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計算機在紡織中的應用
計算機在紡織中的應用【1】
摘 要:本文主要從分析紡織物的圖案色彩混合原理入手,重點分析計算機在紡織業測配色領域目前的主要研究應用,并指出計算機在測配色技術應用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計算機; 紡織品; 圖案設計
計算機的運用領域越來越廣,在紡織業中利用計算機進行研究工作,能夠減輕研究人員的工作強度,創造出更高的工作效益和經濟效益。
測配色就是計算機在紡織業當中的運用之一。
紡織物的圖案是由不一樣顏色的經緯線經過一定的組織結構進行相互融合交織而構成的,紡織品講求美觀實用,是非常重視色彩和圖案的相互搭配的。
1.紡織物圖案的色彩混合原理
圖案的色彩是通過色彩的空間混合原理而構成的。
1.1梭織物的組織結構
紡織物的結構組織表示的是經緯紗線交織的規律,可以分成原組織、小花紋組織、復雜組織和大提花組織這樣幾種組織類型。
原織物是最簡單的一種在機織物的組織結構當中,特點就是每根經紗或者緯紗上面就只有一個經緯組織點,剩下的別的都是經緯組織點(圖1就是一個紡織物的原組織結構示意圖)。
原組織紡織物的紋路包括有平紋、斜紋以及緞紋這樣幾個組織。
每一種其他的復雜的組織都是以原組織為基礎的,任何復雜的過程都有一個相對普通的開始就是這個意思了,原組織經過一些紋路的變化和設計之后,就可以產生出其他的更加美麗繁復的圖案。
圖1當中,黑色代表的是經紗覆蓋在緯紗的上面,就會形成經的一個組織點,這個地方的紡織物的顏色就是經紗的顏色;白色代表的是相反的情況,也就是緯紗蓋在了經紗的上面,形成了緯組織點,自然這一塊的顏色就是緯紗的顏色了。
這樣經緯紗之間不斷交換著位置,就可以得出不同的顏色和圖案,那么就會誕生一個層次鮮明,顏色圖案豐富的紡織品了。
1.2各種顏色的相互搭配
物理學告訴我們,大自然有三原色,我們所看到的任何顏色都是通過這三原色進行適當的搭配出來的,這三原色是紅色(R)、綠色(G),藍色(B)。
三原色的基本規律稱為Grassman定律,這一定律將隨意的一種顏色C的表達方法用一個數學式表達了出來:
C=R(R)+G(G)+B(B)。
這其中運用到的是色光的加色法。
就是把兩縷色光同時匯聚到一個點上的時候,而形成的一種新的色光。
在數學量化的角度上來進行分析的話,就是只要把開始時候的任意兩種色光的坐標進行一個兩兩相加的過程的話,就能夠得到一種新的色光了。
2.計算機在紡織業測配色領域的主要應用研究
2.1混紡織物的配色
目前,我國主要還是以混紡織物為主,因此,計算機在紡織測配色領域的研究也大多傾向于對混紡織物的配色。
一般而言,混紡織物主要有四個影響效應,即有染料的配伍性、沾色效應、混紡比以及纖維的共存性,這四個效應會對紡織物的配色精度產生較大的影響,導致其配色難度增大。
因此,加強基礎數據的制備,是使用計算機進行測配色的一個關鍵點。
比方說,要對棉、滌兩種纖維進行混紡,就要分別進行基礎數據的制備,一套是分散染料染滌綸的基礎數據,另一套則為活性染料染棉的基礎數據,并綜合考慮其它因素,才能提高測配色的效果。
2.2底物轉移
目前計算機中運用比較廣泛的配色軟件,大多都有底部轉化的模塊,而由于一般計算機測配色主要都是應用在大型的生產活動中,其基礎數據的制備通常也只是針對一兩套底物。
但是由于底物的化學成分不盡相同,其纖維的織法也天差地別,再加上前處理、后處理的不同處理方式以及助劑的差別,都會對紡織物的上染工作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必須要對之進行底物轉移。
2.3特殊顏色的配色
計算機對于紡織測配色的另一項應用,則是對于特殊顏色的配色工作。
由于光譜具有放射和反射兩個部分,因此對其的測量也需要有兩套光路或者兩個單色儀。
先使用逆向光路測出包含有長波波段放射的反射率曲線,進而使用正向光路測出包含有短波放射的反射率曲線,結合兩者進行模擬計算,去除掉其中放射部分的影響,就能夠利用在配色的計算工作中。
3.計算機測配色技術在實際的操作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為了計算機測配色技術能夠更好的為紡織業配色工作作出貢獻,還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3.1企業要有自身的紗線顏色倉
企業擁有了自身的紗線倉的話,就可以在任何需要改變顏色的情況下快速的開始相應的工作,對于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是有巨大幫助的。
