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學科教學改革研究論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物理學科的改革論文
物理學科的改革論文
目前,我國的基礎教育改革,以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以實現教育信息化為特征,這一特征正在迅猛發展。
物理教學所面對的是新的目標和要求,是擴展的教學資源、廣闊的視野、便捷的條件,必然帶來全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達到空前優化的教學效果。
1. “整合”是大勢所趨
信息技術與物理學科的整合,不是簡單的“疊加”、“摻合”,而是使信息技術成為課堂教學內在的組成部分。
這里有二層含意,一是信息技術要廣泛進入物理課堂,使之成為整合起來的課程的一個組成部分;二是物理學科要廣泛采用信息技術,用信息技術去整合學科課程,即它是整合的手段。
信息技術是課堂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不是附加的、輔助的、可有可無的,而是與物理課程有機結合的、融為一體的。
信息技術與物理學科要整合,首先要轉變觀念,要懂得目前已經進入信息時代,人們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但又感到信息的饑渴,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涌進人們的生活,必將改善表達信息的形式與能力,縮短傳播信息的時間與途徑,提高處理信息的速度與質量,因此,必須尋求最佳的傳遞和處理信息的方法。
多媒體教學根據思維科學關于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交叉進行和諧發展的原理,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組織與主導教學的作用,又要啟發學生通過對各類形象化教學媒體的觀察思維去積極主動地、生動活潑地感知教材,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實現物理教學的整體優化。
2. “整合”是過程
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的“整合”,是一個教學改革過程,要破要立,要改變那種只重教師講授,忽略學生因素,生搬硬灌的教學模式,改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生動活潑地學習模式;要改變那種只重知識結果的背誦,改以重過程的體會和理解,重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要改變那種只重抽象邏輯思維和推理,忽視形象思維的培養與提高;要改變那種傻教傻學的題海教學方式,變機械套用為靈活思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固定式思維為發散型思維。
只有這種“整合”才能達到更高的水平。
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整合”時,首先要把握大綱的要求,了解教材的意圖,抓住教學的重點,根據教學的條件,提出教學的設想,這種設想必須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充分展示自己教學特色,把教學的重點放在物理過程的研究上,放在能力的提高上,放在素質的培養上,要考慮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要讓學生動手操作,用眼觀察、用耳聆聽、動腦思考。
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是由吸收信息、評價信息、處理信息、反饋信息、輸出信息組成的,沒有完整的學習過程,學習效果就會受到影響。
整個“整合”過程的核心,是先進教學理念、教學思想的展現;其關鍵是教學“課件”的創意、設計、制作與使用。
3. “整合”的形式和前景
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相整合時,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信息技術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聯動力強,更具有可視性、模擬性、交互性、重組性、智能化……“整合”要精、要巧、要融合,不要生搬硬套,教材搬家,要采用各種現代化手段,以多媒體的形式(錄音、錄像、圖片、動畫等)將課程內容科學地、有機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進入視、聽、思并用的教學環境,使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共同參與學習過程,易于突破抽象思維的難點與局限,使教學活動更為符合人的認識過程,從而獲得更高的教學效益和更好的學習效果。
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物理學所講授的內容基本上是客觀實際存在的,下面介紹素材庫中部分課件的整合思路和前景。
3.1 復雜物理現象、物理過程的展示。
物理教學過程中,對許多復雜物理現象、物理過程、用語言、用文字、用掛圖很難把它們講清楚,學生也很難想象出它們的具體情景; 而利用信息技術卻能變靜為動、變難為易。
如:素材庫中的“超重與失重”、“平拋運動的剖析”、“電磁感應現象”等。
3.2 抽象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剖析。
抽象物理概念、物理規律、難以理解、難以掌握,過去教學中很容易形成只重概念的背誦和規律的記憶,而忽略對概念的理解,忽略對規律的探討和研究; 而利用信息技術,可以變抽象為具體、形象、直觀,便于研究、便于理解。
如:“加速度的概念”、“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位移”、“動量定理”等。
3.3 微觀世界的放大,龐然大物的縮小。
微觀世界看不見,摸不著,寵然大物又說不清道不明,過去教學中只能讓學生看看掛圖或用語言、文字加以描述,學生很難得到正確完整的認識與印象; 現在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把微觀世界加以放大,把龐然大物加以縮小,展示在學生眼前,許多情景不言自明,復雜情景圖文并茂,有利于學生獲取和理解。
如:“布朗運動”、“日心說”、“地心說”、“理想氣體分子運動模型”等。
4. “整合”注意事項 �
4.1 “整合”需從一點一滴做起。
“整合”是一個長期的龐大的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因此在進行信息技術與物理學科“整合”的實踐中,既要著眼于未來,著眼于大局,又要切實可行,從一點一滴做起;既要勇于創新探索,又要善于總結過去的寶貴經驗;既要學習、了解、掌握信息技術,又要深刻認識物理教學的精髓與內含;“整合”水平的高低,關鍵在觀念的轉變、在實踐的探索。
4.2 “整合”要特別注意科學性。
由物理學科本身特點決定,它特別注意所講內容的科學性,因此,在進行“整合”的過程中,特別在容易出現問題的動畫創意、課件的設計與制作中,更要把科學性放在首位。
4.3 “整合”要注意實用性。
“整合”的目的是為提高教學的水平、教學的質量,不是為“整合”而“整合”,不是擺樣子,圖虛名,因此,在進行“整合”實驗時,要講究實用,不能脫離實際,要把教學質量搞上去,這種“整合”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才是有生命力的。
【物理學科的改革論文】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學科教學改革研究論文10-09
淺談醫用物理學教學的改革論文10-09
應用物理專業腫瘤放射物理學的教學改革論文10-08
物理學科教育技術論文10-08
物理學科現代教育論文10-08
物理化學教學改革中的探索論文10-09
物理學本科的要求及改革思路畢業論文10-08
淺談物理化學實驗課程改革及實踐的論文10-09
本科院校大學物理教學改革探析論文10-08
醫學物理學實驗教學改革論文精選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