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超碰,国产精品 人妻互换,国产又色又爽又黄的免费软件,男女下面一进一出好爽视频

計算機網絡畢業論文

計算機網絡教學自主學習模式的應用

時間:2022-10-26 09:35:24 計算機網絡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計算機網絡教學自主學習模式的應用

  計算機網絡化教學,既非遠程教學,又非傳統的電化教學,而是在技術發展提供了可能條件,以及語言教學研究認識到了語言認知的社會性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

計算機網絡教學自主學習模式的應用

  計算機網絡教學自主學習模式的應用【1】

  摘 要: 基于計算機網絡的自主學習模式作為一種新的外語教學模式,在EFL和CFL均得到了廣泛應用。

  EFL教學對這種教學模式的應用較為成熟完善,相比之下,CFL教學的應用則還處在初級階段。

  本文在考察目前國內兩種外語教學中的各種基于計算機網絡的自主學習模式的基礎上,結合其各自的特點和現狀,對基于計算機網絡的自主學習模式的應用作了比較,以對相關研究有所助益。

  關鍵詞: 計算機網絡 自主學習模式 外語教學

  1.引言

  計算機網絡化教學,既非遠程教學,又非傳統的電化教學,而是在技術發展提供了可能條件,以及語言教學研究認識到了語言認知的社會性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

  學生的語言認知,離不開客觀具體的語言環境,而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交際現實的虛擬,遠遠達不到使學生自主發展語言認知能力、解構并理解各種語言內部機制的程度。

  傳統的電化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豐富了教師的各種可控教學資源,加強了教師控制教學環節的各種手段,語言認知所必需的真實語言環境和交際過程仍然得不到真正實現。

  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飛躍發展,為網絡教學和網絡自主學習提供了技術條件,網絡的出現使人機對話變成了基于計算機網絡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而且交流的方式豐富多樣:可以是師生之間,也可以是生生之間;可以是一對一,也可以是一對多。

  網絡教學有四方面的特點:(1)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習者提供大量真實的語言材料;(2)網絡為學習者提供了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的空間;(3)學生的各種語言技能得到了綜合運用;(4)極大程度地滿足了學習過程個性化的需求。

  [1]在計算機網絡教學模式下,不僅教師能夠有效解決不能兼顧每一名學生的難題,而且學生也真正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

  2.語言教學網絡化的社會認知主義理論基礎

  J.S.Bruner的“基本結構”和“學習者為中心”的理論認為,應讓學生成為“主宰者”(god),由學生自己去觀察、分析、歸納,去發現規律。

  這就是所謂的“發現學習”。

  [2]認知法教學觀認為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的創造性應該受到鼓勵,教師應該由課堂的控制者變為組織者。

  Hymes(1972)針對Chomsky的“語言能力”提出了“交際能力”這一概念,并先后得到了Canale、Swain(1980,1983)和Bachman(1990)的補充和發展。

  以“交際能力”為理論基礎的社會認知教學觀不僅強調語言的正確性,而且注重語言的提醒和語言使用時的社會文化因素等,因而要求語言教學一方面應以學生為中心,一方面要營造最接近真實的語言交際環境。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使教師面對學生(哪怕是小班模式)難以兼顧,而傳統的電化教學強化的大多是教師的輸出性手段而非學生的輸入性效率。

  而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使教學開始變得具有真正的交互性,老師不再是站在講臺上的布道者或者操縱者,而是和學生一樣平等相對,以計算機和網絡為媒介,高效地進行點對點或點對面的交流。

  另外,計算機網絡雖然具有社會性,但這種社會性往往是有限的。

  比如,傳統的電化教學就極容易使教師和學生對電教設備產生依賴,同時又對借助電教設備所營造的語言交際環境產生質疑和倦怠。

  在這種情況下,語言輸入就失去了效率,成了間歇性的學習。

  針對這一點,斯皮羅(R.Spiro)等人就提出過一個頗有新意的認知理論――認知靈活性理論(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所謂認知靈活性,就是指學習者通過多種方式同時建構自己的知識,以便在情景發生根本變化的時候能夠做出適宜的反應。

