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計算機專業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探討探究論文
1 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科技創新及自主研究方面的能力不斷增強,軟件行業對我國各個方向的計算機人員需求越來越大。據統計資料顯示,每年我國計算機相關專業的畢業生數量遠不及軟件行業中各類信息企業需求量,IT行業人員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然而,目前眾多中職學校的就業報告顯示,在眾多專業的就業率中,計算機專業始終處于較低水平,且居于失業率最高的專業之列。
據統計,我國當前計算機從業人員 75%來自于全國高校及各類科研機構,而來自社會培訓機構及職業學校的人員比例還不到 25%,這就造成了我國在軟件行業的人員匱乏以及對人才應用的不均衡等現象。社會需要動手操作能力強、實踐能力相當的技術型人才,在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的當前,許多畢業生已不能滿足市場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中職學校的傳統教育模式已然不能適應高速發展的軟件產業。目前我國計算機專業分類主要有三種:計算機基礎專業、與文科類交叉的計算機專業和與理工類交叉的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學科在生活中的應用極為廣泛,存在于各類學科中并衍生出新的學科,因此目前市場所需求的計算機綜合人才既要求掌握物理、美術、數學、計算機基礎知識,也要求具有一定的從業經驗,并具備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優良的職業道德及處理問題的能力。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可從學校教學中獲得計算機相關知識,并通過實戰訓練獲得更好的操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及從業經驗。工學結合是計算機人員開展實踐性教學的最好選擇。
2 計算機專業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思路分析
2.1 總體思路工學結合模式的總體思路大體可以分為以下三類:一是建立完整的工學結合教學體系,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為目標,從根本上轉變教育理念,從注重理論教學到注重實踐教學,切實做到從專業本位到就業本位的轉換,學校的傳授方式應從傳統的專業知識傳授轉變為提高職業能力的傳授,真正做到實踐性教學;二是在教學過程中繼續實行產教結合,即同時考慮到企業和學校的雙重發展,積極實行“訂單培養”方案和“校企合作”方案,學校以工學結合的模式為企業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三是應不斷完善工學教學模式的管理方案,健全管理體系,例如為學生提供合理的津貼政策和教學報酬,加強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安全保護工作,為全面推進工學結合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切實做到學生與學校的利益共同化。2.2 具體設計在傳統的計算機專業教學模式中,學校實行課堂講授———上機實訓教學主線,由于不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實驗課只是作為對課堂內容的補充和對教學效果的驗證,與未來工作崗位沒有更深層次的聯系。
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重在培養學生的實訓技能,在傳統教學主線中添加了校內實訓和崗位實訓環節,做到在教學過程中學與工的有利交替,全方位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能力。目前眾多職業學校實行“2+0.5+0.5”的工學結合模式,即校內學習、校外頂崗和校外實踐于一體。在前兩年,學生要在校內完成專業知識的教學,在確定未來的職業目標及教學目標后,要根據培訓項目和市場需求不斷調整教學內容以適應教學發展的需要,在了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突出強調實踐教學,大膽嘗試彈性學分制等教育制度的改革,以滿足校企合作模式的發展要求;從第三學年的上學期開始教學便進入實訓階段,在滿足市場及企業需求的前提下,進行畢業綜合實踐,為未來打好基礎;在下學期進行校外實習,即在相關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在實踐過程中企業應將學生的培養計劃歸入員工培養計劃中,使學生有機會融入企業,做到學生和企業共同成長和發展,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就業機會。
3 計算機工學結合模式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3.1 可能出現的問題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在目前的計算機教學方式中是較為理想的人才培養模式,但同樣存在較多問題,主要可分為教學方面的問題和學生方面的問題。教學方面:學院的制度保障是工學結合模式能否正常實行的保證,因此制度保障問題是關鍵因素;在實習期間教學質量關系著工學結合模式的發展進程和實行效果,如何保證教學質量是改革中的另一個大問題;在課程改革中要對相關教師進行工作量的考核,考核方式和考核力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授課教師的積極性,進一步影響教學質量,因此進行適當的考核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學生方面:在實習期間,學生的安全問題是正常進行工學結合模式和制約改革的關鍵因素,因此必須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校外實習期間學生大多不在校內住宿,住宿成本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負擔,學校及企業應充分考慮這些因素并安排最合理的住宿方案;部分學生因自身原因找不到相對合適的實習單位甚至是就業單位,學校對此類學生的安排關系到工學結合模式能否順利開展。
