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藝術理論教學的培養目標探索論文
從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課以來,教學目標得到了較好的實現,為國家輸送了許多優秀藝術人才。近些年來,不少成人藝術院校和系科也相繼開設了藝術理論課程,希冀達到普通藝術院校及系科學生的培養效果。經過學校、教師、學生等多方面的努力,確實有不少學校及系科的藝術理論教學達到了教學目的。但同時也應該看到,由于還有許多成人藝術院校和系科缺乏專職的藝術理論教師,大多從普通高校聘請,使用的基本上是普通藝術院校的藝術理論教材,而且對成人學生的特殊性缺乏了解和研究,教學效果多不盡人意,甚至勞而無功。
成人藝術理論教學效果的欠佳,主要源于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對成人教學對象特點的針對性不夠;二是藝術理論教學的培養目標不甚明確。而后者是關鍵,前者是后者的基礎或則提。
成人藝術院校和系科的學生與普通藝術院校及系科的學生相比,在面臨藝術理論教學時,有很多方面的差異。首先,他們接受藝術理論教育的起點不同。普通高校的學生從髙中踏入大學門檻,在接受系統藝術實踐訓練的同時,幵始接受藝術理論的熏陶,理論與實踐結合得較為緊密;成人學生由于基本上都有與藝術相關的工作經歷,并且在工作中都積累了一定的藝術實踐經驗,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缺乏的是理論的提煉和理論意識。在接受藝術理論教育的起點上,成人學生看似要高一些,其實普通高校學生的“兩條腿走路”的方法,更科學更健康,進步也快得多。成人學生應盡快地強健“理論”這條拖后的“腿”。否則,一條腿走路,終究是走不長遠的。其次,他們慣常的思維方式不同。普通高校學生在學習中由于理論與實踐訓練的同步進行,思路開闊,思維全面,方式靈活多樣,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能力都較強;成人學生則在主要從事的藝術實踐活動中運用感性思維方式較多,雖然憑借著經驗和悟性,有時也能把一些藝術問題看得深、透一些,但這種缺乏理性自覺的思維狀態,難以使人真正步入思想的高境界,局限性很大。第三,他們學習的目的不同。普通高校的學生在藝術實踐和理論的學習中,可以說是既有目的又無目的。有目的是指他們的學習是為了提高個人的理論素質和創作水平,為將來進入社會更好地從事藝術工作而努力。無目的是指他們對自己將來到底會從事什么樣的藝術工作難以確定,只好多方準備,全面學習。這使得他們雖然有時實踐能力稍差,但整體素質較高;成人學生的藝術學習則目的十分明確,即為了更進一步地搞好自己正在從事或將要從事的某一藝術工作。于是成人學生的學習有很強的針對性,講求“實用”。有用的就群學,沒用的就不感興趣,知識視野較為狹窄,藝術創造力也就相對較弱。如果說普通高校學生的學習方式利于產生“通才”和藝術家的話,成人學生的學習態度則易產生行業技師。顯然,這會阻礙不少有才能的成人學生的進一步發展。
由于成人學生的上述特殊性,成人藝術院校和系科的藝術理論教學就應與普通藝術院校及系科有所區別,制定適合于自己的培養目標,并在培養目標的指導下去決定教學的計劃、重點及方法等。我們以為,成人藝術理論教學的培養目標應有如下側重。
1.培養學生的藝術思維能力。藝術思維方式多種多樣,既有形象(感性)思維,又有抽象(理性)思維,還有靈感思維等,無論是哪一種思維方式,都必須有或形象或語詞的規律性運動。而這個規律,對于成人學生來說,一般都須經過較長時間的自我實踐才能摸索得到,而且還易走彎路。藝術理論作為前人成功藝術經驗的總結,包含的正是各種各樣、各個方面的藝術規律*它們就像一條條捷徑,能使學習者很快進行獨立自如的思考。更何況藝術理論學習過程中所主要使用的理性思維方法,因其抽象性和難度,更能鍛煉和開發人的思維活力,使思維活動出現更多的知識連通點,更多的創造性火花,速度更快,頻率更高,質量也更高,大腦也就越來越靈活、越來越善于思考了。
2.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創造意識是任何一個藝術家所必須具備的一種求新求異的觀念。在這種觀念的驅動下,藝術家在創作活動中的每一步都在進行艱辛的探索,每一步都是心血心智的凝聚,是一個獨一無二、舉世無雙的腳印。他們的探索既是對世界藝術的貢獻,也是對人類思想、文化的豐富,因而他們的勞動極具價值,也極富于精神魅力。創造意識應該不僅是普通髙校學生、也是成人高校學生所渴慕、追求、奮斗的目標。藝術理論教學要通過對藝術的本質、藝術的境界、創造的魅力等問題形象、生動的分析講解,使成人學生真正了解藝術的真諦和創造的價值,從而打破其“一切為了工作”的思想藩籬,糾正其欲做一個熟練的“藝匠’’的想法,而引導其樹立更加高遠的志向,發揮更大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價值。
3.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成人藝術專業學生較普通高校學生的知識面要狹窄一些,這對于成人學生的發展來說是極為不利的。尤其是越發展到高處,阻礙力越大。因而,開闊成人學生的知識視野,是一個藝術理論教學不能忽視的問題。目前在藝術理論教學中普遍存在一種想法,即認為藝術理論應結合學生所學專業進行講授,這樣既利于學生理解,又利于學生應用。其實這種所謂“一舉兩得”的想法和做法是一種短視行為,它忽略的恰恰是學生長遠發展的需要。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既要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如美術或音樂中的問題來進行講授,同時也應加入相當比例的其它藝術門類的現象進行對比分析,使學生在了解必要的知識的同時,看到各門類藝術在許多方面其實是相通的,是可以互相借鑒、互相滲透、互為滋養的。有時甚至可以互相融合,變換出一種嶄新的藝術樣式-從而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增強其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的藝術觀。正如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一樣,每一個從事藝術的人也應有自己的藝術觀。藝術觀是一個藝術工作者在認識藝術和創作藝術時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總的指導思想,是其世界觀在藝術方面的具體化。藝術觀是藝術風格的升華,是從藝術家步向思想家的階梯。世界上的每一個大藝術家,都是思想家,都擁有獨具特色的藝術觀;同樣每一件成功的藝術作品也無不透射著思想的光華,反映著創作者的藝術觀。因此,學習藝術,不能不冶煉思想?建立個人的藝術觀。藝術理論教學在講述諸多藝術家、藝術作品、藝術流派的藝術觀時,要比較對錯、輕重,幫助學生認識其精華,明晰其糟粕,使其根據個人的實際狀況,取長補短,再經過深入思考,不斷摸索,樹立起自己的藝術觀。
【藝術理論教學的培養目標探索論文】相關文章:
插花藝術課程教學實踐與探索論文10-11
地方建筑石刻藝術探索論文10-13
初中英語互動教學藝術探索論文10-11
聲樂藝術教學的幾點探索10-26
數學概念教學探索論文10-10
舞臺藝術的市場營銷探索論文08-19
探索科學技術與設計藝術論文10-10
現代藝術設計的新起點探索的論文10-10
韓再芬探索劇藝術形式創新論文10-10
職業院校的藝術設計教育探索論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