  ”[3]該理論從信息加工的角度解釋了建構性學習的過程,揭示了學習者在實際情景中靈活應用知識的心理機制,并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一套注重培養學習者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的教學原則。

  [4]靈活認知理論為交互式的網絡在線學習模式提供了理論基礎,抑或說,交互式的網絡在線學習模式乃是靈活認知理論的實踐土壤。

  社會認知主義教學觀強調語言交際的真實性、有效性、得體性,以及交際發生的靈活性,基于計算機網絡的自主學習模式無疑滿足了這些條件。

  對于語言教學而言,各種基礎理論闡釋和教學法流派的消長積累,使教學過程幾乎毫無意外可言:教學對象、施教者、教材、教具、教學環節設計、教學過程等,無不有現成的基礎理論和方法論作指導。

  然而,盡管教學理論層出不窮,教學方法不勝枚舉,語言教學卻改觀不大。

  計算機網絡時代的到來,不但使社會生活面貌為之一新,各種行業模式面臨傳統顛覆,而且使得語言教學可以跳脫貌似不斷進步其實是不斷重復的發展軌跡,迎來真正雙向平等交流、教學相輔相成、社會班級化、班級全球化的外語教學新領地。

  3.基于計算機網絡的自主學習模式在英語作為外語教學(EFL)中的應用

  在國內,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基于計算機網絡的自主學習模式(而非“教學模式”)始于外語教學。

  2007年,教育部頒發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指出:“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采用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改進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

  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的教與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和自主學習的方向發展。

  ”[2]在該文附件一中,對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和基于計算機的英語學習過程均用圖示作了明確說明。

  圖1 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還指出,各高校應“探索建立網絡環境下的聽說教學模式,直接在局域網或校園網上進行聽說教學和訓練”,要求“為實施新教學模式而研制的網上教學系統應涵蓋教學、學習、反饋、管理的完整過程,包括學生學習和自評、教師授課、教師在線輔導、對學生學習和教師輔導的監控管理等模塊,……體現交互性和多媒體性,易于操作”。[2]

  教育部在頒布《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的同時,為了保障該基本要求的落實,委托高等教育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等四家高等教育出版社開發大學英語教學軟件。

  目前,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學體驗英語》、清華大學出版社的《新時代交互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的《新編大學英語》和《新視野大學英語》、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的《新世紀大學英語》等均已在全國高校廣泛使用,推動了網絡化外語教學的發展。

  4.基于計算機網絡的自主學習模式在漢語作為外語教學(CFL)中的應用

  相對于英語教學的基于計算機網絡的自主學習模式的成熟和廣泛應用,漢語教學在這方面的發展則比較滯后。

  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漢語教學沒有英語教學在國內那么龐大的教學與學習參與主體、官方一貫的政策指導和各教學單位的重視,另一方面,國內的漢語教學起步晚、規模小,教學理論和實踐都比較有限。

  目前漢語教學界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網絡教學的重要性和在漢語教學中引入基于計算機網絡的自主學習模式的必要性,并著手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4.1暨南大學《中文》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組織編寫了一套漢語教學教材《中文》,并把整套教材搬到了該院主頁上,名為“網上《中文》”,算是網絡化教學的一個初步的嘗試。

  部分網頁還具有交互功能,初步具備了基于計算機網絡的自主學習模式的特征。

  當然,但教材上網不是真正的網絡化教學,正如多媒體教室不是網絡化教學的全部,教材上網卻是邁向網絡化教學的正確一步。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4.2華東師范大學漢語網

  漢語網是一個網站,由華東師范大學對外漢語遠程教學中心提供,含漢圖書館、網上教學、備課、軟件等。

  單就網上教學而言,倒不失為一個漢語教學網絡化的產品。

  4.3其他漢語教學網絡

  此外,還有一些漢語教學網絡,諸如:《e Chinese中文網》(http://www.省略)、《選擇漢語網》(http://www.省略)、Discover China,learn Chinese(http://www.省略)、《每日學華語》(http://www.省略)等。

