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地方高校通信學科碩士生的任務分流與目標化管理初探論文
[摘 要]本文分析了任務分流和目標化管理在通信學科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而后在堅持嚴格考核和公平對待的前提下,探討了科學分流、合理制定目標以及激勵研究生的一些方式。
[關鍵詞]高等教育;目標化管理;培養方向分流
一、我國碩士生培養的現狀
我國研究生培養模式的變遷主要經歷了三個時期, 分別是借鑒前蘇聯精英教育模式的學術型人才培養、借鑒西方
國家大眾化教育模式的應用型人才培養以及進入新世紀后與國際接軌大力提倡的復合型人才培養。
事實上,對于教育者而言,如果能把大眾化教育辦成精英教育,這是最理想的結果,但是大眾化教育模式下的龐大招生數量決定了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夢想。當前,經過了將近十年的擴招,我國的研究生數量已經位居世界前列,因此擺在高校面前的難題是如何讓學生成才的問題[1]。而且在知識無限膨脹、陳舊周期迅速縮短的形勢下,學生的社會職業將變得更加不穩定。社會對走上工作崗位的人的評價、認知,不再僅僅以“基礎扎實"、“專業對口"來衡量,而以是否具備適應社會需求的綜合能力來評判。這對教育者而言,成才的含義變得更為廣泛。基于以上討論,研究新型的研究生培養手段與管理模式,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不僅僅是教育者實現自身角色的需要,也是科技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高校通信學科的碩士生培養形勢
九十年代以來,由于受到就業形勢和國際上通信電子學科快速發展的影響,全國高校普遍對于通信電子學科的發展進行了重點扶持。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已經具備通信電子學科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能力,并培養了大量碩士生。然而,現實中的情況是全國通信電子學科碩士的泛濫,學生就業困難,而企業難以招聘到合適的人才,這意味著通信電子學科的研究生培養進行剝析和改革迫在眉睫。并且,目前通信電子技術已經和傳統的裝備制造業一樣成為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大行業,因此,相對于其他學科,通信電子學科的研究生培養工作尤其值得關注。
同時,我國公立本科高校長期以來分為重點和地方兩類,對于重點高校而言,由于長期以來國家投入較大,往往具有博士點和較長的碩士培養歷史,因而具有較大的人力儲備和物力儲備,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問題相對較小。相反地,就地方高校而言,往往沒有博士授予權,而且擁有碩士點的歷史也不長,學科所擁有的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不足,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矛盾十分尖銳,這已經導致畢業生在企業招聘時的隱性歧視。
三、研究生分流與目標化管理的作用
由于通信電子學科屬于傳統的工學類學科,和所有的工學學科一樣,結合工程應用的科學研究是碩士生培養的主要方式。而地方高校在硬件資源上的匱乏,使得其研究生不可能都得到相應的資源用于工程性研究,因此及早進行分流對于學生的科研定位和能力培養都至關重要。在每位導師動輒招收和培養幾十個碩士的今天,有限的經費無法支持所有的碩士生從事工程性開發設計。此時如果沿用傳統的研究生培養模式, 即第一年上課,第二年進項目組,第三年寫畢業論文,為理論研究打基礎所需的寶貴時間就被耽誤了。事實上,對于研究生潛力的開發,理論研究的作用更大。就像鄭強教授所言,研究生階段主要培養的是創新的潛力,不是創新的成果,而且我們認為把部分碩士生分流到理論研究上,有利于學科總體的發展,是當前形勢下比較合適的碩士生培養方法之一。
現在假設我們把每個學生都分流到各自合適的領域,但是一個不可忽略的現實是,現在的研究生由于家庭條件的改善以及消費類科技的發展,比之過去的研究生面臨著更多的消遣和誘惑,比如即時通信、電腦游戲以及電影。這些因素讓研究生未必就能按照導師的意向進行學習和研究。事實上,無論從課堂教學還是科研指導上看,相當多的研究生學習研究缺乏主動性, 沒有緊迫感,畢業時科研能力雖有一定的提高, 但滿足于完成課題、拿文憑的現象比較嚴重。這部分學生的存在不僅影響了導師的科研計劃,還會對其他學生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實行目標化管理,對每個學生制定合理的目標,以嚴格的事先約定和事后考核來約束學生的行為,是提高我們的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1]。
四、碩士生分流與目標化管理的探索
