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超碰,国产精品 人妻互换,国产又色又爽又黄的免费软件,男女下面一进一出好爽视频

藝術類畢業論文

昆曲藝術論文

時間:2024-09-03 22:29:27 藝術類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昆曲藝術論文

  昆曲藝術論文【1】

昆曲藝術論文

  摘 要 昆曲作為一種中國的傳統戲劇藝術,2001年昆曲入選“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至此,昆曲重新受到人們的關注,如今這門美輪美奐的戲曲藝術已成為人類共同的瑰寶,需要我們每個人去傳承,本論題正是出于對這種傳統文化的珍愛,將對昆曲的傳播,產生,及歷史沿革予以探討,希其能讓讀者更深刻了解昆曲這一藝術界的國寶,讓美傳承下去,以致千秋萬代。

  關鍵詞 昆曲傳播 昆曲產生 歷史變遷 藝術性

  一、昆曲傳播

  1956年,浙江昆劇團改編的大型昆曲《十五貫》進京演出,在全國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為此,《人民ri報》專門發表了一篇關于《從“一出戲救活了一個劇種”說起》的社論,充分肯定昆曲的藝術價值,周恩來,毛澤東等也特別關注。

  此后,全國許多地方相繼恢復了昆曲劇團,一大批表演藝術家重又回到昆曲表演舞臺,昆曲重新得到人們的認識。

  2000年,在文化部直接領導下,江蘇省昆山市等單位成功舉辦了“中國昆劇藝術節”。

  期間,各地昆劇院,團紛紛組織藝人“回娘家”交流演出。

  百位老藝術家和昆曲愛好者共度百年盛事,昆曲藝術進一步得到重視。

  5月18日,昆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2001年,在古鎮周莊興建昆曲博物館和古戲臺,用來展現昆曲漫長六百年歷史,如今的周莊每天安排為過往游人免費表演昆曲,使其成為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2002年10月,昆山舉行紀念昆曲入選文化遺產周年活動,愛川紀子發言說;“昆山創建了昆曲博物館,并在古鎮周莊每天為成千游人安排昆曲演出,對昆曲保護和發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隨后,由江蘇省蘇州市政府投資,中央電視臺新聞評論部與江蘇電視總臺專題部聯合制作,歷時近兩年,成功攝制講述中國昆曲歷史與藝術成就的大型電視紀錄片《昆曲六百年》(共八集)在央視播出,對昆曲藝術走進尋常百姓家起到很好推動作用。

  2004年11月,北京保利劇院全本《長生殿》公演,經過大膽改革后的戲裝一時成為人們的焦點。

  2004年4月,由著名作家白先勇攜手兩岸三地藝術家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開始在世界巡演。

  2006年進演美國加州,連演十二場,場場爆滿,昆曲藝術開始走向世界。

  白先生曾說:“昆曲就像一個精美飛瓷器,放在角落,時間長了,落滿了灰塵,沒有人知道它的美。把它擦拭干凈,放在燈光下,它的透明的光澤會讓你驚嘆。”這個瓷器正在歷史的塵埃中脫穎而出,綻放耀眼光彩。

  2006年3月,南京紫金劇場上演全本《1699桃花扇》十分成功。

  此后,白先勇攜《牡丹亭》走進了北大、北師大、北京傳媒大學,武漢大學等幾十所有名大學,所到之處掀起了昆曲熱。

  2007年國慶期間,中央電視臺文藝頻道“文化訪談錄”節目中,人們看到連續七天播出的《于丹游園驚夢》。

  很快,根據于丹昆曲系列講座為基礎修改潤色而成的新書《于丹游園驚夢――昆曲藝術審美之旅》出版,昆曲義工白先勇先生欣然為此書做序。

  白先生自己也撰書,演講,參與排練昆曲等等,為昆曲的傳播積極奔走。

  走進學術界,關于昆曲的著作也已是數量頗豐,朱棟霖,吳新雷《中國昆曲藝術》、紐驃《中國昆曲藝術》、周秦《蘇州昆曲》、張允和《昆曲日記》、余秋雨《笛聲何處》、白先勇《姹紫嫣紅牡丹亭》《我的昆曲之旅》《白先勇說昆曲》《牡丹還魂》、劉靜《幽蘭飄香――昆曲之美》等等,給昆曲的研究和傳播注入強大的力量。