3.2計算機的測色和配色方案
在實際的上色工作之前,先把相關的顏色參數帶入到紡織物的配色模擬程序當中去,先看看模擬的效果,如果不滿意的話可以隨時的更改參數。
這樣在實際生產之前的預練可以提高一個后期的滿意度。
利用計算機的測色技術建立好紗線的顏色庫,加上配色程序可以得出經緯線的色紗,在進行交織之后形成紡織物的顏色,模擬好紗線混色之后就可以達到快速配色的目標,這樣紡織物的經緯紗線的配色工序得到了極大的簡化,把紡織物的開發效率與勞動生產率得到極大發揮。
參考文獻:
[1]包振華等.計算機測配色技術在紡織品圖案設計中的應用研究,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J] 2010(01)
[2]陳勇平等.木材單板染色用計算機測配色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林業機械與木工設備[J] ,2010(02)
[3]李永光等.電腦測配色系統染料數據庫的建立及實踐,廣西紡織科技[J]2008(08)
計算機測配色技術在紡織品圖案設計中的應用【2】
摘 要:隨著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各行各業的生產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各個產業的生產力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紡織品生產的過程中,應用計算機測配色技術,可以對于原有設計中存在的配色問題進行改進,提高紡織品的生產效率,更好的迎合市場需求,提高生產企業的自身效益水平。
本文對計算機測配色技術在紡織品圖案設計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計算機測配色;紡織品;圖案設計
計算機科學技術近年來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并且深入的融入到各行各業當中。
紡織品圖案的設計過程中,利用計算機進行配色,可以更好的提高生產效率和設計水平。
在進行利用計算機測配色技術來進行紡織品圖案設計的過程中,設計者要正視電腦的特殊性,將電腦技術與藝術設計規律進行有機的結合。
1 計算機測配色技術對于紡織品圖案設計的意義
現階段,計算機技術已經在紡織品的圖案設計中得到了深入的應用,并且使得紡織品制造技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計算機測配色技術的應用,使得紡織品圖案設計實現了巨大的發展,由以往單一的設計觀念逐漸的變為多元化、現代化以及動態化。
計算機技術的引入,使得紡織品圖案設計形式和設計流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并且讓設計者以全新的形式進行藝術的表現。
首先,傳統的紙張、顏料以及儀器設備都被先進的計算機設備、打印機與掃描儀等替代。
很多復雜、枯燥的手工勞動被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取代,設計者可以更好的集中精力去進行設計層面的構思,而不是將精力分散在動手操作上。
其次,計算機軟件對于紡織品圖案設計中圖形與圖像的處理能力較傳統設計有著大幅度的提升,可以通過自有的組合、調整、變換、替代、增減、虛構等方式,讓設計者的藝術思維得到充分的表達。
通過計算機技術進行圖像的修改、存儲與恢復,使得作品的設計過程得到有效控制,為設計者設計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條件,讓設計過程更加的簡潔、直觀,提高了設計者對于設計作品的控制能力。
最后,對于制版工藝是改進上,計算機測配色技術提高了制版工藝的效率,將以往手工制版的繁瑣流程進行了簡化,提高了產品的整體質量,并且大幅度的提高了產品的生產效率。
2 計算機測配色技術在紡織品圖案設計中的應用
2.1 顏色的測定
在紡織品圖案設計中,計算機對于顏色的測定工作是重要的設計環節。
在測定過程中,要對于色深度、色差、白度、熒光度等進行測定,從而對于設計結果進行色差與染色牢度方面的評定。
在傳統的設計方式中,測定顏色主要依靠員工肉眼進行識別,目測的方式對于人員視力、專業水平、辨色經驗、周邊環境等多種因素都有很高的要求,測定顏色的過程中容易出現誤差。
