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優秀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優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優秀 篇1
《培根隨筆》中收錄了58篇隨筆。讀了這本書,我看到了一個執著于哲學、熱衷于政治、熱愛生活、追求理想、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培根。
在《論友誼》一書中,培根說:“如果你把幸福告訴一個朋友,你會得到兩種幸福;如果你把悲傷傾訴給一個朋友,你的悲傷會減半。”這并不意味著朋友可以幫助我們分享快樂、沮喪和悲傷,并可以改變我們的情緒。在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問題,你能談論的第一件事應該是朋友。我記得有一次我被幾個學生誤解了。我很傷心,所以我向我的好朋友吐露心聲。聽了之后,我的好朋友幫我向他們解釋。最后,事情終于澄清了,大家都回到了原來的狀態。那一次,我真正理解了“朋友”這個詞的含義,從一個好朋友的'行為中理解了做朋友的責任。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于“美”的著作,語言很簡潔,但內涵卻很獨特,充滿哲理性。這篇文章著重論述了人應該怎樣對待內在美和外在美。培根認為,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內在美才是永恒的美。是的,“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
一個人整體形象的美優于五官的美,一個人的行為品質也優于整體形象。在今天的生活中,尤其是我們周圍的學生,太多地與“外在美”相比。評價一個人的美貌完全取決于他的外表和衣著。對于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他們對“美”的概念理解不夠,盲目追求表面的東西。我以前不太明白,但現在我明白了。在試圖改變自己的行為時,我盡量表現得更有禮貌。
讀了《培根隨筆》,我收獲了很多,以后我還要反復品味,讀出更多的道理!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優秀 篇2
有一本書,他擁有透徹的說理和雋永的警語。文中批判了歐洲中古經院哲學和唯心主義,認為經院哲學與生活實驗隔絕,被教條和權威束縛。為文章內容涉及哲學、倫理、處世之道等,其中多數與個人生活密切相關,比較集中地表達了作者的"人生哲理"。這本書就是《培根隨筆》。它是一本世界名著。當然它的作者弗蘭西斯培根大家也不陌生,這位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的英國思想家有這樣一句名言:"知識就是力量。"他倡導通過實踐揭示自然的奧秘在身體力行從事科學實驗。他力圖以不帶先入之見的"客觀"態度來審視和考察各種現象和行為,很少從傳統的宗教道德觀念出發簡單化的批判是非。
在《培根隨筆》中有許多篇隨筆,其中有幾篇令我記憶深刻: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知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相當重要。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添加光彩。
《論美》是一篇關于"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文中著重講述人怎么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不要抱怨自己的缺陷,只有內在美才是真正的美。文章里說:"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形體之美是整體形象之美,行為之美是動作神態之美,只有把兩者結合,才是最美的。
《培根隨筆》是好書,十分值得一看。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優秀 篇3
有這樣一本書,寫著不勝枚舉的名言警句;有這樣一本書,細細地品讀它時,眼前豁然開朗,心曠神怡;有這樣一本書,就算合上書本,不知不覺中有著余音繞梁,不絕于耳的感覺。它的名字就叫做《培根隨筆》。
“知識就是力量”,這一句話便鼓舞了多少人發奮讀書而成為精神的強者,知識的巨人;“好的運氣令人羨慕,而戰勝厄運則更令人驚嘆。”是他教會我們擁有樂觀積極的心態也就等于擁有了克服艱難險阻的勇氣與決心;“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
是他讓我們明白分享的快樂和真諦,友誼的崇高和珍貴。那一篇篇短小精悍的美文猶如一線微小的光亮,穿透層層迷霧之后,引領我們通向一扇隱形的生活大門,發現另一片煥然旖旎的風景。
如果問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則是:第一,無所畏懼;第二,無所畏懼;第三,還是無所畏懼。在整本書中,我最喜歡的話莫過于此。作者用幽默詼諧地風格訴說著一個永恒不變的.真理,只要一個人在一切來臨時都表現得無所畏懼,那么所有事將都不成問題。雖然這似乎是不可能的,而每個人都會有害怕的東西,不愿發生的事情,還有那無法改變的生命的終結,但我們都要學著慢慢去無所畏懼地面對。而當你可以用一顆平常心微笑著看待世事的種種,那么你的人生,將是無可限量的。
初看《培根隨筆》時,確實有些枯燥乏味,但其中的精妙絕倫只有慢慢欣賞之后才能發覺。對我而言,它的價值并不僅僅在于精神上的富足,它從優美的字字句句中指導我們領略人情世故,對待人生態度,改善處事方式。
倘用這本書來看世界,待世界,就仿若是一滴雨落在心上,溫潤了,凈化了,升華了,而心輕曳了一波靜影,沁染了一縷幽香。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優秀 篇4
當我第一次看到培根的文章時,它真的很無聊,但它的微妙之處只有在慢慢欣賞之后才能發現。對我來說,它的價值不僅僅在于精神上的豐富。它引導我們欣賞世界的復雜性,對待生活,從美麗的詞語和句子中改進我們做事的方式。
