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科碩士研究生就業問題
文科碩士研究生就業問題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
摘 要:隨著高校的擴招,文科碩士研究生的就業問題已經日漸顯露出來,本文以文科專業的研究生為重點,指出當前就業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包括:研究生的擴招,導致研究生就業市場上的供需矛盾;文科研究生招生規模和評價體系與社會需求不適應,加大了人力資本投資風險;文科專業結構與市場經濟結構不匹配,造成文科碩士研究生難就業。
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從政策上調整文科研究生的專業設置,以市場的需求為導向培養研究生,同時作為研究生自身也得不斷提升自己適應社會的發展。
關鍵詞:碩士研究生,就業,建議
一、引言
近年來,有媒體報道出研究生的就業率低于本科生的就業率,這一現象的出現不得不引起人們的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高學歷人才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這其中的原因既包括國家的相關政策也有部分研究生自身的不努力。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2013年共有180萬考生走進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考場,較2012年增加近30萬人,同時這也是2001年以來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的最高紀錄,而在2001年只有46萬人報考。
龐大的招生規模直接影響了就業市場上的供求關系。
再加上與文科研究生對口的單位基本包括公務員,事業單位和一些文職類的企業,而這些企業招人的數量有限,通常職位的設計不會太專業性,能勝任工作的人數較多,而企業可選擇的范圍卻很廣。
這些種種導致了文科生的就業難現象。
關于碩士生就業問題,已經有相關的學者對其做了相關研究。
劉娜,宋卓基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出發,運用制度經濟學中的“委托”“代理”關系,分析得出碩士研究生就業問題難的原因包括:學科專業結構與市場經濟結構不匹配;研究生招生規模與社會需求不適應。
林利珍指出導致碩士研究生就業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研究生大幅擴招導致市場供需失衡;二是學校培養機制不完善導致研究生質量下降;三是碩士研究生就業期望值過高。
而對于文科研究生而言,就業難的原因包括多項,其中趙會娜認為,文科碩士研究生就業難的原因從宏觀層面看,包括社會發展和經濟結構與人才供給數量和結構之間的不適應而造成的結構性影響。
從微觀層面的學校來看,不少高校的招生計劃并不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專業設置、學科結構與社會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是導致文科就業難的客觀因素。
再加上實際情況,研究生數量上的擴招,相當部分導師帶了數量較大的研究生,直接導致培養質量下降,用人單位從成本上考慮更傾向于用本科生。
二、文科碩士研究生就業問題的現狀
從宏觀政策上看,研究生的擴招給更多的文科生帶來了機會,但是隨后的挑戰就是研究生們如何在就業市場上脫穎而出。
從微觀的文科研究生專業的設置來看,其專業不能很好的與市場接軌,導致“產學研”脫軌,自然就會有就業市場上的剩余勞動力。
目前,文科研究生的就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如下:
(一)研究生的擴招,導致研究生就業市場上的供需矛盾
研究生的擴招導致研究生就業供需矛盾加劇,隨著2003年研究生的擴招,更多的研究生進入了就業市場,直接導致研究生就業市場的供給增加,然而就業的需求并未增加,有相當數量的研究生找不到合適滿意的工作。
擴招招生人數遠遠大于畢業人數的情況,這就意味著就業市場上存在著很多的空余勞動力,研究生并沒有達到充分的就業,這就是擴招帶來的不良影響。
需求只有那么多,而供給增加了,自然有部分研究生會不斷降低標準,或者從事本科生所做的基礎性事務。
研究生的數量上升了,每個導師帶了學生就增多了,質量必定會在一定程度上下降,進而反應到就業市場上。
(二)文科研究生招生規模和評價體系與社會需求不適應,加大了人力資本投資風險
我國的研究生招生制度存在著不少問題,雖然也在不斷的發展。
研究生的招生規模擴大,但是以市場為導向的就業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導致文科研究專業偏向于純文字理論研究,很難與市場接軌。
