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論當代德語的特點及其社會語言學意義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尤其是1945年以后,由于社會變化日新月異,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國際交往的增多,當代德語發生變化并且形成新的特點。本文試論當代德語的某些特點的形成與發展及其社會語言學意義。
論文關鍵詞:當代德語,特點,社會語言學意義
社會語言學是聯系社會研究語言【1】。英國語言學家戴維·克里斯特爾在《社會學和語音學詞典》中定義“社會語言學”社會語言學研究社會集團的語言的統一性。社會對語言的態度,語言的標準與非標準形式,使用國語的方式與需要,語言的社會變體與社會層次,多語現象的社會基礎等等【2】。社會發展深刻影響語言的發展,語言緊隨社會的腳步而發展變化并反映社會的發展。20世紀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國際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也越來越多。當代德語也發生了新的變化。本文試分析當代德語的語言體系,破框結構,固定搭配詞組和詞匯的特點的形成與發展及其社會語言學意義。
一、1.1 語言體系
標準語言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語音,書寫,詞性變化和句子結構隨時都在發生變化。今天我們認為是不標準的語言現象,經過若干年以后就可能被公認為是正確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標準語言有了新的看法,人們更注重語言的實際運用,認為用的人越多,成為標準的時間就越快。如在德國學校里,學生們還在熟記一條語言規律,Wer brauchen ohne zu gebraucht, braucht brauchen überhaupt nicht zu gebrauchen..如今,杜登詞典已接受了如 Es braucht nicht gleich sein.這樣的句子,認為這種口語中的brauchen 已成為一個情態動詞【3】。
1.2 破框結構
德語的破框結構是拉丁語影響的結果。它是德語的一大特色。框形結構的最大作用是能將句子中的各種成分從內容上概括為一個整體,框形結構還可以插入從句,這對讀者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障礙。避開框形結構的不利因素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破框另外一種是名詞從句。1996年出版的杜登語法詞典列舉了很多破框條件,概括起來有兩條:
⑴、從句和具有句子作用的不定式可破框,如:
Der Relativsatz muß dem Wort folgen, zu dem er gehört.
Der Elektriker ist endlich gekommen, auf den ich schon drei Wochen warte.
Er fing wieder an, Pfeife zu rauchen.
⑵、為了消除理解中可能出現的誤會或者為了使語言更接近日常用語的文風,可將由接介詞組成的句子成分和句中的比較成分破框,如:
Der Vorstand setzt sich zusammen aus Mitgliedern der Gewerkshaft und des Arbeitgeberverbandes
Diese Untersuchung wird durchgefuhrt auf Grund eines neuen Verfahrens.
Ich kann nicht stolz sein auf meinen Nachfolger.
Er ist größer geworden als ich.
破框結構從中古德語時期就有并不新奇,新奇的是破框結構在當代德語中使用的頻率較高,它同框形結構一樣成為德語中一種合法的句子形式,值得深入研究。
1.3 固定搭配詞組增加
K·丹尼斯稱固定搭配為“語言公式化”(Sprachliche Schematismen)。在當代德語的實際運用中有幾種常見的固定搭配的形式。
1 功能動詞結構句型:在功能結構句子中,名詞表達句子的主要內容,動詞主要起時態和式的作用。如:Einfluß nehmen, Erfolg beben, Partei ergreifen,Dank sagen, in Erwägung ziehen, zum Ausdruck bringen, Erlärung abgeben, unter Beweis stellen, zum Abschluß bringen等
2 習慣用語,如:über den Haufen werfen, auf die schiefe Bahn kommen, sich zu Herzen nehmen, unter Druck greaten, Dampf ablassen等。
3 成語,如:ins bockshom jagen(被嚇住,因受騙而驚慌失措),die Kastanien aus dem Feuer holen(火中取栗),sein Licht unter den Scheffel stellen(不露鋒芒,韜光養晦);
4 成對詞組,如:Hals über Kopf, Knall und Fall, Hab und Gut, Nacht und Nebel, Schlag auf Schlag, in Hülle und Fülle, Roß und Reiter, Mann und Maus等;