  這些網站均為漢語教學網絡化作了有益的探索,但囿于漢語教學長期以來的發展步伐速度,不能期望這些探索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突破。

  它們的網絡與真正的基于計算機網絡的教學模式和自主學習模式還有相當距離。

  5.結語

  網絡化教學的最大特征是提供給學生隨時隨地的學習機會,而且是交互式的,能夠讓學生自己體會到語言交際的過程和交際有效性,并建立話語偏誤的自我糾正機制。

  網絡化教學讓教室不再局限于學校,教學模式顛覆傳統。

  網絡化教學使課堂社會化甚至全球化了。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老師想舉一個具體的例子,而母語使用者的示范當然是最理想例子了,但卻不可企及。

  而在網絡化課堂上,以英語為例,莫說英國人的發音示范、美國人的發音示范,哪怕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印度人的示范,都不再是不可能的事。

  基于計算機網絡的自主學習模式,正如社會認知主義教學觀所強調的那樣,其直接的目的是提供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語言環境模擬和最多形式的學習手段與資源,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而非教學)為主要內容。

  EFL教學有成熟的語言學和教學方法理論基礎,而且有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積累,因而在網絡化、自主化學習模式的實踐方面更為成熟。

  這一點CFL教學無法相比,近年來國內漢語教學界正在流行把一切東西都掛在網上的風氣,無論如何,這都是一種進步。

  相信隨著計算機和網絡對社會生活滲透深度的加大,漢語教學網絡化將日益成為一個必選的議題。

  參考文獻:

  [1]孔文,李清華.語言教學觀與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J].外語電話教學,2002,(4):34-38.

  [2]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2007.

  [3]范琳,李玲.認知靈活性理論與網絡英語教學[J].外語電化教學,2004,(6):123.

  [4]薛清.語言認知發展與網絡教學[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138.

  [5]賈益民等.中文[M].暨南大學出版社,1997.

  [6]何睿弘.國內外漢語教學網現狀研究與對比分析[J].待發表.

  計算機網絡中自主學習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2】

  摘 要 自主學習是當今教育研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主要介紹自主學習以及計算機網絡中自主學習的概念,深刻分析自主學習在計算機網絡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 計算機網絡;自主學習;解決方法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發展,自主學習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計算機網絡中自主學習能夠使學生通過網絡掌握大量的學習資源,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特點,主動選擇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和學習的進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但在計算機網絡中自主學習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學習資源的利用率低,學習成效低等。

  本文主要探究在計算機網絡中自主學習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1 自主學習

  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比,自主學習就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自己獨立的思考、探索和分析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我國學者一般認為自主學習是指學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學習,是與他主學習相對應的一種學習方式(徐文森等,1999)。

  自主學習主要包括3個過程:自我監控,自我指導,自我強化。

  自我監控就是指學生針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所進行的一種觀察、審視和評價;自我指導是學生采取那些導致學習結果的行為,包括制訂學習計劃、選擇適當的學習方法、組織學習環境等;自我強化是學生根據學習結果對自己所作賞罰,以利于積極的學習得以維持或促進的過程。

  其中自我監控是自主學習過程的關鍵。

  自主學習是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自學能力的大小直接影響到學習的效果。

  也就是說學生在各個方面的學習都應該盡可能地擺脫對教師以及他人的依賴,讓自己進行獨立的思考,從而做出選擇,獨立地開展學習活動。

  因此,要想提高學習的能力,需要學生有選擇和高效地學習。

  2 計算機網絡下的自主學習

  計算機網絡下的自主學習是以自學能力為基礎,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提供的學習支持服務系統,進行主動的、有主見的探索性的學習。

  其實質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從以教為中心走向以學為中心,從以教師為中心走向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在主體認知的生成過程中融入學生自己的創造性見解,從而達到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筆者認為,計算機網絡下的自主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同時網絡是一個無限的學習空間,學習者可以尋求到自己想要的各種學習信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進行自我調整,培養學生自我監控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 計算機網絡中自主學習存在的問題

