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經典散文精選
畢淑敏有很多篇經典的散文,你看過哪些?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畢淑敏經典散文精選,歡迎閱讀。
畢淑敏經典散文 篇1
不論男性還是女性,每個人都有一個發現自己、認識自己的過程,它伴隨著一個人成長的全過程,也隨著每個人的成長而深化。我讀心理學,就是想更好地了解人、了解自己。我覺得人如果能把自己搞明白是件很有意思很好玩兒的事。作為女性,更要了解自己,發現自己。通常人說“人貴有自知之明”,都是說要明白自己的不足之處。而我認為,女性不光要了解自己的缺點,更要了解自己的優點、自己的特點,這才真的“ 珍貴”。
我做過醫生,對女性的生理比較了解。男女生理上最大的不同是生殖系統的不同,但這種不同并不從根本上決定性別的優劣、強弱。我覺得男女的差異主要體現在社會性別上。我在西藏當兵的時候,我們司令員曾特別惋惜地對我說:“你要是個男的就好了。”我問為什么,他說:“你挺能干的,我想提你當參謀,以后還可以當參謀長。可惜你是個女的,這就沒有一點兒辦法了。”這是我長大成人后第一次鮮明地意識到男女性別上的不平等。現實中,女性在權利、義務、文化、尊嚴等方面與男性是有很大差距的,女性在社會上的聲音總是很微弱,這是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息息相關的。古時候人們要打仗,丈二的長矛女的就是拎不動。而現在,坐在電腦前,男女都一樣,而且女的輸入得可能還更快。人類的科技進步,為推動男女平等提供了基礎,男女因為生理原因導致的不平等是可以漸漸被淡化的。
我發現我們女性和男性的差異,主要是由于文化上的原因造成的。比如,嚴父慈母大家都覺得很正常,但如果一個家里是嚴母慈父,大家會覺得有點兒例外。其實慈、慈悲,是男女共有的品性,不是女人的專利。我曾看過一位作家寫的文章,說更年期本是人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但人們說起時會認為它包含一種貶義。這里頭就有非常多的文化因素。在大學聽我作報告的女學生特別多,從她們的眼神中我知道她們在思考,可到自由提問的時候,通常第一個站起來的總是男生。從我們的文化上講,一個女孩子總要先看看別人講什么,這么站起來會不會冒失啊,又擔心自己的問題會不會太幼稚啦,實際上是一種文化在壓迫著她。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女性的“ 自動放棄”。人是生而平等的啊!平等不是等出來的,是自己做出來的。這種“文化上的壓迫”存于心間,即使平等已經到來了,女性自己心里還覺得不平等,那么這種平等就不能真正地到來。
女性要學會思考,真正成熟起來。女性心理成熟和自身的閱歷在一定程度上相關,而這種閱歷只是一種成熟的土壤,成熟則需要智慧。比如一個女人經歷了失敗的婚姻,上一次她找了一個比自己強的失敗了,這次就去找一個差的,最后她可能結了四次婚,還是失敗了。閱歷沒有上升成為智慧,沒有思考,失敗可能還會重復,而并不能使她真正地成熟。我常常看到鳥兒一根一根地叼來樹枝,千辛萬苦也要給自己搭一個窩,我想,它們也是需要一個家,需要一種安全感的。人也一樣,只是女性在體力上沒法跟男性比,所以才對安全感要求更高。她們更需要男性的責任感,更需要關懷和呵護,這種需要是正當的。外在的柔軟并不意味著女性就是弱者。在面對困境和生命挑戰時,男女采取的方式可能不同,但克服困難的本質是一樣的。女性憑借自己內在的力量能夠賦予自身生命的意義、人格的尊嚴。她們在挑戰自我的程度上,在承擔社會責任的能力上,是和男性相同的。
女性對自身的了解和認識,包括她對自身生命意義的認識。女性到底是為誰活著?很多女人視孩子和丈夫超過自己的生命,以他們為自己生存的意義而忽略了自己。丈夫、孩子無疑是值得女人為之付出的,但并不是女人的自身或全部。我們說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生命屬于女人自己,女人應該是她自己,應該為自己活著。不少女人在失去丈夫時覺得自己沒法活下去了,在孩子不在身邊后突然覺得生活空空蕩蕩沒了著落。漫長的歲月里她們總是在等,等孩子的長大,等丈夫的閑暇,當這些都等到時,才發現自己已經衰老,已經遠離了自己原本想干的事。每個人應該對自己負責,女性如果把自己生存的意義完全寄寓于對方,寄寓于別人對自己負責,這對男人也是不公平的。
