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碩士論文如何合理湊字數
第一招,換。
本招奧義在于,能用詞組絕不用詞,能用復句絕不用單句。我們知道 W.V.Humboldt有一句名言:“語言是有限手段的無限運用。”同時,轉換——生成語法也英明指出,語言存在遞歸性。基于以上人類文明的豐碩成果,我們往往自覺用于實踐,產生了初級湊字數流派,換派。這種方式的好處在于能夠在一個有限的框架內,對于某個核心的意思進行擴展,有效地稀釋字詞的利用效率,從而提高湊數的水平。但這種方式的弊端在于痕跡太露的話,容易被發現,同時,如果過于刻意的話,往往會給人語言拖沓啰嗦的印象,所以,這個做法的作用是顯而易見,但是有限。毛主席教導我們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要集中兵力殲滅對手的有生力量。于是我們有了以下的進階版。
第二招,抻。
如果說,換是最初級的階段的話,那么,抻可以說是換的進階版本。抻的本質是在句法結構上下文章。即把語言的整個結構拉長。我們知道,雞多了,蛋也就多了,結構長了,字數自然也就上去了。舉個例子,“我們一起去教室上課”這個句子如果用“換”的手段,可能得出的結果是“我和同學一起高高興興地去一樓那間教室上物理課”,而如果我們用“抻”的話,得出的結果可能是“我和同學們一起高高興興地去上課,那課教的是物理,地方是一樓那間教室”。通過數據的分析,我們也可以看到,抻的效率大致是換的1.5倍,這顯然是一種更為有效的方式。但是這種方式的缺點在于容易把句子弄得比較碎,在理解上可能會存在一些障礙。
第三招,歐。
歐者,歐化語法也。因為學科體系的日益嚴密,導致了我們在論述的時候必須邏輯嚴謹。而傳統的漢語語法很難周全的做到這一點,當然,作者不是沒有見過用文言文寫論文的大神,不過鳳毛麟角罷了。其實這也是作者的悲哀,用漢語寫論文居然不能用漢語的邏輯來思考,而要附會其他的語言,這是何等的悲哀和凄涼。本人從來認為歐化句法很低端,大環境所迫,不得已而為之。當然,實用點來說,歐化語法毫無疑問是湊字數的利器。這種方法主要的手段是盡量把限制語變化成從句的形式,同時,在不影響結構的前提下,增加插入語。如此一來,首先可以使文章在整體的語言上變得比較錯落有致,同時在結構上不至過于破碎影響閱讀。例如,“此問題我們這樣認識,事實是”這句話一定要寫成“這個問題,某種意義上,我們應當抱持這樣一種觀點,某一特定的角度來考量, 問題的出現可能對于我們 的研究有所裨益,但如果我們詳細地審視這個問題的發展,我們可以將現實的情況判斷為以下的情形”,十二字的內容被我們歐化句法成了八十多字,同時顯得嚴謹而有條理,表現出了對待科研事業的無限忠誠和嚴謹態度。而其實,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你懂的。(表示直譯這東西徹底把歐化句法弄成了一坨翔,龐德那首詩翻譯成“人中桃面,驚鴻一現。陰郁枝頭,森森落瓣”是多美好啊,結果被直譯毀成了“人群中的面孔幽靈般顯現,濕漉漉的黑色枝條上的許多花瓣。”很多翻譯真心的英文一百分,中文不及格。)
第四招,例。
每下一個結論,最好在后面打個比方或者舉個例子,一來可以方便理解,二來如果是反例,可把收集材料時候剩余的論據邊角料放在這里,第三,你懂的。比如(這就用上了),還是那句話,我們一起去教室上課。后面就可以加“比如那天,慕容紫英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一起去上課的時候,門前的三葉草正在吃吃傻笑,打破了物理課的沉悶”之類的東西。最好顯得漫不經心,一來有渾然天成的美感,二來,有效洗脫湊字數的嫌疑。在舉例子的時候,最好能和結論相互印證,這樣一來文章確實便于理解很多,而來字數上去了也能確保安全,順便還能用掉書袋的方法打擊學霸的囂張氣焰。這已經不完全是在湊字數了,而是完全有必要的堆字數,如果我們湊字數的工作僅僅止于湊字數,那么,寫論文是沒有意義的,應付應付就得了。想走學術道路的,還是要嚴肅的對待舉例子這個問題的。
第五招,展。
