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機械加工設備管理和維修
機械加工設備管理和維修【1】
摘要:企業對于機械加工設備的管理和維修工作,會對自身的經濟效益和發展造成直接的影響。
因此通過目前機械加工設備的管理和維修現狀,對機械加工設備的管理和維修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機械加工設備;技術管理;維修保養
1.機械加工設備管理和維修現狀
1.1機械加工設備管理缺失
在通常情況下,機械制造企業追求的首選是經濟效益,對于機械加工設備的安全管理和維修工作并不重視,缺乏管理工作。
一方面,管理的制度還不夠完善,在管理的時候無從下手;另一方面,機械制造企業缺乏專業性和專門性的管理人員,讓機械加工設備的使用年限損耗,不利于設備的管理和維修工作。
1.2機械加工設備使用不合理
在機械加工設備的生產過程當中,一些生產人員由于缺少相應的機械知識,沒有將機械加工設備用在最適合的地方,造成了不匹配的現象。
同時,一些生產人員并沒有嚴格按照機械加工設備的相關標準和要求進行相關的生產工作,增加了機械加工設備故障的概率。
目前,由于企業的大多數工作人員并沒有經過正規的培訓,專業素質都不高;或者培訓的內容不具有針對性,在實際工作的時候不能夠很好的運用在培訓中所學到的知識。
這樣就會對機械加工設備的正常運行造成影響,故障層出不窮。
1.3機械加工設備缺乏保養
由于機械制造加工企業過于重視經濟效益,很多時候并不重視機械加工設備的保養維護工作,對于機械加工設備盲目追求成本低和效益高,形成了不良的機械加工使用理念:一方面,絕大多數員工認為機械加工設備的保養工作可有可無,不出現故障就行;另一方面,有時候即使知道設備需要進行保養,但是為了追求進度,讓機械加工設備超時限超負荷運行。
另外,企業很多時候不能夠及時處理出現故障的機械加工設備,不能保證生產工作的正常進行。
2.機械加工設備的管理和維修措施
2.1加強機械設備預防性維護
2.1.1預防性維護的重點
預防性維護主要用于保持設備清潔、整齊、安全、潤滑正常,從而讓設備正常運轉和修理間隔期限延長得到保證。
具體措施有:保持設備清潔,維護人員需嚴格執行不同設備的清潔SOP,讓設備的整齊、有序和清潔得到保證;防泄漏,設備維護人員應認真處理和防止設備滴、跑、漏、冒等故障問題;設備潤滑管理,根據企業設備潤滑保養計劃與潤滑油管理標準,維護人員需積極貫徹潤滑的定量、定點、定期、定質管理政策,正確開展設備潤滑處理,讓設備運行的摩擦阻力和磨損降低,避免出現金屬表面銹蝕和損傷等問題,讓設備的運行正常得到保證。
2.1.2日常維護與檢查內容
日常維護內容包括:設備保養,依據計劃開展設備清潔與易損件更換等;定期檢修,依據檢修計劃定期進行停產檢修,包含設備小修、中修及大修等;運行維修,指進行的對設備運行影響程度較低或不影響設備工作的檢修,如對設備信號指示燈更換;臨時停工檢修,在設備出現意外事故和故障時開展的針對性檢修;設備調整,細微調整機械設備行的局部零部件,如電機傳動皮帶的張力調整以及機械傳動的配合調整等等。
常檢查內容包括:檢查設備是否能夠保證完成生產定額,是否能讓額定技術性能要求得到滿足;是否存在溫升過快、振動、冒煙、氣味與噪聲異常、漏油等異常問題;檢查設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電氣設備、傳動機構以及機械零件等是否含有不安全因素;檢測設備是否符合產品生產質量標準。
(1)提升操作人員綜合素素質
企業要定期組織相關的工作人員進行有針對性培訓,讓他們能夠學習最新的技術,并且能夠在實際工作中靈活運用所學到的知識。
在開始培訓工作之前,要先制定好對應的培訓計劃,主要包括技能培訓和安全培訓,從根本上讓操作人員和維修人員的專業技術素質、實際操作技能以及理論知識水平得到提升,選拔和培養一批技術拔尖的專業人員,讓機械加工設備故障問題能夠及時地解決。
(2)設備使用的科學化管理
企業的操作人員在使用機械加工設備的時候要嚴格遵守對應的規定,降低機械的磨損度,讓機械設備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延長使用壽命,控制企業成本。
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對機械工程量和生產進度進行計算,采用分析、統籌以及預測等方法,制定好科學的用機計劃;第二,做好機械加工設備的配套選擇工作。
機械加工設備的工作容量、生產率要和設備實際情況和生產工作量相符合。