女人因為柔軟,所以更需要智慧。情感充沛是女人天性的特點,但不應該是女人的弱點。情感是好東西,女人怎么能沒有情感呢?只是女人在付出情感時需要判斷對方的真假,付出情感后還要保持與男人發展的同步。當然,這種同步不一定是事業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同步,精神上的成熟。女人在工作、家庭中的角色本身也是在發展變化中的。一勞永逸是不行的,坐等十年智慧也是等不來的。智慧不是來自于外界,而是女人自身的修煉,內在的積累。智慧的女人給人的感覺會是寧靜的、平和的。
如果我有一個女兒( 我有一個很會自己拿主意的兒子),我不預期她將來干什么,我會讓她自己去經歷成長,我希望她去讀更多的書,希望她在智慧上比我更勝一籌。我相信讀書會開啟女性自身的智慧。相比之下,我覺得“春蕾計劃”更是難能可貴的。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對女性是非常重要的。
從女性的特點來說,女性敏感細膩,更容易感受幸福。幸福對每個人的定義是不確定的。我在感到自己有力量的時候,有一種幸福的感覺。這種“有力量”不是指別的,而是我能感知美好的東西,我有能力決定自己的生活。
由從醫到寫作,是因為寫作讓我覺得愉快,讓我了解人,了解自己,發現自己。我沒有理由去做讓自己不愉快的事。生命有不可預見性,生活多么新奇,能讓我不斷地要向前走,不斷地進步,我感到很高興。我想,所有的女性都一樣,如果能真正地了解自己,能有智慧,做自己能做好的事,那么,幸福就在不遠處。
畢淑敏經典散文 篇2
大家不止一次地想法治她這個毛病。早春天,男生把飄落的楊花墜,偷偷地夾在她的書頁里。待她走進教室,翻開書,眼皮一翻,身子一軟,就悄無聲息地癱到桌子底下了。從此再不敢鍛煉她。
許多年過去,各自都成了家,有了孩子。一天,她到我家中做客,我下廚,她在一旁幫忙。我擇柿子椒的時候,突然鉆出一條青蟲,胖如蠶豆,背上還長著簇簇黑刺。我下意識地將半個柿子椒像著了火的手榴彈扔出老遠。然后用殺蟲劑將那蟲子撲死,才想起酷怕蟲的女友,未曾聽到她驚呼,該不是嚇得暈厥過去了吧?
回頭尋她,只見她神態自若地看著我,淡淡說,一條小蟲,何必如此慌張。我比剛才看到蟲子還愕然地說,啊,你居然不怕蟲子了?吃了什么抗過敏藥?
女友苦笑說,怕還是怕啊。只是我已經練得能面不改色,一般人絕看不出破綻。你知道我為什么怕蟲子嗎?我撇撇嘴說,我又不是你媽,我怎么會知道啊!
女友說,你可算說到點子上了,怕蟲就是和我媽有關。我小的時候,有一次叫蟲蟄了。從此以后我媽只要看到我的身旁有蟲子,就大喊大叫地嚇唬我……一來二去的,我就成了條件反射,看到蟲子,真魂出竅。
后來如何好的呢?我追問。
女友說別急,聽我慢慢說。有一天,我抱著女兒上公園,那時她剛剛會講話。我們在林蔭路上走著,突然她說,媽媽……頭上……她說著,把一縷東西從我的發上摘下,托在手里,邀功般地給我看。
我定睛一看,魂飛天外——一條五彩斑斕的蟲子,在女兒的小手內,顯得猙獰萬分。
我第一個反應是要像以往一樣昏倒,但是我倒不下去,因為我抱著我的孩子。如果我倒了,就會摔壞她。第二個反應是想撕肝裂膽地叫一聲。但我立即想到,萬萬叫不得。我一喊,就會嚇壞了我的孩子。于是我硬是把噴到舌尖的叫,咽了下去。如果我害怕,把蟲子丟在地上,女兒一定從此種下了蟲可怕的印象。在她的眼中,媽媽是無所不能無所畏懼的,如果有什么東西把媽媽嚇成了這個樣子,那這東西一定是極其可怕的.。
我顫顫巍巍地伸出手,長大以后第一次把一只活的蟲子,捏在手心,翻過來掉過去地觀賞著那蟲子,還假裝很開心地咧著嘴,因為女兒正在目不轉睛地看著我呢。那一刻,真比百年還難熬。女兒清澈無瑕的目光籠罩著我,我不能有絲毫的退縮,我不能把我病態的恐懼傳給她……
