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林業職稱論文
在林業的發展中,林業技術的進步是林業發展的動力,而林業職稱的論文又應該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林業職稱論文,希望大家有所收獲。
第一篇:林業職稱論文
摘要:本文針對林業的栽培技術做了一些理論和實踐的探討,內容主要包括基于林、草、畜復合林業生態經營模式的栽培管理技術,并對棗糧復合林業生態經營模式的栽培管理技術進行了較為全面的介紹。
關鍵詞:林業 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2)O8-0308-01
從復合林業經營模式出發,通過實踐示范與試驗探析了針對不同物種的栽培管理技術與科學措施,對科學利用水、熱、光、肥、土等自然資源,提升單位土地面積產出效益,有效調節造林建設前期投入資源較大、回報收益周期較長等問題,對實現以短養長、為農民增收減負等目標有積極的推進作用[1]。
1、基于林、草、畜復合林業生態經營模式的栽培管理技術
1.1林木栽培、種植管理技術
首先在林、草、畜復合經營模式中對造林樹種進行合理選擇,例如選取中林四十六號楊、歐美一百零七楊以及三倍體的毛白楊,本地苗圃,胸徑大于4cm的無病蟲害優良壯苗,同時確定示范試驗林地面積為53hm2。在牧草品種的選擇環節,可選用紫花優質苜蓿,例如亮苜五號、綠苜一號等。另外應合理控制造林密度,采用3m×8m或3m×6m的株行距進行布設。在樹木栽植環節,應首先采用開溝犁鑿開深約40cm的溝槽,而后在溝內再挖開體積為50cm3的坑,在坑內進行施肥處理,用量為0.25kg的磷酸二銨、10kg的腐熟糞肥,并令其與回填土進行拌勻處理,苗木的選擇其根幅應達到30~40cm。
在開展定植之前應在苗木的根系部位噴施六號生根粉溶液,在定植之后應立即澆撒第1輪培育水分,沿著溝槽進行灌溉,待水分下滲后在第2d適宜時段及時對苗木進行夯實及扶直處理。在第1輪澆水后的10~15d后可實施第2輪澆水養育,當夏季來臨之前還應實施第3輪澆水養育,并在第1輪澆水后進行必要的涂白處理。對于新配置的幼苗樹木應在每年對其進行3次的中耕除草處理,在初冬季節來臨時應對其淋澆凍水,待春天來臨時萬物解凍后則應淋澆返青水,并對樹木施澆每株為0.25kg的速效氮肥尿素,以促進苗木的健康、快速生長。同時,在春季應對楊樹進行有效的病蟲害防治,尤其注重在每年的`5月、10月初期及9月底進行必要的潰瘍病、藍皮病防治處理,同時在每年的7月及9月季節應主力防止美國2代及3代白蛾蟲害、在10月份則應將天幕毛蟲作為主要蟲害防治對象[2]。
1.2 牧草栽培、種植管理技術
在牧草的的栽培管理中,應在牧草播種的前一年秋后,便進行科學的翻耕處理,冬季則應施澆凍水一次,當次年來臨地表解凍范圍為10cm左右后邊進行耙地處理,令其地塊盡量保持平整,合理實現保墑目標。播種季節來臨后可在播種前期對種植地塊施以100kg的過磷酸鈣底肥,而后采取條播形式進行播種,控制行距為30cm左右,深度則控制在約2cm,在播種完畢后應采用刮平機進行刮平處理并對其實施輕微振規整。牧草種植的距離應與樹干保持50cm位置,以便樹木的健康生長及牧草的快速收割。當然無論采用春季播種還是秋季播種方式,防治的關鍵對象在于雜草,因此應在每年5月末及6月初時段采用高效除雜草材料實施必要的雜草防治管理。在每次收割完畢后均應對種植地塊進行必要的施肥、養護澆水處理。
2、棗糧復合林業生態經營模式的栽培管理技術
定植:為確保墑情良好,上一年上凍前先開溝、澆灌,為栽植做好準備。2004年4月下旬定植,株行距采用2m×8m,41株/667 m2。栽植成活后及時除草滅荒,促進苗木生長。
