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護理干預對惡性腫瘤的影響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提高腫瘤患者及其家屬生活質量的作用。方法選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惡性腫瘤患者80例,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配合系統性護理干預。比較2組患者在生活質量評分以及患者家屬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的差異。結果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在角色功能評分、社會及情感功能評分及總生活質量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家屬在焦慮情緒、抑郁情緒和人際關系敏感度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系統性的護理干預可明顯改善惡性腫瘤患者的心理狀態,并且幫助患者家屬降低負面情緒,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及其家屬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惡性腫瘤;護理干預;生活質量;負性情緒
惡性腫瘤是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最常見疾病,病死率高。惡性腫瘤患者在確診后往往出于對病情的恐懼,產生嚴重的思想壓力及緊張心理,甚至產生放棄生命的悲觀情緒。患者家屬在生活、情感等各個方面均與惡性腫瘤患者息息相關,擔負著照料患者生活的責任,肩負著沉重的生活和經濟壓力,但此類疾病對患者家屬生活質量帶來的影響往往為人所忽視[1]。本文探討針對惡性腫瘤患者及其家屬生活質量的護理干預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惡性腫瘤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病情穩定,自愿入組臨床研究。將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其中研究組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齡(62.2±15.6)歲;平均病程(3.2±10.5)年。對照組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齡(65.1±10.6)歲;平均病程(3.5±9.6)年。2組患者在年齡、病程及惡性腫瘤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根據個體化病情對所有患者進行積極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方案;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針對腫瘤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等系統化干預措施,干預方法如下。1.2.1建立患者信息檔案研究組專職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通過下發調查問卷的方式建立患者的信息檔案,了解每位患者的文化程度、精神狀況、職業等一般情況,結合其疾病相關治療信息、家庭背景等實際情況,了解其對臨床試驗的認知程度、心理狀況。針對患者認知水平的不同,選擇恰當的形式及語言與其進行溝通,便于對其實施個體化的知情同意告知,疾病、藥物及臨床試驗知識流程普及和全程用藥指導[2]。隨著患者治療周期的遞增,結合其自身不同的認知水平,不斷完善護理干預措施,給予不同強化水平的依從性教育、知情同意認知及用藥指導。1.2.2積極進行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在日常護理過程中應加強同患者的溝通與交流,并與其建立一種坦誠、友好、信賴的護患關系。在臨床研究進行過程中了解患者知情狀況,不斷強化確保其充分知情。詳細介紹并強調所入組臨床試驗的目的、意義、治療方法、執行過程、及試驗用藥物的藥理作用、服用方法、不良反應等。當患者出現病情變化或藥物相關不良事件時,研究護士協助研究醫生及時給予相應治療措施,記錄并做好心理支持,使患者明確研究人員始終將患者的安全和利益放在首位。1.2.3強化臨床督導管理在用藥初期,為每位患者制訂訪視計劃,發放計劃訪視周期時間表并記錄患者及其家屬聯系方式。替代研究醫生職責,提前1周根據訪視周期計劃電話通知患者具體訪視時間,使其有充足的時間安排好自己的事務,便于訪視按時完成。在治療周期中,遵醫囑發放試驗藥物,根據每位患者生活及用藥習慣的不同,合理安排選擇最佳服藥時間。為每位患者建立服藥日記卡,并將服藥日記卡在發放藥物的同時交給患者或其家屬,強調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多服或漏服藥物帶來的問題。定時電話隨訪監測患者服藥及病情變化,前2個月每周電話訪視受試者1次,后2個月根據患者具體依從情況,對依從性較好的患者改為每月電話訪視1次,對依從性不佳者追加電話訪視次數。電話訪視時主要詢問患者用藥情況及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強調服藥期間的注意事項,幫助其養成定時服藥的自覺性[3]。護士應深入溝通,以患者主動傾訴的方式為主,提高患者提問的主動性,與患者溝通時注意其反應并及時給予反饋。在與患者溝通時,識別其可能發生不依從的各種潛在隱患及因素,對患者進行依從性方面的預測,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1.3評價方法2組患者參與研究時間1個月,采用生命質量量表評價腫瘤患者生活質量。隨后使用根據SCL-90心理癥狀自評量表評價患者家屬的心理癥狀。1.4統計學方法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比較研究組總生活質量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2組患者家屬心理癥狀評分情況比較研究組患者家屬在焦慮情緒、抑郁情緒和人際關系敏感度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由于全球疾病構成比例不斷變化,每年約有1100萬新的惡性腫瘤病例出現,其中,中國每年約有220萬新的惡性腫瘤病例出現,新發例數占全球的20.3%。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資料顯示,受環境污染、人口老齡化等因素的影響,全世界死于惡性腫瘤的病例數持續增加,惡性腫瘤這一疾病所帶來的負擔已經超越其他疾病,居于世界首位[5]。因此,確診腫瘤對于患者及其家屬而言都是嚴重的負擔。目前,我國惡性腫瘤患者的照顧護理重任大部分由其家屬承擔,在此過程中,不僅腫瘤患者要承受身心的痛苦,照顧患者的家屬也需要長期陪伴,同時承擔著巨額醫療費用,身心各個方面都承受著巨大壓力。相關研究表明,惡性腫瘤患者的家屬與患者同時承受疾病所帶來的種種負擔,其長期處于不良狀態,可能導致心理、生理的改變;反之,患者家屬生活質量的下降也使其對患者的照顧質量大打折扣,不利于患者的治療和康復。現代護理理念要求以患者為中心,同時也包括對患者家屬的護理服務內容,拓展服務范疇,體現護理的系統性和延展性,針對惡性腫瘤患者及其家屬的護理干預對于提高二者的生活質量較為有利。本文采用的護理干預是雙向的,既包括對患者的護理干預也包括對患者家屬的護理干預。由此可見,系統性的護理干預可明顯改善惡性腫瘤患者的心理狀態,并且幫助患者家屬降低負面情緒壓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將護理內容系統化,延展護理范疇,覆蓋患者及其家屬,體現了以人為本,人文關懷的服務宗旨,有利于改善二者的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韓秀艷,荊秀麗,陳彩玲.系統護理對直腸癌Miles術后患者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CD].中華危重癥醫學雜志(電子版),2015,1(3):206-208.
[2]付麗群.個性化護理對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干預作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5,8(16):86-87.
[3]李春華.責任制整體化護理干預與常規護理在預防宮頸癌患者化療并發癥中的效果比較[J].浙江臨床醫學,2015,4(8):1447-1448.
[4]張莉,李新苗.舌癌患者的心理狀況調查及手術前后實施心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CD].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志,2015,2(3):108-110.
[5]范曉蘭.人文關懷在惡性腫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5,2(8):94-96.
【護理干預對惡性腫瘤的影響論文】相關文章:
肺結核護理干預論文10-09
急救呼吸護理學干預論文10-09
兒科急診心肺復蘇的護理干預論文10-09
醫院護理缺失及影響論文10-09
消化內科患者焦慮情緒護理干預論文10-09
腫瘤患者放化療的心理問題及護理干預論文10-09
心臟手術中精細化護理的干預論文10-09
自然中分娩人性化護理干預論文10-09
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10-26
護理質量控制對護理質量影響的研究論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