不知過了多久,我把蟲子輕輕地放在了地上,我對女兒說,這是蟲子。蟲子沒什么可怕的。有的蟲子有毒,你別用手去摸。不過,大多數蟲子是可以摸的……
那只蟲子,就在地上慢慢地爬遠了。女兒還對它揚揚小手,說“拜……”。我抱起女兒,半天一步都沒有走動。衣服早已被粘粘的汗浸濕。
女友說完,好久好久,廚房里寂靜無聲。我說,原來你的藥,就是你的女兒給你的啊。
女友糾正道,我的藥,是我給我自己的,那就是對女兒的愛。
畢淑敏經典散文 篇3
“柔和”這個詞,細想起來挺有意思的。先說“和”字,由禾苗和口兩部分組成,那涵義大概就是有了生長著的禾苗,嘴里的食物就有了保障,人就該氣定神閑,和和氣氣了。
這個規律,在農耕社會或許是顛撲不破的。那時只要人的溫飽得到解決,其他的都好說。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達進步。人的較低層次需要得到滿足之后,單是手中的糧,就無法撫平激蕩的靈魂了。中國有句俗話,叫作“吃飽了撐的——沒事找事”。可見胃充盈了之后,就有新的問題滋生,起碼無法達到完全的心平氣和。
再說“柔”這個字。通常想起它的時候,好像稀泥一灘,沒什么盤骨的模樣。但細琢磨,上半部是“矛”,下半部是“木”——一支木頭削成的矛,看來還是蠻有力度和進攻性的。柔是褒義,比如“柔韌、以柔克剛、剛柔相濟、百炬鋼化作指柔……”,都說明它和陽剛有著同樣重要的美學和實踐價值。
記得早年當醫學生的.時候,一天課上先生問道,大家想想,用酒精消毒的時候,什么濃度為好?學生齊聲回答,當然是越高越好啦!先生說,錯了。太高濃度的酒精,會使細菌的外壁在極短的時間內凝固,形成一道屏障,后續的酒精就再也殺不進去了,細菌在壁壘后面依然活著。最有效的濃度是把酒清的濃度調得柔和一些,潤物無聲地滲透進去,效果才佳。
于是我第一次明白了,柔和有時比風暴更有力量。
柔和是一種品質與風格。它不是喪失原則,而是一種更高境界的堅守,一種不曾劍撥弩長,依舊扼守尊嚴的藝術。柔和是內在的原則和外在的彈性充滿和諧的統一,柔和是虛懷若谷的謙遜啊。不信,你看看報上征婚廣告凈是征詢性格柔和的伴侶。人們希望目光是柔和的,語調是柔和的,面龐的線條是柔和的,身體的張力是柔和的……
當我們輕輕念出“柔和”這個詞的時候,你會覺得有一縷縷藍色的溫潤,彌漫在唇舌之間。
有人追索柔和,以為那是速度和技巧的掌握。書刊上有不少教授柔和的小訣竅,比如怎樣讓嗓音柔和,手勢柔和……我見了一個女孩子,為了使性情顯出柔和,在手心用油筆寫了大大的“慢”字,天天描一遍,掌總是藍的。以致揚手時常嚇人一跳,以為她練了邪門武功。并為自己規定每說一句話之前,在心中默數從1到10……她除了讓人感到木吶和喜怒無常外,與柔和不搭界。
一個人的心如若為柔和,所有對外的柔和形式的摹仿和操練,都是沙上樓閣。
看看天空和海洋吧。當它們最美麗和博大,最安寧和清潔的時候,它們是柔和的。
只有成長了自己的心,才會在不經意之間,收獲了柔和。
我們的聲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滲透到遼遠的空間。我們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輕靈地卷起心扉的窗紗。我們的面龐柔和了,就更流暢地傳達溫暖的誠意。我們的身體柔和了,就更準確地表明與人平等的信念。
柔和,是力量的內斂和高度自信的寧馨兒。愿你一定在某一個清晨,感覺出柔和像云霧一般悄然襲身。
畢淑敏經典散文 篇4
我不喜歡一個苦孩求學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難,父親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學畢業后,還要堅持讀研究生,母親只有去出售血液……我以為那是一個自私的學子。求學的路很漫長,一生一世的事業,何必太在意幾年蹉跎?況且這時間的分分秒秒都苦澀無比,需用母親的鮮血灌溉!一個連母親都無法摯愛的人,還能指望他會愛誰?一個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位置的人,怎能成為為人類獻身的大師?
