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作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隨筆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隨筆作文 篇1
20xx年4月5日凌晨7點半,我和永年報主編鄭主任由電力局李主任開車縣城名關出發,直奔姚寨鄉閻門寨村。在李寨村邊,邯鄲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孫副主席早在那里等候。見面后孫主席和我們一起開車,到閻門寨村。8點半,父親在門口等著,后上車和我們一起到南大廟。
9點到達,趙寨大爺劉孟鋼和會計在廟門口等待。南大廟位于大西堡村東200多米,沒有廟門。院子挺大,有兩排大殿,前排為主神黃飛虎,后排為二層樓,下面主神為玉皇大帝,樓上為元始天尊(前面)、混天老祖(后面)、赤腳大仙、道德天尊等神靈。兩旁是八仙過海八仙塑像。西邊是呂洞賓、韓湘子、何仙姑、張果老;東邊是漢鐘離、李鐵拐、藍采和、曹國舅。雕刻細致,形象逼真。倒是樓上一副對聯寫得好:
三境三清放三洞生祥光,三陽開泰
五靈五老降五方蘊真氣,五谷豐登
鄭主任全程攝影,后在石碑前合影留念。這塊碑立于20xx年,高2米,寬80公分。鐫刻著修建者名字及建設過程。而后,劉孟鋼詳細講了南大廟的傳說及每年農歷3月28廟會情況。(改日詳寫,此處略)
十點左右,我們離開并把父親送到家。后開車到閆門寨村楊露禪本家楊永志家。老漢67歲,中等個子,頭發花白。向我們展示了楊露禪墳地照片及楊露禪后代上墳照片。最大的當屬楊振銘照片,七寸大,黑白照片,拍于香港。鄭主任一一反照。
20分鐘后,楊老帶路領著我們到村西楊露禪祖墳(現楊露禪墳自20xx年12月26日由我村遷至廣府,此為楊露禪祖先墳)。該墳在村西麥地里,此時麥苗油綠,出地半尺多高,煞是好看。墳前有一石碑,上面寫著:楊公一清之墓。崇禎二年立。我們在墳前攝影保存。楊一清原為明末大財主,家庭興旺,妻妾眾多。到了楊露禪時家道衰落,后到廣府古城賣煤土,并三下河南陳家溝學太極拳。學成歸來,眾生教拳,死后從這里遷走,埋到閆門寨村后。要不是楊老父子長期保護,估計尸骨也不好找。多年來,楊露禪后代感恩和老楊有來往。
11點半,我們在飯店就餐。
1點半,我們和孫主席、楊老分開。開車直奔油菜園、桃花園。先到油菜園,一片金黃,兩只白色蝴蝶翩飛,還有蜜蜂在采蜜。人到跟前也不飛走。我到了菜花地里,查了查菜花花片,一分為四片。我想了一副下聯:四瓣黃花格外香。后合影留念。我也粘了光,出了地里,褲子上粘了一片片黃色花粉,擦也擦不掉。
20分鐘,到桃花園,位于十里店村西與廣府旅游線交叉口,二母多地,各種粉紅色的桃花正在綻放,白色蝴蝶和黃色蜜蜂點綴其間,在陽光照耀下,很有一番風味。鄭主任找了桃園小姑娘和其淘氣抱紅色皮球的弟弟及他們母親,作為模特,在桃樹為背景襯托下,照了好多照片。人面與桃花輝映,美妙絕倫。我查了每朵花,只有五個花片,又想了下聯:五瓣桃花格外紅。我們也簡單拍了兩張照片,后一起走了。
3點,我們到廣府西環桃花島上看了一下,垂柳依依,翠楊吐牙,一簇簇正深色桃花依然綻放,美不勝收。鄭主任邊照相邊說,這是觀賞型桃花。只開花,不結果。這次,我終于健全了對桃花的認識。
