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析伍爾夫的女性主義思想畢業論文
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篇哲學畢業論文,希望對大家有用。
導讀:英國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出身于倫敦一個書香名門。也是她女性主義思想的理想化產物。雙性同體”的理想境界。
論文關鍵詞:弗吉尼亞·伍爾夫,女性主義,雙性同體
英國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出身于倫敦一個書香名門,父親萊斯利·斯蒂芬是十九世紀英國著名傳記作家和文學評論家,同時也是一位男權意識嚴重的家長。他培養家中的男孩上牛津、劍橋等一流名校,可女兒卻只能留守在家接受來自父母的教育。兒時的不平等遭遇為伍爾夫日后投身女權運動埋下了深深的伏筆,她不僅成為西方女性文學評論的理論先鋒,也是西方女權主義運動的先驅人物。她嫻熟運用手中筆墨,為女性的獨立解放搖旗吶喊,為推動女性文學和女權運動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在伍爾夫的早期代表作《一間自己的房間》中,她提出女性要寫作,必須擁有一間自己的房間,這間房既是女性潛心創作的物質空間,也是女性心靈歸屬的精神空間。然而,伍爾夫感慨道,這樣一間獨立的書房對于19世紀中產階級家庭的女性而言,無疑是難以企及的空中樓閣。簡·奧斯丁終其一生都只能在全家共用的起居室里寫作,她的大部分作品都在一種藏藏掖掖、時斷時續的狀態下完成。
伍爾夫認為,要使女性自由創作,充分展露其才華,除 了自己的一間房,還得擁有每年五百英鎊的收入。只有這樣雙性同體,女性才有可能四處行走,置身于廣闊的生活天地中,獲取更豐富的寫作素材和人生閱歷。而不是像簡·奧斯丁那樣足不出戶,因此她的生活閱歷和活動空間決定了她的小說只能寫一些中產階級家庭的日常故事。讓伍爾夫倍覺惋惜的還有夏洛蒂·勃朗特,她之所以“傻得以一千五百英鎊售出了她的幾本小說的版權”,【1】 除了缺少人際交往和人生經驗,生活拮據也是她不得以廉價出讓的原因之一。所以伍爾夫設想,如果夏洛蒂擁有三百英鎊的年金,如果她對這個紛繁的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她將會創作出更出色的作品。同樣不幸的還有喬治·艾略特,她用一個男性的筆名遮掩自己女性的身份以免遭人恥笑和攻擊。因為女性寫書在當時被認為精神錯亂,非瘋即傻。不僅如此,喬治·艾略特由于愛上了有婦之夫而必須得隱居鄉間“自絕于塵世”。【1】 可想而知,這將對她的創作產生多大的傷害!而在歐洲的另一端,出身名門的托爾斯泰卻能無拘無束地穿梭在各種場合,與各階層的女子自由交往,后又投身戰場,記下生活與戰爭的點點滴滴,這才有了傳世巨作《戰爭與和平》畢業論文格式范文。假如托爾斯泰攜一位有夫之婦“自絕于塵世”,是斷然寫不出大氣磅礴的《戰爭與和平》的。
在以男性為絕對中心的父權社會,很多女性不戰而敗,心甘情愿地成為“房間里的天使”,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就該與寫作絕緣,渾然不覺地充當著男性的的女傭和附庸。自我犧牲、純潔優雅是這些“天使”最重要的美德,她們喪失了自我,一味地臣服于男性。伍爾夫除了哀其不幸,還怒其不爭。為此,她大聲疾呼:女性要獨立,要成為自己,必須殺死“房間里的天使”,打破男性強加于她們的道德桎梏,發出自己真實的聲音,獲得思想的解放和行動自由。
然而,在一個男性占主導地位、女性被邊緣化的的父權社會中,女性想要通過當時的一些婦女組織和女權運動與男性分庭抗禮無異于與虎謀皮。因此,伍爾夫不同于那些激烈聲討的激進女權運動者,而是另辟蹊徑試圖緩解兩性沖突。她認為男尊女卑的始作俑者是存在了幾千年的父權文化制度,而不僅僅是當下的某一些男性。在男性文化霸權的長期統治下,女性不僅是受害者,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執迷不悟的參與者。所以她勸誡女性為爭取自己的權利和自由雙性同體,先要認識自我,重建自我,“建立一種自主又開放的女性自我,既獨立于男性,又與男性、與整個世界有著生生不息的相互依賴、相互促使的關系。”【2】 既然男權文化在兩性頭腦中根深蒂固,男女完全平等很難實現,不妨忘卻幽怨與憤怒,承認兩性的差異,將兩性中美好的部分結合起來,取長補短,使兩性和諧共存。