我也不喜歡父母重病在床,斷然離去的游子,無論你有多少理由。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動,不必將個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將就木的時候,將他對人世間最后的期冀斬斷,以絕望之心在寂寞中遠行,那是對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愿,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父母走了,帶著對我們深深的掛念;父母走了,遺留給我們永無償還的心情,你就永遠無以言孝。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凈的舊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只是,天下的兒女們,一定要抓緊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陰。
畢淑敏經典散文 篇5
素面朝天。我在白紙上鄭重寫下這個題目。夫走過來說,你是要將一碗白皮面,對著天空嗎?
我說有一位虢國夫人,就是楊貴妃的姐姐,她自恃美麗,見了唐明皇也不化妝,所以叫……夫笑了,說,我知道。可是你并不美麗。
是的,我不美麗。但素面朝天并不是美麗女人的專利,而是所有女人都可以選擇的一種生存方式。
看著我們周圍。每一棵樹、每一葉草、每一朵花,都不化妝,面對驕陽、面對暴雨、面對風雪,它們都本色而自然。它們會衰老和凋零,但衰老和凋零也是一種真實。作為萬物靈長的人類,為何要將自己隱藏在脂粉和油彩的后面?
見一位化過妝的女友洗面,紅的水黑的水蜿蜒而下,仿佛洪水沖刷過水土流失的山巒。那個真實的她,像在蛋殼里窒息得過久的雞雛,漸漸蘇醒過來。我覺得這個眉目清晰的女人,才是我真正的朋友。片刻前被顏色包裹的那個形象,是一個虛偽的陌生人。
臉,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證件。我的父母憑著它辨認出一脈血緣的延續;我的丈夫,憑著它在茫茫人海中將我找尋;我的兒子,憑著它第一次銘記住了自己的母親……每張臉,都是一本生命的圖譜。連臉都不愿公開的人,便像捏著一份涂改過的證件,有了太多的秘密。所有的.秘密都是有重量的。背著化過妝的臉走路的女人,便多了勞累,多了憂慮。
化妝可以使人年輕,無數廣告喋喋不休地告誡我們。我認識的一位女郎,盛妝出行,艷麗得如同一組霓虹燈。一次半夜里我為她傳一個電話,門開的一瞬間,我驚愕不止。慘亮的燈光下,她枯黃憔悴如同一冊古老的線裝書。“我不能不化妝。”她后來告訴我。“化妝如同吸煙,是有癮的,我已經沒有勇氣面對不化妝的我。化妝最先是為了欺人,之后就成了自欺。我真羨慕你啊!”從此我對她充滿同情。我們都會衰老。我鎮定地注視著我的年紀,猶如眺望遠方一幅漸漸逼近的白帆。為什么要掩飾這個現實呢?掩飾不單是徒勞,首先是一種軟弱。自信并不與年齡成反比,就像自信并不與美麗成正比,勇氣不是儲存在臉龐里,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化妝品不過是一些高分子的化合物、一些水果的汁液和一些動物的油脂,它們同人類的自信與果敢實在是不相干的東西。猶如大廈需要鋼筋鐵骨來支撐,而決非幾根華而不實的竹竿。
常常覺得化了妝的女人犯了買櫝還珠的錯誤。請看我的眼睛!濃墨勾勒的眼線在說。但柵欄似的假睫毛圈住的眼波,卻暗淡猶疑。請注意我的口唇!櫻桃紅的唇膏在呼吁。但輪廓鮮明的唇內吐出的話語,卻膚淺蒼白……化妝以醒目的色彩強調以至強迫人們注意的部位,卻往往是最軟弱的所在。
磨礪內心比油飾外表要難得多,猶如水晶與玻璃的區別。
不擁有美麗的女人,并非也不擁有自信。美麗是一種天賦,自信卻像樹苗一樣,可以播種可以培植可以蔚然成林可以直到地老天荒。
