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開發性金融智庫的建設論文
2015年4月12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國家開發銀行深化改革方案》,國家開發銀行(以下簡稱“國開行”)開發性金融機構的定位得以明確。作為開發性金融機構,國開行始終把為各級政府、企業提供智庫服務作為工作的重要內容,智庫服務已成為開發性金融發揮其獨特作用的核心元素。多年來,智庫服務支撐國開行創新發展,以市場化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向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棚戶區改造、新型城鎮化建設、支持“走出去”等經濟建設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提供大量資金支持,凸顯了中長期投融資和開發性金融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
一、開發性金融中的智庫元素
回顧過去,國開行立足于中長期投融資的市場定位和中國特有的國情,成就了國開行智庫不同于普通智庫的獨特價值,集中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與地方政府開展合作,是國開行推進開發性金融實踐的重要抓手,也是智庫有效發揮作用的重要平臺。伴隨著中國的體制改革和城市化進程,國開行主動創新金融合作方式,把地方政府“自上而下”的組織優勢運用起來,遵循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來發展經濟,不斷探索和完善開發性金融合作框架,使銀政合作逐漸形成、發展和深化,實現了三次大的飛躍,為國開行支持地方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一是金融合作階段,以安徽蕪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標20志,在合作中強調項目信用,以政府協調為載體,有效地促進了本息回收和提高資產質量。二是信用合作階段,以云南省級政府信用評審工作為標志,政府組織協調優勢和國開行融資優勢實現進一步融合,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完善信用結構合作,強調構造社會信用體系。三是開發性金融合作階段,以制定《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框架為標志,建立開發性金融合作機制,強調以市場建設為核心。
其次,建設市場,培育項目,是國開行智庫工作的核心內容。與商業金融被動運用制度和市場不同,開發性金融是主動地運用和依托國家信用進行制度建設和市場建設,在沒有市場的地方建設市場,在有市場的地方充分利用和完善市場。在運行中,開發性金融不直接進入已經高度成熟的商業化領域,而是從不成熟的市場做起。多年來,開發性金融在沒有先例可循的情況下,堅持培育市場、培育項目。只要是市場缺損、法人等制度缺損,而又有光明市場前景的投融資領域,能夠進行制度建設的、以整合體制資源獲得盈利的,特別是政府關注的熱點和難點,都是開發性金融發揮作用的領域。
通過市場建設、制度建設和信用建設手段,國開行沿著政府路徑,以融資為杠桿,對項目法人進行孵化、培育、完善、考核,推動治理結構、法人、現金流和信用的建設,使國家信用、銀行信用、地方政府信用轉化成企業信用,培育出大小不一的市場主體。如,在城鎮化建設領域,以市場化方式支持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把過去完全依靠財政資金、道德風險巨大的領域變成可以市場化運作和商業資金可以進入的成熟領域;在普惠金融領域,主動培育市場機制,支持保障性住房、中小企業、助學貸款等。
二、新時期開發性金融運作模式的完善
根據國務院批復的《國家開發銀行深化改革方案》,新時期國開行要進一步完善開發性金融運作模式,積極發揮在穩增長、調結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面對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經濟形勢,深刻變化的金融環境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繁重任務,開發性金融運作模式的完善,關鍵在于要堅持開發性金融機構定位,適應市場化、國際化新形勢,充分利用服務國家戰略、依托信用支持、保本微利的優勢,發揮好國開行智庫研究的支持作用。
一是要進一步完善和發展銀政合作模式。新時期,國開行要適應政府職能轉變和財稅體制改革的要求,主動作為、探索實踐,不斷深化銀政合作,大力推進投融資模式創新。一方面,加大探索力度,發揮創新引領作用,破解中長期投融資難題。利用開發性金融介于政府與市場之間的職能優勢,培育市場主體、建設市場信用、完善市場機制、激發市場活力,積極引領社會資金,以更符合市場化要求的運行方式,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另一方面,加快推進融資模式創新,從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激發市場活力的高度去認識和創新政府類項目融資機制,通過深化銀政合作,幫助地方政府完善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政府采購模式,推動設計政府和社會資本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協調落實財政貼息、獎補支持政策,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公共設施領域。支持地方政府和融資平臺建立新型契約合作關系,推進融資平臺市場化轉型,繼續承擔城市建設職能。
二是要平衡好服務國家戰略和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關系。與商業金融不同,開發性金融服務國家戰略,項目戰略意義大,社會經濟綜合效益良好,但自身財務自償性低,貸款額度大、周期長,還款資金來源與貸款資金的使用用途不一定嚴格對稱。為更好發揮開發性金融在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關鍵時期的“供血”功能和骨干作用,應在以市場化方式服務國家戰略的同時注重和保持整體的財務可平衡性與機構發展的可持續性,必須堅持“服務戰略、管控風險、合理盈利”的經營方針,持續推進降本增效,向管理要效益、向創新要效益、向風控要效益、向服務要效益,深化綜合金融服務,拓展中間業務收入,穩步提升非利息收入占比,確保國開行保本微利,不斷增強內源性資本補充能力。
三、建設國開行智庫的研究體系
黨中央、國務院2015年初印發了《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指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黨和政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的重要支撐,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意見》從頂層設計、管理體制、保障體系、組織領導等方面為中國智庫的發展指明方向,并為其拓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新的形勢為國開行智庫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為了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繼續保持競爭力與政策影響力,國開行智庫須進一步突出自身特點,完善研究體系,打造“拳頭產品”,樹立“智庫品牌”。
一是堅持戰略研究和對策研究雙輪驅動。高質量的研究是智庫發揮影響力的前提。戰略研究方面,應堅持“全球視野,國家戰略,開行作用”的研究導向,密切關注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和金融市場變化,高度警惕各類潛在的風險隱患,準確把握國家最新方針和政策思路,注重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深層次重大問題的長期跟蹤研究,保持研究的前瞻性和形勢研判的準確性;對策研究方面,應加強和完善與各類服務對象的溝通,準確把握研究需求,開展調查研究,深入基層,及時提供切合實際并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二是強化資源整合和品牌建設。資源整合方面,應充分發揮和利用國開行自身的優勢,著力構建研究資源平臺。要匯集總行及分支機構的研究力量,形成合力,在實踐中總結,在研究中推動業務發展;要堅持“開門辦智庫”,與國內外各類研究機構實現互通有無和優勢互補,集思廣益,在深化合作中謀求共同發展。建設品牌方面,借鑒國內外一流智庫的經驗,打造“拳頭產品”。進一步探索建設“國開智庫”系列出版物,不斷強化國開行智庫的品牌形象。
【淺析開發性金融智庫的建設論文】相關文章:
淺析小學學校文化建設論文10-09
淺析水工程經濟課程建設與改革論文10-08
淺析關于職教園區建設對區域經濟影響的論文10-09
計算機專業信息智庫模型建設論文10-09
淺析論文開題報告03-08
淺析信息管理中計算機數據庫技術的運用論文10-09
基于案例教學的化學教學案例庫建設論文10-08
淺析公共衛生管理專業課程建設探索的論文10-08
小學數學教育淺析論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