  社會的大環境對昆曲的重視,作為一名愛好者,有必要對其一些知識進行探討和梳理,希其能對目前關于它的研究有少許的添補。

  二、昆曲的產生及歷史變遷

  丹納在其《藝術哲學》中提出一個觀點:有一種“精神的” 氣候,就是風俗習慣和時代精神,而“作品的產生,取決于時代精神和周圍的習俗”。

  昆曲的故鄉――昆山,這里自古經濟繁榮,文化昌盛,藝事豐富多彩,是它孕育世界文化遺產的戲劇幽蘭――昆曲。

  元代初期,昆山地區人口稠密,商業發達,市井茶樓酒肆民間藝人賣場的場所,南詞曲調得到流行并流傳。

  元后期,昆曲始祖顧堅“精于南詞,善作古賦”,與當時文人顧阿瑛,楊維禎等人來往甚密,經常一起詠唱,把流傳在昆山一帶的南詞曲調進行加工,改進,整理成只有清唱的腔調,取名“昆山腔”。

  “昆山腔”一詞從此成為昆曲另一代名詞。

  明代曲家魏良輔曾“足跡不下樓者十年”專心研究戲劇音樂,將弋陽腔,海鹽腔的音樂融入昆山腔,向北曲名家張野塘學習,并將自己的唯一女兒許配了他。

  使昆腔兼具有南曲的委婉清麗和北曲的深沉渾厚,再將昆腔語言改為上層社會通行的“中州韻”,并用江南絲竹,吹管和打擊樂伴奏,建立起“水磨調”的昆腔體系,使昆山腔在眾藝中迅速突出,達到美輪美奐的境界。

  嘉靖末年,曲家梁辰魚,經過多年磨練,一部大型傳奇《浣紗記》橫空出世,將昆曲推向舞臺,完成昆曲發展的最后形式。

  劇中講述西施和范蠡的故事,成功塑造兩個典型形象。

  梁辰魚在編詞度曲中基本遵循“水磨調”字正腔圓的原則,同時根據自己“轉喉發響,聲若金石”的優勢,對唱腔進行曲折和精細。

  另外,創用“套曲”,南北套都用,大大豐富了昆曲的唱腔和組腔方式。

  一時間昆劇獨領風騷,各地紛紛傳唱,遂成“劇壇新盟主”。

  明末,昆曲入京,以宮廷演出,家班演出,職業戲班演出三種形式存在。

  明末清初的江南,經濟文化發達,昆曲呈現繁榮景象,產生一大批優秀劇作家和經典劇目,如:“臨川派”代表人物湯顯祖,創作“臨川四夢”,沈精通音律,制定戲劇音律規則,“南洪北孔”的洪和孔尚任,分別創作名作《長生殿》和《桃花扇》,被并題為明清傳奇壓卷之作。

  另外,高明《琵琶記》,《玉簪記》,《十五貫》,《紅梅記》,《清忠譜》,《西廂記》等都為昆曲的上乘之作。

  至此,昆曲逐漸發展成熟,并達到鼎盛。

  明末元初,地方戲興起,尤其是京劇進京,“陽春白雪”的昆曲被地方戲排擠和取代。

  至此昆曲開始衰落,沉寂達近百年。

  民國初年,國家動蕩,社會混亂,民不聊生,昆曲發展舉步為艱,面臨生存危機,吳中一批有識之士自己出資和集資創辦“昆曲傳習所”艱難維系著昆曲延續的一脈香火。

  直至新中國成立,政府大力扶持戲劇事業,昆曲發展才出現重大命運轉機,如今昆曲從“傳”字輩,“世”字輩,“盛”字輩,“秀”字輩,“萬”字輩一直延續到今天。

  可謂經歷六百年滄桑,被稱作“百戲之祖”的昆曲能依然堅強存在著,自有它不變的魅力和不朽的精神。

  三、昆曲藝術性

  物質化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精神需要在提高,昆曲這門中國古老而優雅藝術開始它新的發展征程。