  3.1 學生缺乏自治能力,自我約束能力不強

  學生的自我探究、發現和自主學習能力還存在一定的不足,許多學生認為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學會書本上的知識就行了,不會去主動地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制訂學習計劃;并且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不強,經常瀏覽與課堂內容無關的網頁,甚至玩網絡游戲或者聊天。

  3.2 不能充分利用網上學術資源

  網絡中的資源極其豐富,并以驚人的速度在遞增,若想從海量信息中快速、精確地找到所需要學習資源是比較困難的,這就導致許多學生盲目地在網上尋求資源,浪費大量的時間。

  部分學生對計算機和搜索引擎不能熟練地掌握,對網上學術資源的利用和信息的獲取、加工和處理上存在很多的不足。

  這樣就促使學生盲目地在網上亂轉,白白浪費大量的學習時間,無法完成規定的學習目標。

  3.3 教師過多干涉學生的自主學習

  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已經違背人們的認知規律,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通過網絡進行自主學習時,教師過多地干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養成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學生就會只重視教師的教,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通過網絡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不能主動地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展情況。

  3.4 家長缺乏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的評價

  自主學習評價的促進者是家長,家長在評價中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為對學生采用自主學習的評價的理解和賞識,對學生和教師在評價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提供幫助,為家校合作,形成統一的教育合作貢獻力量。

  家長作為孩子自主學習的重要觀察者、建議者,能夠從另外的角度描述和解釋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

  家長參與學生教育越多,學生就越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但是,長期以來家長缺乏對學生通過網絡進行自主學習效果的評價,在參與學校教學時也總是顯示出一種不自信的態度。

  他們在描述學生的學習情況時也往往有所偏差。

  有的家長認為自己的文化背景會導致在評價諸方面與學校發生分歧,加上對學生課程的不了解,擔心在評價過程中會出差錯,而缺乏主動參與學生自主學習評價的信心。

  4 計算機網絡中自主學習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4.1 提高學生的自治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

  關于計算機網絡中的學生自主學習的自治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的提高,是教師和家長都十分關心的問題,也是學校教育重中之重的任務。

  首先,教師應加強學生對網絡中自主學習的重視程度,充分調動學生在網絡學習中的積極性,鼓勵學生根據制定的學習目標努力地去探索,去發現,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克服各種學習困難并抵制網絡誘惑。

  其次,可以建立教師監測系統,便于教師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成效,幫助學生及時調整學習策略,更好地實現自主學習。

  4.2 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網上學術資源

  教師一面要讓學生意識到網絡學習的重要性,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一些網絡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了解網絡學習資源,讓學生學習獲取網絡資源和信息的方法和途徑,以及如何選擇和利用搜索到的信息,教會學生如何更好地通過網絡資源進行學習,包括確保學生正確使用網絡資源、BBS的交流、E-mail的聯系等。

  教師在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時,應積極加以引導和幫助,幫助學生及時調整學習策略,更好地實現自主學習。

  4.3 避免教師過多地干涉學生的自主學習

  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記”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應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為了讓學生能夠主動地進行學習,教師首先應該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學生創建一個通過網絡進行自主學習的空間,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真正地融入計算機網絡的自主學習當中,讓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和踴躍的探索,使學生由被動地接受變為主動地思考,從而激發每個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熱情,使之真正成為自主學習的主人。

  教師應允許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出現“不同的聲音”,當學生對一個問題有不同的看法的時候,教師不應該因為擔心影響教學進度而扼殺學生的想法,而應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和看法,敢于反駁同學甚至老師的錯誤看法,并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教師要徹底取消有礙于學生發展的“清規戒律”,給每位學生以充分的幫助和指導。

  4.4 引導家長積極有效地參與學生自主學習評價

  為了讓家長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生自主學習的評價,能為子女提供適合自主學習的環境,一些專家和教師應為家長提供多方面的指導,讓家長多了解一些網絡知識,正確認識網絡學習資源,引導家長主動、積極地參與評價。

