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通用1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隨筆應該很熟悉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經典的隨筆都有哪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教育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教育隨筆1
為了讓幼兒進一步感知秋天,我帶著幼兒在院子里揀落葉。正因園里種的都是常綠樹,因此落葉不多。到了一棵大樹下,我抬頭看了看,自言自語道:樹上有一些發黃的樹葉,何不把
它們搖下來?只見我雙手拉住樹干使勁搖了搖,嘩嘩嘩掉下了很多樹葉,孩子們歡呼雀躍。隨后,我與孩子們興致勃勃地揀著落葉。快揀完時,幾個男孩子立即跑去搖樹,邊搖邊喊:哈哈,樹葉掉下來了,快來揀呀!聽到喊叫聲,有的孩子趕緊跑過去揀落葉,更多的`孩子則參加了搖樹行列。有的一齊拉住一棵樹使勁搖;有的專挑小樹搖。見此情景,我趕緊制止:大家趕快停下來,不能搖樹!此時,孩子們根本聽不進老師的話,他們奔跑于大樹小樹之間,搖完這棵搖那棵,十分興奮。手足無措的我只能用鈴鼓把大家召集起來,并與孩子們圍坐在草地上,誠懇地向他們說明剛剛自我搖樹的原因并作檢討,還與孩子們交流搖樹的危害性,這場搖樹風波才得以平息。
我出于教學需要搖了樹,這一行為傳遞給幼兒的信息是樹是能夠搖的,造成幼兒見樹就搖的后果。還好我勇于成認錯誤,平息了搖樹風波。這個案例給咱們的啟示是:教師的一舉一動時時刻刻影響著年幼天真喜好模仿的孩子們,因此教師要注意自我的言行,以免帶來負面影響。
幼兒教育隨筆2
中午放學的時候,我發現李翠玲小朋友的手里攥著幾塊小石子。就是在站隊時他也不肯扔掉。我走到她的面前對他說:"李翠玲,你的石子是從哪里弄來的。""沙池里"孩子回答道。""你不把它們扔到沙池里,讓老師幫你扔到沙池里吧!"我接過石子,順手往沙池里扔去。沒想到孩子卻大聲對我喊:"老師,你為什么要扔掉它們?"我愣住了,"不扔,你拿它們干什么?裝在衣兜里,會磨壞衣袋的。"我媽媽說:"養水仙的盆子里如果放上幾顆小石子,水仙就不容易倒了,而且也好看,我想把石子送給媽媽,行嗎,老師?孩子顯然是有點急了,一張小臉漲得通紅。
"我想把它送給媽媽"聽到孩子的.喊聲。我突然被感動了,趕緊撿回了石子,還給了孩子。并神情莊重地告訴她:你把石子送給媽媽,媽媽一定會高興的。
第二天,我在班里表揚了李翠玲。并讓孩子們討論自己在家怎樣做一名孝順的孩子。
通過這件事事情,讓我想起了一句話:"教育無小事,生活處處是教育",讓我們在平凡的生活中,隨時捕捉我們身邊的小事,教育我們的孩子吧!
