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形勢與策略的分析論文
大學生就業問題關系到社會發展的和諧穩定,并且指導著高校專業建設的步伐和更新,優化專業結構,培養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是高校當前面臨的巨大任務。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人們對藝術的需求加大,藝術已經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也直接導致社會對藝術類畢業生的需求進一步加大。美國經濟學家奧肯經實證研究發現,GDP的增長與失業率呈現出一定的比例關系,GDP在經歷了高速增長之后,其增長勢頭趨于放緩,失業率會增加,而目前我們正處在這一階段。當前,我國大學生整體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國家教育部給出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共有699萬畢業生,是歷史最多的一年,而且崗位需求量比去年同期減少15%,而2014年的高校畢業生已經超過700萬,就業形勢更加嚴峻。近兩年,各地相繼出現藝考熱,報考藝術類的學生人數大幅增加,各大高校也相應增加了藝術類大學生的錄取名額,與此同時,各個用人單位對藝術類人才的需求也大增,但時常卻招不到合適的畢業生,所以就凸顯出人才需求量大但就業率低的情況。因此,通過分析他們的就業趨勢,提出一些可行的就業措施,在當今就業形勢非常嚴峻的前提下就顯得尤其重要。
一、藝術類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分析
(一)就業率分析
就業率的范疇不僅僅指的是已經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或者就業協議,從事有薪酬的勞動,還包括升學、留學等其他一些方面的統計。從南通大學藝術學院近三年的情況可以看出,就業率是一年比一年低,尤其是學生剛畢業時候的初次就業率,2012年為67.8%,2013年為63.2%,到了2014年這一比例只有52.1%。造成上述情況的主要原因是自2013年以來,全國整體的就業情況都不太理想,崗位縮減明顯,各家公司所提供的崗位數要明顯少于前一年,而且所提供的薪酬也和2012年持平或者略有增長,但沒有達到畢業生預期的理想薪酬范圍,這些現象就直接導致一些畢業生在求職的過程中一直處在觀望的狀態中,整體簽約率偏低。同時,一些急需用人的企業因為薪資和企業規模、地理位置等原因卻招不到合適的藝術類畢業生,造成一種供需失衡的假象。
(二)就業對口度分析
騰訊網教育頻道和麥可思人力資源公司的網上調查顯示大學生就業專業對口比為72%}}。從各大高校藝術學院近三年的就業統計數據中,也不難發現,像藝術這種專業性比較強的專業,學生就業的專業對口度卻在逐年下降,尤其是美術類的相關專業,從學生畢業之后收繳上來的勞動合同和就業協議書可以統計出,相當多的畢業生的簽約單位為一些貿易、物流類公司,和原來的專業完全不相干,倒是一些音樂類的畢業生,他們的就業方向和專業比較吻合,大部分還從事與音樂有關的職業,除此之外,師范類專業的畢業生,他們的就業對口度也相對較高,其他像藝術設計、工業設計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對口度是在逐年下降,這其實也反映了近些年社會對藝術類的人才需求沒有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而增加,所以也就導致一些藝術類的畢業生找不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崗位而去簽約與其專業毫無關聯的工作。
(三)就業競爭力下降
眾所周知,美術與設計類專業的畢業生,他們畢業之后大多數的就業單位為一些家裝公司、設計公司或者廣告類公司,從事設計師、繪畫師等職業,這些公司對職位的要求是精通一兩種設計軟件或掌握相應的技能,要有相應的藝術功底,但沒有就專業背景提出特殊的要求,一些非藝術類的畢業生,尤其是理工科類學生,他們在日常的專業學習中也會涉及這些設計類軟件的使用,或者利用業余時間來學習這方面的內容,從而拓寬其就業面;音樂類的畢業生就業單位多為一些琴行、藝術團等,但非音樂類學生中也有相當多比例的人數從小就學習樂器、聲樂等,他們也會在畢業后暫時找不到對口工作的前提下選擇充分發揮自己的音樂特長來找一份過渡性的工作,這一現象就導致了藝術類畢業生的專業競爭優勢下降。從而間接導致我們的藝術類畢業生的就業率下降和就業的專業對口率下降。
(四)職業的穩定性
從近一兩年對學生的回訪可以看出,一年后還在原單位從事原職位的學生人數大幅減少,有的甚至在畢業后的三個月內就離開原職位,一般在半年后,尤其是春節前的一段時期,辭職的人數會有一個小高潮,他們大多數離開崗位的原因是薪酬不理想,由于他們畢業后有一個一至三個月不等的試用期階段,用人單位開出的試用期工資普遍偏低,而對于剛畢業的大學生而言,這一時期,面臨著住房、交通等等的生活開支,要比在畢業前學校生活的開支大得多,多數畢業生都反映拿到的試用期工資不能解決基本的生活費用,有的甚至還要向家里要錢來維持生活,所以有些學生就萌生退意,選擇辭職;其次是職業歸屬感不強,由于畢業生都是剛進入社會,適應力還不強,為人處事的能力還不高,導致部分學生與同事和上司之間關系不融洽。有調查顯示高校畢業生的半年離職率在巧%左右。相反的,對于那些考上編制的學生,因為職位相對比較穩定,他們絕大多數都不會輕易辭職或者轉行,他們的職業穩定相對來說要高很多,但畢竟每年考上編制和公務員的人數所占的比例都非常小,所以,從整體上來看,藝術類畢業生的職業穩定性是在下降。
二、提高藝術類畢業生就業率的策略
(一)拓寬就業渠道