  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昆曲代表作《春江花月夜》作為中國的一種傳統藝術公演,引起全世界的轟動,昆曲已儼然成為中國的一張名片。

  如今,昆曲的舞臺重現昔日的熱鬧場面。

  而本文也正是在閱讀前人作品,觀賞昆曲藝術的同時補充點關于昆曲的文化知識。

  告之讀者,昆曲從元末產生到現在,已踉踉蹌蹌走過六百年漫長征程。

  在這期間,興盛也好,衰落也罷都在無意間為昆曲增加歷史厚度和質感。

  它的審美特點也在歲月的積淀中出落出獨特魅力,

  戲詞因才華出眾的劇作家加盟,中國幾千年文學發展積淀,經典而優美,“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擔裝,四大皆空相”經典唱詞層出不窮,傳唱至今,每個愛好昆曲的人都會哼上幾句。

  音樂因唱腔的改革,伴奏的改進盡顯委婉動聽,悠揚典雅,這種“水磨腔”被漫長歲月打磨的越發圓潤,渾厚婉轉。

  舞姿因婉轉飄逸而誕生出這門藝術唯一的枝干藝術――昆舞,也現正活躍在各大舞臺。

  表演程式經過若干年探索和總結,形成嚴格而正規的定式,讓每個懂戲的人看到其中門道,也讓學戲的人有門道可循。

  意境更是在中國文化這種天人合一的大背景下出神入化,化入“幻境”,讓聽戲者久久駐足,不可從湊泊中分離。

  尤其是意境美,值得以后作進一步的探討。

  四、小結

  當今的昆曲舞臺,你方唱罷我登場,熱鬧不已。

  也已開始走進大學的課堂,成為大學生的選修課,專業學生的必修課,蘇州大學甚至開設昆曲研究的碩士點,紛紛為昆曲傳播和傳承努力。

  相信這門古老藝術會因我們的努力將展現更加非凡的魅力,保持它高雅的氣質走下去。

  讓每一個遇上她的人能永遠記得她美麗舞姿,婉轉歌喉,夢幻意境,悠遠的音調。

  參考文獻:

  [1]劉冀.江南幽蘭,人間雅韻――昆曲漫談[J].江蘇地方志, 2003(2).

  [2]丹納著,傅雷譯.藝術哲學[M].江蘇文藝出版社,2012.

  [3]朱政.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J].黃河之聲, 2012(1).

  [4]記者常景.一個人的600年昆曲情節[J].人物, 2008,11(258).

  [5]楊瑞安.解讀昆曲[J].民族音樂,2007(4).

  [6]郭串.探討現代昆曲之美及重要地位[J].黃河之聲,2013(4).

  [7]白先勇.白先勇說昆曲[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昆曲藝術審美論文【2】

  摘 要:昆曲作為中國古典藝術的代表,2001年被世界教科文組織評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如今這種美妙絕倫的戲曲藝術成為人類共同的瑰寶,本課題正是出于對這種傳統文化的珍愛,對昆曲審美特點予以探討,讓讀者更深刻了解昆曲這一藝術界的國寶。

  關鍵詞:審美特點;戲辭;音樂;表演程式;舞蹈;意境幻化

  “良辰美景三生夢,姹紫嫣紅六百年”,昆曲之美,在于六百年滄桑歲月積攢的點滴。

  它孕育、誕生、興盛到衰弱曲折迂回長達幾百年。

  昆曲之美,在于歲月穿梭幾百年留下不滅的記憶,它的美已經深入民族骨髓,成為一種不朽的印記,今天再聆聽和觀賞這種美妙藝術時依然能觸摸到歷史走過的溫度和歲月充實的厚度。

