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探究《有機化學》教學中巧用多媒體技術論文
論文關鍵詞:有機化學 多媒體教學 傳統教學 優勢互補
論文摘要:在有機化學教學中,探究使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與不足,以及傳統教學模式的化勢與不足,從而在教學實踐中,對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進行優勢互補,最大限度的發揮兩者的優勢。在教學中只有深入研究和實踐知何充分而恰當地設計、開發、運用計算機多媒體,使之與其他手段有機結合,優化課堂教學,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才能體硯出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妻正價值。
有機化學在高等農業院校中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課,也是四大基礎化學之一。講授有機化學時要給學生分析各種有機化合物的特殊結構和特點、命名的原則、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各種反應的反應機理、制備方法以及應用等,讓學生能夠通過邏輯推理、空間想象、抽象思維來掌握每種有機化合物自身的結構特點和物理化學性質,并且能夠找到它們之間的共性和區別以及相互轉化的規律;掌握與各種反應和轉化相關的各種原理,例如:反應的機理,誘導效應與共輛效應、旋光異構理論及立體化學等。有機化學課程自身的特點非常明顯:分子結構復雜、反應方程式難寫、反應歷程及立體化學三維空間的表現有一定的難度。如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對于重點難點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是每個從事有機化學教學的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近年來,隨著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在高等學校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將多媒體技術引入有機化學課堂教學也一直處在探索之中。多媒體教學能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圖、聲、像功能進行教學活動,具有生動性、高效性、簡便性和靈活性等特點,有著傳統教學模式所不能具備的許多優點,但是也不能一味的講求現代教學模式而忽視了傳統教學的優勢。筆者對于采用多媒體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優勢互補進行初步探究。
1、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1.1形象生動.直觀體現
多媒體教學使在傳統教學中難以描述的教學內容和無法觀察的現象以生動形象、直觀新穎地展示出來,克服了傳統教學無法用語言和板書的形式體現,難以理解的弊端。例如:講到鹵代烷的親核取代反應的雙分子反應機理時,會出現反應物與產物的構型轉換,因為是空間結構發生的變化,在平面上很能說清楚,也無法描繪出來,很難讓學生直觀的去體會這一變化,增加了學生的理解難度。這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做出鹵代烷的立體結構以及反應的過程演示,形象直觀的戰士在屏幕上,讓學生一目了然,更深刻的理解反應機理以及結構上的變化,同時調動了學習興趣。
1.2重點突出,規范有序.內容豐富
應用多媒體進行有機化學的教學,把上課要講的內容,例如:化合物的結構式、反應方程式、反應機理等做成課件,上課時,點擊鼠標,就可以把教學內容規范、工整、清晰、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并可以將重點難點用一些特殊符號、不同顏色或音響效果進行標記,既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又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利用幻燈片展示各種各樣的圖片、視頻來擴充知識內容,豐富了課堂的色彩,增加了課堂教學的飽和度,從而可以達到調動學生積極性、豐富知識的效果。教師也可以利用制作課件,來汲取有機化學的教學精華,不斷提高教學經驗。
1.3實驗真實展示
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用形象的聲音和畫面把課堂演示實驗中有毒的、有危險性的實驗通過過程模擬,使學生很快地理解并接受。例如:講解醇與金屬鈉的反應時,應用此反應與醇和水的反應作比較來說明醇比水的酸性弱些,可以用演示實驗,但是控制不好要量的話,會有一定危險,則可以用flash動畫將整個過程形象的展示出來,大大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
1.4通過對學生聽覺、視覺的刺激.有利于知識的獲取和記憶
多媒體課件內容豐富,色彩鮮艷,添加各種聲音和畫面,從學生的聽覺和視覺等方面進行刺激,學生覺得新鮮有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印象,從而增強記憶力。
2、多媒體教學的不足
2.1缺乏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
教師認識到多媒體技術給課堂教學帶來的巨大優勢,但過于頻繁、不合時宜的應用多媒體,花費了更多的精力在多媒體的制作上,而在日常的教學中沒有了板書,一節課完全就靠著多媒體課件,完全忽視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師生之間的交流,缺少了學生們的反饋。過分的強調多媒體教學的作用,一味地追求多媒體的奢華,從表面上看抓住了學生的眼球,而忽視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師生之間的交流,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2學生不易記筆記
在使用多媒體授課時,幻燈片播放的速度較快,知識出現與消失的速度也快,學生在記筆記的時候,前一篇還沒記住,下一篇就出現了,往往顧得上聽課,就顧不上記筆記,結果都沒記好,一堂課下來連一個完整的筆記都記不下來。
2.3難以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幻燈片、flash可以共享,有的老師下載課件和視頻。雖然知識點是一樣的,但多媒體的應用要與教師、學生、教材有機結合。多媒體在課堂上不僅僅是簡單的呈現,而是要創建適合不同學生認知水平的內容。只是把從網上下載來的幻燈片直截了當的應用于課堂,筆者認為這是不恰當的,限制了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思路。雖然知識點是一致的,但呈現方式、先后順序都會有所不同,教師要根據教學設計對幻燈片進行修改,使之符合教學程序。與幻燈片相比,flash的原創和制作要更復雜一些。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的計算機水平不應僅僅停留在制作幾張幻燈片的水平上,而是要掌握更多的計算機操作技術,這樣才能有創新發展的可能。