施基肥:栽植時施有機肥做底肥,以后每年從棗樹落葉至第二年發芽以前施用基肥。基肥為有機肥與無機肥并用。施肥方法:9月下旬~10月上旬,在行間距樹干0.5 m處挖深0.5 m,寬0.4 m的溝,在溝內667m2施腐熟豬糞2 500kg,另外每株再施入磷酸二銨0.25 kg,尿素0.25kg,一起埋在溝內;第二年9月下旬~10月上旬,在行間距樹干0.8~1m處挖深0.5~1 m,寬0.4 m的溝,在溝內667m2施腐熟豬糞2000 kg,每株再施入磷酸二銨0.5kg、尿素0.5kg一起埋在溝內。追肥:分兩個時期施用,5月下旬~6月上旬,每株追施尿素0.2~0.5 kg,以減少落花;7月上旬每株再追施0.5 kg氮、磷、鉀復合肥,以減少生理落果,每次施肥后澆水。
葉面噴肥:為提高坐果率,在初花期和盛花期進行葉面噴肥。噴0.3%磷酸二氫鉀加0.1%尿素,葉面噴肥在上午10點前或下午4點后進行。
冬季修剪:定干:干高1.2~1.5 m。培養主枝:經定干后次年發育強壯的棗頭,進行短截。培養做中心主枝的在80~90 cm處短截。以后一年內在適宜方向和部位陸續培養出4~6個骨干枝,每個骨干枝選留1~2個側枝,逐漸培養成自然疏散分層形或自然圓頭樹形。
夏季適時摘心、抹芽:在棗樹現蕾期、初、盛花期和結果初期進行棗頭摘心、抹芽,依生長勢強弱,分別留3~5個二次枝摘心,以增加局部營養,提高坐果率和果實品質。
適當進行樹干環割:第三年春棗樹花期進行樹干環割,促進結果。環割方法是在地面上20 cm處,用刀環割深達木質部,割后涂殺菌劑保護傷口(涂500倍多菌靈溶液)。
病蟲害防治:棗樹常見的病蟲害主要有棗飛象、桃小食心蟲、棗尺蠖、棗樹銹病、棗炭疽病等。在棗樹芽萌動前噴一次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防治病蟲害;在7月中旬和8月上旬各噴一次1∶2∶200倍波爾多液防止棗樹銹病等病害發生。6月底~8月底發現桃小食心蟲、黃刺蛾等蟲害及時噴施2 500倍溴氰菊酯。
3、結語
通過林草畜、棗糧間作等復合林業生態經營模式的科學構建,凸顯了間作合理、長短互補、提升林業回報效率、土地產出率、深化立體種植改革、提升糧食生產、豐富林業資源、促進生態環境和諧發展等綜合效益,由此可見對該類模式進行深入推廣及發展有利于全面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第二篇:林業職稱論文
摘要:營造林建設是當前造林綠化工作的重要內容。結合廣西自治區在近年來全國營造林綜合核查取得的成績,包括營造林成效、林業重點工程營造林實績及森林資源培育等,提出要著重從不同跡地的營造林技術、營造林作業設計中的問題進行進一步地落實林業營造林技術的相關控制標準,更好地服務于林業生產,促進森林生態系統公益效能的發揮。
關鍵詞:林業;營造林技術;跡地;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0)-12-0252-2
造林綠化工作是一項功在千秋、利在當代的偉大事業。營造林作為林業生產的首道工序,在當前造林數量得到充分保障的情況下,繼續抓好營造林這一林業工作的基礎和前提環節,是適應林業建設新形勢、滿足社會發展對林業新要求的基本任務。為此,廣西自治區黨委1987年就提出“十五年基本綠化廣西”的號召,至1997年實現了造林綠化達標,2005年全區人工林、經濟林及速生豐產林面積即位居全國第一。但從歷年全國營造林實績綜合核查成績來看,廣西自治區2009年營造林成效綜合評分為99.02分,全國第四,與速生豐產林大省的地位頗不相稱。本文即就廣西林業營造林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分析研究,更為深入地對林業營造林技術進行探討,期望能對造林綠化事業貢獻出綿薄之力。
1 廣西林業營造林發展現狀