幼兒教育隨筆3
一天,戶外活動的時間到了,孩子們在興高采烈的玩著,我看到張文航小朋友熱的滿頭大汗,要求他把外衣脫掉,這時,他竟說不熱。聽到他的話后,心想:難道兩個月的時間過去了,還沒有學會解扣子,以前,每次脫衣服,都是讓別的小朋友幫忙,為這事,我跟他的奶奶說過幾次,但是收效不大,在放暑假前,又向他的家長提出了要求,一定要讓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特別提出了要孩子學會穿脫衣服,看來,家長又沒按我的要求做,這時,我又故意說了一遍,要他脫掉外衣,他試著解扣子,可“笨拙”的小手盡管再努力也沒有將扣子解開。看到他今天的`樣子,我非常著急,抽時間又跟他媽媽進行了一次交流,通過談話,我知道了,媽媽每天忙于上班,很少帶孩子,孩子一直由奶奶帶著,老人什么事情也不肯讓孩子做,把孩子該做的都代替了,時間長了,孩子自己也不想做事情了,所以到現在還不會穿脫衣服。又向他媽媽講了孩子在園各方面的表現,讓她知道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這時他媽媽讓我講一些教育孩子方法。
首先,告訴她在家中要為孩子提供做事情的機會,要真正讓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不會做的事情,家長要耐心的教他做法,而不能包辦代替。其次,為了提高孩子做事的興趣,可以采取表揚、鼓勵的方法,當孩子完成一件事情,可對他說一句贊賞的話,也可以給他一個甜蜜的吻,還可以抱一抱他等,來激發他做事的積極性。再次,可采取成人和孩子比賽的方式,例如:穿脫衣服、整理被褥、掃地等活動,這樣會逐漸養成孩子自己做事情的習慣。她媽媽聽了這些后,表示愿意嘗試這些方法。
經過一段時間后,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了提高,現在不但自己能穿脫衣服,有時還搶著做值日了,可見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是需要鍛煉的,只要為孩子提供動手的機會,每個孩子都會很優秀的。
幼兒教育隨筆4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比較重視在養成孩子具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也注重培養孩子在參加集體教學活動時積極參與、主動舉手回答問題的好習慣。在組織教學活動時,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當老師有問題要問孩子的時候,能夠積極舉手發言并且思維活躍的就那么幾個孩子,然而,另外一些孩子卻很少發言,常常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為什么這些孩子不愛舉手發言呢?是因為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回答不出來,還是本身上課不夠專注,從而使得思緒游離與活動之外;或者是即使知道答案,卻因生性膽小而不敢回答。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逐漸發現了這些孩子不愛舉手發言的原因所在,并隨后采取了相應的教育措施。像陽陽、壯壯等孩子是因為膽小而不敢回答問題,我就鼓勵他們大膽舉手,并及時對孩子的回答予以肯定和表揚,使他們能夠逐步養成大膽發言的好習慣。對侯長福、偉杰這些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孩子,我就有意識地對他們進行提醒、引導,幫助他們將注意力及時引回來。與此同時,我還對積極舉手發言的孩子獎以孩子們喜歡的小物品,如五角星、小糖果等,以激發孩子們通過舉手回答問題來獲得禮物的愿望。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培養,孩子們在大膽回答問題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班級里積極舉手發言的孩子越來越多,孩子回答問題時的聲音也日益響亮起來。看到那一只只高高舉起的小手,我的心中充滿了希望和感動。
幼兒教育隨筆5
今晚一直難以入睡,可以說是不困,教育孩子的問題在腦海里飄蕩,教育本身就是想把我們的孩子教育好,為什么有時候等孩子有了問題,我們才去反思呢?甚至有時候為了解脫自己而去逃避這些責任?所以,今天的交流話題活動,給我的印象很深,促使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勤于學習,勤于反思,把所有的工作做到自己滿意。