倘用這本書來看世界,待世界,就仿若是一滴雨落在心上,溫潤了,凈化了,升華了,而心輕曳了一波靜影,沁染了一縷幽香。
在《論友誼》一書中,培根說:“如果你把幸福告訴一個朋友,你會得到兩種幸福;如果你把悲傷傾訴給一個朋友,你的悲傷會減半。”這表明朋友是我們身邊不可或缺的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懷疑》中,培根說:“當你有懷疑時,你最好保持警惕,但不要暴露出來。這樣,當懷疑是合理的時,你提前做好了準備,不喜歡它的危害。當懷疑是不合理的時,你可以避免對好人的誤解。可以看出,在生活中,懷疑是人們思想的混亂。”
在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是《論美》篇。這是一篇關于“美”之作,語言簡潔,內涵土獨特,充滿哲理性。“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人生觀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
美德比美麗更重要。只有把美的外表與美德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光。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形式之美勝過色彩之美,行為之美勝過形式之美。”身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身體形狀。顏色指的是面部特征,主要是面部,這是局部的。行為之美是指舉手和腳的動作和態度。它是后天習得的,是內在美的反映,是三者中最高的。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于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贊美。所以一個打扮并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每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優秀 篇5
《培根隨筆》是英國作家弗蘭西斯。培根的作品集。培根是一名哲學家,對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
《培根隨筆》的內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語頻出,引經據典。培根學識淵博,通曉人情世故。對談的問題有發人深醒的見解。
就拿對我來說,我認為讀書很沒有意思,不想讀,不愿意讀,看這本書是看到了一名為“談讀書”的議論文。文中說到了讀書的作用:“一為怡神曠心,二為曾趣添雅,三為長才益智。”讀書的方法:“讀書不可存心吹毛求疵不可盡信書中之論,亦不可為己言掠詞奪白。而應斟酌推敲,鉤深致遠。”以及各種體裁的書的作用,如:“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人人靈透”等等。這篇文章,從各個角度分析。分析的深入透徹,使人信服。別的文章也是分析的深入。不帶有個人感情色彩及宗教色彩,完全以第三者的`客觀角度進行審視和考察各種現象和行為。運用各種事實進行論證。不得不讓人信服。
然而,每個人都不是完人,每本書也不一定是“完書”,在他的文章中也不乏貴族立場。正如語文書的導讀所述。
“讀經典作家的作品,最正確的態度也許還得用那句老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筆記摘抄:
1、誠然,總有人喜歡朝三暮四,認定固守信仰無異于枷鎖纏身,所以無論行為思想均追求隨心所欲。雖然此類哲人俱已往矣,但仍有巧舌如簧之士跟他們一脈相承,然而氣血之剛烈已遠遜于古人矣。
我的賞析:人們總是追求思想上的隨心所欲,更多的體現了現代人的思想受著前人的影響,越來越低級。這樣的現象在我們身邊時時存在著,沒有多少人在反省。我想,思想也決定著優良傳統文化的傳承。
2、靜觀死亡,將他視為罪惡的報應,看作曲另一世界的必經之路,當屬神圣虔誠之見。然而,懼怕死亡,將其視為應向自然交納的貢品,則是愚陋之談。
我的賞析:這應該是贊美在離開人世之前,反省自己的人吧。我還想起了瑪雅文明。人們總是像大自然祭祀,他們沒有科學,相信神靈,從而喪生了無數無辜的人,也許,在哪些無辜的人中,也有心甘情愿的,認為將要去自己的極樂世界。
3、一無所長的人總要嫉妒別人的長處,因為人的心靈不是靠自身的善的滋養,就是以別人的惡為食。
我的賞析:一無所長的人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他們會嫉妒別人取得的成就,從社會上來說,也會做一些影響社會風氣的事情。光嫉妒得不到什么好東西,我們只應該好好努力,打出自己的一番事業。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優秀 篇6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本書的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等,幾乎觸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培根隨筆》讀后感600字,讀書筆記。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意義深刻,包含著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這本書中的文章從各種角度論述了他對人與社會、人與自己、人與自然的關系的許多獨到而精辟的見解,使許許多多人從這本書中獲得熏陶指導。如:“一個自身無德的人見別人有德必懷嫉妒”。“沒有友誼,則世上不過是一片荒野”。“最能保人心神健康的預防藥,就是朋友的忠言規諫”。