從2010年4月中旬國家林業局公布的2009年全國營造林綜合核查結果來看,廣西營造林工作在各項主要核查指標上均取得了明顯突破,主要表現為以下三方面:一是營造林成效在數量擴張與質量效益并重的指導原則下呈平穩上升勢頭,封山育林、封山禁牧、沼氣推廣等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二是林業重點工程營造林實績在科學布局、突出重點的穩步推進過程中,取得了突出成績;三是隨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深入開展,森林資源培育不斷取得新的成績。但就當前營造林發展現狀來看,要進一步優化廣西營造林管理工作,仍應注意處理好不同跡地的營造林技術、作業設計以及后續管理等諸多問題。
2 不同跡地的營造林技術
營造林建設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在物質生產、物質循環的基礎上有效地發揮森林生態系統公益效能。因此,營造林建設也應聯系造林學、生態學、群落學等理論就各種跡地的差異進行有區分的布置。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2.1 火燒跡地造林
首先應注意的問題是混交樹種選擇。在清理火燒跡地后,可采用80cm×80cm×20cm的塊狀整地實行補植或人工造林,應注意保留跡地中的闊葉樹種;造林穴應選用40cm×40cm×30cm的規格,樹種在選用如大葉櫟、紅椎、米老排等之外,還應注意增加部分良種桉、鐵力木、紅椎、西楠樺等生長周期短、附加值高、材質好的珍貴樹種;營造林應針對造林地立地條件,從類似本地區或鄰近地區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的自然分布及物種組成中,并聯系地區造林的成功經驗,恰當選用適于經營的樹種。其次,在混交造林密度的'確定上可采用∑xiyi(xi即第i個樹種的造林比例,yi即對應樹種的標準造林密度)進行計算,依據造林目的、造林地立地條件確定確定造林樹種個數及比例,進而得出恰當的混交造林初植密度。在以配苗法散生混交栽植時,應注意栽植常綠闊葉樹前須摘除其80%以上的葉片,且機械混交與人工隨機定植,做到適地適樹和樹種的均勻分布。
2.2 采伐跡地造林或補植
根據樹種伐樁萌蘗更新能力的不同,闊葉樹采伐跡地中伐樁、幼苗或萌蘗叢密度超過900株(叢、樁)/hm2的,應注意做好選育工作,密度低于該標準且分布不均衡的則要做好補植工作;杉木采伐跡地塊狀清理植被規格則應為150cm×150cm,補植造林須按900-1200株/hm2的密度進行規則或不規則的造林配置;無萌蘗更新能力如松、柏、柳杉等樹種的采伐跡地在幼樹、幼苗的撫育選育上則應按火燒跡地造林的配置進行。
2.3 病蟲害跡地造林或補植
該類型跡地造林技術大致等同于杉木采伐跡地,在保留闊葉喬木樹種的基礎上,全面清理并集中燒毀因病蟲害致死的樹木,刈除雜草、灌叢,營造林樹種應選用抗病蟲害樹種,避免感染原病蟲害招致損失。
2.4 保護、培育闊葉樹次生幼齡林
根據廣西自治區林業廳“大力發展珍貴樹種、全力維護生物多樣性”的要求,小面積分布的闊葉樹次生幼齡林中可能存在稀有珍貴樹種或人工培育較為困難的物種,營造林建設應在保護的前提下,根據樹齡、密度等因素進行人工適當調控如對萌蘗叢作選育、定株、間伐或伐除不良灌木等,將撫育后的次生幼齡林密度控制在200-1600株/hm2。
2.5 幼中林撫育
當林分自然稀疏開始形成即幼中林郁閉達到0.8的時候,應及時處理好間伐撫育工作,使郁閉度控制于0.6左右,在林分回復至0.8時再進行循環的間伐撫育。間伐前應按林分調查資料進行規劃并完成符合設計要求的間伐樣板,同時間伐前應將伐除木作出與保留木有明顯區別的標識;伐除木應選定為各樹種的劣等木、細弱木或過密處的中等木,而非林分的下層木,間伐時尤其應注意保護林分中存在的珍貴稀有樹種及其幼樹、幼苗,對影響其正常生長的不良灌叢、雜草要及時加以伐除。
2.6 擇伐利用的注意事項
林分中約10%左右的林木個體胸徑超過40cm時,應對該類樹木進行擇伐,伐后須及時清理采伐剩余物,以盡量避免造成對林下幼樹幼苗的受壓損害,并及時做好幼樹、幼苗的撫育工作。