感謝中國學前教育網這個平臺,讓我們把平日里遇到的疑難問題和好的做法,在這里得以交流與學習,所以,來到這里我就深深的喜歡上了,好像又回到了自己另一個家,所以我珍惜每次學習的機會,珍惜與好朋友一起交流的空間,也希望所有朋友經常在一起互相探討,相信你們會跟我一樣,深深的喜歡上這里,愿意長時間的停留在這里,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相信我們大家,在不斷的學習與成長中,在勤于反思與探索中,一定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更好的教育方法。
幼兒教育隨筆6
我們時常說教師是幼兒模仿的對象。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地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所在。平時跟家長交流起來的時候我了解到孩子回到家喜歡模仿老師的樣子給家里人上課,聽起來禁不住被孩子們的純真可愛所打動,更加激發了我對自己言行的反思。
我們總還記得“為人師表,行為示范”的校訓,我們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我們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甚至衣著發式無形中都可能成為幼兒學習仿效的楷模。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班里的一個小朋友很自豪的沖進了教室,興致勃勃的跟小伙伴說:“看,我今天梳了和老師一樣的頭發。”聽到這樣的話讓我哭笑不得,我當時找不出更好的可以辯解勸說的語言。
教師的性格對幼兒的性格養成產生影響,我們從平時的幼兒身上能夠明顯察覺到班內老師的影子,有些老師性格內向,班內的孩子也會比較沉穩;有些老師性格外向,班內的孩子往往個性開放;有些老師做事認真,孩子自然一絲不茍;有些老師愛學習,孩子也自然比較刻苦,所以,教師性格、品行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產生的作用既深刻又長遠。
“己不欲施,勿施于人”,我們要求孩子們做一個品行端正、認真嚴謹的人,就不得不先反思自己的行為,寬容、仁慈、果敢、自信……都是我們應該樹立的形象。作為學齡前期的幼兒來說,他們對外界的事物缺乏是非判斷的`能力,他們就像一張白紙,會毫不猶豫地吸收外界的所有信息,而且,年齡特點也決定了,現階段是他們吸收外界信息最快,性格塑造最關鍵的時期,模仿是他們最關鍵的學習途徑,教師、家長將是他們最重要的模仿對象。所以,我們應當給他們最好的。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影響不可能在孩子們身上立刻體現出來,它是一項長遠的計劃和任務。也許我們不過是幼兒成長道路上某一段的引路人,但是我們卻要做一個合格的引路人。孩子是教師的一面鏡子,當我們從孩子身上發現我們的影子的時候我們會有一種成就感,一種使命感。我們都喜歡發現鏡子中自己的美,而不愿意正視自己的丑,所以,我們要學會發揚自己的美,彌補自己的丑。我們身上肩負著特殊的使命,我們的教育對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們有感情,有主見,我們希望用自己的努力來影響教育孩子,看著他們從一株幼苗長成參天大樹,任務已經開始,我們何不先從加強自身修養做起,這一行為將會幫助我們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幼兒教育隨筆7
這天早上,我在打掃衛生時,李明小兄弟姐妹的母親跑來對我說:“老師,你把李明領進來好嗎?”我驚奇地問:“李明在哪?他怎樣不進來?”母親著急地說:“他這天早上不愿來幼兒園,此刻在幼兒園門口,就是不進來。”我放下手中的活跟著李明的`母親來到幼兒園門口,只見李明在車上邊哭邊喊:“我不上幼兒園,我不上幼兒園!”我過去問他:“你為什么哭?”他看了我一眼,更悲哀地哭了起來。
我好不容易、哄他來到活動室,讓他坐下,等他母親走后,我蹲下身子,撫摸著他的頭說:“李明,你能不能悄悄地告訴老師,你為什么哭嗎?”他滿眼淚水地說:“老師,我想跳舞,你能不能跟舞蹈老師說一聲,讓我跳舞嗎?”我一聽,最后明白了,原來舞蹈老師在排節目時,嫌他動作不到位,昨日把他裁了下來。我說:“我們不跟舞蹈老師練舞蹈了,老師看你走的模特步很棒,那你就參加我們班的節目吧!”他說:“老師,我能行嗎?你會不會又不用我了?”我說:“不會的!”只見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趴在我的身上說:“老師你真好!”