  家長參與到學生的自主學習評價中,能夠很好地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更重要的一點是能夠為子女提供自主學習的一片天地。

  家長的評價能夠形成學生積極向上的動力,家長在評價中的作用是任何人都無法代替的。

  5 結論

  自主學習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網絡,學生的學習與傳統的學習方式不同,學生不再僅僅依賴課本的學習和教師的講授,而是通過網絡平臺和數字化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

  在計算機網絡自主學習中會存在許多學生、教師和家長應注意的問題,一方面教師和家長要加強課內、課外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另一方面學生也要積極配合,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計算機網絡中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并且主觀愿意接受計算機網絡中自主學習的方式。

  只有學生、教師和家長共同努力,才能達到培養好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靳玉樂.自主學習[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196-197.

  [2]王大勇.關于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的實證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5.

  [3]陳曉琳,廖淑梅.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J].沙洲職業工學院學報,2007(1):51-54.

  [4]王曉雷.網絡環境下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方式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1):142.

  [5]何克抗.現代教育技術[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利用計算機網絡培養高職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3】

  摘 要:本文首先介紹了自主學習的相關理論依據及理論淵源,然后論述了自主學習在高職層次英語教學中的必要性及影響高職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因素,探討在高職院校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途徑和方法,對現階段計算機網絡應用與高職英語教學的優勢和不足做了充分說明,最后提出結論認為,應將高職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教師的組織、指導及監控作用相結合,利用計算機網絡,在高職院校中大力建設自主學習中心,逐步提高高職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 高職學生 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中心

  20世紀80年代初Henri Holec(1981)首先將“自主(autonomy)”這一概念引入外語教學界,并逐漸受到國內外語言學界的廣泛關注。

  近年來,世界各國都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目標,與自主學習相關的課題也成為當今國際教育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

  1 自主學習的理論依據

  自主學習理論融合了當代教育心理學尤其是認知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和建構主義心理學三大理論流派的理論精華。

  徐錦芬(2007:59)基于上面幾種理論總結認為,自主學習理論包含認知心理學理論中強調的“知識的獲得主要是通過學習者自己去發現”;人本主義心理學中認為的“重視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需要、情感和意愿”;建構主義心理學中強調的“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這三方面的理念,同時,自主學習理論還吸收了社會語言學中“語言是交流的工具”以及“合作學習”等思想。

  2 自主學習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必要性

  2.1 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中國高等教育的目標

  中國高職英語教育的目標越來越傾向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育部2012年3月新發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提出要“培養學生信息化環境下的學習能力。

  信息化環境下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全面提升,主要維度包括:使用信息技術學習的意愿;運用信息技術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部高教司發布的《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中也明確指出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應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各校應積極引進和使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構建適合學生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的新的教學模式,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利用信息化技術尤其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成為了教師的重要任務。

  通過自主學習策略的培訓,學生應具有管理自己并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的能力。

  2.2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我國高職英語教學現狀的必然選擇

  我國現階段的高職課堂英語教學存在著時間緊、任務重等問題,教師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當天的教學計劃,教學班級人數眾多,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較少,很難展開大量的聽、說、讀、寫方面的訓練,學生不可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完全掌握所學知識。

  而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想熟練地掌握它,需要對聽、說、讀、寫、譯各項技能進行大量的練習。

  因此,學好英語僅靠有限的課堂教學遠遠不夠,學生要想學好英語,必須根據個人情況利用課余時間反復練習、大量實踐,將所學知識消化吸收,才能夠運用自如。

  另外,教師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方法以及學生自身的認知情況和學習能力都千差萬別,要求學生在同一的時間內學習相同的學習內容實現同樣的學習目標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學生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目前我國高職英語教育的困境。

  3 影響高職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因素

  影響學生自主學習的因素通常包括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兩類。

  筆者通過對北京財貿職業學院(BCFC)高職學生的訪談和問卷調查分析目前影響高職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因素有以下幾方面。

  (1)高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較低,傾向于選擇易完成的學習任務,為自己設定的學習目標較低,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不擅長自主學習策略的運用。

