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培養專業藝術教育的人文精神論文
摘要:我國經濟的發展對中國高素質藝術人才的要求量加大,供求需求拉大,這從側面反映了中國高等專業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是重技輕理,還是重理輕技或技理并重。
關鍵詞:藝術教育;人文精神;藝術人才
隨著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斷提高,對中國的藝術人才要求不斷提高,高素質美術人才的短缺,關于專業美術院校的美術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討論已經展開。中國的專業藝術教育究竟怎么了,到底中國的美術教育該如何培養高素質藝術人才?
中國的專業藝術教育從一開始的師徒教育模式,逐漸到校園模式,到改革開放后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教育模式。傳統的中國人沒有將藝術作為一種“曲高和寡”的高尚藝術,而是在高考模式的壓力下將藝術變成了少人問津的邊緣學科“小三門”。這樣的直接后果是藝術類考生的整體素質和綜合素質偏低,形成了重專業輕文化的表象,以至于在許多地方“藝術”成為差生升學就業的一條捷徑。在藝術類院校,伸手能畫,但開口不能文的現象已不足為奇,生源素質不高已經成為制約高校培養高素質藝術人才的深層次因素。以培養高素質藝術人才為目標的文化課設置變成了一種抹殺專業特性的例行考試。專業輔助課程設置的不合理成為制約高校培養高素質美術人才的重要因素,但更多值得我們思考的是美術專業的設置,專業課程的設置、教學方法的運用。學不致用,美術專業設置不適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情況屢屢出現,這些已經成為制約高校培養高素質藝術人才的關鍵因素。
藝術教育已不是傳統的藝術技法教育。藝術是一個開放的領域,藝術的內涵是不斷豐富和擴展的,藝術的發展潛力是無限的。這就決定了藝術教育是一個開發智慧的復雜系統工程。人們不可能僅憑掌握一點技法就能提高自己的藝術素質,除掌握技法外,還必須熟悉藝術發展的歷史,提高藝術欣賞力和評價藝術的洞察力。這些能力的提高是通過掌握藝術創作、藝術史、藝術評論和美學的知識和運用來實現的。這就意味著藝術教育是以多學科為基礎的,具有人文學科內容特征的綜合學科。藝術、藝術教育本身已經帶有濃厚的人文精神,人文學科這一載體將人文精神對藝術、藝術教育的影響加強了。藝術教育的過程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將有賴于以藝術創作、藝術史、藝術評論和美學為載體的人文精神的培養。
教育向來是一種工具、手段或方式,是為一種主體、內容、人類的價值或生活方式服務的。藝術是藝術家通過特種材料來體現藝術價值覺得過程,但藝術并非是一種玩物,也并非一種裝飾性的調解,而是一種必需,一種必不可少的東西,一種人文精神的體現。藝術教育有賴于人文精神的培養,藝術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文明感,孕育創造力,傳授一種有助于溝通和交流的能力(藝術技法)。提供用以評估人們所讀所聽所寫的工具(審美方法)。達到這個目標必須通過多科目、多種類的文化學習和接觸大量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在藝術和藝術教育中一直都存在兩種觀點:素質說認為藝術是塑造人類品性的構成要素,其代表人物席勒認為,人通過優美藝術的長期熏陶而發展成熟后,社會才達到和諧的狀態。啟示說認為藝術是人類個體獲得智慧和啟發的工具,代表人物克萊克提出,視覺藝術是智慧的生產者。兩種學說印證了一個問題,藝術是憑借自身素質與啟示能力來完成對人的綜合素質形成的影響。從素質方面看藝術體驗對人格形成產生積極的影響,從啟示方面看藝術體驗會豐富個人的思想意識。而這一切的視線都依賴于藝術創造、藝術史、藝術評論和美學所代表的人文精神的培養。我們可以通過解讀藝術創造、藝術史、藝術評論和美學及其關系來探尋如何在藝術教育中加強人文精神的培養。
藝術創造中的人文精神在于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作行為時,將普通經驗中的特性加以理想化,即我們所說的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憑借個人能力明確地表現出原先混亂的情感。依據某種特定的藝術方式來表達一種模糊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正是現代高校藝術專業學生所欠缺的,而非表面所表現的啟動情感和單純的技法能力的缺乏。所以在藝術教育中重視技法和理論的同時重視個人感情的控制和培養,把握亂象中執牛耳的能力。
藝術史中的人文精神在于傳統、在于過去,想要繼承就應當努力學習,回到過去和過去的藝術家在一起,從時代、傳統、風格等研究藝術作品,只有我們對藝術作品的起源條件和模式有了了解之后,才有可能討論傳統藝術作品的方式,從而反映出今日藝術思想的觀念和信仰。
藝術評論中的人文精神在于通過對藝術作品感知力的再教育過程,即對于藝術作品的推理、評價、賞玩的過程而維系藝術的本色,產生精神與思想啟蒙的源泉,達到愉悅快感和精神品質的升華。
美學中的人文精神存在于美學試圖弄清和闡明藝術概念和藝術術語的過程中,這個過程涉及到人類、社會與自然研究的各個方向和層面,可以解決人關于藝術的各種問題,當然也包括藝術專業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專業藝術教育的完整過程應該是,在學習技法的同時通過藝術史的學習感受和體驗藝術創作過程,通過藝術評論來理解藝術作品中獨特的精神和深層次的思想,通過美學來審視各種藝術現象給社會發展和思想變革帶來的影響。由技入道,由理入道最終達到一種心靈的升華、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傅雷.傅雷文集·藝術卷[M]. 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
[2]Albert Wllllam levi Ralph A.Smith,王柯平譯.藝術教育:批評的必要性[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如何培養專業藝術教育的人文精神論文】相關文章:
護理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養論文10-08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藝術素養培養論文10-08
人文精神的回歸藝術論文03-24
藝術碩士專業教學培養模式論文10-09
試論藝術設計教育與人文精神的融合論文10-06
如何培養幼兒的藝術活動能力論文10-04
藝術教育與人才培養的關系論文10-08
學前教育藝術人才培養論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