5 比喻,如:ie Sand am Meer, wie ein Weltmeister, Geld wie Heu, dumm wie Esel等。
6 諺語:Gottes Mühlen mahlen langsam(天網恢恢,疏而不漏),Morgenstund hat Gold im Mund(一日之計在于晨),Eine Hand wäscht die andere(狼狽為奸,官官相護)等;
7 標語口號和廣告語:Wohlstand ist für alle da. Es geht ums Ganze.Auf dem Kanzler kommt es an. Weiter so, Deutschland. Alle Welt wählt Wella, bade das befreit vom Alltag. Kurz und gut, Geld spielt keine Relex等;
8 套語:Aller Anfang ist schwer. Wir sind alle nur Mencehn. Was sein muß sein. Wie im Leben so geht等。
由于社會的發展,人們需要新的適應社會發展的固定搭配有其實年輕人和一些標語口號,更是追求特立獨行和轟動的效應。因此,成語的使用越來越少,但是功能動詞結構句子和習慣用語等有增長的趨勢。
1.4 詞匯
詞匯是語言中最敏感,發展最快,最能反映社會變化的部分。
1 專門化和概括化。專門化主要表現在多元復合詞和詞組的增加,是為了簡明扼要但是又要全面的表達所要敘述的事物。如Pflichtschirmbilduntersuchung.概括化是用一個詞來概括多細節和復雜聯系的表現,是對專門化的一種補充。如System, Fahrschein-Entwerter-System, Wettsystem.
2 融合化。融合化是一種跨越性的發展趨勢,在詞匯中主要表現在非標準語的手段,尤其是因地區和社會限制而使用范圍狹小的詞匯而進入標準語言。比如在某一地區使用的詞,Bube, Perle, Samstag。原本在口語中使用的詞,in Fahrt kommen.等。
3 差別化。除了科技進步引起專業語言的發展及專業語言交際范圍的擴大之外,還必須區別因社會差異而引起的差別化,這主要指團體語言之間的不同。它們都對當代德語詞匯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4】。如“新左翼”這一群體的語言,Establishment, Systemveränderung, Monopolkaitalismus. “環保運動”的團體語言,Demo, AKW, Realo. 工人語言,Maloche, Kumpel, Klarkommen, Krankfeiern. 青年流行語,geil, scharf, fetzig.
4 詞匯中增加了指稱女性的名詞。二戰以前德語詞匯里一直缺少表示職務和頭銜的陰性名詞。二戰以后因為女權運動的發展,開始出現了如ein weiblicher Lehrling, Frau Ingenieur.等說法。70年代起主要采用以下兩種方式:一種是在原陽性名詞之后添加詞尾-in變成相應的陰性名詞,例如:Ingenieur→Ingenieurin, Dometscher→Dometscherin.另一種是把原陽性名詞中的-mann 去掉取而代之以–frau,例如 Kaufmann→Kauffrau, Zimmermann→Zimmerfrau.【5】〕
二、結語
德語是印歐語系中的西日耳曼語支。16世紀馬丁路德創立了近代書面標準德語以后,德語不斷變化。進入20時間以后雖然德語在語音,詞形,詞匯,句法等方面的變化不大,但是一直隨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20世紀中葉德語口語地位越來越高,人們更加注重語言的實效性。破框結構出現頻繁,固定搭配詞組增加,外來詞借仿詞的大量涌入【6】,出現大量復合詞,縮略語和縮略詞大量增加,從句減少,句子結構趨于簡單明了。當代德語以這樣經濟實效的主要特征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 Hudson, R. A. Socialinguis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0.
[2] 謝天蔚。當代社會語言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3] 陳杭柱。德語簡史[M]. 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2000.
[4] 陳曉春。德語史概述[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5] 王黎紅,張天瀟。試論當代德語的特點[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8.
[6] 李慧坤。當代德語的語音及語法特點[J]. 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4,6.
【試論當代德語的特點及其社會語言學意義】相關文章:
試論學前教育在當代社會的重要價值論文10-08
試論人像在當代繪畫中的形式意味10-26
財稅法功能的定位及其當代變遷論文10-08
淺析網絡語言的特點及其規范10-05
課堂學習的意義與特點10-26
網絡語言的社會語言學10-26
試論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幾個理由及其策略10-26
淺析新疆當代繪畫現狀及其發展的滯礙因素10-26
金融廣告特點及其發展研究論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