根據具體的要求來對機械加工設備的使用進行合理的分配,對機械加工設備的作業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保持好機械設備和生產任務之間的平衡。
(3)建立設備維修保養體系
首先,要建立維修保養制度,根據機械設備的生產實際需要和機械自身的狀況,做到最大限度的延長機械加工設備的壽命,讓維修作業和機械生產達到平衡。
進行合理的調整,編制機械保養維修進度計劃,對生產的影響進行充分的考慮,再確定合理的修理和保養日期;對于生產的旺季,保養工作應該穿插進行,可適當提前或滯后。
其次,要設立機械設備組,對相關維修力量進行配備。
配件的采購會對機械設備的維修成本、進度和質量造成直接的影響,配件的使用也要對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之后確定;由具有較強專業知識和組織能力的人來負責配件的采購和機械設備的維修工作。
(4)設備的更新
機械設備的壽命會隨著企業對機械加工設備的使用時間和次數增多而增多。
因此,必須要做好陳舊設備的淘汰工作以及新設備的采購工作,讓企業的正常生產能得到有效的保證,確保企業的生產任務能夠順利完成,從而保證企業的經濟效益。
3.結語
綜上所述,機械加工設備的故障問題不是突然出現的,是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
為了促進生產的發展,機械制造企業對于機械加工設備的觀念必須要擺正,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將經濟管理和技術管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制定好合理的管理和維修保養方案,讓機械加工設備的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高,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陳志勇.提高機械加工設備的綜合管理水平[J].民營科技,2007,(01) .
[2]馬志功.淺談如何提高機械加工設備的綜合管理水平[J].建設機械技術與管理,2009,(11) .
機械加工設備的維修及管理【2】
[摘 要]作為生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設備維修與管理對于保證工業生產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介紹了機械加工設備維修與管理現狀,然后具體探討了設備維修與管理措施,以期為相關技術與維修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機械加工設備;維修;管理
在現代機械生產制造中,通過控制技術、數字技術及智能化控制技術的應用使得機械制造產品的精度不斷提高。
在機械加工制造中,為有效改善產品加工質量、提升產品制造生產效率、降低設備損耗及原材料消耗,則必須在生產制造過程中對機械加工設備進行定期安全檢修與維護。
因此,加強有關機械加工設備的維修與管理探討,對于改善機械設備維修維護與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 機械加工設備維修與管理現狀
(1)設備使用缺乏規范性,因工作人員在操作設備前,未有效掌握設備的操作規范及要領,或在設備操作過程中未按設備操作標準進行操作,使得機械加工設備經常處于超負荷運行狀態或帶病運行狀態,最終導致設備損壞及磨損程度增大,影響設備運行及使用;[1]
(2)設備管理制度不健全、執行力度不足,部分機械加工制造企業缺乏相應的設備安全維修管理制度,使得設備管理、運行及使用混亂,導致設備損壞速度加快;在大部分的機械制造加工企業中,工作人員對于設備的維護管理不重視,相關管理部門也缺乏設備保養意識,機械設備臺賬與技術資料檔案建立難以開展;
(3)設備檢修滯后,且存在大量浪費問題,當前大量企業在設備管理中仍未能有效實施點檢制度等保養措施,設備維修管理常處于事后維修狀態,對于預防性保護維修缺乏相應的關注,導致部分設備老化及故障劣化現象無法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預防與修理;部分維修人員在檢修中貪圖方便,將具有較大修復價值的部件廢棄使用,或在未準確了解設備故障問題時便根據檢修經驗胡亂開展設備維修,最終造成維修資源大量浪費。
二、 機械加工設備維修與管理措施
1、加強機械設備預防性維護
(1)預防性維護的重點
