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微課對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的應用論文
摘要:隨著教學信息化的發展,微課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筆者通過問卷調查,論證了微課應用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可行性,結合“微課”的特點對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進行實踐研究,提出了微課應用教學策略,以期為促進高校教學改革添磚加瓦。
關鍵詞:教學改革;微課;計算機應用基礎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4-0131-02
隨著信息技術及網絡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微課及其應用已經成為教育者關注的焦點,2012年12月,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舉辦首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有1600多所高校參與,引領全國高校掀起了微課建設的熱浪[1]。筆者通過課前、課后問卷調查,論證了微課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可行性,通過行動研究法,提出了微課應用于教學改革的策略與方法,以期為微課教學研究者提供參考。
一、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現狀調查
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開課前,筆者對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2015級新生發放了《大學生網絡化學習能力現狀》問卷,回收有效問卷733份,結果顯示81%學生來自農村,67%學生暫時沒有電腦,94%學生能登陸網絡學習平臺進行學習,93%學生能熟練從網絡下載學習資源,并且大部分學生認為需要多進行實踐操作才能提高網絡化學習能力。《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期末階段,筆者發放了課程現狀調查問卷,結果顯示,97%以上學生認為有開設這門課程的必要性;各個章節知識點中60%學生認為EXCEL2010較難掌握;在關于希望教師采用何種教學方式的調查中,69%學生選擇課堂主講型,51%傾向課堂討論型,42%選擇案例分析型,15%學生選擇其他方式;在對學習課程過程中,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幫助調查中,選擇最多的包括在線視頻、電子教材、課件下載以及網絡討論。綜合調查結果表明,學生重視本課程,并且具備網絡化自主學習的能力,渴望教師采用豐富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需要豐富的教學支持,尤其是在線微課視頻。可見基于微課的課程教學改革具備可行性。
二、微課的概念及特點
中文“微課”一詞最早由廣東省佛山市胡鐵生老師提出,目前國內研究者對微課的內涵研究存在三種觀點:第一種認為微課是一種教學視頻資源;第二種認為微課是以微視頻為中心的資源包,構成微課程;第三種認為微課是一種微型的教學活動。筆者較為同意第二種觀點。微課具有以下特點:①短。指教學時間短,微課的時長一般為5~15min,可稱之為“課例片段”或“微課例”;②少。指教學內容少,一般選取教學中的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③小。指資源容量小,可以靈活下載到終端設備上實現移動學習、泛在學習;④微課本身應該先是“課”。包括內容、活動、評價等要素的教學服務[2]。綜上所述,微課短小精悍、目標明確,能夠支持翻轉課堂、混合學習、移動學習、碎片化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有助于各類教學模式的探索與改革。
三、微課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中的應用
(一)制作微課
依據筆者在前期研究中提出的微課程教學設計模型,對課程進行整體設計。筆者將課程內容劃分為計算機基礎知識、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網絡應用五個單元,再對每個單元教學內容進行分解,例如在Word2010單元再分解成Word2010的界面及組成、Word文檔的創建及保存、簡單文檔排版———制作“通知”、Word表格的制作———制作“個人簡歷表”、Word圖文混排———制作“海報”、Word排版技術———“畢業論文排版”等子單元,再將分解后的子單元內容制作成微課視頻。由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屬操作型課程,制作微課的方法多采用錄屏的方式,一種是運用CamtasiaStudio8錄屏軟件來錄制操作過程,另一種方式是運用PowerPoint2013自帶的錄屏功能完成操作過程錄制。對于知識點講授的課程可采用PowerPoint2013+耳麥、Videoscribe、Focusky、思維導圖ImindMap7等軟件制作。后期編輯特效可采用Edius6.01或AECS4軟件完成。
(二)微課應用策略
基于微課的教學應體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原則,將學生的學習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主線,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作為其關鍵要素,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內化,才能保證微課教學模式下和諧學習環境的建構和再生。微課教學應用主要分為三大時間段:課前、課中、課后。課前應用主要體現在翻轉課堂教學;課中微課視頻的應用主要體現在教師運用微課視頻豐富傳統課堂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后微課視頻主要是供學生課下開展自主學習,完成知識的復習和鞏固,促進知識的內化。1.