3、傳統教學模式的優勢與不足
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傳統教學的板書、掛圖、初級模型雖然其形式有其落后的一面,但是,人們通過傳統教學實踐摸索建立起的教學方法、教育理論以及積累的經驗卻是人類教育寶庫中的瑰寶,是教學工作必須遵循的規律。傳統教學的形式簡單,但其內涵很豐富,在課堂教學節奏、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的把握上,可以運用自如。由于采用傳統教學方法講課的節奏比多媒體教學方法慢,授課信息量相對少。因此,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之間應該優勢互補。
4、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優勢互補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研究所總結出來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當前的教學模式仍不可能脫離傳統的教學手段。多媒體在教學過程中只是起到了“輔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傳統教學手段。在選擇、制作和運用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應遵循傳統教學所遵循的基本教學規律、教育理論、教學原則。多媒體教學技術具有傳統教學手段所沒有的趣味性、直觀性,可以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于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從而更容易達到教學目的,使學生的注意力得到了集中,課堂氛圍也十分活躍,充分體現了寓教于樂。
筆者通過對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一些情況及教學效果的比較,總結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課件時要注意的幾個方面:(1)教師本身要掌握多媒體計算機知識,能熟練操作各種多煤體教學設備,掌握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技巧,否則,會引起多媒體操作失誤,如播放錯誤的頁面等,不僅會耽誤時間,而且會影響學生的注意力,影響教學內容的連續性,影響教學效果。(2)教師應依據“該用就用”的原則,要避免過分依靠多媒體課件,要認真備課,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努力鉆研電子課件,做到心中有數,教課才能得心應手。例如講到烷烴的構象時,要展示烷烴的空間結構,利用多媒體課件以生動、形象、音響、動畫效果展示給學生,有利于學生想象、理解、掌握烷烴的空間結構及構象特點。(3)控制教學節奏,合理釋放教學信息。由于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技術性很強的教學手段,課堂信息容量大,教學密度高,這就要求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要把握好節奏,教學內容的播放速度要根據具體情況適當調整,如需要學生記錄的內容,要放慢切換速度,否則會造成學生聽講和記筆記的矛盾,而大大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表情、反應,根據反饋信息調控教學過程,使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有機地結合成一體,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4)加上恰當的板書內容。由于在選取多媒體課件時,基本上是和教材相配套的,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把該學科前沿的知識及時地增加到課堂中,必要的內容和各章節的重點一定要有板書。對一些經常用到,難畫好、寫好的結構式、符號,要通過板書一步一步帶領學生得到最終結果,這樣有利于他們積極地思考,加深印象。(5)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要做“引路人”,要調動學生學習熱情,通過運用多媒體靈活多變的特點,創造問題情景,從而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另外,多媒體課件把本來抽象、生澀的知識變得形象、直觀,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5、結語
如何在有機化學課堂中對多媒體技術進行整合,使之最大程度的發揮優勢,是化學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在教學中只有深入研究和實踐如何充分而恰當地設計、開發、運用計算機多煤體,使之與其他手段有機結合,優化課堂教學,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才能體現出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真正價值。
【淺析探究《有機化學》教學中巧用多媒體技術論文】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論文10-08
多媒體技術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0-09
淺析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0-09
藥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改革探究論文10-07
初中的政治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論文10-08
多媒體技術在藥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0-08
多媒體技術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0-11
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論文10-11
關于淺析數學中的游戲教學的論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