二.“雙性同體”的理想境界
在伍爾夫看來,兩性的和諧首先是“頭腦的和諧”。【1】她認為,“我們每個人都受兩種力量的制約,一種是男性的,一種是女性的;在男性的頭腦中,男人支配女人,在女性的頭腦中,女人支配男人。正常和適意的存在狀態是,兩人情意相投,和睦地生活在一起。”【1】 正如柯勒律治所言,睿智的頭腦是雙性同體的。“雙性同體”這一概念最早由柏拉圖提出,指人類最初身兼兩性、渾然完整的圣潔狀態。榮格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認為人的情感和心理總是同時兼有兩性傾向,即男性的強悍果斷和女性的溫柔體貼。伍爾夫沿襲“雙性同體”這一意象,將它引入自己的多部文學作品,《奧蘭多》就是其中一部最具夸張特色并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自傳體小說,對“雙性同體”有著充分而精彩的詮釋,是伍爾夫最具魅力的作品之一。
奧蘭多在三十歲時由男變女,“性別的改變,改變了他的前途,卻絲毫沒有改變他的特性。”【3】 三十歲前的男性奧蘭多“年輕、富有、英俊,他所得到的喝彩聲,無人可比。”【3】 而三十歲后的女性奧蘭多雖然在男性的眼中“一直是而且永遠是女性的典范、佼佼者,完美無缺”,【3】但此時的她卻處于迷茫混亂的狀態,對自己的人生心有余悸。在男權社會,無論多么完美的女性都是社會的“第二性”,處于他者的從屬地位,優雅高貴如奧蘭多者也概莫能外。根據當時的法律,身為女人就不應擁有任何財產雙性同體,因此奧蘭多被剝奪了對祖傳豪宅的繼承權。回想曾經作為男性所擁有的特權,奧蘭多百思不得其解。在她看來,除了性別,所有其他方面都與過去別無二致。為何曾經由他統治的世界僅僅因為性別的改變使她步履艱難?伍爾夫的一段男女有別的言論恰到好處地回答了奧蘭多的疑問:
男子的手可以自由自在地握劍,而女子的手必須扶住緞子衣衫,免得它從肩膀上滑落下來。男子可以直面世界,仿佛世界為他所用,由他隨意塑造。女子則小心翼翼,甚至疑慮重重地斜視這個世界。【3】
伍爾夫并未讓奧蘭多在性別轉變之后即刻進入兩性和諧的理想狀態,而是讓她在兩性間搖擺不定,輪番發現兩性的弱點,一次次陷入彷徨困惑,一步步通過不斷磨合逐漸走向雙性融合的理想境界。奧蘭多先男后女的人生經歷不僅使其收獲了雙重的人格,也促成了其詩作的成功和人生價值的實現。奧蘭多既是伍爾夫“雙性同體”觀的形象化表現,也是她女性主義思想的理想化產物。在這個身兼兩性的人物身上,寄托了伍爾夫的文學理想和社會理想畢業論文格式范文。她認為男女兩性要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必須從根本是消除兩性之間形而上學的二元對立,消除建立在兩性對立基礎上的整個社會意識、思維模式、倫理價值標準。”【4】 只有這樣,女性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平等,才能與男性和諧相處,與整個世界和諧共生。
三.伍爾夫女性主義思想的三重意義
首先,“伍爾夫作為把女性思想全面引入文學批評的第一人,她不僅把批判父權文化的意識、情感和思想注入了文學批評,她還改變了批評話語慣有的表述方式,從而使女性主義思想以截然不同于父權理論的聲音在文學批評中脫穎而出。”【5】 伍爾夫的女性主義思想,不僅僅停留在為女性爭取獨立的物質環境和自由的文化空間上,她還呼吁女性應敢于沖破男性文化霸權為女性設定的緘默溫順的話語模式,要大膽發出自己真實的聲音,讓男性、也讓整個世界聽到女性發自肺腑、擲地有聲的獨到見解。伍爾夫身先士卒,不斷挑戰男性文學規范的統治地位,大力倡導從女性立場出發,用女性話語進行女性寫作。因此,一位西方研究者在評價伍爾夫時說,“她以自己的力量、失敗及困惑成為女性主義批評的主要建筑師與設計者。”【6】
