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物理教學途徑論文模板
高中物理是一門復雜性很強的學科,它非常的抽象復雜。學習物理不僅僅是教授學生物理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第1篇: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的重要性
摘要:為了有效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水平,文章從微課的含義與特點出發,探討了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具體包括以下三方面:在課堂實驗設計中的應用、在重難點突破中的應用、在學生課后學習中的應用。
關鍵詞:微課;高中物理教學;實驗設計;課后學習
高中物理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課程。
根據新課程標準,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傳授基本的物理知識、實驗操作方法,還應該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但是,實際上,許多高中物理教師在課堂上依然延續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如注重理論講解,忽略情感教學;在教學中重視實驗技能的示范操作,忽視對學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養等。
這種傳統而單一的教學模式顯然已不再適應高中生的學習要求,因此,利用信息技術,引入微課,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已經成為高中物理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
一、微課的含義及特點
微課是以課堂教學視頻為核心,形成的包括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輔助等教學資源在內的教學模式,它利用一定的教學主題,為學生營造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環境和學習內容,從而完成知識的集中性講授。
微課的特點包括:第一,時間短。
微課的“微”字所體現的就是其時間短的特點,在教學中,教師不必長篇大論地將所有內容填充到教學視頻中來,而是截取其中的教學重點進行講解,并將時間控制在5~8分鐘左右,這樣能夠保證學生在短時間內注意力充分集中。
第二,內容精。
所謂“精”,一方面是指微課內容的精簡,教師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知識點,或反映課堂中某個教學環節,將教學過程進行精簡處理,以保證微課內容主題清晰、條理分明,另一方面是指微課的精致,教師在視頻制作中,會利用相應的技術手段對教學內容進行修飾,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使用方便。
在實踐中,教師將視頻做好,并上傳網絡,學生就可以利用網絡設備進行自由下載與觀看,這樣就使得課堂教學時間與空間變得更加靈活。
二、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一)在課堂實驗設計中的應用
實驗是物理教學的基礎,也是學生獲取物理知識的主要途徑。
在生動的物理實驗中,學生不僅可以在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中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識,還可以在實際操作中加深印象,進而完成對知識的自主性探索。
但是,限于高中物理教學條件以及實驗的特殊性,并不是每一個實驗都能夠在實驗室進行操作,如有些學校實驗器材不完備,有些實驗的危險系數較高,從而導致學生不能直接參與實驗。
而教師要想為學生提供真實生動的實驗情境,可以利用微課將實驗過程呈現出來,以滿足學生觀察實驗的愿望,例如,在“光電效應”的實驗中,教師可以在微課中插入實驗視頻,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在微課中獲取物理實驗知識,還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在重難點突破中的應用
在傳統教學中,由于課堂時間太長、重點不突出,有些學生在一節課過后,仍然不知所云。
微課的應用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例如,在“電流的磁場”一課中,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分布以及“安培定則”的應用是教學重點,教師在備課中,可以將這些教學重難點進行整合,并制成相應的小視頻,每一個視頻只講解一個內容,學生的注意力也會集中在視頻主題上,而在完成自主學習后,學生在課堂上可以與教師、同學討論,進而在相互啟發中,共同完成重難點知識的突破。
(三)在學生課后學習中的應用
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利用微課為學生課后學習創造有利條件。
為了充分發揮微課的作用,教師可通過微課小視頻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課后家庭實驗指導,以培養學生觀察生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將微課與演示實驗進行有機結合,創新實驗的演示手段,充分展示演示實驗的內容。
例如,第十八章“原子結構”中的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就可借助微課進行課后學習,在設計這類實驗演示型微課時,要按照以下五個流程進行設計:明確主題導入試驗—快速明晰原理回顧—明確實驗要求—展示實驗過程—進行演示小結。
另外,教師也可以將高中物理教學課堂中需要鞏固的知識點以習題的方式做成微課,供學生在課后練習、鞏固。
例如,教師制作微課程“為什么熟雞蛋能豎立旋轉”,讓學生在課后進行學習,通過視頻觀察生熟兩種雞蛋在旋轉中出現的不同的物理現象,理解熟雞蛋能豎立旋轉的原因,以此完成相應的配套習題和拓展思考題。
三、結語
微課對于高中物理教學模式改革而言,無疑是有益的。
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積極探索微課的應用策略,并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環節,根據高中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循序漸進地推進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王塔娜.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6,2(3):111.
[2]胡閃閃.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1):32.
[3]王彥方.“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2(6):165.
