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引導學生計算機入門的路徑簡析論文
引導學生入門是每位教師在開始新課前所必須運用的一種行為方式。如何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語言環境,讓學生感知、理解教材的內容,并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在授課過程及學生認知過程中的引導。面對看似復雜的計算機語言,如何引導學生入門顯得尤為重要,引導得當就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現就如何引導學生計算機入門談幾點看法。
1、誘導路徑
興趣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石。為了讓學生對計算機產生濃厚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和強烈的求知欲望,達到興趣和教育的統一,教師可采用誘導或啟發的教學方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誘導路徑包括激發、培養、鞏固興趣3個階段。
1.1、激發興趣階段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按《計算機課程指導綱要》選擇適應學生發展特點的教學內容外,還應結合人們利用計算機取得顯著成果的典型事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只有使課程對學生產生“誘惑”,學生才能產生興趣,有了興趣,自然而然就產生了創造力。
1.2、培養興趣階段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向導,學習的道路只能靠學生自己走,這就需要教師將教學意圖變為學生的行動。因為學生產生興趣的原因各不相同,某些時候這些原因會使興趣減弱甚至消失。所以,要對學生的興趣加以培養,在培養中繼續激發,以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
1.3、鞏固興趣階段
自信是實現自我價值和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或恰如其分地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學生滿懷希望和自信,使興趣從外在因素向內在因素的轉化能夠執行,從而鞏固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2、導入路徑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導演的作用,學生按照教師的指令進行活動,進而進入新知識點的學習過程中。導入常用懸念、復習、預習3種方式。
2.1、懸念導入
在計算機發展應用過程中,有許許多多讓人“心懸”之例,“懸”是學習的起點,有“懸”才有問,有問才有得。當學生面臨問題需要新知識來解答時,他們才會產生主動性、積極性,才會自愿地參與學習活動。因此,教師導入新課時,應巧妙地設置懸念,有意使學生暫時處于困惑狀態,使學生投入到揭開“謎底”的探究中,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
2.2、復習導入
學生對新課不感興趣,多是因為教師引導方法不妥、路徑不對。講授新課前,要復習已學知識或與本課有關的知識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回憶舊知識,從而更好地導入新課。
2.3、預習導入
計算機知識、數據程序、操作技能等變化多樣,學生很難掌握。教師在課前布置預習任務時,最好設置幾個問題,然后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提問,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學習狀態,并對所學內容有較為充分的心理準備,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3、漸進路徑
為調動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教師應采用先易后難、由淺入深的教學方式,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
3.1、先易后難
教師通過講解計算機發展史中的典型事例,啟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先講授簡單內容,再慢慢增加難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給予學生肯定、夸獎和贊許,讓學生自始至終都處于興奮、積極的學習狀態。
3.2、先學后教
要想培養學生探索求真的學習態度,就必須讓學生養成預習的好習慣,學會自學和發現問題。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學生自學教材。
3.3、先教后訓
教師授課時,先進行現場演示,然后讓學生當堂練習。通過課堂作業鞏固知識、形成能力,基本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同時了解學生學習效果,為學生完成課后作業打好基礎。
4、特教路徑
教學重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素質。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學習能力有高有低,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大膽創新,因人而宜、循序漸進地提高教學質量。
4.1、因材施教
教師要對學生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認知方式、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家庭背景等具體情況進行深入研究,做到因材施教,啟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4.2、因教施練
計算機課程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習、掌握計算機知識與技能。因此,教學不能僅限于課堂授課或單一的補習,要豐富學生第二課堂,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如舉辦編制簡單程序、制作簡單表格、操作比賽,辯論賽和趣味游戲等活動。
5、實做路徑
5.1、任務促進
教材內容分為若干章節,每個章節中有必須掌握的概念和知識,將其劃分為多個子任務,通過完成一個個子任務促使學生學習、掌握知識和技能。
5.2、實際操作
為了使知識面和思路有所擴展,要求學生自己動手,通過實驗和項目練習,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5.3、技術研討
通過對重點技術、綜合應用、發展趨勢以及部分理論知識的深入講解和討論,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5.4、團隊合作
在授課過程中,將學生分為幾個團隊,每個團隊根據課程內容和教師安排,以知識競賽、技能討論、實際操作等形式,合作完成一個課目實驗、操作任務。
6、演練路徑
單一的課堂講授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靠理論講解是不夠的,這就需要實驗驗證和動手實踐,需要講練結合,從而有效提高學生接受知識的速度。
6.1、當堂練習
首先提出學習任務,簡單介紹基本概念、基本理論與方法,然后安排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在操作中體會理論知識、提高操作能力。如在介紹計算機結構時,先讓學生認識各個部件、組裝和安裝程序、注意事項,教師分析其原理,使學生形成感性認識,產生學習興趣,再通過集中教學提高理論教學效果。
6.2、自學自練
項目導向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可通過參加科研活動和實驗設備研制工作,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還可組織開展計算機知識競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被動變主動,提高學習主動性,培養自學能力。
6.3、任務驅動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可將枯燥乏味的知識、技能學習轉變為尋找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案。教師以引導者、導師角色設計和分析情境,使學生了解相關知識,同時提出任務,引導學生完成。如計算機維護、維修和調試中的診斷設備問題,以及完成模塊拆裝等工作,因此該內容常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
6.4、多人合作
計算機技術發展迅速,信息處理千變萬化,多人合作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較復雜系統的分析、研究和探討適合采用分組方式進行。
總之,計算機課程的教學路徑多種多樣,究竟采用何種路徑,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選擇,但其最終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動腦,使學生全面掌握計算機知識和技能,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應用好、發揮好,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貢獻。
【引導學生計算機入門的路徑簡析論文】相關文章:
簡析計算機管理與維護08-27
簡析東陽木雕藝術特色論文(精選11篇)12-07
簡析古代文學中的意與境論文09-24
簡析計算機犯罪(通用8篇)09-29
簡析變性手術的可行性及相關法律論文09-19
圓珠筆畫入門簡筆10-26
簡析我國當前的電視深度報道10-26
簡析納米技術及其發展11-15
簡析旅游景區人力資源管理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