  當代昆曲研究者周秦在《蘇州昆曲》中說到:“昆曲藝術之所以雄踞中國戲曲最高典范的至尊地位,不僅是因為明中葉到清中葉的全盛期蘇州戲班曾經盛行京都,風靡天下,也不僅是因為清中葉到近代的衰變期在全國絡繹形成了眾多的昆曲支派”。

  他把“而是……”留給了我們,于丹將昆曲之美歸納為:深情之美,夢幻之美,悲壯之美,蒼涼之美,詼諧之美,靈異之美,風雅之美。

  本文卻從昆曲組成部分來分析它的審美特征,再來領略一次昆曲感人的魅力。

  一、戲辭美

  從文學上看,戲劇文學應該屬韻文學的延續。

  中國文學從《詩經》,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的沉積,歷史大浪淘沙般將最精華的部分流進了元明的戲曲和傳奇,昆曲借中國傳統經典劇本將自己打扮得如此大家閨秀,戲劇憑借昆曲的演繹更是將塵封在線裝書里古老唱詞鮮活成人們美好而永恒的記憶,據焦《劇說》中記載,明代名伶商小玲因自己心有所屬而事不得通,每演《牡丹亭》時投入感情太多,被里面唱詞感染而不可自拔,終在一次演出唱到“詩打并香魂一片,陰雨梅天,守的個梅根相見”忽然之間,淚流滿面,氣絕而亡。

  這是故事經過精到的唱詞表現,將感情夸大,把演員感染,產生強烈共鳴的結果。

  昆曲唱詞里,有數不清的佳句廣為后人傳頌,湯顯祖《牡丹亭》中“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遍青山啼紅了杜鵑,那荼蘼外煙絲醉軟,那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的先 ……”“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這些或因化用前人詩句,或因表達劇中人感情有功,或因推動情節發展,或因服務人物塑造,但終因美,因包涵那道不清的幽怨,那淡淡卻永恒的憂愁而感染了人,把人間情,世間情演繹得萬分纏綿悱惻。

  《西廂記》中“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更是一首戲劇版的《雨霖鈴》,演繹“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孤寂和悲涼。