從《培根隨筆集》的“論真理”、“論死亡”、“論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熱愛哲學的培根。從“論高官”、“論王權”、“論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熱衷于政治,深諳官場運作的培根。從“論愛情”、“論友情”、“論婚姻與獨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從“論逆境”、“論幸運”、“論殘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從“論作偽與掩飾”、“論言談”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工于心計、老于世故的培根。
我最喜歡的就是《論美》,美是一個很廣泛的問題,它包含著外在美和自然美。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我們不能光注重外在美,也要重視內在美。就如培根所說的:“美人底秋天也是美的”,外在美是不可能永遠都有,但是內在美卻可以。所以我們要把外在美與內在美結合起來,體現出一個人舉止談吐的高雅,心靈的純潔。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優秀 篇7
有這樣一本書,寫著不勝枚舉的名言警句;有這樣一本書,細細地品讀它時,眼前豁然開朗,心曠神怡;有這樣一本書,就算合上書本,不知不覺中有著余音繞梁,不絕于耳的感覺。它的名字就叫做《培根隨筆》。
“知識就是力量”,一句話便鼓舞了多少人發奮讀書而成為精神的強者,知識的巨人;“好的運氣令人羨慕,而戰勝厄運則更令人驚嘆。”是他教會我們擁有樂觀積極的心態也就等于擁有了克服艱難險阻的勇氣與決心;“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
是他讓我們明白分享的快樂和真諦,友誼的崇高和珍貴。那一篇篇短小精悍的美文猶如一線微小的光亮,穿透層層迷霧之后,引領我們通向一扇隱形的生活大門,發現另一片煥然旖旎的風景。
如果問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則是:第一,無所畏懼;第二,無所畏懼;第三,還是無所畏懼。在整本書中,我最喜歡的話莫過于此。作者用幽默詼諧地風格訴說著一個永恒不變的真理,只要一個人在一切來臨時都表現得無所畏懼,那么所有事將都不成問題。雖然這似乎是不可能的,每個人都會有害怕的東西,不愿發生的事情,還有那無法改變的生命的終結,但我們都要學著慢慢去無所畏懼地面對。當你可以用一顆平常心微笑著看待世事的`種種,那么你的人生,將是無可限量的。
初看《培根隨筆》時,確實有些枯燥乏味,但其中的精妙絕倫只有慢慢欣賞之后才能發覺。對我而言,它的價值并不僅僅在于精神上的富足,它從優美的字字句句中指導我們領略人情世故,對待人生態度,改善處事方式。
倘用這本書來看世界,待世界,就仿若是一滴雨落在心上,溫潤了,凈化了,升華了,而心輕曳了一波靜影,沁染了一縷幽香。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優秀 篇8
培根的散文由17世紀英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撰寫。這本書的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它幾乎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培根的文章在閱讀和閱讀筆記后有600字。語言簡潔,文筆優美,推理透徹,格言反復,寓意深刻,蘊含著圣人的思想精髓。
這本書中的文章從各種角度論述了他對人與社會、人與自己、人與自然的關系的許多獨到而精辟的見解,使許許多多人從這本書中獲得熏陶指導。如:“一個自身無德的.人見別人有德必懷嫉妒”。“沒有友誼,則世上不過是一片荒野”。“最能保人心神健康的預防藥,就是朋友的忠言規諫”。
從培根散文中“論真理”、“論死亡”和“論人性”的章節中,我們可以看到培根熱愛哲學。從《高官論》、《王權論》和《志向論》中,我們可以看到培根熱衷于政治,熟悉官場運作。從《論愛情》、《論友誼》、《論婚姻與獨身》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充滿生活情趣的培根。從《論逆境》、《論運氣》和《論殘疾》的章節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自我完善的培根。從《論偽造與隱瞞》和《論言論》兩章中,我們可以看到培根是一個善于謀劃和世故的人。
我最喜歡的就是《論美》,美是一個很廣泛的問題,它包含著外在美和自然美。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我們不能光注重外在美,也要重視內在美。就如培根所說的:“美人底秋天也是美的”,外在美是不可能永遠都有,但是內在美卻可以。所以我們要把外在美與內在美結合起來,體現出一個人舉止談吐的高雅,心靈的純潔。
培根的散文是英國哲學家和科學家弗朗西斯·培根的作品。培根極力主張“讀歷史使人明智,讀詩歌使人聰明,微積分使人精確,哲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休養生息,邏輯和修辭使人雄辯。”他是一位終生追求真理的科學家。馬克思稱他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祖先”。培根有很多讀者,包括新工具、關于辯論的文章等等。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優秀 篇9
培根的散文由17世紀英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撰寫。這本書分為幾篇文章,如關于求知、關于美、關于善、關于真理、關于健康、關于家庭、關于友誼等等。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友誼》一書中,培根說:“如果你把幸福告訴一個朋友,你會得到兩種幸福;如果你把悲傷傾訴給一個朋友,你的悲傷會減半。”這表明朋友是我們身邊不可或缺的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于“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