預防性維護主要用于保持設備清潔、整齊、安全、潤滑正常,從而確保設備正常運轉和延長修理間隔期限。
具體措施有:防泄漏,設備維護人員應認真處理和防止設備滴、跑、漏、冒等故障問題;保持設備清潔,維護人員需嚴格執行不同設備的清潔SOP,確保設備有序、整齊、清潔;設備潤滑管理,根據企業設備潤滑保養計劃與潤滑油管理標準,維護人員需積極貫徹潤滑的定量、定點、定期、定質管理政策,正確開展設備潤滑處理,以降低設備運行的磨損及摩擦阻力,避免設備金屬表面損傷及銹蝕問題,從而確保設備運行正常。[2]
(2) 日常維護與檢查內容
日常維護內容包括:定期檢修,依據檢修計劃定期進行停產檢修,包含設備小修、中修及大修等;設備保養,依據計劃開展設備清潔與易損件更換等;臨時停工檢修,在設備出現意外事故和故障時開展的針對性檢修;運行維修,指進行的對設備運行影響程度較低或不影響設備工作的檢修,如對設備信號指示燈更換;設備調整,對機械設備上的局部零部件開展細微調整,如機械傳動的配合調整、電機傳動皮帶的張力調整等。
常檢查內容包括:檢查在設備工作過程中是否存在溫升過快、振動、冒煙、氣味與噪聲異常、漏油等異常問題;檢查設備是否能保證完成生產定額,是否能滿足額定技術性能要求;檢查設備是否存在降低設備壽命的隱患;檢測設備是否符合產品生產質量標準;檢查在設備運行及操作過程中是否可靠安全,傳動機構、電氣設備、機械零件等是否含有隱藏不安全因素。
2、 健全完善管理制度
嚴格實行安全交底制度,保證各操作人員能全面了解設備運行條件、運行性能等內容,從而保障設備使用安全;嚴格實行“三定”制度,關鍵設備要開展定人、定機、定崗位制,各臺設備的專業操作人員應經過專業考試與培訓,在獲取生產操作資格證后才能上崗工作;對于完成大修或新采購設備要執行規定的試運轉試驗,以避免部件早期磨損,提高設備使用年限;當采用多人輪崗制度時。
對于多人操作的設備應做好交接班處理;在機械設備檢修前應避免帶病運行,若維修設備及條件不齊全,應避免強行拆修,以免影響設備修理質量;設備拆裝過程中應按照固定檢修程序與設備說明書進行,采用專用工具進行拆卸,且在拆裝前后應將零部件排放整齊,避免日曬雨淋或磕碰。
3、 開展機械設備點檢管理
設備點檢是指為保證設備的基本性能,采用簡單工具及儀器按照計劃設定的方法及周期,對設備固定部位開展有無異常的預防性細致檢查過程。
點檢計劃包括點檢計劃與點檢標準的制定、依據點檢標準與計劃開展點檢與修理、點檢效果評析與審核、結果反饋與相應處理措施改進等環節。[3]
當前企業在設備點檢時通常由固定點檢人員到車間對設備各定點進行檢查,檢查結果需通過輸入設備傳輸至點檢記錄表格,而記錄表格再由設備管理單位審核留檔,此種手工填報點檢結果方式工作效率較低,且很容易出現失誤及漏項。
而借助于設備點檢管理系統可有效促進設備點檢工作效率,降低人工調表工作量,簡化點檢流程。
通過系統的PDA手持巡檢終端可自動對項目合格狀況進行采集,且能自行拍照留證,點檢結束后利用巡檢終端的同步功能即可將檢查結果傳輸數據庫生成設備點檢記錄匯總報表。
4、 優化設備時使用與維修管理
為改善機械加工設備管理水平和效率、減少設備管理成本,應加大操作、保養與維修人員間的信息反饋能力,并將設備保養歸入到機械預防性維修體系中;工程施工中,應糾正“重生產、輕維修”的管理理念,重點將預防性維修放在機械設備維修的首要地位,保證從總體上降低設備故障率,提高生產可靠性與安全性;加強培養維修人員應急修理與搶修任務的能力,促進人員綜合化技術發展,通過對人員及設備操作的優化管理來提升機械加工設備管理效果。
結束語:
設備維修與管理質量將直接關系著企業整體設備的運行質量和經濟效益,因此,相關技術與維修人員應加強有關機械加工設備維修管理研究,總結設備維修管理問題及重要技術管理對策,以逐步提高設備維修與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劉順周,關佳亮,郎洪.論設備的維護保養與維修資料的管理[J].科技資訊. 2012,05(35):57-58
[2]馬志輝.機械制造加工設備的安全管理與維修探討[J].科技致富向導. 2012,06(10):61-62
[3]張光學.淺談機械加工設備的管理和維修[J].現代制造技術與裝備. 2010,13(14):74-75
【機械加工設備管理和維修】相關文章:
化工機械設備管理與維修保養10-05
機械加工工藝10-05
機械加工簡歷10-08
機械維修簡歷10-05
機械加工實習心得01-08
機械加工年總結03-28
機械加工工藝系統10-05
機械加工實習報告12-03
機械加工實習報告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