從這件事上,我們能夠看出孩子們的自尊心是多么的強,那我期望各位老師在處理孩子們每件事情上,能多思考以下孩子們的感受!
幼兒教育隨筆8
很早的時候在一本書上看到過一篇文章:某公司招工,有很多應聘者,應聘者逐一到辦公室進行問答,每個應聘者都高高興興出來,看來問題回答的很好,最后一位應聘者快到辦公室門口了,忽聽到有一個孩子的哭聲,這位同志沒跨進門口,就急忙訊著哭聲走了。結果,最后這個同志被錄用了。
今天早上,我也嘗試了如此真實的事情,然而不同的是我面對的是我的孩子們,一群天真活潑的孩子們,課間操做完了,孩子們往各自的教室跑,作為教師的'我已經在室內等候了,不知哪個小朋友把我打掃教室用的抹布扔到地下了,本來我想彎腰撿起來,心想,這不是鍛煉孩子的機會嗎?看孩子們有什么反映,每一個孩子都沒有忘記在教室門口站著的我問“老師好”,每一個孩子又是那么隨意的繞過那塊抹布走到自己的桌前。那一刻,我心驚了,我為之一震,我不敢看孩子們,更不敢看仍在地上的抹布,這塊抹布默默跟隨我為班級出了很多的力。
面對孩子們,我說什么好呢?我無法開口,作為幼教工作者,我是一個失敗者,我整天想著怎樣教育孩子、怎樣和孩子融為一體。然而,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明白:光有呵護和引導是不夠的,我們應該以身作則,用行動去感染孩子們。
我不想說什么、不想做什么,我靜靜地走到教室門口,慢慢撿起那塊為我們打掃灰塵的抹布。
幼兒教育隨筆9
本周我是早班,早上在教室里迎接每一位孩子的到來。沒過多久,活動室外又傳來了溪溪撕心裂肺的哭聲。我馬上來到教室門口去迎接她,只見溪溪的爺爺在她身后跟著過來了,爺爺對我說,今天早上叫溪溪起床的時候,估計溪溪沒有睡醒,所以早上起床之后在家就開始哭鬧了,麻煩老師多多安慰。爺爺走之后,我牽著溪溪的手來到她的座位上,給她拿餐巾紙擦了擦眼淚,溪溪還是停不下來,看著手中帶來的袋子里的衣服哭著對我說:“老師,我的衣服等會要帶回家的。”我對她說:“溪溪,你放心,你的衣服先放在自己的抽屜里,老師會讓你帶回家的。”哎,溪溪就是這樣愛哭,遇到一丁點事情就開始哇哇大哭,哭的鬧死了,一時半會還停不下來。比如,玩玩具的時候旁邊的小朋友拿了她桌前的玩具她會哭。上課的時候坐在她旁邊的孩子不小心碰到了她的',她也會哭。睡覺的時候,旁邊床上的被子鋪到了她的小床上面,她也要哭。吃飯的時候,吃不完飯,她也要哭。做操的時候,溪溪找不到自己的小點子,她也要哭。真的是一個愛哭的孩子。
記得開學那會,午睡的時候她睡不著也要哭,于是與溪溪的家長交談,交談中了解到,溪溪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爺爺奶奶對孩子非常寵愛,有求必應,如果不滿足她的要求,她就開始哭鬧,奶奶看孩子哭就心軟了。孩子用這種方法征服了家長,稍不如意就哭,逐漸成了一種習慣,家長對此又頭痛又心痛,越怕她哭她越哭,沒有絲毫辦法。久兒久之,溪溪就變得這么愛哭了。
我想,我們教師和家長需要相互配合,幫助溪溪改掉這個愛哭的壞毛病。讓她變得容易和小伙伴交往,不要和伙伴這么斤斤計較。不要像一個小刺猬一樣,大家都不愛接近她,就是因為她愛哭。我相信,只要教師和家長有足夠的耐心,溪溪會變得活潑開朗的。
幼兒教育隨筆10
成語是中華民族一種傳統的文化形式,擁有幾千年的歷史,是古人智慧與經驗的結晶。所以我們從小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語言習慣,要想讓他們積累一定的書面語言,就要從讀成語故事開始,繼而講成語故事,表演成語故事,形成靈活多樣的學習模式,這樣可以激發幼兒濃厚的學習興趣,這對祖國這一文化遺產的繼承與發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從分類上看,成語分類的方法多樣,有按字數來分的,有四言的,有三言的,有七言的,有八言的;有按內容來分的,有歷史故事類成語,有寓言類成語,有神話故事類的成語等。為了讓幼兒對成語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園多措并舉,多人參與,先后開展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與成語有關的活動。
今年六月在大班畢業典禮上舉行成語情景劇的表演,畢業班每班報送一個成語節目。由園里根據內容進行初期篩選,最后定下幾個很有創意的情景劇。其中《濫竽充數》古裝情景劇最受學生歡迎,規模較大,有20名小朋友參演。從臺詞的編寫、道具的準備到演員的化妝、舞臺布置等方面來看,無不浸潤著老師及園領導辛勤的汗水。正式演出之前,進行了多次的排練,所有的孩子都樂此不疲。