由于畢業生的社會資歷較淺,他們為自己制定的職業目標和規劃也不明確,所以作為高校的就業工作者,有義務為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職業輔導,不僅要通過開設職業輔導課,還要進一步建立針對不同學生的職業指導機制,確保我們的學生在求學期間就能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制定符合自身發展的職業規劃和目標;同時,我們還要為畢業生積極收集和提供一些實用的就業崗位信息,與一些用人單位保持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努力使得本學院成為一些優良企業的人才培養基地。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還需要保持就業信息的暢通,從學生進入第四學年開始,我們就要及時關注學校就業辦的一些有用信息,了解最新的就業動態和就業政策,還要不間斷地登陸一些人才服務網站查看最新發布的崗位信息,為學生收集與之相關的招聘信息,并把這些信息及時發布給畢業生,同時,也可以利用校友等一系列的人脈優勢,拓寬畢業生的就業渠道,最后,我們還要在在籍學生中做考研宣傳,動員和鼓勵他們考研,從而增加每年畢業生的考研升學比例,藝術類畢業生的考研比例歷年來都比較低,由于受限于文化和英語方面的成績,他們考研的愿望并不是很強烈,所以我們要加大考研宣傳的力度,提高藝術類畢業生的升學率,從而能通過升學來緩解就業壓力和增加就業率。
(二)適當改革藝術類專業的培養模式
在對藝術類畢業生的培養模式方面,也應該根據市場的取向適當做一些調整來適應社會對這一行業目前的需求。目前,國家已經通過專業調整,把藝術設計類專業細分為產品設計、平面設計、環境藝術、視覺傳達等專業來進行招生和培養,專業進行了進一步細化,培養方向和目標也進一步明確,更加適合社會的需求。高校在課程設置方面,對藝術這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應該適當增加一些實踐類的課程項目,很多學生都抱怨實踐性的課程受到限制太多,不利于他們充分發揮自身的藝術才能,再次,我們高校應該根據社會的實際需求來改善軟硬件等辦學設備,比如動畫專業,大部分用人單位都要求學生能熟練掌握蘋果設備的操作,有些高校的學生都受限于學校的硬件設施,從未在蘋果設備上實踐過。所以,學校在藝術類人才培養方面要適當改革自身的軟硬件條件來適應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從而擴大學生的就業面,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和就業對口度。
努力提高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藝術類的學生不僅要加強其專業方面的學習,精通一門自己專業方面的技能,同時最好也要兼顧藝術學科其他一些門類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要努力把自己培養成一專多能的高素質人才,我們相信這樣的人才一定會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除了加強自身專業的學習以外,藝術類大學生還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很多學生由于其專業的特殊性以及高考對藝術類考生的一些照顧政策,大多數學生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重藝術而輕文化的現象,文化素養低就會影響他們的整體素質和藝術修養的提升,從而影響他們在藝術上的造就,高校在制定針對藝術類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上,應該適當加強人文修養方面的培養,使得我們藝術類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夠整體提高。此外,學生也要了解一些社會交往,職場禮儀等方面的基本知識,高校也要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開展一系列的職業輔導和生涯規劃,為他們以后進入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小結
通過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目前藝術類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就業率不容樂觀,專業的對口度在下降,由于其他各方面的原因,比如薪水的不穩定,職業歸屬感不強,人際關系的處理不當等因素,使得他們的職業穩定性下降。所以作為高校就業工作者,我們要努力拓寬藝術類學生的就業渠道,保障各項就業信息和就業指導的暢通性,同時,我們還要適當改變培養方式和提高軟硬件設施,適應現代社會對藝術類人才的需求,藝術類大學生自身還要努力提高各項素質和修養,不僅專業技術過硬,其他各項素質也能均衡發展,從而能夠有效提高藝術類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形勢與策略的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2022就業形勢分析11-22
大學生就業形勢論文(通用11篇)06-24
土木工程就業形勢論文10-11
高校藝術教育發展策略分析論文10-12
社區教育藝術類課程開發策略論文10-10
大學生就業形勢論文范文(通用10篇)07-22
化工企業安全管理策略分析論文10-12
IT行業就業形勢報告11-15
藝術類論文11-02
建筑施工企業成本管理策略分析論文10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