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教學探索論文
在中職院校中,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作為其中重要的計算機人才出口專業,中職院校中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專業教學改革需要進行深化改革,以符合當前的計算機網絡應用人才需求。本文針對如何在中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教學改革進行深化研究。
隨著《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的不斷推廣深入,中職院校的教育制度不斷改革。中職院校如何調整自身的教育策略,做出符合當前市場需求技術型人才的選擇,這就需要中職院校根據自身的實際教學情況做出符合當前時代背景的教學改進。如何在中職院校中培養符合當前社會要求的高素質的技術型人才,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課題。本文就如何在中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教學改革進行深化研究提出幾點看法,僅供交流學習。
一、中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教學現狀
中職院校作為我國職業教育的主體,是建立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之上的學校,目的是培養大量符合當今社會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這要求中職院校在進行高中程度知識的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精神文化素養,有針對性地實施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教育。但在實際的中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教學過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一)教師實際應用經驗不足,在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際應用相脫節
中職院校的教師雖然理論知識扎實,但實際應用經驗不足。不了解當前社會對網絡技術型人才技能的需求狀況,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的知識與技能不能夠滿足當前社會對網絡專業畢業生的技能需求。例如,在網站開發這門課程中,教師教授的內容也許還停留在使用ASP網站編程語言來編寫開發網站,但是在目前網站開發的實際應用中,ASP由于代碼簡單容易使網站受攻擊已很少使用甚至不用,這就導致學生在學校學習到知識與社會應用脫節。這樣的不足在網絡專業教學的其他很多科目都存在。
(二)師生教與學的惡性循環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對繁重的教學任務,不能保證每一次的課程內容都能夠詳細、生動有效地講解;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調整教學的進度,調整教學方法及內容;課后由于工作繁鎖,實訓條件受限,無法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加以實踐與鞏固;同時網絡學科的知識對于大部分中職生來說是有相當難度的。基于以上因素,學生學不到知識后便出現厭學情緒。這樣循環下來,就會出現一種現象:學生學不會,教師不愿教。久而久之,便形成教學上的惡性循環,嚴重影響到師生教與學的質量。
(三)學生的基礎相差懸殊
中職生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參差不齊,教師難以根據不同學生的現有知識基礎,進行因材施教,徒增了教學的難度。有的中職生在入學階段對計算機網絡的應用僅僅停留在上網沖浪、打游戲等上,對計算機網絡技術幾乎是一片空白;有的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機基礎操作;有的已經具備了相當程度的計算機操作技能。
(四) 教學實訓環境不完善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計算機網絡專業知識更偏向于實際的操作應用。然而,能夠擁有良好的網絡實訓資源用于開展實訓教學的中職院校較少。網絡設備的價格昂貴,損耗大,維護難,導致大部分的中職院校無法大規模地投入資金建設網絡實訓基地。沒有實訓環境的支持,學生學習了專業理論知識之后,只能通過一些模擬軟件去進行實際操作的模擬應用,甚至于“紙上談兵”,專業理論知識無法進行實操。
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教學改進措施
計算機網絡技術作為計算機技術上的應用學科,實踐性很強。如何針對中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教學存在的現狀,培養出符合當前社會要求的高素質網絡技術型人才,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提高教師網絡專業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加強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計算機網絡技術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對專業知識熟練駕馭的同時還必須要擁有符合企業需求的網絡技術實踐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對知識的合理規劃、結合實際應用需求展開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能夠適應不斷推陳出新的計算機軟件應用及企業對技術的更新需求,還要時刻關注行業上的技術升級與信息更新,做到教學上的“與時俱進”。例如,學校可以定期組織教師進行下企業實踐、專業培訓或為教師提供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知識講座,讓教師了解并掌握最新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并將其引用到課堂教學中,實現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合。
(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網絡專業教學上出現的“學生學不會,教師不愿教”的惡性循環現象不能單純地把責任歸于學生,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之一,是掌控課堂的主導者,教師能否成功的完成每一次教學任務,是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設計好每一個環節,并在課堂中使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共同完成的。歸根結底,還是要求教師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的同時,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結合課程的特點,根據當今中職生的特點,研究出適合中職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有所創新,才能突破網絡專業教學的瓶頸。例如,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都是當前提倡的幾種新穎的教學方法,教師必須結合學科進度,多采用這些新的教學方法甚至基于它們再創新,達到提高教學質量。
(三)針對學生特點,實現分層次教學
不同的學生基礎相差懸殊,合理的進行分層次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1.學科知識結構要分層次。在計算機網絡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做到由簡入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例如,在《企業網絡搭建》課程中,首先通過簡單的制作網線,向學生講明局域網的網絡設備如何連接;連接后,為了實現網絡的通路,需要通過各個網絡設備的配置,進而絡設備的配置方法;當網絡出現不通的情況,應該如何處理,進而對網絡常見故障進行分析等,層層遞進式教學,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又能讓學生掌握學科的知識點。
2.對學生群體要分層次。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不一樣,教師在布置實訓任務的時候就要結合學生的特點與水平,分層次的布置實踐操作練習。針對基礎弱的學生布置簡單的基礎練習;針對知識點掌握得比較好的學生,要求他們在完成基礎練習之外,增加拓展練習。這樣,讓每個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功課可做,把自己的能力最大化發揮。同時可采取分組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師課堂布置的實訓任務,教師可針對組員的優缺點,分配每個組員應該負責的內容,使人員的分工得以優化,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四)完善教學實訓環境的建設
計算機網絡技術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除了系統的理論知識的學習,也需要實訓環境的支持,用于開展實訓練習。
首先,是計算機網絡機房的升級與完善。中職院校計算機網絡專業的課程體系當中,計算機應用軟件的操作是主要內容。而如今應用軟件的升級更新速度非常快,如果機房電腦設備落后甚至老化,則會影響教學實訓的開展。其次,是網絡設備的完善。計算機網絡專業的核心課程是網絡設備的連接與配置。這需要防火墻、路由器、交換機、服務器、PC機等網絡設備的支持,才能真正實現網絡技術應用教學,而不僅是停留在模擬軟件的使用上。
各中職院校應當根據學校的人力、財力、物力等資源,適時引進新的計算機教學設備及網絡實驗設備,逐步完善網絡教學實訓環境,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訓操作條件,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計算機網絡知識與技術的掌握和學習。
三、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國家對素質型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需要中職院校針對現有的教學方針、教學手段、師資力量做出符合實際情況的教學改進。同時,在中職院校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教學改進過程中,教師應當以現階段社會所需求的網絡專業技術型人才為導向,以學生為本,進行教學創新,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接收專業知識內容,學以致用。
【中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教學探索論文】相關文章:
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學探索論文10-09
中職計算機程序設計教學探索論文10-12
中職計算機平面設計教學的實踐探索論文10-09
中職數控專業數學教學改革探索論文10-12
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思考論文10-11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探索論文10-09
中職政治課教學的思考與探索論文10-12
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實踐論文11-05
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學探究論文10-09
中職教學下計算機專業論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