《濫竽充數》這個成語故事內容并不復雜,孩子們一學就會,但是要孩子們穿古代大人的服裝,表演大人的神態,揣摩大人的心理,說成人的對白,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小朋友陸游擔任齊湣王,他十分入戲,活脫脫一個大王的形象,他喜歡別人逐個給他表演,不像他的父親齊宣王,講究排場。一個個表演,搞得南郭先生露出了馬腳,演不下去了,收拾包袱急匆匆離去,惹得小觀眾們哈哈大笑。家長們也用手機拍下了這精彩的瞬間。南郭先生由班上頭腦最靈活的張悅同學擔任,他那裝腔作勢吹竽的樣子引來全場陣陣掌聲。還有一些小朋友充當著吹竽隊的成員,個個都要學這種樂器,許多人都是第一次接觸這種樂器,其難度是不小的,但是孩子不怕困難,竟然吹得像模像樣。張悅小朋友對南郭先生這一人物形象拿捏得非常準確,表演入木三分,將這種投機行為展現得淋漓盡致。臺下的小觀眾、大觀眾掌聲不斷,表演結束,我隨機采訪了一位叫張雨涵的小女孩,問她看懂了沒有。她竟然能繪聲繪色地復述整個故事的經過,細節也說得非常到位。她說,這個故事以前聽媽媽給她講過,通過這次演出,她有了更形象的認識。明白了一個人要有真才實學,不可騙人的道理。
不光是她,還有許多小朋友都不喜歡南郭先生,因為他不愛學習,沒有本事。我們通過這樣的情景劇展示了成語的無窮魅力,為課題研究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除此之外,最近我們又舉行了“成語寓言繪本制作比賽”活動,全員參與,孩子與家長、教師與孩子,多方合作,全面互動。比賽分為幾個組,分為“親子組”“師生組”“師師組”。我和馬老師老師一組,作為老師組,我們倆也出色地完成了比賽的作品——《曹沖稱象》,主要采用剪貼的方法,將相關圖片貼到空白的繪本上,然后在每一幅圖片下配上生動的描述性語言,這些對話、介紹等要符合少兒的`興趣特點及知識能力要求,要簡單易懂。馬老師的美術功底非常扎實,她能畫,能剪,能拼,富有創意,所選之畫個個都是精品。我則給繪本配上生動的語言。《曹沖稱象》這個故事內容并不復雜,但是稱象的過程對于幼兒來說有點難懂,但是如果通過圖畫的形式展現出來,小朋友們是很容易接受的,非常直觀。各位家長、各位孩子都喜歡看這樣的“自制的成語繪本讀物”,評價很高。
除此以外,親子組的作品也非常出色,通過家長與孩子的團結合作,不僅提高了孩子們動手能力,還提高了他們對古代文化的認知水平,激發了幼兒對祖國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熱愛之情。
我作為園課題組成員之一之一,積極參與到課題的研究上來。在日常的工作中,還注意加強成語教學與學習,多思考,多實踐,要讓每個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寓教于樂。
我與成語的故事正在發生,如今成語故事已經進入每一個幼兒的心靈深處,陶冶著每一個孩子的情操,他們正在茁壯成長。
幼兒教育隨筆11
我班明明的任性是出了名的,由于他入園時年齡較小,小朋友不管做什么都讓著他,這樣把他的脾氣慣得更壞了。
一天入園時,不知什么原因,他又不肯進園了,家長強行把他留下就走了。這下可壞了:他象一頭發怒的雄獅,在院中大哭大鬧,老師們好說歹說都不行,誰說打誰,并且一會兒在地上打滾,一會兒砸大門,并且自己打自己。當他看見我時,一下把所有的氣撒在我身上。用手緊緊攥住我衣服的一角擰成繩子,并把鼻涕話說。
明明只要不發脾氣,還是非常可愛的。但今天,我不能再慣他了,當園長把孩子的爺爺、奶奶和媽媽請來時,我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孩子是不喜歡老師、小朋友,還是有別的原因?”家長回答都不是,孩子回家經常說很喜歡老師和小朋友。孩子今天不進園,是孩子自己的原因,我們把他慣壞了。
我與家長進行了交流,并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孩子任性不只是孩子的.錯,也是我們的錯:一是我們給慣的;二是跟家長學的。如果繼續下去,我們會把孩子害了。從今天開始我們不能再慣他了,如果明明愿意進教室就讓他留下,不愿意就帶他回家,讓他在家待一段時間,不要讓他認為我們在求他上學。
明明既不回家,也不進教室,一家四人在雨中僵持了近一個小時,但我再也沒理明明,和孩子們上課去了。
一個星期后,明明高高興興的來幼兒園了,進教室的時候還有點不好意思,以前的霸氣沒有了,多了一點活潑與大方,也能與小朋友友好相處了。真得好象變了一個人,類似的情況再也沒有發生過。對于特別的孩子,不妨來點特殊的懲罰!
