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現代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由此帶來的工作壓力和學習壓力造成不小的心理健康問題。而大學生作為直面時代改革的群體,其心理健康問題應該更被有關部門和學校相關負責人重視。因此,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需要社會、家庭、學校三方相互交流、相互協助,努力保障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第1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的實現途徑
受到我國國情的影響,當代大學生大多從小嬌生慣養,導致其步入大學后遇到很多生活與學習上的問題,由于不能獨立解決這些問題,導致很多大學生都產生了一定的心理問題,這不利于當代大學生的發展。
本文主要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展開深入的剖析,旨在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推動大學生更好地發展。
由于當前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給予了太大的期望,導致孩子的精神壓力比較大,一些學生由于無法承受學習與求職等方面的壓力,產生了心理問題,無法健康成長,甚至出現自殺的情況。
因此,針對該種情況,各大院校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工作極為重要,相關院校必須給予高度重視。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中存在的問題
實踐表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教育實施方面,依舊存在定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即:首先,過于重視知識的外在傳授,個體內在的體驗被忽視。
站在哲學的角度,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存在著一定的共通性,兩者所關注的對象均是心理健康與生命成長過程等[1]。
這決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既擁有個體性特征,同時還擁有復雜性與長期性的特征。
為此,教育的成果在短時間內是很難表現出來的。
如果在教學中,僅重視規律性與模式化的教學方式,便會形成重知識傳授、輕生命存在與個體生命成長的局面,致使教育生態出現失衡的情況。
其次,過于重視心理常規的疏導,忽視了對生命的深層關懷。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實施,主要為了能夠向學生傳授相應的知識與技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社會觀,將人的心理困惑問題解決[2],從而滿足生命的需求。
可是高校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期間,過于重視心理上的常規疏導,對于生命沒有深層的關懷,如對于怎樣培養幸福生活、人生意義的正確指引等教學內容比較少,更多的內容是怎樣幫助大學生樹立目標,提升其主動性與積極性等。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的實現途徑探究
在上述分析中明確,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導致教學效果受到負面的影響,而要有效的解決該問題,便需要做到以下幾點,即:首先,需對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課程體系進行有機融合。
伴隨我國社會不斷深入的轉型,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加之復雜的人際關系以及快節奏的生活等,導致人們的心理承受著極大的心理壓力[3]。
因此,高校必須將生命教育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當中,并通過建立融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為一體的課程體系,通過教育工作的實施,將應對心理危機與人生困惑的方法與技能傳授給學生,從而幫助大學生能夠解決自身存在的心理問題。
以此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不斷引導大學生正視自我價值。
其次,對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工作機制進行積極創新。
高校為了能夠確保學生擁有積極健康的心理,必須將生命教育貫穿心理健康教育的始終,從當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從情、知、行以及意等各個方面著手,全方位的加強對大學生的生命教育,并且不斷提升大學生生命教育的質量與實效,讓大學生能夠深刻的體會生命的價值[4],使得學生能夠學會尊重自己與他人的生命。
將課程教學作為促進大學生對生命認識的主要渠道,將心理咨詢作為解決大學生生命困擾的最為基本的途徑,同時將心理文化活動作為激發學生生命潛能的重要載體等等,使得學生能夠積極面對生活,勇于面對困難和解決困難,將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融合的價值充分體現出來,帶動大學生更好的發展。
例如,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通過影音播放與專題講座的方式,加深學生對生命的認識,使得學生能夠充分的領悟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總結:
當前,很多大學生受到多方面壓力的影響,導致其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這給我國社會日后的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
為此,各大高校必須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的融合,兩者融合實施,突破創新以往的教學方式,并且在明確自身價值的基礎之上,積極面對人生,勇于面對困難與解決困難。
而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的融合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相關院校不斷的探究,從而在保證能夠有效實施相關教育工作的基礎之上,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環境。
第2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現代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由此帶來的工作壓力和學習壓力造成不小的心理健康問題。
而大學生作為直面時代改革的群體,其心理健康問題應該更被有關部門和學校相關負責人重視。
因此,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需要社會、家庭、學校三方相互交流、相互協助,努力保障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一、前言