  (2)高職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不明確,對英語的熱愛程度較低,對英語的學習態度大多比較消極。

  (3)大多數高職學生的學習風格為“場依賴型”,即較依賴教師明確的指導和講授,喜歡參與真實的語言交際,但不喜歡運用記憶策略和獨立工作的策略。

  (4)高職學生對學習策略的認知和運用非常匱乏,沒有找到或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比較系統的英語學習策略。

  (5)英語授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仍大量使用傳統教學方法,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沒有明確的目標和實施計劃。

  (6)大多數英語課程仍采用大班授課模式,教育技術的使用僅限于PPT、WORD和音視頻輸出幾項。

  (7)高職院校的自主學習資源不夠完善,校園內還沒有形成比較濃厚的自主學習氛圍。

  (8)由于長期受中國應試教育和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多數高職學生形成了英語學習以應試為目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觀念。

  4 培養高職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以及電腦網絡在大中小院校中的大力推廣讓我們看到了培養高職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方法,那就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尤其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引導高職學生建立自主學習英語的習慣,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其自主學習英語的技能。

  4.1 利用計算機網絡培養高職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優勢

  (1)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言學習材料。

  豐富的網絡資源給學生提供了大量原汁原味的英語學習材料。

  網絡上豐富而地道的英語學習資源給學生提供了全面而自然的英語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完全浸入英語語言的海洋,自然習得英語知識,提高英語的應用能力。

  (2)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計算機網絡技術輔助下的英語學習,完全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和中心,按照學生個人的興趣愛好和學習需要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和方式,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和學習進度,自主確定合作小組,輕松接受“電腦考官”的考核及評估。

  這樣的學習方式大大緩解了學生面對老師時的焦慮和緊張情緒;形式各樣,生動有趣的網絡內容,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其學習的效果。

  (3)通過多種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在提高語言應用能力的同時提高計算機及網絡應用能力和交際能力。

  通過在網絡上進行的英語學習和在線交流,學生能夠自如地使用各種電腦軟件和網絡功能,并能夠與世界各地使用和學習英語的網民進行口頭和筆頭的溝通交流。

  這些學習方式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運用計算機的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

  (4)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能夠提高學生的元認知能力。

  “元認知”這一概念是由美國心理學家Flavell(1979)提出的,元認知能力包括: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控三個部分。

  網絡環境下的英語學習是一種多模式的學習方式,信息會以多種表征形式儲存于學生的知識和經驗體系中,從而使獲取知識的渠道變得多元化,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向主動的探索者,學習本身轉向個性化和自主式。

  網絡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大量真實的學習資料的同時,也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自我認識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從而使自己成為高效率的學習者。

  元認知能力是高效率學習者應具備的能力,也是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體現。

  通過網絡在線學習既讓學生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自主體驗學習方法和獨立判斷、評價學習結果,真正成為元認知能力強的自主學習者。

  4.2 利用計算機網絡培養高職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

  (1)對學生的網絡在線自主學習進行有效的前期培訓。

  網絡世界的開放性讓學習者可以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目標。

  然而,網絡世界又是缺乏組織性和結構性的,也極有可能誤導學生或者讓學生無所適從,尤其是語言水平比較低的高職學生,沒有足夠的能力辨別和揀選學習所需的信息,更缺乏足夠的能力處理和利用這些信息。

  因此,高職學生的在線自主學習需要教師給予大量的引導。

  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實施自主學習,仍需要教師的協調和控制,需要教師提前制定一個詳細、全面的自主學習計劃,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策略的前期培訓,為其提供可選擇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方式,幫助他們正確合理地利用這些資源和方式進行自主學習。

  (2)對學生的網絡在線自主學習進度和內容進行監督和指導。

  完成了對學生在線自主學習的前期培訓后,教師仍然有責任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進行監控和管理。

  基于對高職學生自主性學習現狀的分析,大多數高職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對還較薄弱,自主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進度的明顯落后及學習內容的偏差。