其次,伍爾夫作為把重建女性主體引入西方女權主義運動的第一人,她不僅僅致力于改善女性外在的物質條件和社會地位,還將女權主義運動的中心指向重建獨立自主的女性主體。“伍爾夫之前的女權先驅們傾向于向男性社會爭取各種平等的權利,包括選舉權、受教育權和勞動就業權等,而自伍爾夫之后,女權運動就增加了一個新目標:在女性主體內部重建女性的精神世界。”【7】 伍爾夫強調女性在重建自我的同時雙性同體,也應與男性建立一種互相扶持、互相合作、開放包容的兩性關系。女性應走出“自己的一間房”,與男性、與整個社會融合在一起。“盡管伍爾夫對‘女權主義’這一稱謂十分反感”【8】,但縱觀西方整部女權主義運動史,伍爾夫以其開闊的胸襟和寬廣的視野成為當之無愧的女權主義運動的先驅人物。
最后,伍爾夫作為把“雙性同體”理論引入女性文學創作的第一人,她既不屈服于男權文化的權威,又不局限于女權意識的單一,而是倡導男女兩性同為社會發展的主體,共同創造和諧美好的人類社會。“伍爾夫反對無限夸大女性與男性的差異,強調兩性和諧并存,男人與女人不再是對立的二元,這是當代女性主義文論的積極方向。”【9】 “未來的女性解放,肯定不只是男女平等那么簡單,而是如何建立一種尊重性別差異的平等。它意味著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都要有更多的對異性的了解和尊重,也要有更多的對自身性別的內省。”【10】 由此可見,伍爾夫的“雙性同體”觀不僅體現了超越時代的遠見卓識,對兩性關系在未來社會的和諧發展也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結語
總之,伍爾夫的女性主義思想為后世女性文學批評開啟了理論先河,也為女權主義運動的興起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她所主張的在女性獨立基礎上的兩性融合更為兩性和諧共存開拓了新的境界。
參考文獻
1.弗吉尼亞·吳爾夫.一間自己的房間[M]. 賈輝豐譯.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61、62、84、85.
2.王建香.論弗吉尼亞·伍爾夫的女性立場[J].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0(4):28-32.
3.弗吉尼亞·伍爾夫.奧蘭多[M]. 林燕譯.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79、12、102、107.
4.張昕.完美和諧人格的追求——弗吉尼亞·伍爾夫的雙性同體思想[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科版),2006(12):221-225.
5.馬睿.從伍爾夫到西蘇的女性主義批評[J]. 外國文學研究,1999(3):1-7.
6.拉爾夫·科恩編.文學理論的未來[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153
7.王建香.論弗吉尼亞·伍爾夫的女性主義詩學思想形態[J]. 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11):66-70.8.伍厚愷. 弗吉尼亞·伍爾夫:存在的瞬間[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2.
9.蔡嵐嵐.伍爾夫文學創作的“雙性同體”觀[J]. 牡丹江大學學報,2008(6):12-13.
10.葉匡政.我看中國女性解放60年[OL].
【探析伍爾夫的女性主義思想畢業論文】相關文章:
企業納稅信息披露探析畢業論文10-07
先秦孟子的傳播思想與傳播方式探析10-05
數學教學與創新教育探析畢業論文10-08
探析如何提升碩士畢業論文的質量論文10-08
十九世紀英國文學女性主義思想的嬗變10-05
委婉語的心理認知機制探析的哲學畢業論文10-08
探析《樂記》的和諧思想及其現實意義10-05
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10-26
伍爾夫讀書隨筆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