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物理教學中的物理文化
高中物理教學中的物理文化
摘 要高中物理既是科學,也是文化,物理學的產生和發展對人類社會從物質上和精神上都有著巨大的影響。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以物理知識為載體,傳播物理文化對培養創新人才具有長遠的意義。
關鍵詞物理文化 物理教學 物理思想
物理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當代工程技術的理論支柱。
它不僅滿載著豐富的科學知識,而且還蘊藏著具有重大教育價值的研究方法和人文哲理,具備了豐富的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資源。
物理教育本是一種廣義的文化活動,一方面保證了物理文化在新一代學生身上的再生,同時也保證了物理文化的延續。
論文百事通另一方面也培養了適應社會需要的、掌握一定知識和技術、具有一定科學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因此,在物理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接受物理文化全方位的熏陶。
一 物理文化的教育功能
1.物理文化
物理文化是由物理學家群體在認識物理世界和相互作用中自覺形成的一種相對獨立、穩定的,且能被廣泛群體所共享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包括物理學家在創造物理理論過程中,發現、創造和形成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物理語言符號、價值標準、科學精神、物理儀器設備以及約定俗成的工作方法的總和。
2.物理文化的教育意義
高中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又是一門崇尚理性、注重思維、極富想象力的科學,它是一種知識體系,是一種人為的研究活動,又是隨著人類社會在認識自然與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不斷發展的一種體系。
因此,物理本身具有文化的特征,物理文化的實質就是從文化的視角來理解物理。
物理文化作為人類認識自然的偉大成果,集中體現了人類的創造智慧,唯有深入到高中物理的文化層面,超越學科極限,充分體現和擴展具體知識中潛在的文化教育價值,對教學效果的持久和深入才具有現實意義。
物理知識側重專業,物理文化側重于強調物理學的歷史性、整體性、思想性以及人文性,側重于物理學家對真、善、美的追求,全面體現物理學的社會價值觀。
從這個意義上說,物理文化的教育價值更為內在、更為能動、更為持久。
物理文化教育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科學的探索精神,建立科學的價值觀,以及形成健康、高尚的人格。
二 在物理教學中滲透物理文化的策略
在物理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就是通過對高中物理學科的諸多內容和方法的研究,培養學生追求人生美好境界,追求自我價值完善,推崇感性和情感,關注多樣化的社會生活,崇尚科學、反對迷信和盲從的人文精神,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科學觀,培養學生的社會意識,增強服務社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1.充分挖掘教學中的德育因素,增加德育藝術技巧。
物理課文中內涵豐富的思想教育因素,通過發掘、引導,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發展智力的同時,在思想、品德和其他心理素質上都能夠得到相應的發展。
在教學中我注意強調德育滲透的三個原則:有意原則、有序原則、有機原則。
“有意”:即教材與德育目標的相關性、一致性和同步性,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吃透教材,實行德育的目標控制。
“有序”:即對教學的德育內容進行系列組合,優化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一個觀點、一種思想在學生的心靈中逐步培養和建立起來,從而獲得良好的整體效應。
“有機”:即選擇好教學與德育的最佳結合點,找準某一知識或訓練點為突破口。
這樣我們就不是單純的“教書匠”,而是育人的“工程師”。
2.了解物理知識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廣泛應用,增強學生為“四化”建設作貢獻的決心
物理的產生和發展,從來就是和生產實踐與科技水平密切相關的。
能否運用所學的知識順利地解決實際問題,這是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也是評價物理教學的重要標志,因此,我在教學中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把“學”與“用”緊密結合起來。
比如,從緒論課起,就提到學習物理的目的在于應用,要特別注意教科書和教師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努力用學過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從教材的安排看,提到:現代生活中廣泛用到物理知識;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國防科研等方面需要物理知識;物理知識是學好其他自然學科的基矗新教材的指導思想是:重視知識的應用。
講完知識點后,我都舉有實際應用的事例。
比如,講完動能和勢能轉化后,緊接著分析了人造衛星繞地球運行過程中動能和勢能的轉化,其目的是加強物理知識與現代科技的聯系,使學生了解他們所學的物理知識,也可以用來解釋一些高科技中的問題,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材最后總結到,物理是一門很有用的課程,高中物理對“四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為“四化”建設培養有用的人才。
3.開展探究式教學
物理學作為人類認識自然的偉大成果,其內容、方法和結構都是人類創造智慧的集中體現。
物理學上的重大發現往往是從方法論上打開缺口、突破局限、獲得成功的。
探究式教學的特點是以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目的,以高中物理學科的基本結構為內容,以再發現為學習方法,讓學生通過探究和自己的實踐活動,進行知識建構,掌握和應用基本的物理思想和方法。
其模式是:創設問題情境,啟發思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建立模型,設計實驗――求解模型,歸納總結――遷移應用,設計創新。
物理教學過程不僅僅是獲取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能運用高中物理學科的科學語言、物理科學方法和科學態度,在物理文化的網絡中自由交往,進而發展求知能力,形成智慧。
物理文化的精神能在一個人一生的學習和工作中發揮長久的作用,在物理教學中滲透物理文化,對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創新人才具有長遠的意義。
【高中物理教學中的物理文化】相關文章:
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的社會意識10-05
物理學史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的作用論文10-09
高中物理實驗探究教學的實踐與思考10-26
高中物理教學心得體會07-05
《機械運動》高中物理教學教案10-08
高中物理《光的顏色 色散》教學教案10-08
高中物理個人教學總結模板01-05
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10-26
高中物理光教案12-28
高中物理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