4點,我們開車,到許莊梨園。此時梨花盛開,滿目雪白,耀眼奪目。400多畝地,到處是白色海洋。路兩旁停著很多汽車,大都從遠處慕名而來。現在是假期,有老人,有少女,有兒童,有成年人。三五一伙,各拿手機或相機拍攝。歡笑聲、咔嚓聲、鳥叫聲不絕于耳,梨樹下黃色野花,期間個別紅色桃花在點綴,色色輝映,景象鮮明。我們徜徉于期間,呼吸著新鮮空氣,賞著千樹萬樹的`白色仙子,甚是爽呀!到處取景留念,物我兩忘,取得暫時的舒暢。
五點,我們戀戀不舍離開了梨園并返回縣城。
隨筆作文 篇2
進入高中已有半年之久了,我還記得半年前的我還在為中考而犯愁,在為考上高中而奮筆疾書,現在卻已慢慢適應了高中生活,才發現高中的每一天都像初三一樣,我們每天都頂著巨大的壓力,每天都有許多變態到死的題目教給我們做,會寫就會感到無比的開心,而當被一到提莫難道時會喪失信心。
高一似乎是一個令人十分迷茫的階段,每天只知道學習學習,也不知道今后該走怎么樣的路,做怎么樣的人,一切都感到十分的迷茫,即使某一天想到了自己想要做什么也會被眼前的條件所限制。
有時我在想我們學習到底是為了什么?考個好大學還是豐富自己的知識?當然不讀書是肯定不行的,只是有時會感覺學的許多東西只是為了應試,而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上似乎并沒有多大的作用,倒不如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即使考不上大學,即使碌碌無為,但又怎樣,只要自己不感到后悔,自己開心難道會比那些考上大學卻讀自己不愛的專業的人差嗎?
高中的一些磨練使我懂得了很多,也有了許多的深刻思考,但前方依舊迷茫,自從進入高中后,使我開始有了膽子,也參加了許多節目,而我認為這是對我的一種鍛煉,初中的時候只能在臺下看著臺上的'人,也使我深刻的體會到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話,參加這種活動不僅使自己又多了一門才藝,也練就了膽子,還與同學的關系越來越親近,我認為這比坐在教室里看著書本的人好的多,就算你成績再好,沒有朋友你活著又有什么意思,活著一個人的世界這讓人感到可憐,我通常在想十年后大家都會從事什么樣的工作,或許班上某個曾經成績倒數的同學成為了某集團的大老板,這也說不定,成績并不是看人的標準,成績并不能代表一切,它最不能的是否定你的未來!實踐才是最重要的。
高中的生活使我對人生的感悟加深了一些,也使我的壓力倍增,有時還真會有點想不開,但那又怎樣,我們還擁有未來。
隨筆作文 篇3
九朝古都洛陽是個景色迷人的好地方。那“白馬寺鐘聲”“洛浦秋風”給我帶來無限神奇的感覺,那馳名中外的牡丹和他那動人的傳說,更使我向往,傾倒。
當融融春意、染綠風光旖旎的邙嶺,洛浦時,煦煦春風就送來了牡丹曰曰漸盛的誘人消息。從此,每日以數十萬計的中外游客,接踵而來,盡情欣賞“牡丹仙子”的豐姿。
看13000平方米的牡丹池內,花團錦簇,五彩繽紛。那桃黃,魏紫,二喬也不示弱,她們紛紛抖開兩色的舞裙,翩翩起舞,迎風擺動著花瓣,仿佛在向游人點頭致意,嬌美無比;那“嫵媚仙子”穿著潔白的浴衣,像剛出水的美人。
在牡丹池中心,有灼灼如火的洛陽紅,玉骨冰肌的夜光白,端莊秀麗的魏紫……那一簇簇嬌貴的品種,簇擁著一位婀娜多姿的高達5米的'少年像,那就是牡丹仙子,啊!牡丹仙子,千百年來,你以自強不屈的品格,高貴的氣質,博得了人們的贊頌,今天你站在萬花叢中跟為家鄉的春天增添了光彩。我愛九朝古都。
隨筆作文 篇4
是與非?錯或對。
看著別人的臉色。
漸漸遠走··漸漸不留··
該 不該?哪里有界限。
我非我,花非花。
聽著別人的流言。
改變,無謂 無語。
什么在前頭?
什么在背后?
耳朵塞滿嘈雜,
誰被拋上云端?
誰來讓我燃燒?