3 營造林作業設計中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進入21世紀以來,工程造林已成為我國森林資源培育的主體。但在重大營造林工程建設中,森林粗放經營的痕跡仍較為明顯,其突出表現為營造林作業設計缺乏足夠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認識,僅將其視為履行營造林基本建設的普通程序性環節、工程資金撥付的一種依據,以致于營造林作業設計普遍存在如下問題:其一,作業設計形式主義傾向嚴重,存在2種極端傾向即邏輯關系混亂、設計意圖介紹草率或將名詞概念、空話套話堆砌為繁瑣冗長的花架子文章。其二,營造林作業設計存在較多的技術問題,包括:小班區劃有誤尤其是地形地物標志模糊的地段,區劃界限的不明確易造成小班移位,致使造林地與作業設計不符;種苗測算不準確,種苗來源、用苗標準模糊;封山育林設計的補植株數未結合小班中的母樹、幼樹幼苗等進行有針對性地設計。其三,作業設計采用的基礎資料存在文字、圖、表數據不全、不相符的情況,致使營造林作業設計流于形式,施工指導價值大幅下降。其四,營造林作業設計圖比例尺不符合用圖規定,使應標繪的非造林地塊、混交地塊位置無法明確標出,小班注記表包括小班因子注記、技術設計注記等注釋簡單,在營造林現場施工中不具備可操作性。
基于現階段營造林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要確保營造林建設得到更為規范、健康的發展,就應當強化營造林作業設計要求,以進一步提升設計深度和設計質量。
(1)完善營造林技術設計,包括其核心問題即造林、營林技術設計。根據年度造林區域立地環境,編制立地類型表并選用恰當的適生樹種;按選用樹種的生態習性編制造林典型設計,譬如整地方式、造林密度、混交方式等;關注營造林區的配套設施建設如生物防火帶、病蟲害防治、林區道路建設等;經濟林的小班設計要積極引入生態農業理論,適當試點或組織好林下養殖業、混農林業,推進農林牧的有機結合。
(2)提高作業設計文本編寫質量。首先應對內外業調查設計材料進行規范化的匯總整理,確保每個小班材料都能達到齊全、圖表卡一致的標準;其次是要仔細分析與整理基礎資料、設計資料,并在此基礎上區分主次地突出、詳細描述作業設計須解決的重點問題,譬如簡要闡明工程規劃總任務、實施效果、成功經驗等,具體敘述立地類型、造林類型,等等;再次,要注意規范作業設計說明書文本形式,做到文字簡煉、重點突出、層次明晰,使之具備施工作業的指導作用。
(3)增加作業設計圖中的部分內容,尤其是要對小班營造林設計圖作重點改進,要求設計圖比例尺適當、圖例規范、標注內容清楚。一是要在設計圖上增添如示范樣板地塊、混交地塊、封山育林標志及生物防火隔離帶等圖示;二是應在設計圖廓下方附內容詳盡的小班注記表,主要內容含:①人工造林或模擬飛播造林的鄉村名(地理坐標)、小班、造林樹種、密度(株行距)、混交比等,②封山育林除將上述措施補全外,還應增加如封育方式、年限及封育措施類型等內容。
4 結語
在林業發展所處的新歷史時期,林業部門要充分地發揮最大陸地生態系統的保護者的作用,履行保衛生態防護線的崗位責任,在繼續深入推進林業營造林技術的基礎上,逐步脫離單純追求造林面積數量擴張的起始階段,由“造”林轉向“營”林,制定多學科的林業發展戰略,以更好地拓展林業發展空間,這也是當前林業營業林技術發展的主流方向。
【林業職稱論文】相關文章:
職稱論文檢測10-06
職稱論文要求04-12
建筑職稱論文10-05
農業職稱論文10-05
政治職稱論文10-05
小學教學職稱論文10-12
怎樣發表職稱論文10-05
職稱論文發表建筑10-06
怎么發表職稱論文10-05
發表職稱論文時間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