  一出《送別》引的是宋人范仲淹《蘇幕遮》中的句子,表的是崔鶯鶯那對戀人不舍的情懷。

  《長生殿》中李龜年的唱詞“唱不盡興亡夢幻,彈不盡悲傷感嘆。

  抵多少凄涼滿眼對江山!俺只待撥繁弦傳幽怨……”。

  長歌當哭,唱的是歷史的滄桑,國破家亡的沉重,人生無常歲月無情。

  《牡丹亭》每出結尾用了四句詩,一共用到二百二十首前人詩篇里的句子來總結劇情。

  這種包羅千萬,駕馭材料的能力非一般文化修養之人能夠辦到。

  湯顯祖耗盡心血寫成的劇本本就是一部經典的詩劇。

  二、音樂美

  如果戲辭的美很大程度歸功于劇作家的話,那么音樂卻是昆曲美的獨到之處。

  昆曲原名“昆山腔”,產生于蘇州昆山吳中地帶,此地方的=講吳儂軟語,昆曲根植于它,受其影響,最終形成纏綿婉轉,柔軟悠遠的腔調。

  昆曲也直接繼承中國古典音樂傳統,隋唐以來的歌唱形式,燕樂,宋元南戲,元雜居,明民間歌曲等都對產生其影響。

  后經顧堅,魏良輔,梁辰魚等人改革。

  魏良輔融合南北曲的不同特點,使之具有南曲的委婉清麗和北曲的深醇渾厚,再將昆曲語言改為“中州韻”,疏通語言傳播障礙。

  沈寵綏《度曲細知》有言“盡洗乖音, 別開堂奧, 調用水磨, 拍捱冷板, 聲則平上去入之婉約,字則頭腹尾音之畢勻”。

  終使昆腔打磨成細膩婉轉的“水磨調”。

  伴奏樂器的發展完善為也昆曲的音樂增錦添花,明徐渭《南詞敘錄》記載“今昆山以笛、 管、 笙、 琵按節而唱南曲”。

  魏良輔的《南詞引證》,明王世貞的《曲藻》紛紛都有記載,證明昆山腔流行時,已有笛、管、笙、琵琶、鼓板、鑼鼓等樂器伴奏。

  魏良輔改革昆山腔,伴奏樂器也都得到很好改進,他招張野塘為婿,向他學戲,并一起改革昆山腔,這時昆腔增加了簫、曲弦、提琴、阮、箏等伴奏。

  到了清代,伴奏樂器趨于完善,據清李斗 《揚州畫舫錄 》載,昆曲戲場所用樂器已有十七種。

  管樂六種: 笛、笙、嗩吶、小嗩吶、號筒、啞叭;弦樂一種:弦子;打擊樂十種:板、單皮鼓、荸薺鼓、云鑼、小鑼、大鑼、湯鑼、大鐃、小鈸、木魚。

  但當時昆曲的伴奏樂器仍以笛、弦子、鼓板為主,外加笙與提琴。

  以“ 三大件 ”為主奏,輔以其它,至今成為定制。

  以上綜合促成昆曲音樂清然婉轉,舒緩優雅的高貴氣質。

  故言昆曲之美,美在曲高和寡的音樂。

  三、舞蹈美

  中國敦煌藝術孕育出敦煌學,同時也萌生了一種模仿敦煌壁畫的敦煌舞。

  昆曲藝術發展到今天,也許人們也將它外化,延伸了這種藝術,研究并誕生了一種模仿昆曲美的舞蹈――“昆舞”。

  它基本延續昆曲的審美特點:清淡不失高雅,精致唯美。

  四、表演程式成熟美

  六百年的發展,昆劇的角色分工隨著表演藝術也越來越細致。

  (一)明嘉道年間,昆劇行當將原有的“江湖十二角色”與后來出現更細的分工結合,在“生、旦、凈、末、丑 ”五大行當之下,又細分小行,稱作“二十個家門”。

  如,生這個行當,它分為小生 、武生、老生、娃娃生。

  旦分老旦,正旦,小旦,用以表演不同的角色。

  再如,扇子功,昆曲表演中有個說法,叫作“文扇胸,武扇腰,丑扇肚,媒扇肩,僧扇手心,道扇袖”,扇胸是很儒雅的,巾生一般是才子,穿著長衫,用扇子在胸前清灑飄逸,風流倜儻,侯方域,張生等都是這類扇子生。

