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九年級化學實驗教學探究教育學論文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 化學實驗中各種生動鮮明的化學現象, 能激起學生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例如:鎂帶的燃燒、鐵絲在氧氣中的燃燒, 奇型怪狀的銅樹, 不同PH色板與酸、堿、鹽的作用等實驗現象, 使學生感到世界是這樣的奇妙。隨著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不斷使用, 化學實驗教學不但不會降格, 反而更顯其獨特的教學效果。化學實驗是客觀現實的直接反映, 是進行科學研究和化學教學的原始材料, 不管現代教學手段多么形象生動, 其根本的科學依據還是化學實驗。隨著我市迎接“兩基”驗收, 我校化學實驗室的建設和化學實驗教學都取得了很大的發展, 教學效果是顯著的。本人結合教學實踐, 談談在初三化學教學中實驗教學的一些心得。
一、化學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使自身實驗操作更加規范
實驗在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掌握知識技能, 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教師自身實驗操作的規范程度直接關系到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認識程度。通過教學實踐, 我認為實驗教學中化學教師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忌課前準備不充分
教師在課前首先要準備好與實驗有關的全部儀器、材料。其次是在課前反復操作, 直到熟練的地步, 對于在實驗中可能出現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數并能及時排除。教師還要掌握實驗時間, 注意與教學進度緊密配合。教師要考慮除大綱和教材中規定的實驗外, 還可以適當補充哪些小實驗, 如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 老師可在鐵架臺上橫掛一根桿子, 桿子兩端各掛一只同樣大小的紙杯, 向其中一個紙杯傾倒課前收集好的二氧化碳氣體, 讓學生直觀地認識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再向事先收集好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適量的水, 振蕩瓶子, 一會兒瓶子變癟了, 讓學生直觀地認識水吸收了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質。教師也可以考慮對現有的實驗作必要的改進, 以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燃燒的條件這一節知識時, 除了新教材上的實驗外, 還可補充舊教材中的一個實驗, 即銅片上的白磷燃燒, 銅片上的紅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燒的對比實驗, 來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并得出燃燒的條件。
2、忌實驗操作不規范
操作規范是指教師在使用儀器、連接和裝配儀器及實驗操作時動作要準確、標準。
3、忌實驗用語不準確
教師在介紹實驗儀器、闡述實驗過程和總結實驗結論時, 語言必須準確不含糊。有的教師在進行實驗時不注意語言的準確表達, 對學生正確認識儀器、形成概念、掌握定律就會產生不良的影響。例如在稱呼儀器名稱時就有三種錯誤現象:一是隨意更改儀器名稱, 如將長頸漏斗稱漏斗。二是將類似的儀器混為一談, 如集氣瓶和廣口瓶不分。三是方言和普通話夾雜使用, 對定律省略表達不準。如在敘述實驗結論時將“參加反應的物質質量總和等于生成的物質質量總和”說成“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相等”。教師對實驗用語的不規范表達會使學生對化學知識產生錯誤的理解, 甚至不會運用質量守恒定律解決實際問題。
二、師生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安全
1. 注意化學藥品的毒性和腐蝕性。
使用藥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觸藥品;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更不得嘗任何藥品的味道。濃酸、濃堿都是屬于強腐蝕藥品, 使用時必須特別小心, 防止沾到皮膚上或濺到衣服上, 如不慎將酸濺到皮膚上, 應立即用較多的水沖洗 (如果是濃硫酸, 必須迅速用布擦拭, 然后再用水沖洗) , 再用3%~5%的碳酸氫鈉溶液來沖洗;如果不慎將堿液濺到皮膚上, 立即用較多的水沖洗, 再涂上硼酸溶液。
2. 注意操作時的安全。
在實驗中如有易燃、易爆的操作, 應該采取安全措施。任何實驗容器口都不要對著操作者和觀看者。進行有毒氣體的實驗時, 應在通風的地方進行, 實驗用藥量要少, 時間要短, 有毒殘渣要妥善處理。
三、鼓勵學生手腦并用, 做化學實驗前一定要明確實驗目的、步驟, 避免盲目性
每次實驗結束都要認真總結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 要注重對實驗進行改進, 提高實驗的效果。如能否使用更簡單的儀器、更價廉易得的藥品, 能否在操作上更安全可靠, 能否使實驗現象更明顯、結果更準確等。
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實驗習慣, 指導科學的學習方法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注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是培養學生科學態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實驗習慣應包括:正確使用儀器、規范的實驗操作、認真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如實完成實驗報告、遵守實驗室規則、注意節約藥品和實驗安全等。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從科學態度、規范操作上給學生進行示范, 對學生遵守實驗室規則提出嚴格要求, 對如何觀察、記錄、實驗現象、填寫實驗報告加以具體指導。例如, 學生在做“酸的性質”分組實驗時, 對鹽酸與帶銹鐵釘的反應, 在實驗過程中不僅可看到鐵釘表面的銹斑被鹽酸所溶解, 鐵釘表面變得光亮, 而且由于使用的鹽酸過量, 過量的鹽酸和鐵會繼續發生反應, 還可以看到鐵釘表面有氣泡冒出的現象。因此, 在填寫實驗報告時, 應要求學生將實驗所觀察到的所有現象如實填出并對所產生的現象作出相應的解釋, 以此來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每次實驗結束, 老師都要留出3-5分鐘, 讓學生清洗實驗儀器、整理藥品, 保持桌面整潔, 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總之, 化學實驗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通過觀察讓學生理解認識具體的化學概念、化學原理和元素化合物知識, 通過實驗逐步培養學生認識事物、研究事物的思維方法, 形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化學課上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應該好好動手去實驗, 和融入其中去了解它的發生過程和帶著它是怎么樣發生這種現象, 為什么不是別的現象等等, 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好的學好它從而到喜歡它。
范文一:九年級化學實驗論文范文
范文二:九年級化學有效學習方法的研究
范文三:九年級化學兩個小實驗的改進
范文四:淺談九年級化學實驗教學探究
范文五:淺議化學實驗與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淺談九年級化學實驗教學探究教育學論文】相關文章:
美育角度下化學實驗教學探究論文10-08
淺談對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幾點嘗試探究10-05
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究論文10-11
無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究論文10-10
淺談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幾點體會論文10-04
化學實驗教學的論文10-01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引導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論文10-09
化學教學中應如何開展探究性實驗教學論文10-10
淺談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論文10-09
淺談化學實驗教學的綠色化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