第2篇: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究
摘要:高中物理是一門復雜性很強的學科,它非常的抽象復雜。
學習物理不僅僅是教授學生物理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根據物理的學科特點,要抓住學生的思維特點提升解題的實際效率。
物理習題的解答是學習物理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學習物理知識需要有很多的練習,通過做練習題來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提高學生解題的速度和解題的正確率。
關鍵詞:高中物理;物理教學;實效;培養;思維能力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要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教育就是為學生的明天來考慮,讓學生有走上社會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采取這些措施:培養學生全面思考的思維;構建物理模型;培養學生的敏捷性;培養學生運用發散思維理解物理問題。
通過這幾種方法來提高課堂的效率,促進學生學習。
促使學生不斷的發展,讓學生學會運用發散思維解決物理問題,學會真正的學習,讓學習更加靈活機動。
1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學習物理必須要具有靈活,敏捷的思維,只有擁有這種思維方式,學生學習物理才會是高效率的,這也是學習物理所必須的思維品質。
所謂的靈活性就是指摒棄以往的習慣思維方式而開創不同方向的能力。
通過對敏捷性思維的訓練,學生能夠根據事物的變化,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靈活地進行思考,改變原來對于事物的看法和理解,不再僅僅局限于已經落后的或者是不符合科學依據的假設。
培養敏捷性思維的優勢就是可以使學生成為具有解決問題能力的人。
富有創造力的人思維比一般人的思維出現的想法散布的方面廣,范圍大,而缺乏創造力的人思維通常只是想到一個方面而缺乏靈活性。
在高中物理課堂中,要時時刻刻注重對學生敏捷性思維的培養,老師要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以及隨機應變的教學能力。
2運用發散思維解決物理問題
發散思維就是產生盡可能多的觀點和答案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可以幫助學生以盡可能多的方式解決物理問題。
條條大路通羅馬,解決物理問題有多種解題思路和答案,尋找最方便簡潔的方式解決問題,可以減少解題時間,提升解題的實際效率。
例如:在課堂當中,在學習《力》這一課時,讓學生去觀察生活中的力,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在學生中都觀察到了哪些力。
學生會說汽車的摩擦力,掰手腕的力,以及寫字用到的力。
這些都是生活中的力。
不去直接告訴學生力是什么,力都有哪些,而是讓學生去自己想象,自己思考。
在這樣的思考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并且將這種思維方式運用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解決物理問題。
這種思維方式就是教師提出問題,然后鼓勵學生快速的聯想,尋找答案,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來為止。
3培養學生辯證思維的能力
高中學習階段于大多數學生是壓力最大的一個階段。
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中,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釋放,在學習上也有很大一個層次的提高。
對于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教師的壓力也來自方方面面。
物理這一學科,對于學生來說是理論性和邏輯性都很強的一門理科內容的學習,在物理的學習中,學生需要具備的能力有很多,遇到的問題也有很多,而每個人看待問題的方式和角度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和影響。
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辯證思維,讓學生學會全方面的去看待物理學科的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多個方面來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心理需求,在高中階段的學生心理壓力比較大,在學習上容易產生一段時間的瓶頸期,學習精力不集中,在課堂上不能集中去思考問題;新課標提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轉變教師角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因此,教師在進行物理教學中,要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學生對問題的看待方式,培養學生全面分析思維的能力,用全面客觀的角度去分析物理問題,提高學習興趣,提升解題實效,讓學生在物理這一學科方面的學習感受到樂趣。
4構建物理模型,促進思維發散
學生在物理學科方面的學習是屬于思維型的,需要強大的思維能力去進行物理學習。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利用思維的特點,在傳統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構建學習模型,促進學生思維的發散。
例如,在學習《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限流接法與分壓接法》這一章節時,教師要在學生對本節課學習內容的預習的基礎上,進行基礎概念知識的傳授和深化。
在基礎知識學習之余,教師要組織學生根據所學的內容,用滑動變阻器自己動手設計電路,并根據要求進行實驗和記錄;在設計電路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發散思維,設計更完美、更復雜的電路。
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通過根據學習內容構建的物理模型,學生可以在構建過程中進行思維的發散,在與其他同學和老師的交流中產生不同的思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及時和適時的引導,讓學生在構建模型的過程中掌握學習內容。
于高中學生而言,所具有的知識來自多方面多層次的,教師的任務就是來教會學生用所具有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及時給予指導和改正,做學生發散思維的催促者,讓學生在思維的不斷促進中來提高物理的學習。
5結語
高中物理是一門邏輯性和思維型共存并且很強的一門學科,學生在物理學習上需要很大的創新能力和思維發展。
在物理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反饋,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通過培養學生的思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解題實效。
我們要在今后的不斷實踐教學中,總結經驗,讓學生在思維不斷的撞擊中感受到物理學科的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1]金剛.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少兒科學周刊:教育版》,2015(2).
[2]于廣波.變“囧圖”為“通途”———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3(83):140-140.
[3]路靜.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3):58-59.
[4]歐小鋒.淺談在物理實驗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J].網校論文中心,2011.10.26.
【高中物理教學途徑論文】相關文章:
文化創新的途徑教學設計的論文10-06
旅游管理教學創新途徑論文10-08
高中物理學習構建電氣工程概念的途徑論文10-08
高校英語教育的文化教學途徑論文10-08
高中化學實驗教學途徑論文10-09
商務英語專業教學完善途徑論文10-10
計算機信息教學管理途徑論文10-11
農村經濟途徑管理的論文10-09
飯店建筑節能途徑論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