沒有什么值得懷念,
因為沒什么可以懷念。
忘記,丟下。
人群的是非,
是閑人的消遣。
藍色的'天空,
是我的天空。
天涼了,有點無助。
不知該往何處,
前方哪里有路。
一切很好,
一切很壞。
人的臉色,惡毒的像人的舌頭。
不必清楚,
不必模糊,
只是我,沒有別人
隨筆作文 篇5
擁擠的人群,嘈雜的聲音,高樓大廈已把瘦弱的心禁錮的銹跡斑斑。想逃離世俗的一切羈絆,擷取一味豁達的清香,背上行囊,常駐在這江南水鄉。
古樸的房,柔和的光,還有點綴江南水鄉的烏篷船。或行或泊,行則輕快,泊則閑雅。猶如一凈身世外桃源的智者,不問蒼天多老,不問歲月幾何,不論滄霜桑雨如何蕭瑟,依然守著一份寧靜與祥和。忘卻了昨日的'傷痛,忘卻了今日的紛爭,靜靜的享受水波蕩起的溫柔。在夜深之時,躺在艙中,望著一彎瘦月隱隱約約,象溫婉的女子,嬌羞漣漣。古藤老樹上時不時的幾聲鳥鳴,給水鄉增加了些許靈動。“小嬌搖著船,唱著那古老的歌謠。歌聲隨風飄,飄到我的臉上,臉上淌著淚,像那彎彎的河水,流進我的心上。
裊裊青霧,恬靜的悄悄將古鎮緊緊的擁抱,像是人生若只如初見的戀人離別的思緒,縈縈繞繞。碧水微漾,暗香浮動。是誰在屋檐掛上紅紅的燈籠,難不成是怕剪不斷的紅塵煙雨化作飄渺而點亮時光的明燈么?驚鴻易逝,煙花易冷。老去的是容顏,不老的是懷攢著夢想的心。感受身邊每一個有緣人帶來的快樂與天地共享,感受上蒼賦予自己的苦難與幸福作為的洗禮。親吻江南味道的流水,呼吸靜謐、淡雅的花香。不忍離去。
隨筆作文 篇6
一天晚上,我和弟弟在步行街玩氣球。
玩得正開心的時候,爸爸說:“誰敢找服務員要氣球,我就獎他一顆糖!”話音剛落,我立刻開心地跑到服務員面前,有禮貌地說:“您好!可以給我一個氣球嗎?您看我腳上穿著你們店的鞋子呢!”服務員說:“可以拿一個,但你弟弟不能拿!”我腦袋一轉,靈機一動,誠懇地說:“我在您這買了兩雙鞋,下次我再把另一雙鞋子穿過來給您看!這樣,我弟弟可以拿一個氣球吧?”服務員笑瞇瞇地說:“好!下次一定給我看哦!”
因為我遇到問題愛想辦法,所以我和弟弟終于如愿以償地拿到了漂亮地彩色氣球,吃上了爸爸獎勵的牛奶糖,今晚的'糖格外好吃,格外甜!