根據國際健康委員會的有關條例,心理健康也被納入健康的范圍之內。
就心理學的心理健康而言,指的是以一種積極可持續的心態對待身邊的事物,在這種狀態之下,人們能夠對自己的行為和意志進行積極的控制。
縱觀國內外的大學生心理教育可知,國內的大學生心理教育始終嚴重滯后于歐美等發達國家,在國內呈現經濟發展較快地區重視程度高于經濟發展速度較慢的地區。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根據我國對大學生群體進行調查研究可知,目前而言,大學生出現心理疾病的情況有上升趨勢,而且大學生群體成為除上班族群體外最容易患抑郁癥的群體。
究其根本,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一)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
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發展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部分偏遠地區缺少相關的師資配備以及器材等,因此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能簡單的停留在書本教材和教師的關注上,缺少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而且大部分學校缺少針對學生心理健康的輔導中心。
其二,人們習慣性地認為大學生作為高素質的精英人才,必然具備極強的心理調節能力。
事實上,對于簡單的心理問題,可以通過唱歌、逛街等方式發泄出來,但是對于嚴重的心理問題來說,大學生還是缺乏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加之沒有專業人員進行引導,很難進行疏導,最后造成由于心理問題引發的安全事故問題。
(二)心理健康教育老師專業素質不強
就我國各大高校的實際情況而言,缺少專門進行心理輔導的教師,事實上,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一般是由其他學科的老師兼任。
由于這些老師缺少如心理學知識等專業方面的培訓,而且很難發現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對于目前由于心理健康教育造成安全事故無法發揮心理健康教育應有的作用。
(三)心理健康教育標準不健全
對于心理健康教育成果進行檢驗,需要不斷健全和完善評估標準,以科學的人性化的檢測體系對其進行評估,避免由于體制不健全造成的指標單一、數據虛假等的問題,無法真實的反映高校目前的教育效果,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斷進步。
從心理學上來講,指的是能與教師、同學等形成良好的交際關系,能夠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的心態。
由此而延伸出的衡量標準主要有:有適度的安全感和自尊心,能夠對自我成就產生價值感;能夠開展適度自我批評;能夠對周圍環境保持一定的主動性;能夠接受現實的挫折或打擊等,不會陷入無端的幻想當中等。
當然,以上幾條是理想狀態下的心理狀態,人無完人,每個人都需要不斷改正自身的不足。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一)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需要長期跟進、反饋并進行改正的工作,然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一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其他工作產生沖突,學校的相關負責人會自然放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長此以往,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自然嚴重滯后教學工作的發展,而且教育經費、教育設施等長期不能落實,僅依靠心理安全事故引起各高校負責人關于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仍然不切實際。
因此,國家的相關部門應該從建立或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開始,從根本上保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不應該與考試掛鉤,教師應該從不同的方面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等展開引導,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安全。
(二)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大學生心理教育工作的專業性很強,因此需要教師有足夠的專業素質。
這里說的專業素質,一指有很高的心理學專業知識、心理行為矯正知識和心理咨詢的技巧;二是指擁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并且擁有責任心和負責意識,能夠開展咨詢服務工作。
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持續關注。
因此,高校應該定時定期對心理教師展開培訓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工作質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單純依靠學校的教材和老師的輔導,應該配備專門的指導教師定時對學生的心理進行輔導,避免出現病態心理和心理亞健康的問題。
同時,大學生在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樹立正確的三觀,接觸積極陽光的事物和人,努力從小事改變自己。
高校相關負責人以及心理教師等要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展開持續的關注。
參考文獻:
[1]裴學進,鄭攀君.美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成長路徑與啟示[J].江蘇高教,2014(2):143~144.
[2]喻春英.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5(10):131~132.
[3]陳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4(4):48~52.
【大學生心理健康】相關文章: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10-01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心得10-02
大學生心理健康方案12-30
大學生心理健康心得09-21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論文10-01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0-01
大學生心理健康范文10-01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10-01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分析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