我相信不化妝的微笑更純潔而美好,我相信不化妝的目光更坦率而直誠,我相信不化妝的女人更有勇氣直面人生。
候若不是為了工作,假若不是出于禮儀,我這一生,將永不化妝。
畢淑敏經典散文 篇6
我們都知道婚姻就像一雙鞋。一般都是先有了腳,然后才有了鞋,幼小的時候光著腳在地上走,感受沙的溫熱,草的潤涼,那種無拘無束的灑脫與快樂,一生中會將我們從夢中反復喚醒。
但是走的路遠了,便有了跋涉的痛苦。炎熱的沙漠被炙得像駝鳥一般奔跑,在深陷的沼澤被水蛭蜇出腫痛……
而人生是一條無涯的路,于是人們創造了鞋。
我們穿鞋是為了趕路,但路上的千難萬險,有時尚不如鞋中的一粒砂石令人感到難言的苦痛。于是鞋就成了文明人類祖祖輩輩流傳的話題。
鞋可由各式各樣的原料制成。最簡陋的是一片新鮮的芭蕉葉,最昂貴的是仙女留給灰姑娘的那只水晶鞋。
不論什么鞋,最重要的是合腳;不論什么樣的姻緣,最美妙的是和諧。
切莫只貪圖鞋的華貴,而委屈了自己的腳。別人看到的是鞋,自己感受到的是腳。腳比鞋重要,這是一條真理,許許多多的人卻常常忘記。
我做過許多年醫生,常給年輕的女孩子包腳,鋒利的鞋幫將她們的腳踝砍得鮮血淋淋。粘上雪白的紗布,套好光潔的'絲襪,她們裊裊地走了。但我知道,當翩翩起舞之時,也許會有人冷不防地抽搐嘴角:那是因為她的鞋。
看到過祖母的鞋,沒有看到過祖母的腳。她從不讓我們看她的腳,好像那是一件穢物。腳馱著我們站立行走。腳是無辜的,腳是功臣。丑惡的是那鞋,那是一副刑具,一套鑄造畸形殘害天性的模型。
每當我看到包辦而蒙昧的婚姻,就想到祖母的三寸金蓮。
幼時我有一雙美麗的紅皮鞋,但鞋窩里潛伏著一只夾腳趾的蟲。每當我不愿穿紅皮鞋時,大人們總把手伸進去胡亂一探,然后說:“多么好的鞋,快穿上吧!”為了不穿這雙鞋,我進行了一個孩子所能爆發的最激烈的反抗。我始終不明白:一雙鞋好不好,為什么不是穿鞋的人具有最后決定權?
旁的人不要說三道四,假如你沒有經歷過那種婚姻。
滑冰要穿冰鞋,雪地要著雪靴,下雨要有雨鞋,旅游要有旅游鞋。在這個大千世界里,有無數種可供我們挑選的鞋,腳卻只有一雙。所以朋友,你可要慎重!
少時參加運動會,臨賽的前一天,老師突然給我提來一雙桔紅色的帶釘跑鞋,祝愿我在田徑比賽中如虎添翼。當我褪下平日訓練的白網球鞋,穿上像桔皮一樣柔軟的跑鞋,心中的自信突然溜掉了。當鞋釘將跑道鍥出一溜齒痕,我覺得自己的腳被人換成了蹄子。這時我說我不穿跑鞋,所有的人都說我太傻。但是發令槍響了,我穿著跑鞋跑完全程。在我習慣性地挺起前胸去撞沖刺線的時候,那根線早已像授帶似的懸掛在別人的胸前。
桔紅色的跑鞋無罪,該負責任的是那些勸說我的人。這個世上有很多很好的鞋,但要看適不適合你的腳。這里,所有的經驗之談都無濟于事,你只需在半夜時分,傾聽你腳的感覺。
看到好位赤著腳參加世界田徑大賽的南非女子的風采,我報以會心一笑:沒有鞋也一樣能破世界紀錄!腳會長,鞋卻不變,于是鞋與腳,就成為一對永恒的矛盾。那么鞋與腳的力量,究竟誰的更大些?我想是腳。因為只見有磨穿了的鞋,沒有磨薄了的腳。當鞋要束縛腳的時候,腳趾就把鞋面挑開一個洞,到外面去涼快。
腳終有不長的時候,那就是我們開始成熟的年齡。所以認真地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鞋吧!婚姻是一只腳是男人,一只腳是女人,鞋把他們聯結為相似而又絕不相同的一雙。至此,世人在人生的旅途上,看到的就不再是腳印,而是鞋印了。
削足適履是一種愚人的殘酷,鄭人買履是一種智者的迂腐;步履維艱時,鞋與腳要精誠團結;平步青云時切不要將鞋兒拋棄……
當然,腳比鞋貴重。如果鞋確實傷害了腳,我們不妨赤腳趕路!
【畢淑敏經典散文】相關文章:
畢淑敏的散文10-26
畢淑敏散文09-30
畢淑敏散文大全09-30
畢淑敏的親情散文10-05
畢淑敏短篇散文精選10-26
畢淑敏散文閱讀精選10-05
畢淑敏散文精選閱讀10-26
畢淑敏散文精選賞析10-26
畢淑敏散文精選下載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