3.2 解決方案在實習期間可對專業教師進行相應的獎勵制度,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并安排與教師專業對口的實習,使教師能充分發揮教學作用。此外,要加大對工學結合模式中相關領導和負責教師的考核力度,而不是以走過場的形式蒙混過關。在學生的安全問題方面,可在初期為每位學生購買相應的保險以防發生意外,還可與家長簽訂安全責任書來規避安全風險。在確保建立完善的教學制度和安全制度下,工學結合模式才能順利進行。“2+0.5+0.5”的工學結合模式能實現學生與崗位的零距離接觸,是學生展現實踐技能和順利上崗最快、最有利的途徑,中職學校應積極推進該教學模式的實施,真正做到工與學的結合。
4 計算機專業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改革措施
目前我國職業學校的計算機學生動手能力普遍較弱,工學結合模式的出發點是促進教學的進一步改革,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職業素質能力,為我國培養出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4.1 添加創新元素、設置新穎課程體系在教學期間,要遵循教育的基本原則,始終堅持知識、能力與素質的全面發展。計算機課程體系設計分為兩條主線:一條是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另一條是理論知識--- 實驗課程 --- 校內實踐 --- 校外實踐的綜合學習。第一條是傳統的計算機學習過程,在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的學習時加以少量的實驗課程鞏固和完善理論知識;而第二條順應目前的社會發展需要,在前兩學年適當增加理論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保持學習的勁頭,在第三學年便進行校外實習,以達到學生與企業的早期融合。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將重點放在學生的自由發展上,全面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進行多模式的培養方案。通過完善課程體系,使學生畢業就能找到工作,并能在工作中解決各種問題。
4.2 調整教學計劃、注重實踐教學傳統中職教育的計算機教學過分注重理論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忽視實踐教學在工作中的重要程度,使得學生很少有時間進行專業技能訓練。此外,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涉及多個方面,無法做到專業課程的專一化,因而無法滿足市場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學校需進行大量的市場調研,在此基礎上針對學生的職業能力提高問題進行教學內容的調整規劃,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1)根據市場和企業的需求狀況,研究并確定計算機專業學生所應具備的技能目標和職業能力。2)圍繞確定的技能目標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并設置課程模塊,如“平面設計”、“網絡系統維護”等模塊,開發出適應要求的校本課程。對于課程的廣度和難度而言,應遵循“實用為先,夠用為度”原則,根據市場和企業要求對學生進行教學。3)在課程教學中,采用“一體化”教學模式,適當加大實踐課程訓練量,進行“任務驅動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還可進行模擬教學。
4.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學生專業技能訓練的成果往往取決于實訓教師的水平,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直接影響技能訓練的好壞,因此師資隊伍成為關鍵因素。建立一支特色鮮明、素質優良、勇于創新、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不僅能夠提高教學質量,推進工學結合,更是培養全面型人才的重要保障。1)不斷引進高水平、高層次人才,提升整個隊伍的教學質量。2)重視教師的專業技能培訓,為教師開展教研、實驗設施項目創造條件,實現教師從個人到雙師型隊伍的戰略性轉變。3)聘請相關創業成功人士到校兼任教師,向學生傳遞積極觀念,或鼓勵教師到社會上兼職,全面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的相結合、學校與企業的“零距離”。
4.4 改善校內實訓條件、加強實訓工作職業學校教學工作主要以技能訓練和實踐性教學為主體,完整的實訓條件為學生進行技能訓練提供了重要保證。學校必須花費較多資金致力于專業設備的添置,例如組建大量多媒體教室、高檔微機室、硬件實訓室等,為學生創造更多有利條件來完成專業技能的培訓.
【計算機專業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探討探究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探究論文10-10
小學數學探究教學模式與思路論文10-11
護理英語教學模式探討論文10-11
關對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教學模式的探討的論文10-12
探究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模式轉變論文10-10
醫學檢驗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創新探討論文10-12
藝術類教學中的互動模式探究論文10-12
高中數學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研究論文10-12
土木工程專業教改新模式探討論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