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網絡時代動畫軟件課程教學形式
網絡時代動畫軟件課程教學形式
摘 要:教學形式是實現教學目的的外在形式,正確有效地教學形式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網絡時代的教學工具更加多樣,信息量更大更多,選擇合適地教學形式成為教師開展教學需要思考的問題。
本文從構建學習環境、運用網絡資源、項目小組教學、交互多媒體的運用等方面研究了網絡時代動畫軟件課程的教學形式。
關鍵詞:網絡時代;教學形式;學習環境
教學行為的表象是一種借助各種媒介傳遞有效信息的傳播行為。
學習行為是學生對社會信息的有效獲取,學習能力最終體現在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
農業時代的教師借助文字、紙張和聲音開展教學;工業時代的教師以書籍、廣播、電影、電視為傳播媒介,傳遞信息量更多、更復雜;網絡時代的教師增加了高速互聯網,不僅傳遞的信息更多更豐富,而且沒有時空阻隔,信息表述更全面,其異步雙向交流的特點讓學生可以真正擺脫被動學習的束縛,成為信息的學習者、傳播者和創造者。
適合地教學形式對順利開展教學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網絡時代擁有比以往更多更靈活的教學工具,教學傳遞信息量更大更全面,教學形式更加多樣。
文字、圖片、視頻、音頻、觸覺和交互體驗等同時存在是網絡環境下傳遞信息的特點。
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合適地教學形式。
1、創建適合地學習環境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需要構建適合學生學習的環境,在合適的環境下,學生就會充分學習。
教師是學習過程的引導者,不是知識的所有者和灌輸者。
學生會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和知識判斷現有內容,將新知識建構在已有內容的基礎上。
但現有教學要求教師對教學過程徹底掌控,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的環境,缺乏自我判斷、自我成長的空間。
學生被動學習,不思進取也就不足為奇。
所以,在動畫專業軟件類課程教學時,所有新知識都要和原有內容相關聯,先打通兩者關系,然后引導學生在實踐中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為實踐類課程創建合適的學習環境很重要。
構建平等的教學關系是創建學習環境的重要部分。
平等的教學關系是教師為了更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有意營造的學習氛圍。
平等教學關系改變的是教學形式,并非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不是教師可以完全不理會學生。
創新學習內容是構建學習環境的內涵。
學習應該包括兩部分內容,其一是以學習現有知識為主,側重讓學生掌握公認的知識;其二是學生用現有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這兩者的認知方法完全不同,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不一定解決問題能力強,學習現有知識和技能是解決問題的基礎。
在教學環境中,兩者要同步進行,彼此促進,如果單一發展某一方面會讓學生產生認知誤差。
學而不用,知識會與實踐脫節;只用不學,只會做低水平重復勞動。
教學設備是構成學習環境的物質基礎。
教學設備投資巨大,是高校教學的有形保障。
動畫專業軟件類課程教學多安排在局域網機房,在投影儀和遠程教學軟件上展示操作過程。
投影儀對環境要求高,局域網教學軟件受網絡速度限制,兩者都有一定局限性。
計算機軟硬件發展迅速,高校不可能同步更新軟硬件,造成教學設備與教學需要有一定差距。
現階段筆記本計算機因輕便易用,成為高校學生使用的主要工具,如能架構流暢地無線局域網教學環境有利于縮小差距,成為局域網機房有益補充。
開放互聯網端口后,需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設計有效控制網絡的方法,才有利于開展教學活動。
2、充分運用現有網絡資源
網絡環境讓教學雙方獲得知識的渠道增多,大量引入網絡資源,成為教學資源的一部分成為可能。
引導學生根據現有問題,從網絡資源中尋找答案,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能有效解決問題就是好的答案。
網絡資源眾多,教師不可能全部了解。
在教學時,教師需準備一部分現階段的有效資源。
當學生無法找到合適資源時,教師可從有效資源中提取信息,推動開展教學。
當面對特殊問題,判斷信息資源的有效性成為網絡環境下教學的一部分,引導學生找尋資源,并驗證相關信息有效性,可以培養學生運用網絡資源的能力。
3、適時開展項目小組教學
高校教學環境差異很大,動畫專業應用軟件類課程更適合采取項目小組形式開展教學。
項目小組就是由教師訂立總目標,各組具體項目目標由教師和該小組學生共同制定。
按組自行設計實現過程和方法。
教師在其中起到督促引導的作用。
有條件的高校可以讓高年級學生做導演,低年級學生參與制作,積累經驗;高年級畢業后,新高年級學生帶下一屆學生制作。
項目小組教學激勵學生合作,用集體協作的方式提高個體自主學習能力。
有高年級參與實際的項目開發,對于提高學生的制作技術有很大幫助。
項目小組教學適合在課程進展到實踐應用環節進行,在知識學習階段可以安排一對一小組輔助教學活動順利進行,學習進度快的學生幫助其他學生。
4、充分運用多種媒介,提高信息傳播有效率
智能手機作為移動媒介的代表與人們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智能手機強大的網絡功能,使其成為出色地網絡終端,現在獲取網絡資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
教學活動時,可以考慮將手機變成學習工具的一部分,讓手機和紙筆一樣,成為教學活動中師生互動的媒介,成為促進學生探索發現世界的工具。
現在高校教學活動使用互動媒體較少,教師用視頻、文字、圖片和聲音吸引學生注意力已經落后。
學生習慣交互地參與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結果。
為了順利開展教學活動,有必要引入互動媒體,讓學生在與同學、教師、互動媒體的互動中,掌握知識、提高個體學習能力。
另外,教師與學生的交互不應僅僅局限于此,有價值的課程內容比任何媒體形式更受學生歡迎。
網絡時代的教學與以往有許多變化,需要順應時代發展的不僅僅是教學形式。
開展網絡時代教學并不全是教師的事情,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努力才能實現。
參考文獻:
[1]王燁琨. 個性化傳播:后信息時代的主流傳播[J].遼寧大學,2011(04)
[2]王洪彪,趙世霞. 信息時代與教師角色的轉化[J].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0(03)
[3]劉君.后信息時代的信息超載與信息焦慮[J].電視工程,2004(01)
【網絡時代動畫軟件課程教學形式】相關文章:
淺論網絡時代英美文學課程的改革論文10-13
技術語境變遷下的動畫影像藝術形式論文10-10
《辦公軟件高級應用》課程優秀教學實施方案10-07
三維動畫中傳統藝術表現形式思考論文10-08
拓展幼兒音樂教學的形式教案10-08
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軟件技術論文的論文10-08
課程教學隨筆05-12
《動畫城》教學教案設計10-07
線上教學課程教學方案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