幼兒教育隨筆12
自從我們的種植園地活動開展以來,每天到種植園地去,成了孩子們的必修課程。在孩子們的悉心照顧下,我們班的生菜豐收了!
在采摘生菜的時候,孩子們真像照顧自己的寶寶一樣,一個個小心翼翼,一邊挑選著最大的葉子采摘,一邊不停地囑咐身邊的小伙伴:“小心點兒,別踩著生菜!”“唉,別把小的葉子碰下來!”
在孩子們的辛勤勞動下,很快就摘了滿滿的一盆生菜葉!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孩子們高興地歡呼著!是啊,孩子們從自己播種、到種子發芽、開花、結果,留下了多少辛勤的汗水!
“老師,你不是說伙房的叔叔今天中午要給我們做生菜吃嗎!”琪琪問我。呵,小家伙還真記得!伙房的郭叔叔說,等我們班生菜豐收的時候,他要給我們做蒜蓉生菜!
我和孩子們一起抬著一盆生菜,向伙房走去。還沒到伙房門口,孩子們就嚷了起來:“叔叔!叔叔!我們班的生菜豐收了!”小郭叔叔迎了出來:“呦,苗苗班的生菜長得可真好啊,來,趕緊把生菜洗干凈,叔叔今天給你們做蒜蓉生菜吃!”孩子們高興極了,在伙房叔叔的號召下,孩子們開始洗起了生菜。一會兒功夫,孩子們就洗完了,興奮地對伙房的師傅說:“叔叔,我們洗好了,你趕快做蒜蓉生菜吧!”沒想到,小郭叔叔看了看孩子們洗的生菜說:“小朋友,生菜洗得不干凈,你們看,這葉子里面的褶皺里還有泥呢!”孩子們一看,可不是嗎?原來孩子們只是把生菜的葉子放在水中擺了擺,根本沒注意到生菜葉子的褶皺里還有泥土。于是,在叔叔的教導下,孩子們有重新洗起了生菜。琪琪一邊洗一邊說:“原來洗菜也這么辛苦。”聽了琪琪的話,我對孩子們說:“小朋友,你們每天吃的蔬菜都是叔叔這樣一棵棵洗干凈的,叔叔的工作多辛苦啊,可咱們有的小朋友在進餐的時候還浪費飯菜,你們說,這么做對嗎?”“不對!”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老師,我再也不剩飯菜了。”平時吃飯經常剩飯的邦邦小聲地說。
在孩子們的努力下,生菜終于洗完了!叔叔將生菜端到了伙房,孩子們興奮地跟在叔叔身邊。只見郭叔叔在鍋里放上了油,等油熱了以后,將蒜泥放進了鍋里,只聽“吱啦”一聲,隨著蒜泥變成微黃的瞬間,一陣撲鼻的蒜香擁進孩子們的鼻孔里。“哇,好香啊!”孩子們高興地叫著。
郭叔叔將生菜放進了鍋里,幾下翻炒,蒜蓉生菜出了鍋!
端著蒜蓉生菜走向餐廳的時候,孩子們興奮極了!一個勁兒地嚷著:“吃蒜蓉生菜嘍!我們自己種的生菜!”
看著孩子們高興的樣子,我也被他們成功的喜悅感染著!是啊,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辛勤努力,收獲的不僅僅是綠綠的生菜,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悅!孩子們,老師祝愿你們在成長的道路中,就像今天一樣,有更大、更多的收獲!加油!我的孩子們!
