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基礎教學方法
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基礎教學方法
摘 要: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基礎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對學生在今后工作中能否正確識圖、合理加工和檢測零件起著重要的作用。
由于該課程內容抽象,學生難理解,所以本文從改進教學方法入手,探析在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以學生為主體 因材施教 分組學習
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基礎是一門具有較強理論性和實踐性的技工院校機械類專業基礎課程,許多理論和概念較抽象,對于缺乏生產實踐經驗的技校學生來說,普遍不容易理解。
如何做好這門課程教學,筆者結合幾年來的教學實踐和體會,歸納以下幾點。
―、合理設計教學活動
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基礎具有多概念、多術語、多公式、多符號代號、多標準規定等特點,這樣一門課程教師如果只是平鋪直敘地講,學生很容易產生厭煩心理,難以激起學習興趣,教學效果很難保證。
如果教師把教材吃準吃透,在教學過程中,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從與學生聯系最密切的生活場景、身邊熟知的事例作為突破口,把這些概念性的理論知識具體化、生活化和熟悉化,以引起學生的關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熱情,改善教學效果。
如講互換性這一知識點時,筆者設計了這樣一次教學活動。
首先拿一支圓珠筆到教室,然后對同學們說:“筆芯沒了,現在征集筆芯。”經過多次嘗試后,有很多的筆芯被淘汰,也有很多的筆芯入選。
然后再提出問題,為什么有些筆芯會被淘汰,而有些卻入選?自然地引出互換性的概念,然后慢慢加以引申,講解互換性的作用、種類。
通過這樣的實踐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覺得學得輕松,更貼近學生們的閱讀心理。
二、改變教學方法
首先教學的實質在于它不僅是“教”或“學”的過程,而且是一種共同參與的過程,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確立以學生為主體,優化課堂教學,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參與教學整個過程,培養自學能力。
其次教學的本質是師生互動對話的過程,老師是教學的引領者,也是學生的合作者。
所以教學方式要一改教師一講就是45分鐘,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把講授、自學、實踐、討論、歸納有機結合在一起。
老師提出問題后,啟發引導學生去思考解決,如在講間隙配合前,先讓學生尋找在日常生活中間隙配合的例子,課堂上學生踴躍發言。
然后根據實物認識間隙配合的概念,分析產生原因,從而得出極限間隙計算公式。
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啟發學生去思考總結,老師適時引導,形成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小組化學習
所謂小組學習,是將班級分成若干小組進行共同學習的一種教學形式,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協調發展。
學生圍繞某個問題通過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
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動手做、動眼看、動腦想、動口議,全身心地參與教學活動,在體驗中學習感悟,在愉悅中克服困難,在滿懷熱望中獲得成功。
強調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索精神,突出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團隊意識。
科學劃分小組。
分好學習小組是合作學習的基礎,應根據學生的認識基礎、學習能力、心理素質等進行綜合評定,按照“互補互助、小組化學習”的原則。
對不愛參與小組活動的學生,老師和同伴要給他們布置任務,并且幫助他們完成,讓他們在小組學習中積累經驗,并多給予鼓勵,不斷提高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融入到隊伍中來。
在講課過程中,教師隨時提出或讓學生獨立尋找問題,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集體解決問題。
同時,小組間可進行學習成果、技能的比賽,增強競爭意識,提高集體榮譽感。
最后由教師或小組之間進行總結評比,對小組和個人給予公正的評價。
通過各小組成員在課堂紀律、回答問題積極性及正確率等各方面的表現,給每個小組適當分數。
這樣因相互競爭的存在會極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可以培養學生團隊精神。
四、合理采用多媒體教學
采用多媒體教學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理解與掌握教學內容,給學生展示教師思維過程、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系以及相關背景。
對多媒體的選用應根據不同課型認真選擇,如講形位公差和位置公差的典型示例及其公差帶特征時,筆者選擇投影方式,制作幻燈片投影到屏幕上。
通過導入一個圖樣標注事例引出此公差帶的形狀、定義、位置等內容,即通過投影對教材中的語言文字進行詮釋。
通過這樣創設情景,使課本上難以理解的靜態概念變成形象生動、直觀的動態形式,一目了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充分調動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間,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筆者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表明,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設計一系列的教學活動,采用分組學習,合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使比較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淺顯易懂,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通過讓學生在學中練、在練中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基礎教學方法】相關文章: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方法10-26
技術入股股權分配合同09-21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方法探究論文10-08
技術測量實習報告10-08
信息技術基礎教案11-09
勘察技術與基礎工程簡歷10-26
技術測量實習報告范文10-06
建筑樁基礎技術分析論文10-12
信息技術基礎的教學方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