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深化財稅改革的創新思路
深化財稅改革的創新思路,歡迎各位財稅畢業的同學閱讀!
摘要:本文針對我國財稅體制改革創新,首先概述了實施財稅改革的時代背景要求,進而全面論述了財稅體制改革創新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并就深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創新,提出了幾項建議措施。
關鍵詞:財稅 體制改革 創新
當前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已進入集中攻堅的深水區,財稅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領域的焦點,甚至是被寄予希望成為整個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突破口。特別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審議通過以后,標志著我國新一輪的財稅改革號角已經吹響,財稅改革相關配套制度將不斷完善。然而,財稅體制改革是一項系統龐大的工程,牽一發而動全身,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創新,就必須實現各項改革之間的協同推進,這是完善我國國家治理的重要基礎和支柱,更是推動我國社會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的前提條件。
一、財稅體制改革背景分析
現行分稅制財政體制,是我國于1994年建立,當時國家基于解決中央財政收入增長乏力,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與中央財政收入占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財政陷入困境問題而出臺的具有明顯中央集權特點的稅制改革。改革根據事權和財權相結合原則,將稅種統一劃分為中央稅、地方稅、以及中央地方共享稅,中央的財源進一步擴大,為國家基本建設工作開展提供了資金保障。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財政運行中存在的中央和地方財權事權不匹配、轉移支付不規范、地方債務風險上升等一系列問題越來越突出,這也導致一些地方走上了“土地財政”之路,并進一步的引發加劇了房價暴漲、社會矛盾激化等問題,在根源上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的創新。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創新的思路主要是通過完善立法、明確事權、改革稅制、穩定稅負、透明預算、提高效率等來實現,通過充分的處理好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的發揮央地積極性,并統籌考慮當前和長遠利益,兼顧效率與公平,協同推進財稅與其他改革,形成合力、順利推進。
二、財稅體制改革創新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分析
(一)財稅體制改革創新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進的基礎性工作
財稅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由于財稅體制在所有改革領域中最具有綜合性,關系到國家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的財政支出支撐,而且與企業、居民也有著直接、密切、緊密的聯系,涉及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的統籌推進,必須有著健全完善的財務稅制管理體制作為基礎,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頭戲。
(二)財稅體制改革是解決當前財政管理問題矛盾的主要手段
目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也面臨著一些新的情況與新變化,對于財稅體制的職能和調控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目前我國現行的財稅體制仍然存在較多的不足,一些深層次矛盾在運行過程中越發的凸現出來,稅收優惠政策過多過濫、重點支出掛鉤機制、中央和地方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不清、轉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等一系列的問題越發突出,而現行財稅體制功能在解決這些問題方面力度不足,迫切需要對財稅體制進行創新改革。
(三)財稅體制改革創新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障
構建科學的財稅體制,是夯實國家治理的基礎,發揮財政支柱作用的基礎保障。對我國的國家財政治理體系以及治理能力進行改進提升,首要工作就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建立完整、法治、公開、規范、透明、高效的可持續的現代財政制度,在更高層次、更廣范圍發揮財稅體制完善國家治理體系的作用。
三、財稅體制改革創新的推進實施策略研究
(一)對財政預算審查重點進行調整