隨筆作文 篇7
一個略顯擁擠的大廳里,人們正在辦理著自己手頭上的瑣事。
灰白色的辦公桌前,有一對母子。
母親大約五六十的年歲,身著深紅色嵌著小花的短袖,配著一條黑長褲,肩頭還斜挎一個小黑包。
一旁是她年輕的兒子。
此時,已近花甲的.母親正彎著腰,在兒子的教導下,歪歪扭扭的寫著自己的名字。
那三個,被別人叫了大半生,她的稱號。
“對,這里是一橫,這是點,對,再一豎。“
兒子在指揮著母親的那雙長著老繭的手,那雙做家務不費勁,勤勞的手,在提起小筆頭時卻笨拙的比拿著扁擔還累。
好不容易,兩人終于把字寫好,把紙交給工作人員。
母親這才直起腰,拍了拍兒子,長嘆一口氣:“太累了,比做工還要累,媽媽一輩子不識字,卻培養了你們幾個高學歷的小子。“
說話間,一抹笑容浮現在她黝黑膚色的臉上。
隨筆作文 篇8
有沒有一種情這輩子都不會變,有沒有一種愛這一生也不會走。
有沒有一種人在這失落痛苦面前給予我們安慰,有沒有一句話讓我們在這漫長乏味的生活里添加調味劑。
人,在這充滿喜怒哀樂的生活中得到了太多也失去了太多。
生活的無奈讓人們失去彼此產生了太多的.距離和隔閡,有太多的話想說卻不能說,有太多的事想做卻始終不能做。想要放棄卻已早駐心頭。
徘徊,徘徊!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隨筆作文 篇9
高考已經落下了帷幕,中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打開空間,每個人的狀態都是不一樣的,有終日無所事事的游離者,有寂寞頹唐的失望者,有對未來無比憧憬的理想者,等等。同是如花的青春卻又宣泄著各種復雜的情感。其間也有些色彩艷麗的圖片,肆無忌憚的張揚著旖旎的青春。
近日有朋友打電話給我說失戀了,一輩子都不想再談戀愛,只是苦于忘不了他曾經喜歡的女孩子,早知今日這等凄涼,倒不如從不曾遇見。這正是應了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突然就想起了一首詩“風起了,有輕盈的小雨在落下。似你我往昔豐盈的情思,于是,我想起了我們共同撐起小花傘的雨季。分手,讓我懂得了理智的冷靜。告別那憂郁之岸的彷徨,便覺得分手和相愛一樣美麗。”然而,現實始終是現實,拿得起,放得下的'不是愛情,而是舉重。我們這個年紀被賦予了無奈和憂傷。
每天打開空間便看到高中同學的說說,甚是傷感,也甚是無奈。而傷感和無奈也是最容易觸動別人的心弦,如花凋謝在凄冷的季節,如若不是家人百般阻撓,我想他們一定執手天涯。有的東西,你只要試著再爭取一次,或許它就是你的,即便不是你的,你心底某個角落也會為你的吶喊而深深震撼。她說他們都爭取了,不后悔,只是那種遺憾怎么辦?
或許,我們每個人的一生至少該有這樣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記自己,不求同行,不求永遠,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時候遇見你。
隨筆作文 篇10
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堅持讓學生寫隨筆,但每每因不堪重負而中途夭折,或被學生同化以致于敷衍應付。隨筆,作為一種自由寫作,理應受到學生的喜歡,但為什么學生熱情不高?我逐漸明白,是我們的反饋環節出現了故障。即使教師作了精批細改,也只是單向反饋,而沒有互動交流,更沒有全體師生參與的共生對話。反饋的簡單化,逐漸挫傷了學生的寫作熱情。為解決這個難題,我在兩個班創辦了《陌上花開》,效果頗佳。
具體做法如下:
每次周末,我的學生只有一份固定作業:一篇隨筆。周一上交后,我會以最快的速度瀏覽,從每班各挑出8—10篇有發表潛力的隨筆,將隨筆本發還給他們,并寫上修改建議。這些同學在周三放學前將修改后的習作交給我,最終再由我確定發表的篇目,讓學生利用周末時間輸入電腦,下周一交電子稿。我負責將電子稿里的文檔匯集在一個文檔里,排版,在學生校對后送印。每周三,《陌上花開》與兩個班的學生見面。我再根據每期文章特點,相機點評。
《陌上花開》的制作可以簡單歸結為六個步驟:“一挑,二改,三定,四錄,五印,六評”。這樣會不會增加教師的負擔?我的體會是:不會。教師從之前的逐篇批閱,到現在的瀏覽全部、詳批數篇,時間并未多花;而且,排版時的粘貼、分欄,也不太費時。
老師的負擔不會增加,學生的寫作狀態卻得到了明顯改觀: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再對隨筆冷漠以對,而是充滿期待,尤其是發表者的隨筆本發下后常會引來羨慕的目光。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再敷衍了事,而是用心寫作,甚至為發表而三改、五改。越來越多的學生為了提高寫作水平,而愛上了讀書……
