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JiTT模式在醫學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初探的論文
文章介紹了JiTT(適時教學)模式在我校不同專業的醫學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并將網絡環境下的學習任務和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有機結合,以設計性實驗案例——“唾液淀粉酶最適pH值的測定”實驗目的、原理、方法、步驟、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注意事項等詮釋該教學模式,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培養學生創新與探究的能力。
醫學化學實驗課程是我校開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程,是學生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創新思維和培養獨立思考不可缺少的課程。鑒于實驗條件有限(實驗室,教師等),我校將每屆臨床、護理、精神、檢驗、康復等專業千余名學生分組分輪來上實驗課(每組20~30人;第一輪實驗課4學時:每學期第2~10周,第二輪實驗課4學時:同學期第12~16周)。“唾液淀粉酶最適pH的測定”屬設計性實驗,8學時,第一輪教師教授實驗目的、原理、分析實驗內容,提出實驗操作具體問題如何解決,學生小組討論并陳述具體實驗設計思路,教師指導糾正并總結,學生查閱資料完成設計實驗報告等環節;第二輪教師批閱學生第一輪書寫的設計報告并修改指正,指導學生的具體實驗操作。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發現,第一輪學生聽得比較認真,討論也比較積極,但是第二輪具體實驗操作時發現同學不知道如何做實驗,設計報告書寫的也不詳細,大多未按照教師要求的書寫,可能兩輪實驗間隔時間比較長,學生在書寫報告時遇到的問題未能及時解決,導致第二輪實驗操作無法正常進行。在數字化時代的背景下,我校將JiTT模式應用在設計性實驗“唾液淀粉酶最適pH的測定”中,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
1 JiTT教學模式的內涵
JiTT是Just in Time Teaching的簡稱,國內學者譯為“及時教學”或“適時教學”,起源于20世紀末的美國。“適時教學”教學模式將“基于網絡的學習任務”(Web-based Study Assignment)和“以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為主的課堂教學”(Active Learner Classroom)相結合的一種新型教學策略[1-3]。將數字化技術運用到到教學中,線上和線下學習有機的結合,也符合當今流行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現對教學方法的改革[4]。
JiTT模式主要解決教學的效率優化問題。在展開課堂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先前掌握的知識。在JiTT中,教師需要通過網絡事先布置預習內容及短視頻,學生則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預習任務(包括資料查閱),并完成設計報告的初稿及思考題,通過網絡工具及時發送給教師(以組為單位)。教師在及時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后,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調整教學策略。雖然JiTT教學模式使用網絡非常多,但其教學授課形式仍然是在課堂上進行的,網絡中的教學資源在JiTT中只是一種資源和手段。在互聯網時代,教師針對課程、學生的特點和培養目標采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在線學習,鑒于網絡在線學習過分依賴學習者的自主性,缺乏課程邏輯規劃,注定無法撼動傳統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因此,提出把傳統學習方式和網絡化學習相結合的混合學習模式,既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2 “唾液淀粉酶最適pH的測定”教學中的實施步驟
取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學化學實驗》中第四篇創新性實驗實驗四《唾液淀粉酶最適pH的測定》為例,精心設計教學設計和組織實施教學過程。
2.1 發布學習內容(1學時)
在上實驗課的前2 d左右,發布學習內容,學生在網絡上觀看教學視頻[5],大約30 min,包括實驗目的、原理等內容,預留思考題,如什么是最適pH、如何運用現有知識評價、影響酶促反應速率的因素有哪些、本實驗中哪些因素是未知的、如何確定除了pH以外的變量,等等。
2.2 學習結果反饋(1學時)
學生小組討論(2~3人),統一設計方案,同時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借助Wi-Fi、電話、短信等方式向教師提出學習反饋。
2.3 書寫設計報告(2學時)
學生通過視頻中教師的講解與查閱資料,按要求書寫設計實驗報告,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原理、試劑與器材、實驗內容(唾液的制備、緩沖液的制備、探究反應條件、測定A660)實驗結果、參考文獻等。
2.4 調整教學內容
通過學生反饋的信息,根據反饋信息分析不同專業學生對“唾液淀粉酶最適pH的測定”設計性實驗相關知識在認識上的差異,在教學設計上做出調整,滿足不同專業學生的發展要求。
2.5 課堂實驗操作(4學時)
在課堂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2~3人)完成具體實驗操作。教師批閱學生書寫的設計報告,側重具體實驗設計、數據的批改,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對具體操作提出問題假設,讓學生思考如何解決,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指導學生實驗操作,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
3 教學效果
教學效果調查結果顯示,在設計性實驗“唾液淀粉酶最適pH的測定”中,JiTT教學模式較傳統教學模式的成績要高1.2%,實驗報告書寫規范,數據基本準確,實驗器具使用準確,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時89.2%(樣本260人,232人支持JiTT模式)的學生同意在今后其他實驗課程中接受適時教學法,對學習質量與效果也給予了肯定,見表1。
4 結語
筆者選擇的260名學生作為實驗班,在“唾液淀粉酶最適pH的測定”設計性實驗中應用JiTT教學模式,在各項測評中顯示高于其他非實驗的平行班,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創新思維、學習積極性、小組協作等方面的能力。JiTT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適時教學模式要求學生主動學習,小組討論激發熱情與團隊協作能力。大多數學生通過JiTT教學模式提高了自己收集資料獲取信息、自學、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有23.1%的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不滿意,原因在于自己未按照教師的步驟實施教學。
綜上所述,適時教學模式的特點是成本低,價值高,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6]。近幾年,JiTT教學模式在醫學教育院校廣泛應用,該文在醫學化學實驗課程中進行了初探,期望為JiTT教學模式在我國的深入開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JiTT模式在醫學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初探的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分析化學設計性實驗教學模式初探論文10-09
分析化學考核模式初探論文10-11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初探的論文10-10
多媒體技術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0-11
淺析微課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0-09
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模式探索論文10-09
旅游管理中的情景模式應用論文10-08
網絡資源對醫學機能實驗教學的應用論文10-12
外科護理教學中案例教學模式的應用論文10-10
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論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