頭得說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第一人柏拉圖。柏拉圖對悲劇始終持批判的態度,“悲劇和喜劇都是模仿人性的低劣部分,悲劇會使人養成’痛苦癖’,喜劇會使人染上’小丑習氣’。①”他是站在一定的貴族階級反動立場上來看悲劇和喜劇,于外化的功能論角度將悲劇與喜劇看作藝術的表現形式去探討僅僅是對于悲劇意識的淺層領悟。關于悲劇精神的正面思辯,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的悲劇論顯然要勝過老師。
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為悲劇下了明確定義,“悲劇是對一種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摹仿。②”摹仿的藝術是高尚的知識活動,可見亞里士多德對“摹仿”一詞的深度理解以及肯定了藝術之于人類本性的重要性。而對摹仿與悲劇的關系,亞里士多德提及:一、情節是對行動的摹仿;二、性格是人物品質的決定因素;三、思想成分是導致行動、決定行動性質的一個理由。此外,亞里士多德不認為悲劇的主角就是壞人,而是受到命運的捉弄,即是后世普遍認同的“悲劇主角過失說”。
此后,黑格爾站在西方美學的角度第一次對悲劇提出了“沖突論”,即悲劇的發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隨著既定的命運通過兩種實體性倫理力量的沖突才逐漸明晰起來。但就發生沖突的雙方立場來說,只存在道德上的片面性,并沒有不合理的說法。既然無不合理,沖突的兩方就都是善的,這就導致了悲劇的必定性,這個觀點是具有劃時代作用。黑格爾的悲劇論已然將之前的悲劇意識、悲劇精神從個體的片面追求上升到了群體道德倫理的價值觀斗爭中。
與此同時,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再次對悲劇意志作出了回答,叔本華曾多次贊美加爾德隆的那句詩:“人最大的罪惡,就是他誕生了。”人以悲劇收場是因為犯了原罪,或存活本身就是一種罪過。正因如此,叔本華對悲劇格外重視,他對悲劇有三條歸類:其一是“異乎尋常的,發揮盡致的惡毒”,即惡人有意而為之造成的悲劇;其二,“盲目的命運,也即是偶然和錯誤”,諸如大部分的希臘悲劇;其三,叔本華最為欣賞的一點,即“彼此的地位和關系的不同,他們的關系造成的”悲劇,不同角色處于互相對立的陣營,迫使損害對方成為理所當然,于是在情理上任何一方都不能因此受到完全的責備。
叔本華從主體與客體的依存性角度出發審視世界,凡所有的悲劇形象在經歷過痛苦后,觀眾會從悲劇形象身上受到相應的教育體會到痛的意志帶來的快感,世間萬物生命的本質上痛苦。叔本華更明確構筑出悲劇精神一說,朱光潛在《悲劇心理學》中指出:“叔本華也許比黑格爾更接近真理。③”
作為“生命的最高藝術”,悲劇哲學與尼采的“超越善惡”緊密相連。尼采的著作《悲劇的誕生》展示了悲劇哲學思想希臘源頭之由來,以藝術的心情征服內心的恐懼、通過藝術的美感陶冶內心。此后,尼采將西方哲學與西方悲劇融會在一起,即尼采式悲劇哲學。不局限于精神的收放,尼采在人性本質與存在價值角度的探索成果恰恰又如朱光潛所贊賞的那樣:“尼采的一大功績正在于他把握住了真理的兩面。④”,并悲劇哲學進行了更為徹底的消解。
我仍堅持從狹義的悲劇樣式去體會廣義的悲劇哲學,如古希臘悲劇中最典型的便是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及《美狄亞》,綜復雜的矛盾在古希臘悲劇中異常尖銳。古希臘令人蕩氣回腸的悲劇結局給人以心靈的凈化和提升,宣揚一種雖敗猶榮的崇高精神。正如黑格爾所說的:“束縛在命運枷鎖上的人可以喪失他的生命,但是不能喪失他的自由。⑤”
審視西方悲劇及其結局所蘊含的精神,進而關照民族乃至世界對人生遭遇的態度,我們所窺見的西方悲劇哲學,不僅是文學舞臺上呈現出的波瀾壯闊,人性的本質與矛盾構筑出人類價值的無盡探索才是悲劇哲學至今存在的作用。
注釋:
①李銀兵.簡析柏拉圖思想中的悲劇精神[J].宜賓學院學報,2003(03).
②亞里士多德,陳中梅(譯).詩學[M].商務印書館,1996.
③朱光潛.悲劇心理學[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9.
④朱光潛.悲劇心理學[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9.
⑤黑格爾(德)著,.朱光潛(譯).美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參考文獻:
[1] 朱光潛.悲劇心理學[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9.
[2] 亞里士多德(著),陳中梅(譯).詩學[M].商務印書館,1996.
[3]朱光潛.西方美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
[4]余秋雨.藝術創造學——無結論的兩難結構[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
[5] 李銀兵.簡析柏拉圖思想中的悲劇精神[J].宜賓學院學報,2003(03).
[6] 黑格爾(德)著,.朱光潛(譯).美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西方悲劇哲學的魅力】相關文章:
西方哲學讀后感04-28
《西方哲學史》讀書心得04-06
西方哲學史讀后感04-14
《西方哲學史》讀后感12-07
西方餐桌禮儀11-15
西方的餐桌禮儀11-10
西方餐桌禮儀06-12
西方哲學史讀后感集合06-13
《西方哲學史》讀后感通用04-05
悲劇經典語錄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