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使用會計電算化規范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實踐探討論文
一、研發費用的專賬核算方法
所謂“專賬”指明細分類賬。根據2015年之前的會計制度及稅法規定,研發費用歸集延用以下二種科目設置方式,具體賬務處理可參照《浙江省財政科技經費企業會計核算的指導性意見》(浙科發計〔2009〕159號)文件。
(一)在“管理費用”下設多級明細科目
在“管理費用”下設“研發費用”二級科目,再按具體研發項目設置三級科目;四級科目為費用化支出或資本化支出;末級科目按材料費、人工費、折舊費、租賃費、設計費、設備調試費、無形資產攤銷、委外研發費等設置明細核算。其中:資本化支出按項目周期轉入“無形資產”。
(二)在“研發支出”下設多級明細科目
直接通過“研發支出”進行歸集,二級科目按具體研發項目設置;三級科目為費用化支出或資本化支出;末級科目按材料費、人工費、折舊費、租賃費、設計費、設備調試費、無形資產攤銷、委外研發費設置明細核算。對于費用化支出的研發項目,月末由“研發支出”結轉至“管理費用”下設的二級科目“研發費用”。對于資本化支出的研發項目,待達到預定用途時轉入“無形資產”。
以上二種科目設置體系是對研發費用核算較為標準的方法,但在日常帳務處理中顯得過于繁瑣,由此導致很多中小企業核算不到位。特別是對研發項目較多的企業而言,不僅增加了財務人員核算工作量,也不便于分部門預算的統一管理。例如,某公司為編制全年費用預算,希望按部門分別統計“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研發支出”下設的工資、社保、差旅費、辦公費等明細數據。由于研發部門是按具體研發項目分設明細科目,與其他期間費用的科目級次不同,使得數據統計口徑上存在差異。另外,企業設定末級的科目名稱可能與國家統一的核算要求也存在差別,這個時候統計就更難上加難了。我們試想是否有一種方便、快捷的核算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二、研發費用核算要求的變化
(一)涉及政策文件
除了財稅〔2015〕119號、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97號外,還包括此前《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五條、國稅發[2008]116號、財稅[2013]70號等相關文件。
(二)對比變化內容
對比原有的政策規定,新政策對核算要求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新政策增加了“實行查賬征收”的規定,對適用企業加以明確表述。新政策還把可列入加計扣除的行業,從“正向列舉法”轉化為“反向排除法”。除國家明令禁止的7類行業外,其他都可申請享受該項優惠政策,這是極大的利好消息之一。
其次,新政策對研發活動的界定有所擴展,從“正列舉”改為“反列舉”,僅剔除了不適用稅前加計扣除的七類活動。同時還增加了對特別事項的處理說明,包括委外研發活動、創意設計活動的情況。由此帶來兩個好處:一是擴大了研發活動的加計扣除范圍;二是給實際管理帶來了明確的執行標準。
再次,新政策對費用項目的分類范圍,由原先“8+5”歸納調整為7大類,即分為人員人工費用,直接投入費用,折舊費用,無形資產攤銷,新產品設計費、新工藝規程制定費、新藥研制的臨床試驗費、勘探開發技術的現場試驗費,其他相關費用等。不僅增加了兜底條款更符合實際情況,而且把“外聘研發人員的勞務費”歸入“人員人工費用”,“試制產品的檢驗費”歸入“直接投入費用”,“專家咨詢費”、“高新科技研發保險費”、“研發成果直接相關的差旅費、會議費等”三項均歸入“其他相關費用”。
最后,新政策對會計核算及征管要求也趨于合理化。對研發費用歸集由“專賬”改為“輔助賬”,這無疑又是一個重要變化。相對于實行專賬管理而言,設置輔助賬更具有靈活性和可操作性,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企業的會計核算負擔。針對符合加計扣除條件的企業,新政策還規定了最長三年的追溯期。允許加計扣除的研發費用不再強調“專門用于”,但明確了“按實際工時占比等合理方法在研發費用和生產經營費用間分配,未分配的不得加計扣除”。