  (二)昆曲“行當” 在服飾和臉譜上均有固定范式,人物一出場就能從服飾和彩妝上分出唱什么角。

  比如:紅色代表忠義,白色代表奸詐,藍色代表剛烈,黑色代表正直。

  昆曲《單刀會》中關羽的大紅臉,《桃花扇》中史可法的大紅臉,阮大鋮的大白臉,都有固定模式。

  再如,昆曲的服飾,其自身發展并不拘泥于一定歷史時代的實際面貌 ,而是從歷代生活中歸納 、提煉出來的形式服裝,在舞臺上固定用以表現不同角色。

  傳統昆曲服飾色彩斑斕、絢麗多彩,是舞臺人物造型的一個主要部分。

  發展至今,昆曲服飾已達到了較高的工藝水平。

  昆曲之美,不僅取決于其戲詞內涵和唱、念、做、打功夫,“行頭”之美也讓觀眾得到很好享受。

  傳統昆曲服飾給人以閑雅整肅、清俊溫潤的印象,但總能從這些印象中分辨出角色行當。

  當然現代人對昆曲服飾的改革已打破傳統,但角色行當的明顯區分始終沒有變。

  昆曲服飾有“寧穿破 , 不穿錯”之說,說的就是要按角色行當來穿。

  (三)昆曲中唱腔、獨白、對白、旁白等也須符合“行”和“角”的表演程式。

  或尖聲細氣、或高亢喊嗓 、或抑揚頓挫、或矯揉造作、或溫婉細膩。

  (四)舞臺動作的手眼身法也是定型的,如“起霸”、“整冠”、“趟馬”、“走邊”等,這些動作極具技術性、難度很大。

  青衣、花旦的水袖舞動;花臉、武生的刀棍功夫,一招一式若無經久苦練,很難掌握。

  程式化表演經過幾百年演化和發展變革,形成今天成熟的表演程式,是一種歷經歲月打磨,寧愿作曲高和寡的“陽春白雪”。

  有人就說正因昆曲的這些份高雅才使它幾經衰落,但它仍然保持著那份高貴。

  五、意境幻化美

  中國傳統思想講究天人合一,受其影響昆曲的美學本質表現為“以形寫神”的寫意性或象征性。

  (一)昆曲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生活的高度凝練。

  講求表現生活,如:《游園》杜麗娘觀景,演員要心中有景。

  《琴挑》潘必正進陳妙常的庵,并非真有門,但演員要做推門進門的動作。

  《夜奔》整個舞臺林沖一個人既要表現在逃,又要展現距離和路程,全靠符號式立意。

  再如,馬鞭向上斜指高山,向下斜指流水,演員走一段趟馬的表演便是人行千里路、馬過萬重山,揚鞭就是騎馬,搖漿示已登舟,立一片云即天庭……。

  這些寫意性的表演程式,動作是真,場景是虛,但觀眾看的就是這個味。

  (二)時間的濃縮性,一場戲短短一兩個小時但可以演繹幾十年,幾代人甚至幾個朝代的事。

  “一句慢板五更天”、“開場是黃口小兒,終場是白發老翁”。

  如昆曲新劇《班昭》,開場班昭還只是位十八歲的青春少女,劇終已是幾十年后的白發老媼。

  (三)情境交融美,景隨情移,物隨人變,情景交融,這是昆曲引人入勝的關鍵所在。

  《游園》《送別》《琴挑》等都是其中的經典代表。

  參考文獻:

  [1]周秦.蘇州昆曲[M].蘇州大學出版社,2004(04).

  [2]于丹.游園驚夢―昆曲藝術審美之旅[M].中華書局,2007(11).

  [3]楊瑞慶.解讀昆曲[M].民族音樂,2007(04).

  [4]李曉.昆曲的藝術成就和文化價值[J].上海戲劇學院學 報,2005(01).

  [5]陳東.淺談昆舞意境[J].大江周刊論壇,2013(08).

  [6]高燕.夢入游園品昆曲余韻悠悠-昆曲藝術簡論[M].黃河之聲2012(24).

  [7]郭串.探討現代昆曲之美及其重要地位[M].黃河之聲,2013(04).

【昆曲藝術論文】相關文章:

昆曲大事記07-13

藝術論文06-09

昆曲講座心得體會模板08-18

陶瓷藝術論文05-08

教育藝術論文04-01

學生轉化的藝術論文03-21

藝術論文題目大全03-22

戲曲藝術論文04-01

數字媒體藝術論文04-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777777|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 日本黄h兄妹h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性色| 欧美黑吊大战白妞| 成人无码av网站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肉感爆乳在线| 精品久久久bbbb人妻|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日韩|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人| 国产精品无码2021在线观看|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久久精品熟女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综合亚洲综合亚洲色| 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大胆欧美熟妇xxbbwwbw高潮了|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高潮| 女人被添全过程A片添| 国产成人理论在线视频观看| 开心五月激情综合婷婷|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片中文| 人妻中字视频中文乱码|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久久99亚洲精品久久69| 日韩成人极品在线内射3p蜜臀|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bd高清|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一区|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天天做天天欢摸夜夜摸狠狠摸|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99|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亚洲| 国产av亚洲精品ai换脸电影|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一|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桃花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电影| 成人精品综合免费视频| 97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