當前筆者所在學校通信一級學科的碩士生招生超過50人每年,而導師僅8人,研究生培養所需的資源和精力投入已經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為了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我們結合地方高校的特點,也做了一些嘗試和探索。 1-多管齊下,提高教師素質
創造性人才需要有創造性的教師來培養。只有富有創新意識和前沿意識的高水平教師,才能在學生分流的時候給學生們提供富有挑戰性的研究方向,以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因此,我們除了多方吸納高水平的教師資源,還鼓勵教師采用進修、出國訪問、學術會議等方式提升自我。
2-加強不同年級交流,確定學生分流方向
科研的發展離不開前期的積累,因此不同年級間的交流有利于讓低年級學生快速切入導師提供的研究方向,從中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對此,我們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學期每兩周舉行一次報告會,讓高年級碩士生匯報工作,同時由教師點評并補充一些最新的研究內容。最終我們在學期結束前結合學生意向和其平時在課堂和課后學習中的表現做出抉擇,并予以落實。
3-公正公開,確立畢業要求
如前所述,現實的限制使得研究生必須分流到工程開發和理論研究的不同道路上。對于不同的道路,必須在公正公開的基礎上,確定各自的畢業要求和考核指標。我們嘗試著以實驗室規章制度的方式為從事工程開發和理論研究的學生分別制定了畢業的考核要求,以及不達標的處理方式。
4-嚴格把關,強化科研方法指導和科研道德培養
從教育者的角度出發,必須維護規章制度的權威。因此必須在研究生培養的各個環節嚴格按照所制定的考核要求進行核查,對于不合格學生堅決不允許進入下一階段,甚至不允許正常畢業。同時考慮到學生普遍對科研方法缺乏認識,導師必須在文獻閱讀、思想提煉、實驗方法設計以及結果整理等環節進行指導,循序漸進地培養研究生獨立開展研究的能力[2]。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必然有部分學生會產生迷茫和心理不平衡,因此作為導師很重要的一個工作就是引導學生的心理,以身作則,示范以及培養學生刻苦鉆研的精神和嚴謹求實的態度。
5-建立良好的學術環境與激勵制度
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孕育其成長的環境。在封閉禁錮、循規蹈矩、純粹靠壓力維持的環境里,很難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人才,因此營造有利于新思想萌芽的氛圍對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3]。事實上,長時間以壓力為手段迫使學生往導師預定的方向發展,對年輕學生的心志成長極為不利,容易產生抵觸心理,降低培養效果。因此我們對學生的研究并沒有強制性的要求,對于不利的結果也兼容并包,用鼓勵而不是譏諷去引導學生。同時我們也鼓勵學生多跟導師及他人交流,以觸發思想火花釋放壓力,并對學生的研究績效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在經費允許的前提下,還適當地讓學生參加一些學術報告和學術會議。
6-正確認識科技用途,運用最新科技進行管理
對于學生而言,科技的發展帶來了網絡和其他的一些娛樂方式。身處“斗室”,即可通過網絡了解國內外動態,查找與研究相關的資料。不利之處是,必然有部分同學長時間在網上觀看電影、游戲、聊天等,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減弱了自身對科學的興趣。為此,我們為研究生建立了完善的坐班制度,在工作時間嚴禁上網娛樂;同時我們利用先進的多媒體監控技術實現了對學生工作室的遠程監控,讓導師身處異地也可以實時地觀察學生動態,避免學生在導師不在場時放任自流。
[參考文獻]
[1]李力燕,王廷華,馮忠堂,陸地,李勁濤.實行目標化管理, 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J].昆明醫學院學報,2007,(28): 388-391.
[2]王莉.淺談研究生科研素質培養[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7,(5): 77-78.
[3]魏長平.理工科研究生培養方式探索[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134-136.
【地方高校通信學科碩士生的任務分流與目標化管理初探論文】相關文章:
高校檔案管理信息化初探管理論文10-10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習模式改革初探論文10-09
高校行政管理初探行政管理論文10-01
試析高校報告文化初探論文10-07
關于行政管理現代化評價系統初探的論文10-08
高校歷史建筑改造設計初探論文10-08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初探論文10-09
高校檔案信息化管理模式論文03-24
高校檔案信息化管理綜述論文10-09
高校檔案信息化管理建設途徑論文10-08