而應用計算機進行顏色的測定,可以降低顏色評價誤差,并且更加便捷的進行自動化操作,工作人員僅僅需要操作計算機即可完成測定操作,顏色測定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由于計算機測定過程采用儀器自動測量的方式,因此在使用電腦測色時,要對于以下幾點問題進行重點關注,以保證計算機測定結果的準確性。
首先,要 在利用計算機進行顏色測定時,首先要注意對試樣的選擇與制作。
計算機測量設備較為精密,其測量靈敏度較高,試樣制備如果存在問題,就會導致測定結果誤差較大。
在進行試樣的制作上,必須要保證試樣具備足夠的代表性,并且保證試樣具有隨機性。
與此同時,試樣要具備足夠的尺寸,并且保證表面平整,材質均勻。
但是在生產的過程中,達到這一要求的試樣很少,因此,在進行試樣的測定時,要合理安排測定策略,對于試樣的不同特性進行全面的考量。
其次,對于色差計算公式的選擇上,要保證色差公式和合理性,并且安排具有豐富顏色測定經驗的設計人員,對于色差值進行界定。
最后,對于測色過程中,出現的連續分光掃描問題,依靠專業的繪圖儀器,進行彌補。
2.2 配色的應用
計算機配色是指通過計算機的操控,來進行配色工作。
實現計算機配色主要依靠計算機中的配色軟件與控制程序,來實現計算機的配色控制。
計算機配色工作在進行顏色調配的基礎上,還包括對顏色的修正等。
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要通過對計算機配色系統的合理設置,從而實現“一次配方”解決配色問題。
在進行配色染料的染制時,要對于基礎色樣的數據進行整合與收集,并且按照染料的濃度以及特點進行分類與排序,將濃度范圍與常用染料濃度范圍進行比對,保證基礎色樣應用的準確程度。
對于基礎色樣染制完成之后,要進行染色物的顏色測定,對于配色結果進行測量。
在測量的過程中,針對于不同測量對象,選擇合理的測量方法,力爭保證測量的準確。
在完成配色數據庫建設的之后,要對于數據庫中色樣數據進行檢驗,對于出現異常色樣的情況進行及時的調整與修正,對于偏差嚴重的情況,要進行重新打樣。
一般來說,基礎數據庫主要是由單色構成,并且僅僅反映單只染料的印染情況。
對于基礎數據庫要進行合理的優化,并且通過對染料拼色時的影響,對于染色拼色特性進行研究,從而讓配色的配方更加接近預定數據。
在優化過程中,要對于配方數據進行優化,并且對于木本濃度與實際染料濃度差別進行計算。
對于未知的配方優化過程中,要對于不同配方的顏色進行打樣,并且測量色光,將測量結果與員工進行對比,從而實現對基礎數據庫的優化。
3 結束語
現代計算機技術發展十分迅速,在紡織品設計的過程中,應用計算機技術,可以有效的提高設計效率與設計質量,并且縮短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
電腦測配色技術應用先進的測量儀器與科學理論,并且通過軟硬件結合的方式,快速、高效的進行配染色設計,降低了試驗次數與設計成本,是現代配色設計人員的重要設計方式。
另外,在應用先進技術的同時,設計人員也要注重提高自身的設計水平與設計經驗,對于計算機配色中的不足進行不斷的改進,從而達到提高紡織品圖案設計水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包振華,徐華,王作宏.計算機測配色技術在紡織品圖案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1).
[2] 陳勇平,王金林,李春生.木材單板染色用計算機測配色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林業機械與木工設備,2010(02).
[3] 李永光,崔玉梅,劉穎.電腦測配色系統染料數據庫的建立及實踐[J].廣西紡織科技,2008(03).
【計算機在紡織中的應用】相關文章:
計算機在企業中的應用10-08
探討計算機在紡織業的應用論文10-10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中的應用論文10-09
計算機在銀行審計中的應用10-08
實例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10-07
計算機在資產管理中的應用09-30
計算機在橋梁檢測中的應用09-30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0-08
淺析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