微課應用于翻轉課堂教學目前,微課應用于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研究已經很多,以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金燕老師的研究為例,主要是在課前給學生列出自主學習任務單,學生按照任務單安排學習,并在課前完成相應的微練習,課上對學生在做微練習中反映的實際問題,進行答疑,對操作性問題進行現場示范并解決,再根據微單元的知識目標,組織獨立或合作完成練習、開展協作探究問題、成果展示與交流等。筆者在此基礎上嘗試運用移動信息化教學手段,開展翻轉課堂教學實踐。運用移動信息化教學助手藍墨云班課在課前發布課前學習任務,包括微課視頻、微練習,開設討論區,學生可以在觀看完微視頻后,提出本節的疑點、難點,供師生共同討論。課堂教學環節主要安排如下內容:①根據學生課下學習情況及討論區熱點問題,教師組織討論,給予疑點解答;②布置小組任務,開展探究式的學習,驗證學生課下微課學習效果,促進知識的內化;③重點、難點操作示范;④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及小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對本節內容的學習效果進行總結,利用云班課移動教學助手設置課后問卷調查,通過調查數據掌握學生學習的效果,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需要哪些支持,從而補充課程學習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基于移動信息化教學助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開展,解決了學生課上課下學習脫節的情況,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形式,學生可以在課下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打開手機進行學習,學生通過云班課學習的經驗值也是對學生過程性評價的有效依據。2.微課應用于傳統課堂教學以微課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過程過程包括新課導入、微課視頻觀看、布置小組或學生操作任務、學生匯報、教師評價和總結等過程。首先,教師將新課的學習任務和目標告知學生,并導入新課內容。接下來是微課視頻觀看過程,微課內容一般為10-15分鐘,這部分內容既是對教學重難點的闡釋,又能夠對整個課堂教學過程進行統領,決定著整個課堂的走向。之后是小組或學生操作任務,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中,學生在機房上課時間有限,迫切需要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時間能動手操作練習,所以在這個環節,教師安排學生完成個人操作任務或小組作品。接著是學生匯報,學生匯報的過程可以采用組內輪流匯報的形式進行匯報,避免有些學生缺乏匯報機會而產生討論時的懈怠。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匯報過程進行評價和總結。教師對學生的匯報過程進行評價和總結能夠糾正同學們在討論過程中的錯誤、彌補同學們認識的不足等,能夠充分提高學生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中的重難點知識的認知程度。3.微課應用于課后學習一方面,教師在課前將微課資源及課程其他資源上傳至在線課程平臺或云班課平臺,學生在課后可以運用手機、電腦等設備觀看和學習;另一方面,教師利用學習平臺對學生課后學習過程實行跟蹤和評價,設置課后學習任務,適時監督和引導學生課后學習,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
四、結束語
筆者通過實踐證明,微課應用于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是可行的,教師主導作用、學生主體地位得以體現,學生的實踐能力、主動學習能力都得以提升。教學改革之路沒有終點,只有起點,隨著移動信息化教學的發展,微課應用于課堂教學改革的模式還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其他更加科學合理地運用方法還有待于我們大家的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中國高校微課研究報告[EB/OL].
[2]劉萬輝.微課開發與制作技術[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
[3]金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J].職教論壇,2014(8).
[4]張靈芝.微課在高職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6).
[5]馬清.混合學習模式下的微課程設計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12).
【微課對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的應用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設計論文10-09
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建設研究論文10-09
微課在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應用論文10-11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02-24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中的應用論文10-09
應用型本科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論文10-09
微課下中專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論文10-09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論文10-12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論文10-09
高校計算機教學微課應用探索論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