  教師需要利用在線學習軟件中的監控功能,隨時監督和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時提醒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如:每次上新課前要告訴學生課程的整體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每節課結束前要提前告知學生課后需要完成的在線作業及下次課上課前需要準備的學習任務,同時教師要檢查學生提交的電子作業,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

  (3)對學生的網絡在線自主學習成果進行及時的反饋和評估。

  高職學生的在線自主學習過程應由教師全程監督并指導,每個階段學習任務結束后,教師要對學生提交的作業進行在線批改,糾正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回答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

  根據每個學生在線學習的不同表現(如:提交作業的質量、提交作業的時間、其他在線學習任務完成的情況、與教師的互動狀況等),綜合評估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狀況。

  同時,針對學生在線自主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教師應及時調整課堂教學和在線學習任務的設置,不斷完善整個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4)正確處理教師課堂教學和學生在線自主學習的關系。

  學生的在線自主學習不能沒有教師的參與,師生互動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師不能放任學生不管,不能讓在線學習完全取代課堂教學。

  高職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還需要教師在課堂內外進行培訓、監督和指導,但是英語學習的整個過程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潛能。

  因此,兩者應該有機結合,平衡教師課堂教學與學生在線自主學習的比例關系。

  5 結論

  盡管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于高職英語教學還處于探索和起步階段,但是其強大的交互功能和龐大的數據資源都決定了其應用于英語教學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在將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于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可以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于學生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但是,單純“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如果過分強調學生的“學”而忽視教師作用的發揮,忽視師生間情感交流及教與學的互動,在現階段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薄弱的情況下,反而會影響其學習英語的效果。

  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我們應該一方面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中心”的在線學習模式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優勢,同時靈活運用“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組織、監控整個教學活動的進程,系統傳授英語知識。

  高職英語教學的遠期目標是在高職院校大力建設適合高職學生英語水平和學習能力的自主學習中心,逐步提高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教師的培訓、指導和監督下,學會運用自主學習策略,提高英語語言應用能力。

  當然,這個遠期目標的實現,需要廣大的高職院校共同努力,開展實證研究,推廣成功經驗,積極合作交流。

  參考文獻

  [1] Flavell,J.H.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A New Area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quiry [J]. American Psychologist,1979,34:906-91.

  [2] 戴培興.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8.

  [3] 施曉偉.走向自主:英語學習策略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11.

  [4] 修月禎.網絡多媒體環境下的英語教學改革之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11.

  [5] 徐錦芬.大學外語自主學習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4.

  [6] 嚴明.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教程[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07,9.

  [6] 周綿綿,余笑,葉長彬.英語學習策略[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2.

【計算機網絡教學自主學習模式的應用】相關文章:

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培訓心得(精選8篇)10-21

初中數學自主學習模式分析論文03-24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在合作學習模式在中的應用10-07

項目學習模式的土木工程教學應用論文10-08

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3-25

創新的教學模式在英語教學的應用10-05

探析小學數學教學中自主學習策略應用論文10-09

自主學習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建構論文10-08

基于自主學習模式的高中數學教學實踐研究論文10-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大成色www永久网站| 成人免费xxxxx在线观看| 久久不见久久见www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人妻|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久道| 一卡二卡三卡视频| 波多野无码黑人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日韩激情无码不卡码|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网站| 精品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不卡| 鲁鲁鲁爽爽爽在线视频观看| 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人与性动交ccoo| 国产在线无码不卡播放|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内射中出无码护士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a∨一区二区| 精品欧美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 88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看蜜桃| 大陆极品少妇内射aaaaa| 亚洲综合图色40p| 最新的国产成人精品2020| 亚洲а∨天堂2019在线无码|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欧美freesex黑人又粗又大| 国产午夜成人精品视频app| 国产果冻豆传媒麻婆精东|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5个黑人躁我一个视频|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交换配乱吟粗大| 国产精品毛片大码女人| 亚洲av无码国产剧情| 曰本大码熟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99国产国产精|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色婷婷在线影院p厂|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成人免费无码精品国产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