在財政預算審查方面,應該逐步由過去的側重收入的審核向支出預算和政策審核進行拓展。由于在傳統的財政預算審查方面,主要重視對收入預算高低,收支平衡、赤字規模的審查,因此容易造成財政預算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出現順周期問題,也就是地方上經濟形勢好的情況下滿足于完成稅收任務,而在經濟形勢緊張時出現過度征稅的問題。而通過轉變財政預算的審查重點,尤其是進一步的加大對支出的審核,弱化收入方面的審核,同時進一步的完善中期財政規劃、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等,可以起到增強財政政策的前瞻性和可持續性的作用。
(二)規范財權事權與支出責任
當前在我國中央與地方的事權以及支出責任的劃分上,仍然存在著較多的不清晰的地方,特別是部分需要由中央負責的事務交由地方,但是在財權上卻沒有給予,這就造成了很多地方出現了“跑部錢進”的問題。因此必須對事權與支出責任進行明確的劃分,在具體的運作實施過程中,主要是全面準確、科學合理的對各級政府間事權與支出責任,特別是針對國防、外交、國家安全、關系全國統一市場規則和管理等方面的有關和事項,盡可能的減少對地方的委托,由中央政府統一負責;對于各種區域性的公共服務事項,則可以交由地方,通過進一步的明確事權,明確中央地方各級政府的支出責任。
(三)加快推進稅制改革
稅制改革也是財稅體制改革創新的重要內容,對于稅制改革關鍵是對間接稅、直接稅、財產稅以及費改稅制度改革的推進。在間接稅的改革方面,對于營業稅改增值稅,應該進一步的擴大范圍,盡可能的實現對所有服務業全部實行“營改增”;對于消費稅,則重點是改進征收辦法,逐步將在生產環節征收的做法,改為在批發或零售環節征收,同時進一步的將高耗能、高污染以及部分高檔消費品等納入到征收范圍;對于資源稅,重點是實現“從量計征”為“從價計征,擴大征收范圍,發揮好對資源協調保護的作用。在直接稅改革方面,重點是以個人所得稅為重點,應該逐步的探索對工資、利息、股息、稿酬、財產轉讓等所得不同計征的模式,將綜合計算收入全部納入計稅范圍,進一步的體現增強稅收政策公平性;在財產稅改革方面,加快房地產稅的立法進度,增加房屋持有成本,引導在區域形成合理的住房消費,確保房地產行業的穩步發展;在費稅改革方面,當前重點是將環境保護方面的收費改成收稅,征收環境保護稅。
(四)推動財稅體制改革的制度創新
財稅體制改革的制度創新主要是針對預算管理、政府融資、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政府購買服務以及債務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健全完善制度體系。在預算管理制度方面,重點是確保預算的規范性,將公共財政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保基金預算等實施歸口管理,全部納入財政預算管理制度之中,并加大審查監督以及社會公開力度,以確保主管部門統籌使用。在政府的投融資管理方面,應該針對城市基礎設施、住宅等設置政策性金融機構,并通過發行債務、允許社會資本特許經營等方式,吸引資本參與到城市建設之中,進一步的拓寬融資渠道,加大民間投資在保障經濟建設支出、緩解政府融資壓力方面的積極作用。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方面,應該注重實現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與公共財政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之間更好地相互銜接,充分發揮資金統籌合力的作用。在政府購買服務方面,重點是進一步的對政府購買服務進行推廣,通過引入競爭機制、轉變政府職能,改變財政支出,進一步的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在政府債務管理方面,主要工作是重點加強債務管理,健全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管理制度,建立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和風險預警機制,并將債務納入財政預算管理,進一步的強化對風險的管控能力。
四、結束語
財稅工作是我國國家治理的基石,對于國家社會經濟的運行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維護我國社會經濟市場秩序,推動社會公平發展,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就必須建立統一規范的分級財政體制,與國家其他行業領域改革協調規劃,統籌推進,對財稅體制進行改革創新,優化資源配置,促進我國各個行業領域改革的有序推進。
參考文獻:
[1]劉尚希,梁季.稅制改革20年:回顧與前瞻[J].稅務研究.2014
[2]方勝.打好新一輪稅制改革攻堅戰[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4
[3]李萬甫.落實稅收法定原則 推動稅制改革成果法制化[J].國際稅收.2014
[4]賈康,程瑜.新一輪稅制改革的取向、重點與實現路徑[J].中國稅務.2014
相關閱讀:
【深化財稅改革的創新思路】相關文章: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原因及路徑論文10-08
“十二五”期間財稅改革的大思路[論文]10-07
改革財稅政策10-08
大學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簡報05-29
大學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簡報05-28
我國財稅體制創新研究10-05
創新行政管理方式,深化行政體制改革10-05
我國的財稅改革研究論文10-09
財稅體制改革調研報告10-26
我國財稅體制創新研究的論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