《陌上花開》會不會成為寫作尖子生的展示臺、寫作困難生的傷心地?我認為,只要教師把握好評選尺度,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寫出達到發表水平的隨筆。我的評選尺度就是每期報紙頁眉處的十二個字——“做真人,說真話,抒真情,發真論”。這個標準,是每位學生用心努力能夠達到的。其實,我在評選時,有時會“偏袒”一些寫作困難生,只要他們的隨筆接近發表水平,我都會盡力幫助他們,促其發表。在學期快結束時,我還會推出一期“增刊”,給未發表的學生提供發表空間。每期報紙約6000字,文章篇數約10篇。一學期近20期報紙,能給所有發表愿望強烈的同學提供機會。前些日子,我對《陌上花開》前二十期的發表情況作了統計,幾乎所有學生都發表過,發表最多的達15篇。
寫作素養的鑒定途徑是多樣的,即便是應試成績,也能反映出學生寫作素養的變化。學期結束,我所教班級的作文平均分遠高于平行班級;一學期以來,有多人次在各級各類作文競賽中獲一、二等獎;《陌上花開》上錄用的文章也能頻頻見于各級刊物,目前已有十多篇公開發表。 依托《陌上花開》,我的隨筆化作文教學煥發出無限生機。審視我的作文教學實踐,發現它在有意無意間向作文教學的“原點”逐漸靠近,體現出對某些理念的自覺踐行。
第一,養護學生的言語生命本性,讓每一個內在生命健康生長。
在人本主義心理學和存在主義哲學的背景下,潘新和先生提出:“語文教育,不應只指向人的生理需要和社會需要,而應指向人的生命本體的人性、人心、人格的養育,順應人的言語本性,張揚人的言語天性,指向表現、創造、發展的言語人生、詩意人生。”言語生命本性的養護,是對學生的真正尊重,是對人的終極關懷。
隨筆的寫作遵循“三自”原則:文體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擺脫束縛后的隨筆寫作呈現出“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繁盛景象:就文體而言,有古體詩、雜文、小說、劇本、賞析類文章……就題材而言,有追懷過往、關注校園、品評時事、暢談藝術……也許大部分隨筆還存有瑕疵,但學生稚嫩、自由的筆觸,清新、樸實的語調,展示出一個個生機盎然的真實生命。由于學生間的言語差異,每位學生所選擇的文體類型、語言風格都是不同的。我鼓勵他們寫“放膽文”,就是對言語生命本性的呵護。
第二,關注學生的.言語生命動力系統,幫助學生自我實現。
每個生命都有著言說的欲望、傾訴的需求。潘新和先生說:“人的言語表現的需要——言語生命欲求,是潛伏在人的生命中的最本真、最活躍、最積極的動機。言語創造欲和言語上的自我實現,使人所以為人。”我在隨筆化作文教學中搭建《陌上花開》這一發表平臺,使不少學生體驗到“自我實現”的快樂,從而激發了言語生命的內在驅動力。
第三,互勵共生,激蕩起每個生命的言說欲望。
俄國作家康·帕烏斯托夫斯基說:“幾乎每一個作家都有自己的鼓舞者、自己的守護神,后者一般也都是作家。只消將后者的書看上幾行,自己立刻就想寫作了。某些書仿佛能迸濺出瓊漿玉液,使我們陶醉,使我們受到感染,敦促我們拿起筆來。”這段話固然談的是作家的創作,但對學生寫作同樣適用:找到自己在寫作上的“鼓舞者”、“守護神”,每個學生的寫作欲望幾乎都能被激發出來。作文的“不可教”,并不意味著教師的“不作為”。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寫作空間,幫助他們找到自己寫作的“守護神”。
第斯多惠說,教育不在于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作文教學的奧秘,或許正在于對學生言語生命的“喚醒、激勵和鼓舞”。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讓每一個言語生命在相互感召中走向共生,這不僅能實現生生共進,而且能促使師生雙贏。受學生的推動,我也會偶爾在《陌上花開》上小露兩手,而這也會反過來推動學生的寫作。至今,《陌上花開》已有二十四期與我兩個班的學生見面了,有《陌上花開》陪伴的日子,生活特別鮮亮,
【隨筆作文】相關文章:
隨筆的作文06-27
隨筆作文09-29
隨筆作文09-29
隨筆作文09-29
隨筆作文09-29
隨筆作文09-29
隨筆作文09-29
隨筆作文09-30
隨筆作文09-30
隨筆作文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