當然,新政策對審查程序的簡化并不意味著對企業管理要求的降低,后續在研發項目管理、會計核算等方面的監督檢查將會常態化。按照新政策第五條第5款的規定,“稅務部門應加強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的后續管理,定期開展核查,年度核查面不得低于20%”。
三、如何通過電算化加以優化
之前國家要求研發費用“專賬”管理,很多企業只能通過設置多級明細科目來實現。然而,對于多部門或多項目的企業來說,這樣就很難設置統一的預算模板;在實際與預算對比分析時,也無法從賬面快速獲取相關數據。目前新政策對會計核算的要求改變,允許企業采用“輔助賬”(即備查賬),在一定程度上為解決這一問題創造了有利條件。那么如何在符合新政策的條件下,通過會計電算化來規范和簡化日常核算工作?接下來以用友U8(v12.1)財務軟件為例,我們可以進一步展開討論。
(一)科目設計思路
我們建議直接通過“研發支出”歸集,在一級科目下設工資、社保、差旅費、辦公費等二級明細,以便與管理費用、銷售費用核算口徑統一。之前必須使用多級明細科目核算的,完全可以通過添加項目輔助核算加以解決。考慮到存在會計科目、研發形式、費用化或資本化、研發項目及費用歸集范圍等多條件匹配問題,借助用友系統的項目核算功能及自定義擴展項“雙管齊下”,這樣在后期設置報表模板時會相對容易些。我們在用友U8(v12.1)系統中把“研發支出”下級科目設置為項目管理,先把研發形式設為項目分類(如自主研發、合作研發、委托研發等),再設定是費用化支出或資本化支出,最后是研發項目的具體名稱。例如,自主研發費用化的A項目對應編號“11001”,可采取“1-1-3”的項目編號規則。接下來這一步是關鍵,在自定義項目檔案中選擇“單據頭”,參照新政策要求的7大類費用歸集范圍(如“人員人工費用”等),分設自定義值及代碼(如“外聘研發人員的勞務費用”對應代碼“103”),這樣才算完成了研發項目輔助賬的基礎設置。
(二)日常帳務處理
通過以上初始設置完畢,若填制憑證時輸入“研發支出”科目,研發項目及費用歸集范圍(自定義擴展項)會自動跳出可選框。月末通過生成自定義轉帳憑證,可分項目將“研發支出”明細匯總結轉至“管理費用”下設的二級科目“研發費用”。在憑證打印時可將項目核算內容(包括自定義擴展項),設定為摘要欄或科目欄的打印內容。日常賬務查詢也可以通過項目輔助賬輕松實現。
(三)報表取數設置
新政策要求企業立項時設置研發支出輔助賬,年末匯總分析填報研發支出輔助賬匯總表并報送主管稅務機關。于是,編制研發支出輔助賬表成為日常核算的基礎要素。對于輔助賬的報表取數公式,可參照用友UFO報表設置規則。例如,本月發生數可以取“研發支出”的下級科目、所屬月份、借貸方向、研發項目編號、費用歸集范圍等內容(如FSEX("530106",月,"借",,,"","11001",,"y",,,,,,,,,,,"外聘研發人員的勞務費用",,,,,,),其中:“530106”是“研發支出—勞務費”的科目編碼,“11001”是自主研發費用化的A項目對應編號,“外聘研發人員的勞務費用”為費用歸集范圍)。通過我們這種賬務設計方式,既可以解決對研發費用輔助賬的核算要求,又可以滿足多部門多項目預算的管理需求。
【使用會計電算化規范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實踐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教學實踐與探討10-26
會計電算化論文11-15
商務公函使用規范06-27
循環經濟和環境會計模式的探討論文10-13
探討數控技術在機械自動化中實踐論文10-12
漢字規范使用的調研報告05-25
大專會計電算化畢業論文10-26
研發材料費用自查報告08-02
化學實驗教學探討論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