這個招數從單個的字詞來說,能用術語的時候用術語,一來顯得高端大氣上檔次,二來如果是一個很難的字眼,總不能不讓人解釋一下吧,這個解釋,絕對是情理之中,那么,這些無疑就是湊字數的戰果了。從整體結構來說,要盡量把術語在下文中用實例層層展開。比如二元對立和中國革命的問題,二元對立是個術語,結合中國革命,就可以展開什么是中國革命的二元對立,二元對立的每一方面內部存不存在二元對立,為什么作者會產生這樣的認識,這個認識的結果是什么。大體遵循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這個路數展開。本質上,這也已經超越了湊字數的范疇了。根據讀者童鞋的反饋,有時候論文收不住,拉不回來,這其實也不難。在論文中,還是要時不時回到題目的。最好每兩三段就和題目呼應一下,輕輕地把題目綁在論文上,而不要洋洋灑灑到最后離題萬里,那就怎么拉也拉不回來了。
第六招,引。
這里的引,自然是引用例子,堆砌材料。但我們必須知道,論文不同于高中生作文,不能指望用“人生如一場虛空大夢,韶華白首,不過轉瞬,唯有天道恒在,循環往復, 不曾更改。——斯坦尼斯拉諾瓦克留楚奇科夫斯基”這樣的老手段欺騙過老師的法眼。材料怎么堆,分布上如何才能有效湊字數同時不顯得啰嗦,是一個比較嚴肅的問題。這里我們推薦以下的方法:
第一,夾敘夾議比集中議論更湊字數。我們知道論文,尤其是語言類的論文,始終是現象——分析——現象——分析——結論這樣的邏輯居多。而這種常用的邏輯結構正是我們的湊字數的利器。我們知道,數學上有一條非常著名的原則,容斥原理。其實這也是我們在分析材料的時候所采用的一個原則,即在夾敘夾議的過程當中,所有分析的總量一定大于集中分析的總量。多出來的部分,就是或多或少有所重復的部分,在集中分析的時候,這種重復會被我們扣掉。而這樣在分開敘述的過程中,這種有意無意的重復首先不容易被發現,在夾敘夾議的過程中,由于材料的稀釋,也并不容易被看出來。同時,由于分開議論和分析的關系,各個材料之間總有一些相互的呼應,比如“上條材料我們說到”,“下文還會繼續說明”這就是湊字數的精髓所在,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就是這個道理。同時,在分開論述這個前提下,最后總要總結起來分析,而這個總結,也是憑空生出來的東西,而這也正是我們追求的效果。
第二,征引文獻的時候,盡量多引不同幾家的觀點,首先顯得高端大氣上檔次,勞資看的書 多。其實我們知道,本科生論文嘛,基本都是前人做過的,前人的文獻綜述什么的,稍微刪削一下,就能找到很多有用信息,如果不嫌麻煩,去翻翻原來的出處,引全一點,這自然就更顯得高端了,反正拳頭不打笑臉,老師架不住字多。包括參考文獻,也可以順瓜摸藤再摸瓜,如是循環往復,直到世界的盡頭。
第三,在引不同家觀點的時候,最好注意選擇一下那些大意差不多,但是細微有區別的說法。要是某個說法是俄國人說的,那就更加出色了,我們都知道俄國人的名字就是個bug,前面我們也演示過,多在間隔不是那么密集的情況下題幾次,問題基本就迎刃而解。這種做法的好處是什么呢?很明顯,大方向一致可以保證論點不會自相矛盾,從而讓論文有繼續下去的空間,而小方面的區別則帶給了我們在概念辨析上的無限可能,而我們知道,在現在這種概念至上的學風之下,去詳細定義一個概念并加以不痛不癢的辨析,可以說是論文最惠而不費的方式。根據本學渣的觀察,很多大學霸在論文當中也習慣于使用這種手段,只不過人家比較專業,真心能辨析出一些東西罷了。
看完全文之后,我想大家對于碩士論文的字數要求有了一個更深的了解。至于碩士論文字數不夠怎么辦?筆者根據自身經驗總結出了一些方法技巧,供大家學習借鑒,當然方法不止這些,大家還可以請教前輩。希望大家寫出來的碩士論文能夠符合字數要求,這也是筆者分享此文的目的所在。
【碩士論文如何合理湊字數】相關文章:
湊字數小學生作文11-22
如何合理避稅11-15
如何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05-05
如何制定合理的學習規劃02-07
如何合理安排學習計劃08-03
如何解釋離職原因最合理03-17
如何合理利用金暑假期學習10-26
學生如何合理掌握學習時間?10-26
如何引導孩子合理安排學習時間11-15
如何寫辭職信比較合理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