美德比美麗更重要。只有把美的外表與美德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光。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形式之美勝過色彩之美,行為之美勝過形式之美。”身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身體形狀。顏色指的是面部特征,主要是面部,這是局部的。行為之美是指舉手和腳的動作和態度。它是后天習得的,是內在美的反映,是三者中最高的。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于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贊美。所以一個打扮并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因此,要把美的外表與美的美德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每個人才能散發出真正的光彩。
第一次是課間時在一個同學的書桌上見到這本書的。那是一本老書了。雖被書主人保護的整潔,但仍掩飾不了歲月的痕跡。那讓我在恍惚之間,感受到了歷史的不可觸及。我不禁對它產生了興趣,卻礙于禮貌沒把它捧起。
所以一天下午,我終于買了培根回家。每晚睡覺前讀一本,但只讀一本。因為美味是罕見的。當我讀完一整本書時,我對培根和他的思想有了一些了解。
培根經歷豐富,智慧過人,每篇文章也都有獨到之見。他從不簡單化地評判是非,面對問題總能站在一個凡人無法攀登的高度,客觀的審視和理解。他的《論逆境》、《論時機》、《論友誼》等文章說理透徹、老練銳利、耐人尋味。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死亡。生與死是自然的輪回,沒有人能避免。然而,在培根的文章中,死亡達到了哲學的'頂峰。我對死亡也有了新的理解。說實話,死亡真的不是一件好事。關于它的大部分文字都是灰色的、哭泣的和悲傷的。但說真的,當一個人實現了自己的人生愿望,感謝大自然給了他生命和死前的生命時間,并且理解了這個世界,死亡就什么都不是了。培根說得很好:“一顆意志堅定的心,一顆向善的心,將遠離死亡的悲傷。”
也許連培根都不敢說:我一點也不怕死。但我相信,他尊重死亡如同尊重生命。如果把人生的歷程看作賽道,死亡看成終點,又會有怎樣的理解呢?人生本就短暫,何必將短暫的時光浪費在害怕與擔心中呢?好好珍惜現在,短暫的時光應該屬于快樂。
死亡并不大,激情的生活和平靜的心態之間并不矛盾。
我感謝生死,感謝自然,感謝《培根隨筆》。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優秀 篇10
前幾天翻開了很久沒看的培根隨筆集,記得我曾經以培根所寫的|《論讀書》寫過一篇口頭作文參加過比賽,那次比賽對于我來說使一次新的挑戰,記得,那位老師和我說了題目后,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培根的`那篇書,
論讀書中講到讀書之用有三:一是:心曠神怡、二是:增趣添雅、而三是:長才益智。這三點我深有體會,但卻不覺得如此,我深感的是,我從來不會如此認為,但是這確實真正的原理,愛學、想學那就一定會覺得所講的沒錯。
我這次,我所看到的這篇就是人人都有的——憤怒。培根的筆者翻譯得很好,人之所以會有怒是因為人很脆弱,經不起波折,但是易發怒者,脾氣就必定會很暴躁,但是大部分人卻無法克制發怒的傾向,所以培根就說“憤怒乃人之常情,但不可因發怒而犯罪。”
看完這本書,我發現自己也如此,易發怒,但卻從未反省。也學這就是人吧。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優秀 篇11
讀過很多長篇小說之后,培根隨筆的每一篇小文章讓我眼前一亮。《培根隨筆》這本書語言簡潔,而且很富有哲理,令我受益匪淺。
我挑一篇來說吧!"談讀書"這篇講的是讀書有三個用處:一為怡神曠心,二為增趣添雅,三為長才益智。又說了有些書可以前嘗輒止,有些可以囫圇吞棗,但是少量書則須細細品嘗,慢慢消化。讀史書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透,數學使人精細,物理使人深沉精細,倫理使人莊重,邏輯推理使人善辯,句句都是經典哲理和名言,短小精悍,令人遐思!
在"論嫉妒"中我也領會不少。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絕不能容下讓身邊人的種。種上升的`趨勢。一個循序漸進地高升的人也不會招來嫉妒。因為這種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當的。并且如果我們取得成功,如果我們品德高尚,也不至于會被人所嫉妒。
還有很多"論"、"談"、"說",蘊含著豐富的這人生哲理。還有許多論點比如論美、論友誼、論家庭……其中句句都是名言警句,可是要做到這些可不容易,也可以說是很矛盾。其實,人無完人,一句老話: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這樣我們才能逐漸達到培根隨筆中那些思想境界。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優秀】相關文章:
培根隨筆優秀的讀書筆記02-23
培根隨筆優秀的讀書筆記9篇02-23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優秀5篇)09-16
(優秀)培根隨筆讀書筆記13篇10-15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02-22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06-09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08-26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06-24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薦]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