幼兒教育隨筆13
以自我為中心是當今社會里獨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表現在孩子身上就是當自己的利益受到一點點的損害時,他就會表現出及壞的情緒甚至打人。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怎樣去教育一個從小被嬌生慣養的孩子,這是一個大家都值得探索和深思的話題。
在一次戶外活動時孩子都在滑梯上高興的玩著,這時候一位小朋友從地面上抓了一把土往滑梯上扔,弄得塵土飛揚并弄臟了小朋友的衣服。我急忙制止了此事,把她叫到了一邊,用比較重的口氣對她說“瞧你把小朋友的衣服弄得多臟呀?你這樣做,對不對?”剛開始她不屑一顧,對我的話不理睬,又過了一會兒,她哭了。
面對著一個四歲多的孩子,我從心里不停的問自己“如何教育孩子,尤其是當她犯錯誤的時候?”。她哭得越來越傷心了,看著那張被淚水滑過的臉,我的心砰砰直跳,我為自己過分的語言感到后悔。幾分鐘后她不哭了,我讓其他的小朋友回教室了,惟獨留下了她,我蹲下來問她“剛才你做的對不對?”,看到其他小朋友都回教室了,她有點著急,眼淚又出來了,我輕輕地抱起她,幫她擦干了淚。悄悄的告訴她“把小朋友的衣服弄臟是不對的,這樣做是不禮貌的`”,簡短的一句話,她似乎明白了,撅著小嘴巴對我說“老師,剛才我做的不對。”看著她那紅彤彤的眼睛我笑了,告訴她“有錯能改就是好孩子”。她沖著我使勁的點了點頭。
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孩子,你得到的將是孩子最真誠的回報。下午奶奶來接她時,我詳細告訴了她奶奶今天發生的事情經過,家長贊同了我的做法。當她要離開幼兒園時沖著我就喊“明天我還來”!一句真誠的話深深的打動了我的心,雖然我已經很疲憊,但我的心里是高興的,我正在期待明天的到來。
幼兒教育隨筆14
幼兒園的孩子在一起經常為一些小事打打鬧鬧、磕磕碰碰,我們作老師的時常為他們的爭吵、打鬧,
大傷腦筋。其實,他們之間適當的爭吵、打鬧是很正常的,因為他們的年齡決定了這一切會不斷發生,但吵的'太厲害、太頻繁了,那就屬于不正常。他們不會用其他的方法來解決,只能這樣,老師對孩子要加以制止、教育或適當的批評,但有時處理起來總覺得方法還有些欠缺。在業余時間,我從幼教刊物上看到了一篇題目為《如何處理孩子之間的“戰爭”》一文,摘抄其中的重點內容,與大家一起借鑒,運用到教學中去。
處理兒童間的爭吵可以嘗試用下面的幾種方法:
1、將彼此隔離。
2、合理控制時間。
3、讓每個孩子都有事可做。
4、盡可能冷處理孩子的告狀。
5、讓爭吵的孩子宣泄怒氣。
6、讓爭吵的孩子相對而坐。
7、制定相應規則。
幼兒教育隨筆15
我們托班的小寶寶們也非常的愛美。兩歲多點的小女孩都留起了長發。有一個小美女叫茹茹,她媽媽每天都把她打扮得花枝招展,而且頭上的小辮也是扎的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的頭花美麗極了。
有一天,剛睡完午覺我開始給寶寶們洗刷打扮。當我給茹茹梳小辮時,突然少了一個漂亮的糖果頭花,我開始到處找還是沒發現。我忽然記起來我們班的小朋友們,托班寶寶這個年齡階段正是什么東西都會亂吞食的階段,我覺得可能是寶寶誤拿了。果然,我眼睛掃了一圈看見小豪嘴里咕咕的,我也沒有打草驚蛇,我選擇了發放真的糖果。我說寶寶們大家今天睡午覺睡得都非常好,老師你現在要獎勵大家糖果吃了,我生怕他把東西吞下去,我就先到了小豪的`身邊說,豪豪你能不能先品嘗一下老師的糖果呢,我覺得我的糖果不僅顏色好看,而且吃起來也比你的甜很多,你把你的先吐出來我給你保管者好嗎?慢慢的他把糖果頭花吐了出來。我開始慢慢給他分析,他吃的不是糖果。我說如果在亂吃東西肚子里會有小蟲子,會肚子疼,會打針特別特別的疼,如果想吃什么東西可以告訴老師,老師幫忙解決。他半知半解的點了頭。
我覺得針對托班寶寶亂吞食東西的習慣,老師不能一味的盯著看,也要給小朋友講講道理,講一下不這樣做的理由,雙管齊下可能會事半功倍。
【幼兒教育隨筆】相關文章:
優秀幼兒教育隨筆 幼兒教育隨筆感言02-20
幼兒教育的隨筆07-25
幼兒教育的隨筆06-12
幼兒教育隨筆[精選]07-09
幼兒教育隨筆06-26
幼兒教育隨筆【精選】07-18
【精選】幼兒教育隨筆07-15
幼兒教育隨筆(經典)07-31
(精選)幼兒教育隨筆07-18
幼兒教育隨筆(經典)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