文科研究生的招生規模與社會需求不匹配,我們的國家政府作為委托人,高校作為代理人,國家政府不可能事事參與到具體高校的專業設置等方面上,而高校有可能由于自身利益的需要,迎合市場需要擴大招生的需要。
同時,文科生的評價體系存在問題,比如當前研究生的評價體系以發表論文的數量為參照,而用人單位真正需要的是與實際相結合的應用型人才,矛盾就此產生,這方面可以參照理工科專業,努力達到“產、學、研”一體化。
招生規模和評價體系的不適合,研究生就業自然成為了突出的問題。
(三)文科專業結構與市場經濟結構不匹配,造成文科研究生難就業
文科專業結構的設置并沒有參照市場需求設置,與市場經濟結構不匹配,導致很多研究生找不到工作,甚至有人鼓吹“讀書無用論”。
好多傳統的研究專業在就業市場上已經沒有優勢,比如一些純文字研究純理論研究的學科,這些學科跟就業市場聯系不緊密,除了更專業的博士學習,去更專業的研究機構以外,其就業范圍很狹窄。
在專業設置上要根據市場需要,這樣才能緩解就業機制帶來了就業阻力。
三、基于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的相關建議
(一)從宏觀政策的視角提出相應措施
①注重以市場為導向優化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總體結構
我們可以借鑒美國的研究生教育――其研究生教育的專業設置和培養目標能夠緊密結合生產和科技發展的迫切需要,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級人才。
我們的研究生教育不妨借鑒這種制度,以市場為導向設置專業,為畢業生就業創造條件,從制度上保證就業。
國家可以成立專門統計市場需求部門,以此來設置專業方向,為研究生就業創造條件。
②根據市場調研情況,社會需求等適當調整研究生的總體招生規模
由于信息成本太昂貴,從時間、努力和資源的角度看,獲取信息和分析新知識都是代價高昂的。
因此,無人愿意獲取復雜運作所需要的全部知識。
我們可以專門成立市場調研部門,調查市場上真正緊缺的崗位,然后對癥下藥的設置專業課程,達到市場需求。
(二)從研究生自身角度看如何更加適應當前的制度:
①揚長避短,拓展專業深度,做好學業規劃、職業生涯規劃。
研究生從進校開始就要做好職業規劃,畢竟經過了四年的大學學習,已經基本能夠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然后制定出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
目標確定后,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完成目標,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最終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
②未雨綢繆,早作打算,充分認知就業環境。
其具體內容包括了解社會職業環境,了解各類職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了解各個行業的職業分布和招聘方式及各地的就業政策等等。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文科研究生要充分認識到目前就業的瓶頸期,更要時刻有危機感,不斷學習鞭策自己,從各方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③積累實習經驗,參與實踐,在實踐中提升能力,修煉素養。
成功素養是有益于個人成功的所有素質的綜合,也可以理解為一個人的氣質、底蘊等。
文科研究生在學習生活中,可以通過一些有意識的行為來得到成功素養的修煉,如看好書、聽大師講座、觀看藝術表演或參觀展覽等,學校也可以通過一些措施為研究生創造類似的教育機會或教育機制。
參考文獻:
[1] 林利珍,《當前碩士研究生就業現狀分析》,社會研究,2012
[2] 劉娜、宋卓基,《從碩士研究生就業現狀探析招生制度存在的若干問題――從制度經濟學的理論視角,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年第10期
[3] 趙會娜,《文科碩士研究生就業難問題分析與對策探討》,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第20卷,第9期
【文科碩士研究生就業問題】相關文章:
中國的再就業問題10-05
中國的再就業問題10-26
中國的再就業問題[實習報告]10-06
中國的再就業問題實習總結10-05
畢業后就業問題英語作文11-14
中國的再就業問題實習報告10-26
中國的再就業問題實習報告10-26
文科狀元分享文科學習方法10-10
口腔醫學生的就業問題10-08
中國的再就業問題實習報告參考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